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访谈类节目的提问

访谈类节目的提问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访谈类节目的提问目前,我国学界尚未在访谈类节目的界定上取得共识,一直以来人们在谈话节目、人物访谈节目、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等多个概念中纠缠不清。在这个概念下,我国优秀的访谈类节目包括《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鲁豫有约》、《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这就要求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要设计得有很强的逻辑性。

七、访谈类节目的提问

目前,我国学界尚未在访谈类节目的界定上取得共识,一直以来人们在谈话节目、人物访谈节目、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等多个概念中纠缠不清。

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吴郁教授的观点,电视访谈类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19]

中国传媒大学的叶子教授认为:“访谈节目是电视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20]

本书主要与现场采访提问相区别,将访谈类节目定义为电视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在这个概念下,我国优秀的访谈类节目包括《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鲁豫有约》、《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

访谈类节目的提问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访谈对象:选择更苛刻

和现场采访提问一样,访谈对象的选择在访谈类节目中也十分重要。除了要遵循同心圆理论,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嘉宾外,由于访谈类节目所具有的谈话内容专一、采访时间较长,访谈过程即是节目内容等特点,因此访谈对象的选择上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表达能力好的嘉宾

对于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访谈时可能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其表达能力怎样,都得将其请到摄像机前,但是面对一些可以替代的嘉宾,在访谈节目中需要考虑选择表达能力好的。

以《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为例,2004年1月,广西隆安等地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随后我国许多省份陆续出现禽流感。在此背景下,1月31日至2月1日,温家宝总理到安徽马鞍山市和湖北武穴市视察疫情,并在武穴市石佛寺镇看望了一对因禽流感受到损失的夫妇。

会客厅试图以这对夫妇为突破口,做一期有关禽流感的节目。但在与这对夫妇沟通时却发现,夫妇两人的表达能力较差,几乎是问一句答一句,不是理想的访谈对象。而节目最终没有更换新的访谈对象,致使这期节目不是很好看。

2.选择适合栏目特色的访谈对象

访谈类节目一般分为两类,事件型访谈节目和人物型访谈节目。不同的访谈栏目有不同的节目定位,有的访谈类栏目以事件访谈为主,主要通过人来讲事情或观点;有的则以人物访谈为主,主要凸显嘉宾个性。比如说《面对面》是“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新闻会客厅》是“会见新闻当事人”等。访谈类节目要根据每期内容需要,结合本身节目的定位,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

这里有一个访谈对象选择失败的例子。在《新闻会客厅》的一期《奥运冠军做广告》节目中,主要内容是谈刘翔做广告之事,但请到演播室的访谈对象不是刘翔本人,而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而会客厅节目是要谈出新闻当事人的亲历、亲为、亲感的节目,体育总局的官员并没有参与做广告,他只能对此事与主持人进行官方的讨论,而这样的内容就偏离了会客厅节目的定位,更像是《央视论坛》的节目。

(二)提问准备:设计更细致

虽然现在的很多谈话节目并不真的现场直播,而是直播式的录播,但由于访谈自身的连贯性,使得访谈过程即是节目本身,因此相对于其他访问而言,访谈类节目的提问准备需要更加细致。

1.问题设计要有逻辑性

访谈类节目要将一个完整的、一气呵成的纪实现场呈现于观众面前,就必须通过话语本身的内在逻辑,构建独特和完整的话语结构。这就要求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要设计得有很强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就是要求准备的问题能明确谈话的方向和重点,形成初步的观点、框架和层次。

举一个依照简单的逻辑关系设计提问的例子。在凤凰卫视的新闻主播刘海若遭遇不幸后,《面对面》邀请刘海若的母亲黄庆中女士做了一期节目,题目是《黄庆中:母亲节的记忆》。在设计提问问题时,设计了四个关键词:“噩耗”、“选择”、“呼唤”、“感受”,王志的采访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噩耗”的采访重点是突发的灾难给直接受害者及其亲人带来的巨大打击和对人的命运的彻底改变;关于“选择”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母亲为保护女儿的生命所做的抗争和努力;关于“呼唤”的主要内容是医学和亲情共同造就了刘海若生命的奇迹,而“感受”则是经历了劫难之后,母亲希望刘海若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平静幸福的生活。这四个关键词,基本上按照刘海若发生不幸、进行救治、逐渐康复这三个阶段排列,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21]

在了解了一期节目整体的提问设计后,再以《新闻会客厅》的《小崔上岗》为例,看看一个观点或一个层次下提问的逻辑设计:为什么甘心做二流节目?

