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影响的正确回应_校园文化学简论

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影响的正确回应_校园文化学简论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影响的正确回应_校园文化学简论第二节 适应与导向: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影响的正确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校园文化发展也开始了新的历程。

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影响的正确回应_校园文化学简论

第二节 适应与导向: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影响的正确回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校园文化发展也开始了新的历程。现在的校园文化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校园文化,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诸方面要素共同构成的社会环境中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现代社会中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实施,一切赋予了校园文化以崭新的意义,并向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形势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思想的转变,必定引起校园文化地位、功能、价值的变化,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内容、活动形式、组织形式,以至整个校园文化体系的变革也势在必行。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一系列新课题归结起来,就是两大问题:适应和导向。

一、关于适应

我国现行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目标指向,是要通过开创和发展市场经济以达到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实在在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用虚无缥缈的空想主义口号来束紧亿万人民的裤腰带。所以说现行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现实的、实际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出现的诸如世俗化、自主性、趋利性、开放性等变化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市场经济理论价值取向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既然这种变化是合理的,因而我们在新时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课题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构建市场经济人文精神的要求,重新调整个性与共性、继承性与创造性、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等关系。(www.guayunfan.com)

(一)个性与共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不仅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多样化,而且要求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非智力素质进一步个性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机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是竞争的主要武器,社会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求日益高涨,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个性的发展。因此,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我们在坚持必要的文化价值评价标准,继承好的文化传统外,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个性,积极创新,即使对校园里出现的类似“创业热”、“暑期打工”等现象也应从积极方面给予肯定。

(二)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要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拓宽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将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观念、协作观念、风险观念、法制观念、开放观念、效率观念、信誉意识、服务意识等作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所提倡的文化价值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摒弃僵化意识、封闭意识、依赖意识等旧观念。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

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强烈,因而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组织方式方法上也应有所创新。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外在的显性教育要坚持少而精,而应放手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开展自我教育。要善于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风、学风、班风等“小气候”的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使学生素质得以提高。隐性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过程。

(四)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文化行为取向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将日益强化。因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应由过去的封闭型变为开放型。封闭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主要表现为对营造小环境的刻意追求和对大环境的极力排斥,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如鱼得水,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就如同逆水行舟,事倍功半。开放型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面向社会,主要表现为“双向参与”,即社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和大学生参与社会文化建设过程。如“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教育科技法律下乡活动”等有组织地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是很有益处的。

二、关于导向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层面上,还应发挥其导向纠偏功能。这起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文已述的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是普遍客观的存在,这种负面影响与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不兼容的,必须坚决扭转过来;二是校园文化居于社会文化的高层次,对社会文化具有导向示范作用。

概括地说,校园文化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纠偏、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坚持校园政治文化的正确导向,抵制各种反动政治思潮对校园的渗透

在新形势下,高校所处的宏观环境相当复杂,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把高校学生作为争夺的主要对象,各种文化思潮都把影响高校学生作为重要目标。校园文化阵地如果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就必然被错误的甚至反动的思想占领。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那场风波、前些年猖獗的“法轮功”现象都给我们留下深刻教训。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讲政治”,必须强调政治导向,必须强调阵地意识。

(二)坚持校园伦理文化的正确导向,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把要追求财富的物质动机转升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消除唯利是图的错误价值观;把损人才能利己意识转升为一种互惠互利意识,消除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你死才能我活的错误竞争观;把安逸、享乐意识转化为一种追求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超越精神,消除斗富炫奢、挥霍享乐的错误消费观。

(三)坚持校园审美文化的正确导向,大力倡导高雅艺术,消除“地摊文化”、“痞子文化”对校园的影响

校园文化应有较高的格调和品位。大力倡导高雅艺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严肃文化的兴趣,并借助影视、书刊、歌曲、音乐等艺术活动,在校园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从单纯的兴趣满足和感官愉悦中超越出来。

(四)坚持校园组织文化的正确导向,抑制非组织活动的消极作用

要以社团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核心作用,重视对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社团体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集中性和长期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极好形式,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学校改革的良好外围。高校可以成立校园文化部(挂靠团委),对全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使团组织学生会系统、校系两级社团活动小组系统、系班及宿舍组织系统等共同把高校文化建设推向健康正确的轨道,缩小、抑制非组织活动对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

(五)坚持校园情感文化的正确导向,把校园里存在的困惑、失落、逃避、牢骚等情绪化现象转升为一种文化自信,消除校园情感文化、精神生活的平庸化倾向

要发挥心理咨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帮助那些有情感危机、焦虑情绪和心理缺陷的学生摆脱精神上的阴影,轻装上阵,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对待学习、对待人生、对待他人和社会。

总之,健康的校园文化应体现一种鲜明的价值指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校园文化要高举正确旗帜,引导和帮助人们自觉摒弃滞后的观念陈迹,走出错位的观念误区,摆脱困惑、徘徊的心理痛苦,选择和确立顺应历史潮流的价值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