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满洲国治安整顿之癌瘤”_关于杨靖宇的故事

“满洲国治安整顿之癌瘤”_关于杨靖宇的故事

时间:2022-08-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满洲国治安整顿之癌瘤”_关于杨靖宇的故事南泊子会议结束时,已届1938年底,抗联不仅和以往一样经受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严冬考验,而且已经进入最为艰苦的后期斗争阶段,行军作战更加频繁险恶。次日晨战斗结束后不久,适逢两架敌机低空侦查,杨靖宇又指示部队以机枪对空射击,击落一架。途经四五个“集团部落”,负责防守的伪警察、自卫队等闻杨靖宇威名,望风而逃。

“满洲国治安整顿之癌瘤”_关于杨靖宇的故事

南泊子会议结束时,已届1938年底,抗联不仅和以往一样经受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严冬考验,而且已经进入最为艰苦的后期斗争阶段,行军作战更加频繁险恶。杨靖宇率部离开南泊子不久,就在“东干饭盆”宿营地被叛徒程斌的“讨伐队”发觉追击。此地之所以得名“东干饭盆”,原因在于它处在原始森林腹地,非有丰富山林地区活动经验者不能辨别方向,普通人进入很难寻找出路,最终只能因迷失方向、耗尽给养而冻死饿死,俗称“闷干饭”。程斌深知这一点,杨靖宇利用他急于邀功请赏的心理,派一支小部队与程斌“讨伐队”交战,毙伤敌军数人,然后佯装溃退,拟诱敌深入东干饭盆。战斗虽因被程斌识破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也使抗联部队摆脱了程斌“讨伐队”的追击,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活动自由。杨靖宇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指示部队休整数日、缓解疲劳,然后出发经空杨树村、二道花园、三道花园向桦甸前进,准备与在当地活动的第二军第四师会合。在途经桦甸、濛江、抚松三县交界的两江口蒿子湖时,将尾追而至的伪靖安军击退,战后继续进至桦甸老金厂西部老营沟一带活动。

从濛江南泊子到桦甸老营沟,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送走了1938年,迎来了1939年,这是日本法西斯加紧“讨伐”“归大屯”,屠刀更加逼近抗联战士和东北人民的一年,是抗联斗争环境和条件急剧恶化的一年,也是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顽强斗争的一年。“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匪帮接续前期以东边道一带为游击区,继续进行凶猛之活动。杨靖宇等抗日意识坚强之干部、党员,团结一致,抗拒严峻之军警讨伐,利用讨伐之漏洞,断然袭击部落、警备机关,疯狂奔走于宣传抗日。”[73]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的机密文件,表明了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是令日本侵略军时刻胆战心惊的“大患”。

在1939年最初的两个月里,杨靖宇率领警卫旅、少年铁血队和第三师一部共400余人,踏过半人深的积雪,冒着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当时,跟踪追击杨靖宇所部的敌军是日军菊池部队和伪靖安军共500余人,他们于1月中旬从濛江那尔轰出发,18日到达杨靖宇部队活动的桦甸大柳树河子,当夜沿河搭起12座帐篷宿营,并在每个帐篷前点燃一堆篝火以照明取暖,准备次日继续追击“讨伐”。杨靖宇得悉后,决定利用敌人行军疲惫、立足未稳之机,突袭敌宿营地。为此,抗联部队选调精兵120人,组成12个突击组,每组配备机关枪一挺,负责解决一个帐篷,在杨靖宇和韩仁和的率领下,突击组兵分两路,于夜半从柳树河子上下两个方向同时出击,敌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战至黎明,抗联战士追击近10里,方才胜利收兵。战斗中毙伤敌军百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及军需品大宗。次日晨战斗结束后不久,适逢两架敌机低空侦查,杨靖宇又指示部队以机枪对空射击,击落一架。

时任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的王传圣参加了战斗,与杨靖宇的指挥若定一起留在他记忆中的,还有杨靖宇对受伤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www.guayunfan.com)

这次战斗,我们是有目标的袭击,敌人是漫无目标的乱打枪。就在我和通信员马永喜返身要走时,敌人的一颗流弹打中我的左脚。我只觉得像被一根棍子抽了一下似的,脚一颤,把我带了一个大跟头。

回到司令部,杨司令问我:“你怎么啦?”“脚被子弹打了。”“你过这条小岗,到医务处徐哲处长那里,让他给你包扎一下。”

我和马永喜翻过小岗,看见一堆篝火,找到了徐处长。他问:“小王,你怎么样?”“不要紧,没打着骨头,还能走路呢。”

我穿着大号鞋,一走路鞋里都是水,我感觉鞋里的血水可能满了。徐处长看完了,不由分说地用剪刀一下把鞋给铰开了。一看左脚心有二三寸长一个大口子,还往外流血。我觉得剪了怪可惜,就说:“徐处长,你把我的鞋铰了,可叫我穿什么走路?”

他笑了笑,也不理我。把伤口擦干净上好药,用药布包好,又去给别的伤员包扎去了。我一只脚没鞋穿,坐在火堆旁发愁,司令部派武传令兵给我送来一双袜子、一双草鞋。我一看这东西,就知道是杨司令的。因为杨司令有什么东西,我都清楚。何况他个大脚大鞋大。我说:“这是杨司令的备品。他没有多余的,我不穿,请你拿回去。”徐处长在一旁说:“小王,你先穿上。现在仗还没完,一旦有什么情况你怎么办?”

武传令也说:“我来时杨司令说,命令你穿上。要不他会亲自来的。”我一听杨司令命令我穿,不穿他会来,再说战斗还没结束,不管怎么样,先穿上鞋再说吧。还多亏是这样的大鞋,要不还真穿不上了。[74]