现在去做二流,也是给自己减压?

以前做节目的时候不是平常心态吗?

在这么大的工作强度当中,怎么来排压解压?

做出国内一流的谈话类节目之后,是否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是否会觉得孤单、寂寞,内心的一种痛苦是否没有人能够理解?[22]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以上五个问题都是针对小崔病后的观点和想法进行的。而这五个问题的设计,是依据因果关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的。首先,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建立在小崔对病情讲述完成的基础上,由病情讲述到解释甘心做二流节目,是一个由果到因的过程,而第三个问题又是一个果的抛出,其后的问题又开始对因的探索。这样应用“前者是果,后者为因,由果而追因,然后再抛出果,再追因”[23]的逻辑循序,设计了一个清晰的提问线索。

2.提问设计要结合节目特色

如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中所讲,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特色,访谈的提问设计也需要根据节目的特色制定。

访谈节目虽然分为事件型访谈和人物型访谈,但人和事紧密相连,采访中还是应该注意对提问的设计,将轻重主次分清,否则“提问方案如果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产生偏差,失去主次轻重,看似面面俱到,却什么问题也没谈够。让观众看了之后觉得节目既没有把事情或观点说清楚,又没有把嘉宾的个性凸显出来,甚至有的变成了观点性讨论,背离了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初衷”。[24]

(三)提问开始:营造轻松的访谈环境

1.设置轻松的访谈环境

访谈环境是访谈类节目的重要构成要素。

据一项研究表明: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发挥人的最佳潜能。采访双方在这样的条件下容易找到自我,记者能保持低姿态、谦逊的态度,采访对象也能真诚合作,说出心里话,道出真实感觉。总之,采访双方都希望在轻松愉快中探讨他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营造和谐的、适合访谈内容的访谈环境,对节目成功具有重要意义。[25]

2004年“两会”期间,《新闻会客厅》做了《“两会”客厅》系列报道,与以往节目不同的是,这组报道中增添了现场观众。正是因为带上了观众,创造了让官员放松下来的环境,青海省省长宋岩秀与主持人笑谈公公送围裙的家庭趣事;主持人、现场观众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一开始就大侃煲汤。如果没有现场访谈氛围的营造,也就不会有这么精彩的访谈。

2.开始前的热场

访谈的预热和现场采访中提问前的交流差不多,也属于交流中的一种。与现场采访不同,访谈节目大多在演播室内进行,有数台摄像机的“注视”、数千瓦的灯光聚焦,在这种环境中,访谈对象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状态,甚至“晕镜”,因此,访谈前的预热十分重要。

《实话实说》每次录制开始之前,主持人崔永元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热场”,向大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作一番自我介绍,讲几个笑话,回答观众的有关提问。他经常说的是:大家今天来到这里,就是我的朋友,就像到我家做客一样,一点都不用紧张。你们看,这就是我家的客厅,400平米,外面还有两个厕所,一室两卫,条件还可以吧。有时候说:真不好意思,很多人没吃晚饭就赶来做我们的节目,我很想请大家一起吃饭,但那样一来,咱们不就成了酒肉朋友了吗?[26]就这样,在愉快的笑声中,节目不知不觉就开始了。

(四)提问进行:平民视角,控制节奏

1.提问要有平民视角

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实际上全是说给受众听的,所以主持人提问时还必须处处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接受水平、接受习惯。与现场采访不同的是,访谈类节目由于“场”的消失,没有画面的语言帮助观众理解记者所提的问题;同时,访谈类节目传递的信息无论从广度、深度上都大大高于现场采访,所以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注意提问的平民视角。

如《新闻会客厅》的一期节目《带“保镖”的外交官》,此期节目采访的是我国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采访的内容需要涉及几个方面:派武警保卫我驻伊人员安全、重建中国驻伊使馆、解救被绑架的人质、减免伊拉克债务、减少中国公司的损失等。[27]

这种严肃的政治性问题,如果直接提出,未免不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影响了节目效果。主持人白岩松从观众的角度提出了合口味的问题,他是这样问的:

白岩松:今天会客厅的客人就是大使孙必干。孙大使,当时是处于什么状况下,咱们要破例给您配六个武警一起去伊拉克?真到了这一步了吗?

