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谋远虑的张良

深谋远虑的张良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的确,如果刘邦没有张良在时局的重大转折关头及时献上良策,那段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种面貌。事实证明了张良的深谋远虑。

●深谋远虑的张良

11●深谋远虑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楚汉战争中,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一带展开正面的拉锯战。渐渐地,刘邦由劣势转化为优势——兵盛粮多。而项羽则由优势转化为劣势——兵疲粮绝。项羽面对这一现状,惶恐不安,便在汉四年八月与刘邦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其西归汉,其东归楚。

这样,到汉四年九月,项羽便解围东撤,刘邦见项羽履约,也想领兵归西,于是传下令去。张良仔细分析了一下当时形势,觉得刘邦这一举措不够妥当。他于是去见刘邦,直言不讳地说道:“主公今取西归之策,欲履君子之约,这是不可取的。”

刘邦问道:“此话怎讲?”

张良说道:“如今大王已占有天下大半,诸侯争相依附,兵盛粮多,正是荡平天下之时。那项羽,失道寡助,如今兵疲食尽,腹背受敌,不堪一击。这是上天所赐灭楚良机,大王怎可听任他东去?此时不击灭他,任他东去,臣以为必收养虎遗患之效。望大王三思。”

刘邦听后,心窍大开,立即采纳了张良的主张,亲统大军,向东追击项羽。到阳夏之南,派人去约会韩信、彭越合围楚军。

汉五年十月,汉军追项羽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并没出兵。项羽闻报刘邦来追,大怒,痛骂刘邦失信,立即回师攻打汉军,结果将刘邦打个惨败,刘邦损兵折将,只好躲在营垒之中,令士兵挖沟固守。他心中十分焦躁,来找张良,说道:“看来,我孤军击项羽,得胜可能性不大。”

张良说道:“大王速联合韩信、彭越,他二人若率兵前来,合而围之,项羽灭亡就在眼前。”

刘邦说道:“到阳夏之南时,已派人约会,无奈他们不来赴约。”

张良说道:“大王知他们不来的原因吗?”

刘邦一边摇头,一边发出哀叹之声。张良说道:“楚兵虽然可破,但他们知道破楚后自己得不到封地,当然就不肯前来与大王共灭项羽了。大王如果能向他们明确提出破楚后与他们共分天下,他们马上就会前来。不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招得他们前来,他们若不来,成败不可知。”

刘邦听了张良之言后,边称“子房妙算”,边立即重新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只要他们肯前来合力击楚,灭楚后,将陈地以东到海的地方分给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分给彭越。二人得到刘邦这一许诺,立即发兵前来配合刘邦灭楚。

汉五年二月,各路兵马会集垓下,合围了项羽,项羽最后因寡不敌众,在四面楚歌声中,突围败走乌江,自杀而亡。

刘邦后来谈到张良,曾发自内心地说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的确,如果刘邦没有张良在时局的重大转折关头及时献上良策,那段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种面貌。

◆这次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事实证明了张良的深谋远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