在抗日斗争实践中,杨靖宇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战术,即每当一次大战斗尤其是胜仗之后,必须立即转移、分兵几路,以免久处一地、目标太大,这样极易陷入敌人新的包围。柳树河“摸火堆”战斗结束后,杨靖宇也立即对部队活动作了新的部署,指示韩仁和率百余人(其中有少年铁血队40余人)从水曲柳沟出发,经那尔轰到头道柳河、抚松一带活动。杨靖宇本人则率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和警卫旅大部300余人前往会全栈,与以朝鲜同志崔贤[75]为师长的第二军第四师会合。途经四五个“集团部落”,负责防守的伪警察、自卫队等闻杨靖宇威名,望风而逃。1月24日,当行至桦甸大砬子时,杨靖宇指挥部队歼灭一支伪警队,俘敌30人、缴获步枪30支,随后又在红石东北沟与敌激战1小时,击退伪军200余人。25日,杨靖宇率部抵达老营沟口宿营地,随即在大楞场一带与二军四师会合,开始冬季休整。2月18日(农历大年三十),杨靖宇在桦甸老金场抗联密营主持新春联欢会并讲话,参加者有第一路军总司令部、警卫旅、二军四师的干部战士。春节过后,杨靖宇和魏拯民又在桦甸头道溜河密营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给抗联致敬电和国际国内形势,讨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抗日战争的胜利需多久”等问题。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休整,抗联战士的身体和精神面貌大有改观,这时已是3月,春暖花开、士气旺盛,杨靖宇抓住天时、地利、人和,指挥抗联战士主动出击。1939年春节后杨靖宇指挥的第一个大战斗,就是攻克敌伪重兵设防的桦甸木箕河林场。这个林场是由日本人经营的“满州林业株式会社北海木业组合”开办的,隶属成立于1934年的伪县营林署管辖,位于富尔岭下木箕河上游。该林场成立以来,不仅为日本侵略者输送大量桦甸森林资源,而且奴役折磨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劳工。该林场一直是日伪当局的“宠儿”,高墙、铁蒺藜网、炮楼、铁门等防卫设施俱全,各种物资应有尽有,还专设“森警队”百余人来警卫,附近“集团部落”中的伪警察也可以随时增援,实际上是一个武装据点。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解救劳工,也为了补充军需物资,杨靖宇在得知侦察结果后,精心部署了攻打木箕河林场的方案。先于3月10日派警卫旅、少年铁血队和第二军第四师共450余人,在一天之内将林场外围所有“集团部落”扫清,缴获一批武器弹药、粮食、食盐等。14日,杨靖宇亲自指挥夜袭木箕河林场场部,同时指令韩仁和率部分部队埋伏于林场西边沟口,阻击可能来援之敌。战斗打响后,杨靖宇指挥主力,以4挺机枪为掩护攻入林场大门,同时以小部队袭击四周炮楼,使敌首尾不能兼顾。战斗中,负隅顽抗的10余名伪警察被击毙,其他伪警逃往后山,见抗联部队紧追不舍,又听到四周不断传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缴枪不杀”的口号声,遂先后下山缴械投降,4名钻入地道的日本人也被抓获。与此同时,距场部30米的劳工大院也被抗联攻克。解救劳工千余人,其中上百人主动帮助抗联运送缴获物资,70余人参加抗联,杨靖宇还向工人们讲话,号召他们奋起抗日救国。战斗除歼敌百余人外,还缴获机枪1挺、步枪30余支、匣枪2支、无线电台1部、望远镜1架、牛马200余匹(头),另有大量粮食衣物。撤离前夕,战士们用汽油将林场和木材全部焚毁,大火燃烧一昼夜,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的木箕河林场化为灰烬。木箕河林场战斗持续一星期,历经扫清外围、攻打林场和收尾战斗三个阶段,歼敌200人左右、解救劳工千余人、缴获各种军需物资大批,是抗联战史的又一辉煌杰作。随后,部队转移至木箕河南四公里处休整。3月16日,在八道河子与追击而至的敌伪军800余人激战七小时,以警卫旅一团团长许国有等10余人牺牲的代价,歼敌80余人。战后杨靖宇率部向东转移,急行军一周,翻越富尔岭,其间又捣毁“集团部落”数处。

翻越富尔岭后半个月,杨靖宇和抗联战士的铁拳又砸向了敦化大蒲柴河据点。这个据点位于敦化县南部富尔河畔,内设军火仓库一个,有日伪军近300人(其中日军50余人)驻守。经周密侦察和精心部署,4月7日晚9时,抗联部队在杨靖宇指挥下,从西面和南面同时突入镇内,在10余挺机枪的猛烈扫射下,伪军兵营被迅速攻克,日本守备队溃不成军,伪警署、桦东办事处、军火库等也先后被摧毁。战斗中毙伤俘敌50余人(其中击毙2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50余支、匣枪5支、子弹数万发、伪币8万余元。8日晨3时,抗联部队在焚烧了伪警署、桦东办事处和军火库后,从镇西撤出,当日又在大蒲柴河西南击溃追击之敌。

木箕河林场丢盔弃甲于前,大蒲柴河镇损兵折将于后,屡遭重创的日本侵略者,不能不感到切肤之痛。几天后,在大蒲柴河战地的废墟上,伪吉林省警察厅长为死去的同伙“慰灵祭”。伪《大同报》1939年4月13日报道:

红军枪声如爆竹而起,势颇猛烈,突击其情势,总数不下三百多名,在黑暗夜里兼以寡不敌众,故于瞬间,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以致办事处和警察署等被焚烧。

的确,在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如爆竹而起”的枪声里、“势颇猛烈”的攻击下,日本侵略者的“防线被突破”何止千百,大蒲柴河战斗就是其中一例。它和其他战斗一样,打击了敌人,振奋了群众。4月19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出版、在华北设有分馆的《新华日报》,也以“东北义勇军袭击敌垦区”为题报道:“中央社东京十八日电,据日方消息,吉林省的游击队又趋活动,上星期五有游击队300余人进攻日屯垦区附近之大蒲家河村(译音),将村长办公室焚毁,然后退去。”大蒲柴河战斗和其他传入内地的抗联战绩,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尤其受到八路军战友的极大关注。宋任穷回忆说:“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抗击侵略者的胜利消息不时传到我所在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大家都感到振奋,并对杨靖宇、周保中等同志很敬仰。”[76]

大蒲柴河战斗胜利后,杨靖宇发扬连续作战作风,于9日袭击小蒲柴河“集团部落”,焚毁伪警察分驻所,筹集给养若干;10日夜8时再次袭击大蒲柴河镇,与日伪军激战5小时,歼敌7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11日袭击柳树河子“集团部落”。4月下旬攻打浪柴河据点。月底,部队进驻富尔岭深山短暂休整。据杨靖宇5月9日给曹亚范的信统计,截至此时的战果是:“十一年式(日本大正十一年即公元1922年——引者注)轻机枪三挺、重机枪一挺、手枪四十余支、步枪五百余支(含三八步枪)、各种弹药三万余发、纸币约三万余元、其他战利品许多,消灭日满军警五百余名。”