白岩松:那二十四个小时基本上他们(指武警)得轮班倒,而且我估计头一次也不敢睡觉吧?

白岩松:这一路上顺吗?

白岩松:关于咱们大比例的减少了、取消了它(指伊拉克政府)对咱们欠的债务,它到底估计欠咱们多少钱?

白岩松: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来减免它的大部分的债务?这不是亏大了吗?按很多老百姓的想法来说。

白岩松在提问中,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将刚性的政治问题变为软性的、感性的问题,普通观众就能轻松地理解。

2.控制好节奏

正如前面在提问问题的设计中所说,访谈类节目必须保持谈话的相对完整性,使节目呈现出人际交往中话语的连贯性,这就要求主持人除了设计好提问问题外,还需要掌握好访谈的方向,把握好访谈的节奏。

在谈到控制节奏方面,主持人沈冰这样表达:“在现场,主持人永远不可能让嘉宾牵着走,也不可能让嘉宾来主导节目的方向,当然你会有判断,有时候嘉宾自己提起的话题和你所讲的东西是一个方向的,这个无所谓谁牵着谁走,因为他要讲的东西是你所需要的东西,甚至他补充讲的东西,很出乎意料。这就完全是一个主持人的现场的判断,到底是嘉宾现场讲的东西更有价值还是策划事先给你的东西更有价值。如果你一听,他是通过跟你扯其他的东西来分散你的注意力,转移你的话题的方向,你可能就得及时‘打’出来,有时候我们也做这个事情,说一半,我理解,跟他打个圆场,别让他太难受。如果我还是对你这个东西更感兴趣,你得有方法把他拽回来”。[28]

3.提问敏感区:尊重对方,谨慎提问

提问敏感区包括政治敏感问题、个人隐私问题、涉及和其他人人际关系的问题等,在对该领域进行提问时,记者应谨慎提问,应先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不得强迫采访对象回答;若在访谈中,采访对象主动谈出了这些领域中的内容,记者则应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进行提问。

【注释】

[1]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第2期,2003年1月。

[2]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3]布鲁克斯等著:《新闻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70页。

[4]赵淑萍著:《电视采访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5]罗伯特·蒂勒尔著,吴南缨译:《电视新闻的采制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第150页。

[6]艾丰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319页。

[7]王平:《从白岩松采访余秋雨看闭合式提问》,《新闻采编》2005年第1期。

[8]张洁、吴征编著:《调查〈新闻调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9]赵淑萍著:《电视采访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页。

[10]林如鹏著:《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5页。

[11]朱羽君、雷蔚真著:《电视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页。

[12]朱羽君、雷蔚真著:《电视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13]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74页。

[14]虞家复:《我想再次采访邓小平——记美国著名电视记者华莱士》,《中国记者》1987年第5期。

[15]王振业主编:《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6]包昊军、张晓明著:《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152页。

[17]王志、耿志民、欧阳询编著:《面对〈面对面〉》,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页。

[18]包昊军、张晓明:《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页。

[19]吴郁著:《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20]叶子著:《电视新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21]王志、耿志民、欧阳询编著:《面对〈面对面〉》,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22]包昊军、张晓明:《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23]包昊军、张晓明:《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24]包昊军、张晓明:《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25]董红言:《人物采访技巧谈》,《现代传播》2005年第3期。

[26]杨东平:《〈实话实说〉:营造家的感觉》,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special/C11876/20040524/100394.shtml。

[27]包昊军、张晓明:《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247页。

[28]包昊军、张晓明:《相聚〈新闻会客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