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深谋远虑――越国第一谋臣范蠡

深谋远虑――越国第一谋臣范蠡

时间:2022-03-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深谋远虑——越国第一谋臣范蠡8.深谋远虑——越国第一谋臣范蠡纵观历史,凡最终能成就一番大事者,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无名英雄,都必定是深谋远虑者。他本人也因此成为越国与文种齐名的功臣,被尊为上将军。他想到越国对吴国一直忍让、退却,如今依然难逃被攻打的命运。最终,越国大军大败吴军于笠泽,夫差被迫自杀。成功地将吴国消灭之后,勾践置酒会大宴群臣。越国军民无不欢欣雀跃,但此时的范蠡却毫无喜悦之意。

深谋远虑——越国第一谋臣范蠡

8.深谋远虑——越国第一谋臣范蠡

纵观历史,凡最终能成就一番大事者,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无名英雄,都必定是深谋远虑者。那些有勇无谋者,虽也偶有能人智士,但最终大多数却都因不善谋划而惨遭不测。可见人生万千琐事,成事必先出于谋,而后方才能成事。尽管中国人对谈权谋术一事颇为忌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所流传下来的“权谋术”文化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生存智慧。而且那些以谋略制胜者所使用过的手段和方法,也值得所有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求生存的人去学习。

众所周知,战国末期越国的政治家范蠡是一位上通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无所不精的奇才,可谓是战国末期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范蠡本出身贫贱,但因其博学多才,又与楚宛令文种相识,且相交甚深。两人因对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颇为不满,便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范蠡为人有勇且善谋,他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之后,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韬略,最终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成功地雪耻复国。他本人也因此成为越国与文种齐名的功臣,被尊为上将军。而就在功成名就之时,范蠡却迅速从越王勾践手中“跳出”,才有幸避免被君王诛杀的悲惨命运,并两次改名换姓,最终成为一代儒商之鼻祖。他的智谋和多方面的贡献,都对后世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被后人充分肯定。

战国末期,当中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尘埃落定之际,地处江浙的吴国和越国开始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大战中阵亡,故两国结下仇怨,经常兵戎相见。当时的吴国建都于姑苏,也就是如今的苏州,从国势方面来说比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的越国更占优势。越国的自身实力不足以与吴国抗衡,在不得已之下,越国只得年年向吴国进贡,以求和解。然而到越王勾践即位的时候,越国已经慢慢地强盛起来,所以他始终对一直屈从于吴国之事感到心有不甘。

公元前494年,越国的探子上报勾践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打越国,勾践心中怒火顿生。他想到越国对吴国一直忍让、退却,如今依然难逃被攻打的命运。与其这样坐等吴人来攻打自己,倒不如先发制人,在吴国的准备还不够充分的时候就先进行攻击,也许还能增加几分胜算。于是勾践将所有的大臣召集在一起,商议北上破吴的事宜。但众多的大臣,包括范蠡在内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此时越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而且时机也不成熟,应该静观其变、伺机而动。然而勾践此时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不仅毫不理会范蠡的苦苦劝阻,反而执意出兵,结果在吴越夫椒之战中,越国军队惨败。吴王夫差乘胜直捣越都会稽,一举攻下会稽城。越王勾践所带领的人马仅剩五千余人,被逼退至会稽山。(www.guayunfan.com)在这个关乎越国生死存亡的关头,勾践无奈之下,竟想破釜沉舟和吴王夫差决一死战。范蠡再次冒死进谏,并提出要勾践暂时放下身价,采用委屈求全的策略,不管是用卑辞厚礼向吴求和,还是由勾践亲自到吴国做人质都要忍下来。越王勾践当然不肯同意,范蠡便向他进言道:“但愿大王时时勿忘石室之苦,则越国可兴,而吴仇可报矣!”勾践虽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听取了范蠡的意见。他派文种带美女宝器到吴国贿赂宰相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夫差此时正急于北上与齐争霸,不顾伍子胥的劝告,休战撤兵,答应了让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的请求。