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的战绩,大大震惊了日本法西斯,新一轮的“讨伐”步骤紧锣密鼓而来。4月14日,伪满“治安部”颁布《康德六年度治安肃正要纲》,杨靖宇赫然列为敌人悬赏捕杀名单的第一名,赏金一万元。18日,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三浦发布作战命令,并制定了《昭和十四年度治安肃正要纲》,确定总体任务为:“在防卫司令官直辖下,以杨匪首为目标,坚持追击,捕捉歼灭,行动地区不受限制,神速灵活行动,努力利用夜间进行急袭和奇袭,进行捕捉。”各部队具体部署为:助川部队长——重点负责桦甸县第五区、敦化县东南部地区;末长部队长——重点负责桦甸县第四、七、八区;小林部队长——重点负责桦甸县第六区。

5月,日伪当局设立了专司“讨伐”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的“第八军管区”,该区是从伪“第一军管区”独立出来的,司令官就是在1936年至1937年“东边道独立大讨伐”中血债累累的大汉奸王之佑,日本顾问为立花大佐,下辖伪混成第一、二、三旅和步兵第六团,总计一万人,专门负责伪安东、通化两省的所谓“治安肃正”。

针对敌人部署,杨靖宇从全国抗战总格局出发,再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和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他指出:“我们在这里坚持下去就能牵制敌人的一部分力量,对关内抗日战争有利;如果我们转移走了,这里的抗联没有了,敌人就会乘机宣传抗联被消灭了。这样对群众影响肯定不会好,特别是敌人会更加集中兵力到关里去,给党中央增加压力。我们力量虽然不大,但是在这里打下去,起码能拖住敌人一部分力量,支援全国抗日战争。”[77]按照杨靖宇的意见,抗联第一路军以辉南、桦甸、濛江、抚松等县为根据地,继续坚持顽强英勇的游击战争。

5月初,杨靖宇率部返回桦甸老金厂、老营沟一带活动,4日指挥了老营沟口伏击战,杨靖宇在战斗中不幸负伤,王传圣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杨靖宇总司令带领警卫旅一团、少年铁血队、机关枪连于5月上旬回到桦甸县老营沟,当晚得知第二天上午10点钟敌人一个排从老金厂去会全栈接运物资,总司令决定伏击消灭这股敌人。

这次伏击,总司令部决定把敌人放到铁血队跟前打,目的是进一步锻炼铁血队,如果铁血队打不好,再由警卫旅一团帮助歼灭这股敌人。我们铁血队的阵地在老营沟口的东面,一团在西面。敌人从东头过来先路过铁血队埋伏的阵地。

10点多钟,伪军一个排30多人从老金厂方向来到老营沟门,进了少年铁血队的埋伏阵地。杨司令用望远镜观察,发现铁血队没有一个人在活动,知道我们睡着了。就把敌人放到一团跟前打。枪响后,我们铁血队都醒了,没看见敌人,只听一团方向枪响,顺公路朝一团跑过去,不等我们到一团,一个排敌人全部被一团缴械。

我和高队长说:“一个好战机让我们丢了。”战士们一边走一边说:“咱们真不争气,本来总司令要叫我们打一个胜仗,锻炼一下我们打伏击战的本领,结果没打成。”

到了指挥部山下,高队长整理队伍带着,我先上山,到指挥部,发现杨靖宇总司令坐在地上,右小腿肚子让敌人一颗子弹穿透。这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我们睡觉,指挥部在山上大喊,才使杨司令受伤,不知不觉的,眼泪掉了下来。

杨司令说:“你们睡觉当然是不应该的,但我也疏忽,你们太疲劳了。另外指挥部人员也轻敌,在山头上乱喊乱叫聚一大堆人,引得敌人朝这里打枪。不能全怨你们铁血队。”杨司令越这样说,我的心里越不是滋味,不好受。[78]

不仅对战友和部下是如此关爱,就是在自己负伤流血的情况下,杨靖宇仍然强调执行党和人民军队的俘虏政策,严厉制止了战士们对俘虏的过激行为,告诫战士们:“缴枪不杀,不能因为我受了伤,就杀俘虏。”[79]直到将全部俘虏教育释放后,杨靖宇才在战士们护送下离开战场,躺在担架上被送往位于松花江上游桦甸与濛江交界处的密营养伤。这次为期二十多天的养伤,是杨靖宇在东北抗日斗争中难得的一次“休息”。

虽是养伤,但杨靖宇仍在为战友操心劳碌,他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需求,为警卫战士留出时间,督促他们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指示办好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机关报《列宁旗》和面向群众的《中国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除了这些以外,杨靖宇把时间几乎全用在读书看报上,尤其是用在了系统学习研究《论持久战》上。

早在1938年底,《论持久战》就已通过吉东交通线传入东北,杨靖宇也得到了一册油印本。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杨靖宇就经常学习这部经典著作,如今,利用这难得的“闲暇”,他更是反复阅读、认真领会,学习掌握毛泽东所揭示的持久抗战规律,并以此为指导,探索分析东北战场相持阶段的特点和抗联应当采用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毛泽东在阐述持久战思想时,援引了与斯诺的谈话,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收复东北、“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80]的坚定决心,重申了对东北抗日联军发动群众特别是武装农民经验的充分肯定:“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81]看到这些,杨靖宇更加激动,坚信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必将驱逐日寇、还我河山;坚信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必然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赢得光荣的胜利。

在养伤期间,杨靖宇还接见了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派来的联络员,收到了他写来的工作汇报,在认真阅读分析后,杨靖宇于5月9日致函曹亚范,对“英勇忠实的第一方面军同志排除万难,在正确领导下进行战斗”的贡献予以表彰,指示:“第一方面军积极开展活动,补上过去的损失,充实实力是为重要”,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如下部署:

贵方活动地区辑安成为日寇重视的地方,到王凤阁以前根据地还有鸭绿江沿岸的大山峰地区去活动,可以得到第一路军的互相配合。

队内政治教育训练工作是重要的,第一方面军也应加紧进行。

警卫旅和其他部队的经验,到敌人的矿山、铁路去袭击,同时可以扩充工人当兵,对部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第一方面军今后沿海辑线活动,对矿山、林业工人作为扩军的对象十分重要。

对县城和大部落的工作非常困难,部队执行游击战,队内物质缺乏,要鼓动群众反日气氛。

在信的结尾,杨靖宇写下了这样一段充满必胜信念的文字:

我们部队士气高昂,群众对我军是拥护爱戴的,我们胜利敌人统治就削弱,日寇暗叹去年秋冬大讨伐已经失败,这样敌人的动摇和悲观已达顶点。我们要用革命的实践揭露敌人的花言巧语的骗局,要依照我党政治决议和口号,用真理和事实宣传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82]

