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旗帜_关于蒋英的故事

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旗帜_关于蒋英的故事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旗帜_关于蒋英的故事蒋英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之一,是西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使者和推动者之一。2009年7月,中国文联授予蒋英“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蒋英在接受采访时有几段话,可以充分体现蒋英对声乐教育的爱。蒋英说,中国的声乐教育虽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距离,但是基础非常扎实。

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旗帜_关于蒋英的故事

蒋英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之一,是西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使者和推动者之一。她既是中国近现代声乐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与国际声乐接轨,丰富和创新了民族传统声乐艺术,也为推动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向现当代声乐艺术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1986年的教师节上,北京市高等教育局表彰了蒋英在人民教育岗位辛勤工作三十年所创造出的辉煌成绩,为她颁发荣誉证书。1997年4月,蒋英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顾问。2000年10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庆五十周年之际,蒋英荣获学院杰出贡献奖。2009年7月,中国文联授予蒋英“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

蒋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声乐界公认的“欧洲古典艺术歌剧的权威”。已故声乐大师沈湘先生曾经说:“任何人在蒋英先生面前唱歌,她点了头的话,没有人再会摇头。”许多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的歌唱家,或是她的学生,或是经过她指点和辅导,他们在国内外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向世人证明了:蒋英是个一流水平的教授。

如果说艺术观是艺术家的“思想指南”,那么蒋英的声乐教学方法论则是她的“行动纲领”。对艺术工作者而言,持什么样的艺术方法论,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蒋英认为,声乐艺术以生活为基础,以情感表达为支撑,以人文内涵为张力,是一种“有声情感艺术”。民本主义、情感融合、文本支撑、人文素养和民族本位是蒋英声乐观的核心。以此为基准,蒋英的声乐教学法在选材标准上,既注重受教者音乐禀赋的认定,又注重其艺术人格的塑造;在培养目标上,施行讲台导向型(教师培养)与舞台导向型(演员培养)相结合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既强调受教者声乐技巧的系统优化,又强调其艺术素养的全面养成,最终达到“歌如其人”的艺术目标。(www.guayunfan.com)

蒋英除担任日常教学任务外,还不断写作、翻译各种作品。她著有《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等许多声乐有关的著作,还翻译有《肖邦传》《舒曼传》等传记。蒋英在《人民音乐》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如《西欧声乐技术和它的历史发展》《一切是一个协调的整体》《哪里有斗争哪里就有革命的歌声——献美国黑人歌曲》等。她为培养国家声乐和歌剧艺术人才辛勤耕耘,也硕果累累。直至耄耋之年也从未停止教学、翻译,接待求教者,如春蚕吐丝,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永远是一位无私的奉献者。

蒋英积极促进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实践。蒋英要求学生既要在专业技术上精雕细刻,能对作品进行细腻的艺术处理,又要注重情感表达,准确驾驭、解释作品。她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为艺术张力,灵活彰显个性

蒋英对艺术作品的处理要求非常细腻、细致入微。她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每一首要唱的歌,还要逐字逐句去分析甚至逐个音、逐个节奏去琢磨。她的学生、香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汝钧回忆,有一次他唱舒伯特的一首作品时,把一个八分教学研究音符的附点丢了,蒋英很严肃地告诉他:“每一个附点都是有它的用意的。你以为舒伯特是写困了,在这里不小心掉了一滴墨水吗?”她还说:“艺术要力求完美,不要以为几百个音当中只有一个音唱得不好不要紧。试想如果你的白衬衫点了一滴墨水,也许只占整件衣服的千分之一,你这件衬衫还好看吗?”蒋英对学生要求之严格、对艺术要求之严谨,近乎一位完美主义者。

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蒋英(前排右一)参加艺术活动

蒋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用脑子唱歌,用心灵与听众对话,要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融入。为此,她经常教导学生:“学唱歌,不要光用嗓子练,更要多用脑子练”,“唱歌,光用嗓子唱不好听,用心灵唱才好听”,“用心灵才能听得懂音乐,用耳朵只能听音响”。蒋英的这些观点,仍然能与今天声乐理论、声乐美学思想相衔接、相呼应、相契合。张汝钧评价老师时说道:“声乐大师不仅雕塑学生的喉咙,还是雕塑人的灵魂的工程师。”

蒋英认为,声乐是声、形、神的统一,声乐工作者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能在技术上准确理解、驾驭作品,而且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演唱时做到形神兼备、游刃有余。

1985年,蒋英在学院开了一门德国艺术歌曲选修课。课堂上,她边弹琴边示范演唱,还补充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大量的作品分析、大量的文献介绍……语言生动,表达丰富,学生们陶醉其间,在蒋英引领下一步步深入德国艺术歌曲的精髓。校内外学生闻声而来,后来选修课从大教室转到小礼堂,教室容量增大十倍,可每次还有人得站着听课……

“我强调上课要有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爱上课、不怕上课。歌唱的欲望是很重要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唱,老师认认真真地听,遇到不对的地方老师要指出正确的方法来补正。你要学生尊敬你,你也要尊敬学生,千万不要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问题要敢于提出,师生共同研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拓性。我认为促进学生进步用鼓励的方法比指责要好,一个和睦的小集体是很有成效的。”如此亲切的话语,如此体贴的教育。

蒋英在接受采访时有几段话,可以充分体现蒋英对声乐教育的爱。

我本来是歌唱演员,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舞台生活来搞教学了。当时想,为大局、为家庭总要做出牺牲,不能登上舞台唱歌就算做了牺牲,因为当时我认为,只有当演员,才能实现我对音乐的爱。但到了音乐学院后,我的观念慢慢转变过来。我由开始不懂得教学,到后来热爱教学,也爱我的学生。我总看学生的优点,学生唱得好时,我就特别高兴。现在年龄越大,我越爱教学事业。这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我总想让学生少麻烦一点,多懂一点。

……

那一年,帮一个学生出国参加比赛,我在医院的病床上,翻译《费加罗的婚礼》的词,不断试唱修改,剧本都让我用散了。其实这都是在消耗我的生命。没办法,我爱教学这个事业。在辅导赵登营唱《冬之旅》时,我脑子里整天就是《冬之旅》,我也陷入忧郁中。怪了,舒伯特的音乐有这样的吸引力。

蒋英说,中国的声乐教育虽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距离,但是基础非常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当然能够成就人才。

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底子,再到外国去提高,成熟之后他们就回国,发展中国的声乐教育。“有好几个学生回了国,为国家服务了。他们能够独立教学生了。我有好几个教授徒弟,我很骄傲,他们教的学生很好,比我教得还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