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李鸿章的应对之举_李鸿章的事迹

李鸿章的应对之举_李鸿章的事迹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鸿章的应对之举_李鸿章的事迹说完了总体态度,针对总理衙门的六个问题,李鸿章进行了详细回答。面对敌情,李鸿章提出了两种应对之法。之后,李鸿章提出自主建造的船的花费无数,且风险较大。

李鸿章的应对之举_李鸿章的事迹

说完了总体态度,针对总理衙门的六个问题,李鸿章进行了详细回答。

(1)关于练兵

李鸿章:总理衙门发的文件上说,寻找御外的办法,比剿杀太平军、捻军更难,要求的军兵素质也比剿杀太平军、捻军时更高。这实在是千真万确的。笼统地说,近年来的内乱都是国内的老百姓所为,虽然他们很厉害,但兵器和素质都不如官军,采用的方式既可以是剿灭也可以是安抚。可是外敌则是敌国,他们的军队比咱们要好,特别是武器和军事素质更高我们一筹。

敌人从海陆向国内侵略,自然需要我们迅速操练海军。外敌大多是岛夷之国,他们的人从小以水为家,而且轮船大炮非常精良,我国的水师根本不是对手。我们的陆地面积多余水,所以以陆军立国为根本。我们的陆军锻炼较好,敌人登陆后还可以进行抵抗。炮台布置得法的话,敌人的军舰进入港口的时候也能够抵御。但是凭借八旗兵、绿营兵的大刀长矛鸟铳却断然不是敌人的对手,就是对付国内的叛乱都困难。

我在直隶按洋人的办法练兵、整顿兵士,虽然可以对付国内叛乱,但对付外敌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直隶如此,其他省份更不如了,缺少洋人的兵器。所以,在加强锻炼的时候,不要图省钱不去购置西洋枪炮战舰。(www.guayunfan.com)

李鸿章说完按照洋人之法练兵的重要性后,又分析了操练水兵更为急迫、更重要。为此,他举了两例。

一个是曾国藩在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提出的十省练兵计划。即直隶、奉天、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七个省份练陆军9万;沿江的安徽、江西、湖北三省练陆军3万。但因为每年需要饷银800万两难以筹措,所以只好作罢。

一个是丁日昌按照洋枪队的练兵方法,选精兵十万。最终也是因为军费问题而作罢。

李鸿章认为:陆军和水师的练兵之法大不相同,水师可以登岸杀敌,但陆军可不能驾驶战舰。所以,两者不能混同。现在十省的练兵人数还不够十万,兵不在多在而在精。对现有陆军认真淘汰挑选,一律改为洋枪炮队即可。

(2)简器

在这一问题上,李鸿章认为,兵器要跟随时代发展,现在国外枪多用后门,他们把前门枪卖给了中国。所以,外国人小看我们不懂行。枪炮水雷三种重要武器,有些中国已经能够仿造,但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仍应该多进口各国先进武器。

(3)造船

在这点上,清政府也并非不知道海战的精要。

A.守卫之法。在给各疆臣的文件中,清政府明确指出:与滨海国家交战,如果我们能够把舰船开到敌人的家门口,封锁敌舰出入,则是防守我国海岸的上策;自守的时候,不宜处处设防,以免一处受创全线溃败。因此要防守住几处要冲。

我们的舰船本来就少,怎么能够堵住敌人的出海口呢。就是自守也难呀。面对财力、人力,我们只能选择“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为了强化自己的论点,李鸿章提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从长江攻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从天津进犯。面对敌情,李鸿章提出了两种应对之法。

其一,守定不动之法。如口内炮台壁垒格外坚固,须能抵御敌船大炮之弹,而炮台所用炮位,须能击破铁甲船,又必有守口巨炮铁船,设法阻挡水路,并藏伏水雷等器。

其二,挪移泛应之法。如兵船与陆军多而且精,随时游击,可以防敌兵沿海登岸。

B.造船不如买船。之后,李鸿章提出自主建造的船的花费无数,且风险较大。虽然号称自造,但物料来自国外,中国造船花费的钱数倍于购买外国军舰的花费。如今,我们急于组建军队,所以,从外国购买更方便些。但从外国购买,千万不可托洋商买旧船,白白浪费巨款。

(4)筹饷:放弃新疆,省出钱用于海防

李鸿章在买船环节的所需花费方面进行了一些计算,然而除了买船之外,军事人员的训练、各类军事演习、军官士兵的饷银等都非常巨大。而晚清时期的财政收入在供给庞大的开支之外,还需要支付各种对外赔款。所以,海军的花费需要全盘统筹。

乾隆时期,我们收复新疆就是错误,每年用军饷三百多万,仅仅是收复了数千里无用之地,然而,却给后世增加一个巨大的漏酒器,让我们不断地流失人财物,太不值得了。而且,新疆北邻俄罗斯,西接土耳其、天方、波斯等国,南面靠近英国的属国印度。当年我们的国家很强大,而现在我们的实力越来越受到侵害,今昔实力对比已变。即使勉强收复了新疆,将来也肯定守不住。近期我经常看到洋人的报纸以及各路探报:喀什的叛军已经接受了土耳其的封赏,并同俄国和英国都签订了通商协议,显然各国已经勾结在了一起,不仅仅是久占伊犁而已。从情理上推断,俄国肯定会逐步分食新疆,英国必然会趁机再分一杯羹,这些都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从西方人角度看,我们目前的力量实在不能顾及新疆了。左宗棠人老兵疲且财政困难,在这个时候再生出其他的变故,那就太让人担心了。

以前,曾国藩就有暂时放弃东北防卫,专门致力于关内平安的建议,这真是老成谋国呀。如今,朝廷虽然已经派遣左宗棠率部出征,但西征所需要的饷银根本筹集不全。是否可以密令征西的各路大军现在严守既有边界,边屯田边耕种自给自足。一面允许伊犁、乌鲁木齐等地自主,就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的苗族和瑶族土司那样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按当时土司制度,土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有一定的司法权),越南、朝鲜那样承认是我国的属国即可(请注意李鸿章的用语是渐变的,云南土司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显然不及越南、朝鲜的自主范围大。再加上李鸿章上文所说的“新疆无用论”,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放弃新疆类似于越南、朝鲜是完全可以的)。

更何况,新疆不收复,对于我国来说不过是肢体得了疾病,而不是伤了元气坏了心肺,前者无生命威胁,后者则将威胁我大清国运;但若海疆不严,则是心腹大患,对大清的威胁会越来越大。孰重孰轻,肯定会有看出来轻重的人。

如果我的建议能够被接受,那么已经西征或即将西征的各路人马似乎可以考虑进行裁撤了,裁撤下来的军费可以用作海防的钱。否则,就目前的财政来说,既要准备东南万里海防,又要准备西北万里边防,怎么可能不出现捉襟见肘、穷困潦倒的现象呀。

现在如果开办海防,略微统计一下买船、练兵、武器三项至少就需要一千多万两白银。

之后,李鸿章便举了许多例子,尽数了海防费用的不够。除了把左宗棠西征的费用全部(李鸿章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挪给海防外,还需要开办洋务企业赚钱、裁汰冗员、各级官员乃至皇室节俭等方法外,海防的费用才能够。

(5)用人

李鸿章对此,主要举荐了沈葆桢和丁日昌,同时,在教学改革上要多学习西方。

(6)持久

对于这一点,李鸿章对总理衙门的意见完全赞同,着重提出了,要改变官场风气,积极努力向西方学习。风气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大臣间的不和谐、因循守旧、急功近利等,只要这样上下一心,其国必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