在杨靖宇养伤期间,日本侵略军于5月攻击苏联军队,挑起诺门坎战役,受到苏联红军和当地民众的迎头痛击。在此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各部队也积极出击,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出色地履行了反法西斯国际主义义务。6月初,杨靖宇伤愈重返桦甸前线,数日内指挥部队在夹砬子、关门砬子、错草顶子举行三次战斗,总计歼敌250余人,缴获武器140余件(其中轻机枪1挺)。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惊呼:“与诺门汗事件之进展相呼应,疯狂进行频繁袭击与对群众宣传抗日,致使治安不佳地区显著扩大,且使人心动摇,尤以东边道地区及北安省地区匪帮之活动极为激烈。”[83]

在日益激烈的战斗中,东北抗日联军迎来了“七七”事变两周年,在这个对东北人民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杨靖宇以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总政治部名义,发布了《告东北中国同胞书》和《告伪满军中国籍全体官兵同胞书》。

这是揭破日本法西斯的谣言诬蔑,向东北同胞报告全国抗战真实情况的文件。它们指出:“在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二个整年中,由于全国军民的英勇抵抗,各党派的精诚团结,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志士之坚决领导,长期抗战与进击战阵地战术之适当,和苏联的多种援助以及在中国利害较大的英法美等各国的帮助……中国不仅没有像我们的敌人们宣传的完全灭亡,反而将大吹牛皮的日寇弄得人丁抽空,经济状况入于山穷水尽之途。日寇国内少数党派和统治阶级愈加分歧仇视紊乱纷争,在国际上与英法美苏各大强国,已入短兵相接之境。”

这是揭露日本法西斯血腥罪恶的文件。它们指出:“将被日寇拉完磨杀驴吃所陷害的同胞们!现被日寇强制入伍送死的青年弟兄们,日本贼徒疯狂的向你们脑中灌溉奴化思想,如一再的教你们克尽军人‘保国卫民剿匪靖安’之职,请你们用自己的天良着实的想想,你们究竟保护谁?剿的是什么人?日本人在大街上无故打骂中国同胞、污辱中国妇女,请问你们谁能尽卫民之责走出过问!日本人命令你们去打骂或枪杀你们无辜的亲戚朋友,请问你们谁敢公开说不对!日本强盗无耻的宣传,进攻中国为的是维护东亚和平,试问维持和平的办法是以进攻人家国家、去向人家民族生存的战争手段来实现吗?这种无耻的办法就是死尸知道了,也会起来骂几声‘无耻的强盗’!这种办法,我们中国人为了自己国家的独立、民族生存自由生活是决不能接受的。假如日寇不停止强盗行为滚出中国,那么我们是不能放下保护自己国家独立民族生存的自卫武器。”

这是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抗战、伪军官兵反正新生的文件。它们号召:“过去的取巧思想是不对的,维持现状的行动是错误的。日本子对东北抗日联军和中国共产党员害怕,是因为我们与一部分有志的先进同胞们一样与日寇拼命,我们敢断定说东北的中国同胞决不能到了这种悲惨状态。东北同胞毅然崛起,有钱出钱、有粮拿粮、有枪送枪、能来人来人,各尽抗日所能,在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之下,响应全国各部战线四月以来着着胜利的收复失地光荣壮举!”呼吁伪军官兵“在七月七日中国人民抗日求生的那天,挣断日寇的锁链,举行壮烈英勇的哗变,克尽中国男儿救国之职责”。

“七七”事变两周年后,杨靖宇率部活动于濛江、辉南、临江一带,多次袭击“集团部落”,歼灭伪警察和自卫团。8月以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杨靖宇日益关注筹集冬季给养的工作。

对于完全没有后方和政府支援的东北抗日联军而言,筹集给养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斗争实践中,杨靖宇把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受到了群众的拥护爱戴。1935年5月7日,杨松在为吉东特委和宁安县委起草的《致第五军党委的信》中记述说:“对于大粮户要反日特捐,对走狗财产粮食没收、分粮给农民,在南满第一军正是这样干,引起成万群众拥护我们。”[84]1938年后,随着日本法西斯殖民统治日益强化,特别是“集家并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切断了抗联部队与群众特别是农民的联系,筹集给养工作日益困难,不仅如此,日本法西斯的政策愈益完备和毒辣、执行愈益深入而彻底,“以辉南县为例,凡在本县居住者,须有伪警察署发给‘居民居住证’、‘物品购买证’、‘通行许可证’,而未携这些证件在县内居住、通行及购买物品者则视其为‘匪贼’或‘通匪者’。根据规定,购买食盐三斤以上、胶鞋五双以上、面粉二袋以上、肉类五斤以上、纸烟一大盒以上、糖二斤以上、衣服五套以上、点心类五斤以上、帽子二顶以上、袜子五双以上,必须携带伪警察署发给的‘物品购买证’及‘通行许可证’,否则要加以处罚”[85]。这就更使东北人民生活痛苦、抗联部队雪上加霜。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英雄的东北人民,迎着日本法西斯的屠刀,想方设法接济自己的子弟兵,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就亲眼见证过这样一幕:

林边的雪地里,躺着一个僵死了的老人。紧贴他的身子,放着一袋苞米面。细看脚印,这老人是从南边过来的。

这老人是谁?他背了这一袋比金子还珍贵的粮食来干什么?在极度的饥饿和寒冷中,老人为什么没有食用袋中的粮食,却自己倒下去了……

一会儿,有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喊了一声:“看!”

大家猛抬头,在近旁的一棵白桦树上,隐隐约约看到刻着一行字:

“送给抗联吃!”

一切都明白了。杨靖宇默默地摘下了帽子……

杨靖宇悲愤而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的民族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永远记住这样不朽的事迹吧!”

战士们掩埋了老人的尸体,就在那棵白桦树上,用刺刀深深地刻上了一行大字:

“这里埋着一位不屈的老人”。[86]

针对部队缺乏给养、战士饥寒交迫的状况,杨靖宇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就是身体力行、与战士同甘共苦:

炊事员捧了一把炒黄豆,送来给杨靖宇吃,杨靖宇问:“黄豆不是已经没有了吗?”

