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李鸿章剿捻_李鸿章的事迹

李鸿章剿捻_李鸿章的事迹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鸿章剿捻_李鸿章的事迹曾国藩原以为李鸿章会搞个正式的交接仪式,没想到竟然如此快速。李鸿章坚守运河,其实这种方法与曾国藩实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曾国藩放手的范围更大,李鸿章则范围更精确;左宗棠认为剿杀捻军应该全力追击。朝廷愤怒了,要求二人尽快统一意见,李鸿章和左宗棠终于达成了一致,追剿与河防并重。李鸿章、左宗棠二人再次上演了左宗棠、曾国藩天京城破后幼天王生与死的一幕。

李鸿章剿捻_李鸿章的事迹

曾国藩原以为李鸿章会搞个正式的交接仪式,没想到竟然如此快速。此时的他,深感人生的无奈,只好回转江宁继续任两江总督。李鸿章此时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高峰,次年,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并负责剿灭捻军事宜。由于过于自信,捻军迅速在罗家集、倒树湾、尹隆河、六神港四战中战胜淮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治五年(1866年)10月,捻军分为了东捻、西捻,东捻留在河南,西捻进兵陕西欲与西北各民族起义军合并。东捻的首领是赖文光、任化邦;西捻的首领是张宗禹。由此,东捻对阵李鸿章,西捻将要对阵陕甘总督左宗棠。

捻军的作战以骑兵为主,因不占领城镇,采用的是太平军初期战略——游击战术。而淮军人数、辎重较多,作战机动性与捻军相去甚远。因此,李鸿章在加强骑兵训练的同时,开始了新的战略筹划。经过仔细琢磨,李鸿章决定采用“倒守运河”的方式。因为捻军已经渡河成功,进入了山东境内。捻军不是飘忽不定,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吗,李鸿章就决定守住山东运河战线,不让捻军离开山东。

同时,李鸿章又采取“进扼胶莱”的方针,胶莱就是山东半岛的胶莱河。捻军迅速识破了李鸿章的计策,于同治五年七月(1866年8月)突破了淮军防线。但李鸿章决意死守运河防线,捻军没有办法只得去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开始游击。然而,这些地区是淮军的势力范围,淮军的大本营。因此,在地理、辎重等方面淮军的优势非常明显。最终,同治六年十月二十四日(1867年11月19日),任邦化被手下人杀害;十二月十一(1868年1月5日),赖文光被俘,五天后被杀害于扬州

听闻东捻军被围困后,西捻军迅速回师援助,左宗棠本来是为了平复西北乱局,没想到突然杀出个西捻军,仓促间派兵迎敌。见西捻军回援东捻军,便立刻派兵追剿。为了救助东捻军,西捻军急攻河北,希望清军回援,这样就可以减轻东捻军的压力。西捻军从壶口进入河北南部,经顺德(邢台)北上过保定,攻打北京近郊的直隶顺天府——房山县(今北京市房山区)。清政府见状大骇,连下五道旨意命令李鸿章迅速北上护驾。捻军见各路军马奔来之后,迅速撤离。清政府刚刚松了一口气,西捻军却向天津发动了进攻。为此,清政府勃然大怒,将李鸿章和左宗棠降二级留用。(www.guayunfan.com)

没有办法,这两位互相看不起的人只好开始合作。首先是战略方针上。李鸿章坚守运河,其实这种方法与曾国藩实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曾国藩放手的范围更大,李鸿章则范围更精确;左宗棠认为剿杀捻军应该全力追击。朝廷愤怒了,要求二人尽快统一意见,李鸿章和左宗棠终于达成了一致,追剿与河防并重。

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1868年8月16日),张宗禹被淮军围困在山东荏平县南镇,不得已而跳河。李鸿章、左宗棠二人再次上演了左宗棠、曾国藩天京城破后幼天王生与死的一幕。1864年,曾国藩上奏说洪秀全之子幼天王已经死了,左宗棠则说幼天王已经逃出。最终证明,左宗棠说的是对的。如今,张宗禹的生与死也产生了分歧,李鸿章认为已死,左宗棠则认为死不见尸不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