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的改革已日趋成熟,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也在同步进行。3.4.1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表3.3为1982—2014年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情况。

中国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的改革已日趋成熟,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也在同步进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国际资本的流入对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助推作用,但国际资本的波动性与投机性也决定了其有可能给中国带来金融不稳定、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掌握国际资本的流动状况,分析其流动趋势及特征,可以帮助我国政府有效管理并运用国际资本。

3.4.1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规模

表3.3为1982—2014年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情况。

表3.3 1982—2014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单位:亿美元)

续表3.3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

IMF的《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规定,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分为“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项。其中,资本项目反映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与资本转移,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与负债信息。由于表3.3沿用了之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统计口径,因而通过此表可以对中国30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在总体上进行把握。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以及其他投资差额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时间序列看,在21世纪之前,中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以及其他投资差额均较小,且变动幅度平缓,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中有6年存在逆差现象。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各项目差额快速提高,且波动幅度加大。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与直接投资差额一直呈现顺差,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3年中,中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激增至2000余亿美元。

3.4.2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构成

表3.4是1982—2014年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构成情况,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分类标准,将国际资本流动类型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三类。

表3.4 1982—2014年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构成(单位:亿美元)

续表3.4

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比例指各类投资占资本流动总量的比重,由作者计算得到。

从表3.4可以看出,1982—2014年中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均保持上升趋势。从时间角度看,2002年之前三类投资的绝对水平均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自2003年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投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增速较快,尤其是其他投资增长最为强劲,其中2010年的其他投资额已突破万亿美元。从投资类型看,在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一直占主导地位,而证券投资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10%左右(如图3.2所示)。1992年之前,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基本保持平衡,平均所占比重均为46%;自1993年起,直接投资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比重也大幅提高且已超过其他投资所占比例。然而,自2003年开始其他投资显著提高,并在随后10余年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所占比例较20世纪出现整体上升;相反,直接投资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为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主要类型。

图3.2 1982—2014年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类型所占比重
注:数据来源同表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