炊事员说:“这是各班战士省下来的,他们看到司令越来越瘦弱,都很着急。”

“这怎么行!赶快送回各班去,给战士们吃。他们又要打仗,又要放哨,很辛苦。”

炊事员为难地看着手里的黄豆。黄豆并不多,但这是在断粮的日子里,战士们一粒一粒节省下来的,里面凝结了多少战士的深情厚谊!

炊事员到班里去了一次,又回来了,手里的黄豆一粒也不少。

“司令,战士们都不肯收,说一定要请司令吃。”

“他们自己吃什么?”

炊事员热泪盈眶,低声回答:“他们有的吃野菜,有的……有的吃浸了雪水的棉絮。”

杨靖宇转过身去,静默了一会儿,回过身来对炊事员说:“拿去给病员吃吧,不许再拿回来一粒。”[87]

与同甘共苦同时采取的另一项措施,就是未雨绸缪、提前准备。这对杨靖宇来说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早在1938年春节后,当时正在辑安一带活动的杨靖宇就指示王传圣取回群众筹集的给养,王传圣也由此学到了群众工作的经验:

三天后,杨司令又给我们任务:“你们三个人今天晚上去六道阳岔八宝沟屯子弄几担粮食。他们那里出粉条,也弄些来。”我一听,傻眼了:“这些东西,我们三个人怎么往回背呀?”

杨司令笑了:“你真是傻瓜。叫群众把粮食送到指定地点,派人回来送信,部队去背么。这有什么难的!”我吐了吐舌头。当天晚上,我们去八宝沟屯子,找到王牌长,让他给准备5担粮食、100斤食盐、200斤粉条,后天晚上送到指定地点。

这个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虽然很困难,但是他们热爱子弟兵,支持抗联打鬼子。一些敌伪组织机构的人员,暗中也给抗联办事。这个王牌长听说我们部队需要粮饷,说:“行,到时候保证送到。”

第三天晚上,群众用大车把东西按数送到指定地点,卸下来。小张回军部送信,第二天早晨部队来把粮食、粉条、食盐背走一大半,剩下的暂时隐蔽起来,等部队第二次再来运走。

从这时开始,我就带几个人做群众工作。经杨司令批准,我采取认干亲、把兄弟等办法,广泛结识了一批基本群众,很快打开了局面。探听敌人情报,消息灵通;购买物资,群众帮助;遇到敌情,群众掩护。[88]

这一次,王传圣又参加了筹集给养的工作,他和其他同志“先去找农民当面讲好,这块地能出多少石苞米,让群众拿回去一半,好留着自己吃和向日本人交‘出荷粮’,余下的一半留给我们,将苞米棒子掰下来堆放在一起,再用苞米秸子围好盖严。我们白天去把钱交给群众,晚上就带上队伍去运回来。不管一块地有多少,必须在一个晚上运走,送到指定地点,再由小部队找地方藏好。我们在头道、二道、三道花园一共背了25个晚上,大约背了60石苞米,又转移到濛江县东南方背了七八天苞米、黄豆。以后按韩仁和命令又到濛江县东方孤山子、红河一带背了15个晚上”。[89]可想而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人迹罕至的森林中,背负着数十斤粮食,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抗联战士们将要付出何等的辛劳。

为筹集给养,也为吸引敌军、减轻筹粮部队的作战任务和可能因此受到的损失,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杨靖宇决定对辉南县敌伪据点大场院展开奇袭。这里距县城18公里,驻有伪军一个中队和日本一个武装“开拓团”。围墙、炮楼、岗哨一应俱全,鉴于此,杨靖宇挑选了两名胆大心细的战士,指示他们乘夜渡河,解决村外敌人岗哨,打开村子大门,发出灯光信号,为大部队打开前进道路。果然,两名战士顺利完成了任务,大部队随即一拥而入,待敌人发觉之时,已被抗联战士包围,只得放下武器。此役抗联不仅无一伤亡,而且缴获大批物资。战斗结束后,杨靖宇率部经石道河子东去濛江县城,并吸引了濛江、金川的敌军,减轻了其他部队的压力。

在杨靖宇和战友们的努力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至9月末,筹集给养工作圆满完成,其中杨靖宇率领的直属部队储备玉米9000斤左右、黄豆2麻袋、小麦4麻袋;10月1日,魏拯民以化名董介南致函杨靖宇(化名陆鸣一),汇报自9月6日以来的成果:“二军一部筹粮106石、土豆、萝卜300斤、面粉200斤、警卫连筹粮20石。”

1939年已近尾声,“讨伐”和严寒两大考验又摆在抗联战士面前,特别是对杨靖宇,敌人更是下了不惜一切代价志在必得的决心,早在当年4月14日伪治安部公布的《康德六年(1939年)度治安肃正要纲》中,在悬赏1万元捕杀杨靖宇的同时,就指令“第一、第二军管区司令官,由其部下各精选两个挺进队(一队约150名装备优良者)努力捕杀杨靖宇等匪首。再由通化警察厅编成执行同一任务的两个挺进队。以上各挺进队均受日本军挺进队的指挥,其行动不受讨伐地区的限制”[90]。7月下旬至8月上旬,伪第八军管区部队向抗联第一路军的根据地抚松、临江、金川、辑安、通化等地集结。8月,伪通化省警务厅制定《秋冬季肃正讨伐计划》,解释了日伪军如此兴师动众的根本原因所在:

东边道资源丰富,系国家的重要开发地区,根据产业五年计划,重工业与资源开发工业,都在加紧进行。为了保障开发事业的顺利开展,搞好治安工作至关重要。故本省自建立以来,即竭尽全力,配合日满各警备机关,做了多方面工作,然而治安状况至今仍然未能基本安定,根本原因是成为东边道癌瘤的杨靖宇等团匪未能除掉。该股团匪共有约九百名,另有在其领导下的约七百名,他们都以赤化为宗旨,标榜反满抗日,拼死进行顽抗,不知何时止熄。[91]

也是在这个《秋冬季肃正讨伐计划》中,敌人制定了一套更具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

只以有限的警备力量,实难抑制人数众多、时聚时散、出没无常的匪团活动。尤其在本省这种特殊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往往使讨伐队陷入困境,而严重影响讨伐效果。

现在省里正准备抓紧进行各种治本工作,以确保现有部落不遭匪袭。并以此彻底切断匪团粮道,将其驱进饥饿圈内。同时,组织强有力的讨伐,一举将匪团消灭。

切断粮道,虽是致匪于死地的至上之策,但由于治本工作不够,尤其是集团部落的防备设施不全和防备力量薄弱,因而常常给遗匪以可乘之隙。因此,有必要增派警备力量,加强部落自身防备,筑起一道使匪团难得一物的防线来。

