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白云观:独坐、听风_暮鼓晨钟

兰州白云观:独坐、听风_暮鼓晨钟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人们所说的白云观,即指下观。宫成,命名“白云观”,专事奉祀吕洞宾。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成吉思汗遂下令在兰州修建白塔以表纪念。

兰州白云观:独坐、听风_暮鼓晨钟

兰州白云观也叫吕祖庙,位于滨河中路南侧,东邻中山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是由陕甘总督瑚松额捐俸修建的,也是古代兰州三观之一。白云观系西北地区道教十方丛林,据史料记载,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距今已有175年的历史。原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布局,有牌坊、戏楼、钟鼓楼、过殿、大殿、启圣殿、东西道院、东西云水堂;启圣殿后还有结构精巧的八仙阁、潇洒轩、鹤鹿亭、聚仙亭、四照亭拱卫;再后有聚仙楼、飞仙桥、来仙轩等建筑,宏伟壮观,共占地面积30亩。由于历史变迁,大部分殿堂房舍今已无存。

兰州白云观,原有上下两处,上观位于极寿山(崔家崖),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今已不复存在;下观位于雷坛河入黄河口之东,滨河东路西端南侧。现在人们所说的白云观,即指下观。相传,明末清初吕祖显灵于黄河之上,留仙迹曰“白马浪”。

《白云观碑记》记载:“嘉庆以来,吕洞宾屡次凌波徐行于白马波上,以至‘万目共瞻’”。

兰州乡绅纷纷请求修建一座祠堂,以“栖仰”吕仙之“灵”。时任清代陕甘总督瑚松额遂让风水先生择地建祠,选中“城西北隅,大河之浒,辟地树宫”,即今白云观所在地。宫成,命名“白云观”,专事奉祀吕洞宾。(www.guayunfan.com)吕洞宾,原名吕喦,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今山西省芮城县,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他也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说:“故佛道中惟观自在(观世音),仙道中惟纯阳子(吕洞宾),神道中惟伏魔帝(关帝),此之圣愿力宏大,欲普渡之身世界,拔尽一切苦恼,以是故祥云宝马,常杂处人间,与人最近。”意思是佛道神三教中香火最盛的就要数观音、吕祖、关老爷。

吕洞宾力劝人们行善戒恶。《吕祖志》有其《劝世文》:“一毫一善,与人方便。一毫一恶,劝君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卦。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白云观原建筑呈中轴对称之势,自北向南依次为山门、东西望河楼、戏楼、前、中、后殿等一组三进的建筑群;东西两侧为云水堂、钟鼓楼、道院。启圣殿后还有结构精巧的八仙阁、潇洒殿、鹤鹿亭、聚仙亭、四照亭拱卫;再后有聚仙楼、飞仙桥、来仙轩等建筑。现整个道观现仅存三座大殿、钟鼓楼、戏楼、东西配殿及东西厢房。

白云观供有吕洞宾塑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来抽签问卜的人熙熙攘攘——这些抽签问卜的人估计不知道吕洞宾《劝世文》中的话:“算什么命,问什么卦。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白云观北临黄河“白马浪”,与河对面的“金城关”遥相呼应。

金城关是汉朝修筑的一个重要关隘。谭嗣同写有一首七言律诗:“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

金城关现修建有文化风情区,已经成为兰州北滨河路上的一道风景线,总体设计利用墙面、地面、广场、绿地等,用砖雕、浮雕、地雕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甘肃段历史文化名人等内容,其中有:“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兰州水车创始引进人段续”、“威镇边疆飞将军李广”、“张骞出使西域”、“针灸始祖皇甫谧”和“金城揽胜图”——想起那幅《金城揽胜图》,此图为清同治年(1862-1874)兰州画家马五所绘。画家以白塔山为视点,用写实的手法,所有入画景致无一笔无来历,几可视作地图,表现了当年陕甘总督所在地——兰州府治皋兰县的城垣形势、古迹名胜以及主要建筑的分布情况。因其地汉魏时属金城郡金城县地,故名《金城揽胜图》。

白云观距今已近两百年了,距离白云观不远的黄河铁桥也已经建桥一百年了。明代架设的可以开合,以便船筏通过的镇远黄河浮桥,亦是永远定格在了《金城揽胜图》上。

金城关文化风情区还用汉画砖的表现手法,将兰州曾经的八景浓缩在这里,有《五泉飞瀑》、《兰山烟云》、《白塔层峦》、《黎园花光》、《河楼远眺》、《古刹晨钟》、《虹桥春涨》、《莲池夜月》——莲荡池,也就是后来明肃王的莲花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陕甘总督杨昌浚重修。因杨曾任浙江巡抚,怀念杭州西湖的风光,故改名为小西湖。外地朋友来兰州,别忘了一定要带他们转转小西湖,有湖没有湖,总还有个临河的公园嘛,坐在小西湖公园里喝一碗三炮台,然后去吃有名的手抓羊肉,咬一口满嘴流油。