在众人都认为越王勾践已至穷途末路,只能沦为吴王夫差的奴仆之际,范蠡却挺身而出,毅然追随勾践一起入吴,与勾践一起过了三年屈辱的臣仆生活。一段时间后,吴王夫差看中了范蠡的才华和人品,便单独将他叫去,并巧言劝说道:“俗话说‘明女不嫁败户,明臣不事亡君’,如今勾践已经自愿为我当奴仆了,你为何还要继续跟着他呢?你若肯归顺于我,我不仅会免去你的苦役,还能让你做大官。”范蠡连忙装作惊恐地跪下说:“罪臣感谢大王的一番美意,但俗话说‘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如今我乃是一介败国之臣,哪里还敢再奢望什么富贵荣华呢?恳请陛下还是让我跟着旧主为您服役吧!”夫差见范蠡的语气十分坚定,也就没有再多作强求。

三年之后,越王勾践和范蠡在吴国役满之后重新回到越国。范蠡与文种等几位大臣经过多番商定之后,共同拟定了兴越灭吴九术,策划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重大计划。从此之后,越国从表面上看卑事吴国,而实则实施积蓄力量的兴越方略。为了实施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西施送与吴王,以使吴王沉溺于女色,荒废国事。从而才有了历史上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从吴国回到越国的二十年时间里,范蠡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越王勾践,为他出谋划策。随着范蠡等人策划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越国的国力果然日益强盛,而吴国的实力则因为夫差贪恋美色而不断削弱。

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率领国内的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勾践大喜,认为此时攻打吴国,乃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范蠡却认为时机未到,并慎重地对勾践分析道:“虽然吴王夫差率领大部分精兵北上会盟,此时的吴国国中很空虚,不失为出兵的好机会;但是吴国大军此时出境还不是很远,夫差一旦听到越国乘机攻吴的消息,定会迅速回兵攻打越国,故我方应暂缓出兵、静观其变。”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勾践不敢再意气用事,听取了范蠡的意见。几个月之后,范蠡估计吴军已经到了黄池,这才建议勾践率大军攻打吴国。范蠡亲自带师一部,由海道入淮河,防止夫差带领吴军从黄池赶回吴国增援。勾践则率领越国的主力大军,迅速歼灭了吴都姑苏的守军,并将吴国的太子俘获,使吴王夫差只得向越国求和。公元前478年,多年灾荒的吴国又遇上了大旱天灾,范蠡和文种再次建议勾践攻打吴国。最终,越国大军大败吴军于笠泽,夫差被迫自杀。

成功地将吴国消灭之后,勾践置酒会大宴群臣。越国军民无不欢欣雀跃,但此时的范蠡却毫无喜悦之意。因为他深知老子所说的:“功成,身退,天之道。”睿智如范蠡,早已看出了越王勾践好大喜功的性格,就在心中作出了尽早离开勾践的打算。

一日,范蠡上书勾践,说:“古人训,‘君主处于忧患之中,臣子就应不辞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死节。’当年大王败于吴国,我与大王被迫退居会稽,受尽屈辱,我之所以没有赴死,为的是帮助我主复兴越国,报仇雪恨。而今大仇已报,深耻已雪,但我却始终为当年没有死节而耿耿于怀,自感愧居官位。请大王允许我辞官为民!”范蠡向越王辞行时,勾践含泪挽留他道:“将军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对我不离不弃,并助我复兴了越国,我们理应共同享受荣华富贵!我还准备拿出一半的国土分封将军,你怎么能够在此时离开呢?”范蠡答道:“大王你当然可以实行您的命令,但是我也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勾践无奈,威逼道:“你如果一意孤行,不听我的劝告,我决不会放过你的!”但范蠡最终还是离开了越国。而且在离开之前,他还留书给文种道:“君不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吗?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只可与之共患难,而不可与之共享乐啊,你为什么不走呢?”然而,文种对范蠡的话却不信,并未及时离开,而是留在越国为相,最终落得个被勾践赐死的下场。