查匪团最怕的是弄不到粮食和群众背离,而自古以来东西方战史上都有“封锁粮道,克敌制胜”的记载。在本省这种不利于讨伐、而便于脱逃的特殊山区地带,相信这是一条最有效的治匪对策。[92]

9月,经过长时间认真准备后,伪“吉林、通化、间岛(即吉林省延边地区——引者注)三省日满军警联合作战司令部”在吉林市正式成立,司令官为关东军吉林长春地区守备队少将司令野副昌德,参谋部长为日军中佐北部邦雄。参加所谓“三省大讨伐”的日伪军达7.5万人,其中有日军独立步兵守备队五个大队、伪第二军管区驻敦化一个步兵旅、桦甸一个骑兵旅、通化伪第八军管区三个旅、佳木斯伪第七军管区一个混成旅、牡丹江第六军管区一个旅、“三省”全部伪警察、热河、奉天、滨江、锦州“四省”增援部队等,先锋仍是由叛徒程斌等率领的“挺进队”。按伪通化省警务厅《秋冬季肃正讨伐计划》统计抗联第一路军1600人的数字,敌我比例悬殊程度竟达47∶1。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敌军番号中我们可以看到,直到最后一刻,杨靖宇仍然尽最大努力,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牺牲,最大可能地牵制和消耗敌军力量,承担着支援关内战场和吉东、北满兄弟部队的光荣职责。

在这次“野副大讨伐”中,敌人频繁出动飞机配合,“陆空呼应”,在叛徒引导下,对所有发现的密营进行彻底破坏,甚至对民房也不放过,据日本战犯、伪吉林省“讨伐队”本部领导成员野崎茂作供认,仅在1940年2月10日至2月23日(即杨靖宇殉国日)半个月中,即焚毁民房65座。同时对山林采取“篦梳式”拉网搜寻,一旦发现抗联部队,则立即如“狗虱”“狗蝇子”盯住不放,甚至确定在同时发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部队时,宁可放弃对其他抗联部队的追击,也必须紧紧盯住杨靖宇的踪迹。

尽管面临着空前严峻的考验,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心始终向往着党中央和毛泽东。9月的一个夜晚,在桦甸活动期间,战士们一边熬煮着榆树皮粥,一边向杨靖宇吐露心声:“司令,为了打败日本鬼子,我们在荒山沟里吃野菜、喝雪水,全不打哆嗦。我心里只惦记一件事,毛主席、党中央知道我们在这里坚持抗战吗?”[93]

战士们没有失望,从杨靖宇的话语里,他们更加感受到力量和信心:

知道的,毛主席、党中央知道我们,全国人民知道我们。毛主席去年作了《论持久战》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已经传到了我们东北。毛主席分析了全国抗战的形势。毛主席还提到我们东北农民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毛主席说,如果全国农民也都像这样组织起来,就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当然我们面前的困难是很大的,但我们能战胜它,东北这么大,这是我们的家乡,现在不是日本军队包围着我们,而是日本军队被我们中国人包围着,他们跑不掉了,一定要完蛋。[94]

1939年9月30日,杨靖宇和魏拯民在桦甸头道溜河口会合。10月1日至5日,他们在一个废弃的伪军兵营里,共同主持了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在分析形势后决定,整个第一路军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具体方案是:杨靖宇率司令部直属部队及第一方面军在濛江、抚松一带坚持斗争;第二方面军仍在长白山区、鸭绿江上游与敌周旋;以陈翰章为指挥、安吉(后历任抗联教导旅第一营政治副营长、朝鲜人民军首任总参谋长)为参谋长的第三方面军一部,则随魏拯民去吉敦地区隐蔽歼敌。

这是杨靖宇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从这时到1939年底的战斗生活,曾在警卫旅一团二中队和机枪连担任战士的文广魁留下了详尽的回忆:

1939年11月底,杨靖宇司令率领我们进入濛江县(今靖宇县)境内。翻过一座大山,下岭后不远有一个大草甸子,要到对面的山岗,草甸子是必经之路。太阳偏西时,我们顺利通过草甸子,爬上一条不太高的山岗上。站在山岗上回头看,好像草甸子就在脚下一样。部队便在山岗上停下休息。杨靖宇同志观察地形后,决定派机枪连封锁草甸子,等到追击的敌人赶到时,给他来个狠狠地打击。于是,部队按照杨司令的指示,非战斗人员随先头部队继续前进,留下阻击敌人的部队迅速隐蔽到山岗背面,做战斗准备。这天,日军跟得很紧。太阳落山时,追击的敌人来到草甸子。只见敌先头部队走到草甸子中间,忽然停止前进,其他后续部队也都进到草甸子,敌人吵吵嚷嚷,像狼群似的窜来窜去。看样子是改变了主意,要到草甸子以南的河边去宿营。就在敌人乱哄哄地聚堆时,杨司令亲自端起机关枪向敌人射击。机枪连的十几架轻重机枪和其他伏击部队一齐开火。步枪、小炮像助威的拉拉队,瞄准敌人猛劲打。打得鬼子们鬼哭狼嚎、东逃西窜,顿时乱成一片。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我军无一伤亡,顺利撤出战场,赶上大部队。为了防止敌人报复,这天晚上我们也没敢吃饭,一直走到午夜以后,才在森林里住下来。这次草甸子战斗给敌人打击很大,五六天没敢出来追击我们。只是飞机还照样飞来飞去的侦察。以后听说这一仗毙敌、伤敌100余名,是1939年入秋以来所打得最好的一仗。虽然没有缴获战利品,但对敌人杀伤力很大,达到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

战后,我们按照预定的方向继续前进。中途,有一伙“讨伐队”发现了我后方部队为我们大部队准备的一些牛肉埋藏地点,估计我们定会去取,就事前将队伍埋伏在附近的山岗上。一天下午,我们大部队到达这里。本来,我们并不确切知道埋藏地点。先头部队走到那里,发现用雪埋着一堆牛肉,看样子是有人动过后又重新埋藏的,感到可疑,便没有将情况向后传口令汇报,而是迅速上山占领一个地势较高的小岗。上了岗就发现敌人的伏兵。为争取主动,先头部队来不及请示,卧倒就打。这一下把敌人的计划打乱套了。本来,敌人以为我们发现牛肉后,不仅没动,反而迅速抢占山头,先向他们开火了。结果,我大部队未进敌人伏击圈,先头部队和敌人伏击部队面对面地展开了激战,后续部队又抄了敌人后路,没用多长时间,很快把敌人火力压了下去。敌人恼羞成怒,嚎叫着发动了几次冲锋,都未奏效。看看天色将晚,不敢恋战,便撤出战场。敌人撤退以后,我军利用夜幕掩护,带上这几千斤牛肉,以急行军速度走了半夜,才临时在一条大岗上停下来,用雪水煮点苞米粒子和牛肉来充饥。为甩掉敌人,饭后仍未休息,继续转移。快到天亮时,来到密林深处隐蔽起来。

