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体系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

中等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体系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等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体系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一、中等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体系1900年11月26日,德国皇帝批准了一项法令,同意三种中学的毕业生都有资格升入大学,即传统的古典文科中学、受到市政当局赞助的实科中学、不授拉丁文的高级实科学校 。通过共同的基础教育而使文科中学和其他类型中等学校日趋接近,乃是一桩收获。

中等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体系_西方近代职业教育

一、中等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体系

1900年11月26日,德国皇帝批准了一项法令,同意三种中学的毕业生都有资格升入大学,即传统的古典文科中学、受到市政当局赞助的实科中学、不授拉丁文的高级实科学校(即文实中学) 。这三种九年制的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原则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大学的不同学院对毕业生资格仍有一些限制,哲学院和法学院对三类中学毕业生一视同仁,医学院只收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神学院则依然视古典文科中学是其唯一适当的预备学校。换句话说,实科中学毕业生可进入工科高等学校修业,文实中学毕业生可以在大学修习现代言和自然科学课程,文科中学毕业生则可以进大学任何系科和专业学习。

这三种类型中等学校的课程编制和考试制度有一些区别:①文科中学,设置两种古典语文的课程,即拉丁文和希腊文;②实科中学,保留拉丁文作为外语教学的一般基础,但注重发扬现代精神,并在高年级以现代语和现代科学为教学重点;③高级实科学校(文实中学) ,以法文代替拉丁文作为外语基础课,加强数学和自然科学教学。

根据政府规定的课程编制,三种学校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设置德文历史和宗教科目,而且这些学科的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这种新的中等教育体制有这样的倾向:三种类型学校都可以自由地倾其全力于其所专学科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各种教育的力量与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文科中学可以自由地把重点放在古典学科上;高级实科学校自然把现代科学作为主课,以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独创性的研究而自豪;实科中学加强了拉丁文的教学,而且特别提高了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要求。(16)

1900年的改革意味着抛弃了从19世纪初期开始改革以来所坚持的那种主张,即建立一种以古典语为主课而同时教授现代科学和现代语的中学,使所有想升大学或想从事学术研究者都进入这种中学学习,认为最好把中等学校分成古典型和现代型的多轨制,满足众多学生的种类浩繁的需要。不过,德国教育传统重视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教授,以致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文科中学仍被推崇为最过硬而最博雅的学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认识普及,希望接受现代型中等学校教育的人会逐渐增加,在大学中攻读科学技术、工程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以及现代语和数学的学生人数也会不断增加。其结果必然是文科中学数量相应减少,或者逐渐向半古典型和非古典型的学校转化。(www.guayunfan.com)

20世纪初开始,非古典型学校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六年制的实科学校,即正规的高级市民学校。社会需要这些学校,原先却受到传统教育思想长期的压制。这类学校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不开设拉丁文课的半古典型学校即实科中学转变过来的。包尔生教授曾经断言,可能有一天,高级实科学校和实科中学会融合为一,因为实科中学正逐渐增加拉丁文教学,高级实科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法文课,到四年级开始教授拉丁文。当两种学校合并成一种学校时,拉丁文就成了它们的选修科目。(17)

文科中学也开始对古典语言的教学进行改革,即从四年级开始教授拉丁文,从六年级开始教授希腊文。这种新型的课程安排引起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古典语教师担心这样压缩古典语文将无法保证达到教学目标,最后将以无收获而告终;另一方面,有人担心在最后几学年内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古典语文上,将影响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成绩。尽管有这些顾虑,这种新型文科中学还是得到推广。通过共同的基础教育而使文科中学和其他类型中等学校日趋接近,乃是一桩收获。

一战结束后,帝政崩溃,魏玛共和国建立。 1919年制定了《魏玛宪法》 ,其第145条规定: “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原则上由至少八学年的国民学校( Volksschule)和与此相衔接的直至18周岁的进修学校( Fortbildungsschule)实施。国民学校和进修学校的教学和教学用品均为免费提供。 ”(18)但在保证具体实施这一条款时,究竟是根据国家法律还是地方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所以这项条款是不能变成现实的空想。不过,它与1869年的《北德意志同盟工商条例》 , 1878年的《德意志工商条例》及其以后的数次修改相比,把上补习学校的义务年限定到满18岁为止,确实是《魏玛宪法》进步性的突出表现。

《魏玛宪法》为构建德国学校教育体系作出了保障,“公立学校事业为有机地组成的整体。在所有儿童共同的基础学校( Grundschule)之上设立中间学校和高级中学( das mittlere und h?here Schulwesen) 。这样的学制结构是由生活中职业的多样性决定的。儿童被接纳进何种学校,取决于儿童本人的素质和倾向,而不是取决于儿童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或宗教信仰” (第146条) 。

在此基础上,通过基础学校法和1925年4月18日及1927年2月26日的补充法案,把19世纪以来的国民学校的前四个学年划为基础学校。“基础学校”就成了原来的严格的学校形式的前阶段,原来的附设职业学校的国民学校与学术性中学共同设在基础学校上面。附设职业学校的国民学校的高级阶段则成为与学术性中学平行的学校,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是不同于学术性中学的另一个体系。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文科中学又经历了一次改革,被称为“里歇特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突破了人文主义概念,创立了强调德意志文化、德意志学科的德意志中学,从而形成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四类中学并存的局面。处于基础学校和高级中学之间的那个中间领域,曾经一方面作为不完全的六个年级的高级中学,另一方面作为市立的中间学校,起过重要作用;德意志中学把所谓“德国教育遗产”作为普通教育的“发源地” ,文科中学承担古典文化的教育,文实中学传播西欧文化遗产,实科中学承担现代自然科学教育。这次改革的一个基本标志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文科中学教育中缩减古典主义部分,通过加深德语、历史、地理和宗教教育探讨文化传统,开设现代外语和自然科学。但学术性的高级中学仍然按最严格的要求选拔学生,体现了英才教育学校的含义;国民学校则作为培养从事非学术性职业者的学校,成为那种水平低下、勉强凑合的初等教育机构的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