而范蠡悄悄地带着全家人离开越国之后,便乘船进入了茫茫东海。几经辗转之后,他们北上到了齐国,范蠡从此之后化名为鸱夷子皮,在齐国的海滨买了一块土地定居下来,带着妻儿们过起了农耕生活。范蠡虽然隐姓埋名在齐国以种地为生,但他颇善经营,不仅开垦了许多荒地,同时还经营副业,很快便成了仗义疏财、施善乡梓的一方富甲。而此时正逢齐王下令地方官荐举贤能之士,当地官员便把化名为“鸱夷子皮”的范蠡推荐给了齐王。齐王对范蠡的贤明、能干十分赏识,于是便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范蠡喟然感叹道:“我本是为了逃避做官才来到齐国的,如果再为国相,这不是违背了我当初的志向吗?”于是再次急流勇退,不仅向齐王归还了相印,还潜逃回到家中把家财分散给当地的乡亲们,携全家再次悄悄逃离齐国。到了宋国的陶邑,范蠡改名为陶朱公,以经商为业。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巨商,并在那里终老。范蠡不贪利禄、两度逃官,后来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多时候,如果仅有外界条件而在谋略方面有所欠缺,那么想要在残酷的战场上取胜似乎也是一件很渺茫的事。特别是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一个君主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是决不会容许手下的臣子有太高的威信或者权力的。不管你是功勋卓著、有出色才干的奇人,还是乱世中兴之际被君主所依赖的功臣,都要在天下大定之前就为自己的将来作好打算。因为强敌除尽、天下已定之时,君主不得不以加官进爵的方式奖赏功臣,但同时却又难免会因为这些功臣集声望、权力于一身而对其有诸多猜忌。此时,越是位高权重的大功臣就越是危险,因为一旦君主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就一定会下毒手除掉他们,以便加强集权统治。范蠡的一生,从一个平凡的布衣客到上将军,再由流亡者到大富翁,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几经大起大落,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正如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出色的谋略辅佐勾践复兴濒于灭亡的越国,灭亡称霸于诸侯的吴国,创造了扶危定倾的奇迹。能够在乱世中几经脱险,也正是因为他不仅有胆识,而且懂得深谋远虑!

古人云:“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不管是在曾经尔虞我诈的官场,还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谋”都是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人常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不做无准备的事”、“有备无患方可获得成功”,其实就是一种先谋后事的策略。一个人不能凡事都处在被动的位置上,等到危机来了才开始想办法、找对策就已经晚了。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中,事情的兴衰和成败,都与“谋”有不解之缘。先谋后事也作为一种策略被运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职场中求生存的人来说,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好处理的人或事,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灵活应对,否则,讲道理或拘泥于所谓的原则就可能寸步难行。要明白,善谋者不应依理,而应该依据利害作出决定。明白一个“谋”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可能就会在职场升迁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所积累下的谋略之道,也堪称是职场的修为之道。

仔细观察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就不难发现,一些有知识、有才华的人通常不一定有施展的机会;而看不清楚自己位置,凡事不懂得未雨绸缪的人,通常也很难在职场中获得升迁的机会。通常情况下,那些能够爬上高位的人,大多都不一定有过人的智慧,但是他们却具备行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的性格,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会作好充分准备,所以最终才能够保证自己在职场中顺风顺水,甚至还能为自己谋划出一条步步高升的职业前途。可见,一个人想要凭借自身的才能在职场中生存下来,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和掌握办公室的生存谋略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尔虞我诈的职场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并不是只靠努力和才华就能发展和进步的,升迁还需要靠头脑。比如在职场的潜规则中,锋芒毕露并非就是一件好事,这或许会为其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要在职场中获得发展机会,不仅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认清自己应该怎样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只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做一个鼠目寸光者。凡事要未雨绸缪,预谋在前,学着去提早预见潜在的危险。那些总是在事后才作思考,或者事前事后都不思考的人,决不会获得成功。只有在事前就有所预见,经过深思熟虑再作定夺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