在密林中休息了几天,苞米快吃完了。必须向存放给养的那尔轰密营前进,杨靖宇同志率领我们向朝抚公路靠拢。天黑后,我们来到公路边,恰值敌军正在公路上堵截。因天太黑,我们没发现公路左侧敌人所架起的帐篷,直到敌人喊“你们是哪部分的?”我们意识到敌巡逻兵可能误解成自己人了。当即利用敌人的错觉,迅速向西侧前进,战士们谁也不吭声。待与敌人拉开距离以后,穿过公路,进入濛江西泊子密林住下了。

在我们部队进入森林甩掉野副昌德和程斌的追击后,敌人估计我们会到公路西侧,便调集数千人马,把那尔轰一带公路封锁起来,企图把我们消灭在公路东侧,阻止我军入密林。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抗联就在他们部署部队的混乱之际,轻而易举地通过公路,进入西泊子密林。直到第三天,尾随我身后的追敌赶到,才知道事情真相。敌指挥官十分恼火,大骂部下无能,数千人马连条公路都守不住。更使他上火的是,花了半个月时间布下的讨伐网,转瞬间就被抗联给突破了。失败使敌人更加疯狂地向抗联反扑。

过了公路,在濛江西泊子密林休息了两天。第三天早起,敌人顺着我们的脚印追上来了。我们占据一条不太高的山岗阻击敌人,直到中午时分,敌人增援部队陆续赶到,于是,又变换出新的花样:一面加强正面进攻,一面分左右两侧迂回包围我们。杨靖宇同志及韩仁和等领导干部分析了当时的战场形势,估计敌人有三四千兵力,我军只有三四百人,力量相差太悬殊。况且敌人还有飞机在空中助阵,如不迅速撤退,会有被敌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杨靖宇司令亲自指挥机枪连向正面冲上来的敌人猛烈扫射,给以迎头痛击,杀开一条血路,吹起冲锋号(实际上是撤退号)冲下山来。敌人误以为抗联在搞反冲锋,一直往上冲。而抗联战士在杨司令指挥下,跑步撤到敌后,待敌指挥官明白过来,为时已晚了。

我们一口气跑出去几十里地,甩掉敌人后,连夜向珠河(濛江县珠子河)前进。珠河一带有我军秋天准备的粮食。经过两天的紧张行军,到达珠河密营。我们取出玉米棒子,都搓成粒发给战士们背着。准备妥当之后,找到一条讨伐队新近走过的一路(雪路),顺道走了一段,然后,所有人都踩着一个人的脚印离开那里,埋上蹓子。来到濛江县错草顶子山根,就在山弯里住下。第二天,正好下了一场大雪,老天爷替我们埋了蹓子。住下后,部队把帐篷用松树枝伪装起来,白天不准生火,防止敌机发现。然后开始整训队伍。总结入冬以来的战斗经验,分析敌我形势和战况,并利用这段休息时间,组织战士学文化、学歌曲、练习射击等。经过10多天的学习和休息,战士们情绪饱满、士气很高。然而,苞米粒子也要吃完了。[95]

在部队整训期间,杨靖宇部署军部后勤处印发《防御飞机和毒气须知》,审阅了魏拯民起草的《群众知识读本》。就在这时,在抗联部队已处于极度困境的情况下,原被程斌裹胁投敌的第一师师部科员于霖李毅然反正回到杨靖宇身边。为此,杨靖宇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名义发出《告安光勋、程斌、胡国臣转降队书》,痛斥:“你们始而参加革命,继而背叛革命,终而破坏革命,思想矛盾、行动卑鄙,试问人生意义在哪里?”指出:“你们恬不知耻招摇撞骗的行为,虽影响到抗日联军内极少数动摇不稳分子的附和,但绝不能说革命无望和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已经爆发。针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杨靖宇又以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了《告满军、宪兵、警察、自卫团中国籍全体同胞书》,呼吁伪军认清形势,不要为虎作伥,“勒马悬崖,速离虎口”。与此同时发表的《为世界大乱群起救国告东北同胞书》,是杨靖宇的又一篇抗日檄文:

东北四省四千万同胞:

东北抗日联军为了锦绣中华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了伟大中华民族之解放和人权自主,曾饱尝风雪、奋不顾身与日贼血战八年。虽尚未完全达到驱逐日贼滚出东北的志愿,但与全国各方抗日战线互相呼应,使日贼陷于手忙脚乱、进退维谷的穷途。不但为世界上优秀的军政家及赞扬、同情我国人士所欢舞,更显示着中华全民族内,除少数汉奸卖国贼之辈甘愿认贼作父误国殃民者外,其他绝大多数是本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英勇持久、前仆后继,誓争最后的胜利。

同胞们!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虽穷凶极恶,但外而因与英美法利害上的对立,强盗式的日德意反共统一战线失败,中日战争大遭歼灭,内而因国穷民乏,壮丁强制征兵殆尽,革命蜂起、党派横争、内阁异动、反复无常,暴露其孤立无依、威信扫地、统治动摇、危机四伏。阿部(日本新任内阁首相阿部信行,汪伪政权主要促成者——引者注)新匪首登台后,因大势已去,亦不得不大喊“外交自主乘欧洲动乱,专事解决中国问题”。企图壮其余威,聊行自慰,本其阴险巨猾的伎俩,巧于欺骗宣传,以掩盖其动摇不安、长期战事没落之魔手。

同胞们!日贼是亚洲挑战的祸首、贪得无厌的恶兽、我们中国人民的死敌。当然他在未完全崩溃死亡之前,不惜任何余力、采用各样手段,企达其亡我中华大国之毒计。但中国绝非昔日者比,日中大战爆发,全国统一励精图治,教养兼施,复有巩固的同盟国苏联多方援助,势力增大、团结力加强、英勇杀敌,光复我五千余年之大国,雪洗我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当在不远。

同胞们!“自由幸福”是从斗争中得来的,试问日贼统治我们八年以来,明为“国破家亡”,谬以“王道乐土”,实为“妻离子散”,巧说“共存共荣”种种欺骗手段,除甘心认贼作父衣冠禽兽者外,虽三尺顽童亦应怒发冲天、灭此朝食。看看美国与英国血战八年始得独立,苏联击退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有现在的繁荣和幸福。我们处此世界大乱,不为抗日救国则生,就得替帝国主义奴命则亡的关头,除群起救国誓争生存,还有第三条道路吗?