金城关文化风情区还设置了十四块浅浮雕青铜地标,表现的是古丝绸之路甘肃境内的十四处历史遗迹:北石窟寺、崆峒仙境、西王母宫、麦积烟云、炳灵寺、金城关隘、雷坛天马、大佛寺、马蹄寺、第一雄关、魏晋墓群、莫高窟、月牙泉、玉门关——那天,在白塔山参加一个活动,我提前溜出来,不期然转到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便挨着一处一处看去,想起全都是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去过的地方,倒是勾起了历史的、个人的诸多情感和念想。

两千年前的金城关,为大汉王朝一统天下的梦想而设。与嘉峪关等控制要塞的关隘不同,金城关是控遏黄河上一个渡口的“桥头堡”。

西汉大将赵充国曾率领上万骑兵从金城关过河击诸羌,唐代高僧玄奘出金城关前往西天取经……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年间,吐蕃乘虚占领了陇右,作为阻挡游牧民族南下东去的金城关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逐渐废弃。直到宋神宗元丰年间,李宪收复兰州后,金城关才被重新修筑。到了明代,金城关又曾先后重建过三次。

1938年,为运送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物资,开始修建兰新公路,金城关东城门楼被拆除。

站在白塔山下说了半天金城关,接着再说说白塔山最高处的白塔寺。据传元太祖在完成统一蒙古各部过程中,曾致书西藏的萨迦派法王,法王派一喇嘛专程拜谒成吉思汗,行至兰州后因病逝世。成吉思汗遂下令在兰州修建白塔以表纪念。后塔被毁,现存塔为明正统年间(1436-1449)镇守太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巡抚绰奇扩大寺址,寺名慈恩寺。寺内白塔系实心砖塔,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仅存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现存寺内,日军飞机轰炸兰州,曾用它发出过防空警报;紫荆树是当年寺内和尚所栽,早已枯死。

历史在这儿泛起一个又一个浪花。

白云观面对的黄河,就是“白马浪”。

公元752年,唐代诗人高适游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军时,路过金城,登临北城楼,写下了“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的诗句(《金城北楼》)。

《皋兰县续志》云:“金城关激流汹涌,声若轰雷。”

《重修皋兰县志》云:金城“关下水石湍激,雪涌涛飞,名白马浪。”

据考证,黄河白马浪段河宽水浅,中有滩涂,河床坚如磐石,不易浸蚀。雷坛河发大水时,将上游的石头滚动到河口,停落在白马浪的岩石处。长此以往,雷坛河形成的冲积扇,再加上四墩坪、华林坪尾端紧逼黄河,迫使其中流北移,而河底是坚硬的岩层,河水不易侵蚀,以至河道收缩变窄,水位加深,产生激流。由于激流泛起无数白色浪花,历千百年而不衰,从西朝东望去,好似一群白马奔腾起伏,遂被称为白马浪。当时的学者张澎的《金城关》,写有这样的诗句:“白马涛声喧日夜,青鸳幢影出冈峦”。

白云观迎面就是高悬门楣上的邓宝珊所题“白云观”三个大字匾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白云观石镌匾额下挂有白底红字的木牌子:兰州市文化馆,只听得满院子练功的清嗓子的。

进得大门,可见门额上“升云得路”几个砖磨大字,苍劲有力。两侧砖雕龙、鹤,古朴生动。观内亭台殿阁,参差栉比,飞檐挑角,斗拱重叠,围廊曲折回环,古树参天,绿树成荫,曲径通幽。自山门一线有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古戏楼、东西厢房,另有仿古式综合楼、斋堂、单房、后山门等。每逢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圣诞、二月十五老君圣诞、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庙会,观内设道场举行隆重的诵经祈福、超度活动。每逢初一、十五,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

前殿(吕祖殿)是清代建筑物,飞檐卷顶、四角高翘、悬梁起斗、明柱殿堂,造型雄伟。殿内祀奉吕纯阳、王重阳及其度化的七位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

中殿神灵为玉皇上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后土大帝及传言金童、侍香玉女、倒坐药王孙真人。

后殿(三清殿)彩绘雕塑庄重古朴,同时供奉铜铸神像大小六尊,其中中殿三尊、后殿三尊。观内东西两侧是配殿三官殿、三法殿,均系清代建筑。东配殿为三法殿,塑像七尊:雷祖、天师、真武大帝、关圣帝君、二郎真君、两位仙童;西配殿为三宫殿,塑像七尊:天官、地官、水官、文昌、紫阳真人、两位仙童。

白云观内的戏楼是兰州仅存的一座古戏楼,飞檐翘角、脊寿卷顶、雕梁画栋。戏台口朝南,松木地板结构,与山门联结一体,明柱悬梁,山门在下,戏台在上,建筑造型别致。钟楼、鼓楼为早晚或初一、十五开静、止静所用。

白云观内七棵古槐参天挺拔,枝繁叶茂,风吹过,树叶伴着隔一条马路的黄河水簌簌作响,使得白云观更显清净优雅。

由不得人感叹:白云观自是焚香诵经,云云往事,适宜独坐、听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