同胞们!时机到啦!日贼正处在四面八方应战的难局,步步堕入崩溃死亡的末路。而我们久在日贼淫威铁蹄蹂躏之下的同胞,应本独立自由应有精神,联合所有反日人员,结成强有力的大团体,一致暴动起来,响应关里抗日大战,推翻傀儡政府“满洲国”,群起成立抗日救国的自己政权,推动东北第二次光荣的大事变,本着世界第一次大乱(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者注)、苏联革命成功的宝贵经验,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奋斗,故热诚号召本以下的口号紧急动员:

东北四千万同胞乘世界战乱崛起联合暴动起来!

响应全国抗日大军总攻击的壮举,歼灭日贼的后路!

驱逐日贼滚出中国去!

推翻傀儡政府“满洲国”!

为收复东北失地而战!

为解放奴隶痛苦而战!

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战!

为伟大中华民族永远解放而战![96]

11月22日,杨靖宇率警卫旅第一团和第三团在濛江县那尔轰一号桥伏击“讨伐队”,毙敌三十余人。此后至年底,杨靖宇在濛江、临江指挥四百余人的部队,与日伪军五千之众连续作战,其间先后向第一、第二方面军部队传达了头道溜河口会议精神。12月末,杨靖宇在濛江头道老爷岭再次分兵,自己率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准备绕道东南,到濛江北部与敌周旋。

据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统计,仅在当年6月至12月,抗联第一路军就与其作战276次,其中6月28次、7月22次、8月56次为最多、9月31次、10月50次居第三、11月54次居第二、12月34次,击毙283人、伤295人,缴获步枪282支、步枪子弹6700发、手枪2支、轻机枪5挺、现金31565元和大量衣物。[97]

紧随着这一系列数字的,还有:

由于匪徒袭击所造成之房屋、物资以及焚烧掠夺衣粮牛马等所造成之损失甚为巨大。如上述之仅于袭击天宝山矿山所蒙受损失即达八〇万元,而且为运送所抢掠之物资,从居民拉夫多达一四〇〇名之事实验证,即可想见其数量究竟为何等巨大。[98]

不仅如此,甚至在记述以李兆麟为总指挥的抗联第三路军的活动时,敌人也使用了“开辟遍及北安省一带、龙江省北部广大新游击区,致使其与东边道地区并称为满洲国治安整顿之癌瘤”[99]的用语,其实这对日本侵略者而言也并非首次,早在1938年,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的秘密档案中就有“与统南满党之杨靖宇同称中共东北党两大支柱之周保中,对此并未屈服”的记载。东北抗日联军的任何一位杰出领导人和重大行动,在日本侵略者那里都要与杨靖宇并提,足证杨靖宇的威名对敌人震慑到何等程度。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3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4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6页。

[4]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513页。

[5]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8—239页。

[6]王传圣:《风雪长白山》,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9页。

[7]《奉天警备情况第34号报告》,1938年1月8日,东北烈士纪念馆编:《东北抗日斗争史料汇编》(附录4),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9—390页。

[8]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9—390页。

[9]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10]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1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34页。

[12]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3页。

[13]《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页。

[1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页。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9页。

[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31—732页。

[17]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1页。

[18]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

[19]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5页。

[20]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5页。

[21]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页。

[22]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408页。

[23]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8—409页。

[24]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2页。

[25]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3页。

[26]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页。

[27]周保中讲述、魏东明整理:《杨靖宇和他的队伍——东北抗日联军纪实之二》,《周保中文选》,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209页。

[28]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29]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2页。

[30]伊俊山:《南满远征》,《吉林文史资料》编辑部、政协通化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回忆杨靖宇将军》,吉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8年版,第129—130 页。

[31]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页。

[32]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页。

[33]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页。

[34]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35]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205页。

[36]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37]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8页。

[38]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8页。

[39]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0页。

[40]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41]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0页。

[42]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43]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4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3页。

[4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4页。

[46]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

[47]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0页。

[48]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9页。

[49]于连水:《杨靖宇将军转战在白山黑水间》,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318页。

[50]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2—423页。

[51]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3页。

[52]《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5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页。雾龙山即雾灵山。

[54]《彭真传》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27页。

[5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60—461页。

[56]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57]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58]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59]《源源不断地供给孩子们精神食粮》,《宋庆龄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130页。

[60]赵振华:《难忘的战斗生活》,《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561—562页。

[61]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62]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4页。

[63]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246页。

[64]穆青:《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解放日报》1946年3月17—18日。

[65]黄生发:《岔沟突围》,《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638—642页。

[66]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10页。

[67]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7页。

[68]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7—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69]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4—70页。

[70]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71]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

[72]郑万兴译:《金日成回忆录 与世纪同行》(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73]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

[74]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247页。

[75]崔贤(1907—1982),抗战胜利后历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民族保卫相。

[76]宋任穷:《纪念周保中同志》,引自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郭红婴主编:《回忆周保中》,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77]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2页。

[78]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248页。

[79]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页。

[8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4页。

[8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5页。

[82]《杨靖宇给曹亚范的信》(1939年春),《抗联一路军在濛江》。

[83]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77页。

[84]刘晶芳编:《杨松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49页。

[85]《国内治安问题》,伪治安部参谋司:《铁军》第1卷第11号,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3页。

[86]纪云龙、周德宗、王石、沈仁康:《杨靖宇故事片断》,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635页。

[87]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4页。

[88]王传圣:《深切的怀念》,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89]王传圣:《风雪长白山》,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页。

[90]《东北“大讨伐”》,转引自赵俊清:《杨靖宇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9页。

[91]《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848页。

[92]《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848页。

[93]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页。

[94]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页。

[95]文广魁:《我记忆中的杨司令》,宋晓宏、高峰、傅伟编著:《永久的丰碑——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4—326页。

[96]邓来法、贾英豪主编:《杨靖宇纪念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4— 95页。

[97]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9— 90页。

[98]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0页。

[99]吉林省档案馆编译:《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9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