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倡导平民教育的社会教育思想_关于蔡元培的故事

倡导平民教育的社会教育思想_关于蔡元培的故事

时间:2022-08-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倡导平民教育的社会教育思想_关于蔡元培的故事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文化教育机关对人民群众和少年儿童进行的教育。蔡元培委身于教育事业后,一直倡言平民教育。蔡元培怀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应当说,这个规定是比较具体、切合实际的,体现了蔡元培对社会教育的基本要求。

倡导平民教育的社会教育思想_关于蔡元培的故事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文化教育机关(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对人民群众和少年儿童进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促使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化,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不遗余力,而且经他倡议在国家教育行政中增设专门机构,使社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行为,成为国家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经他倡导,社会教育在当时国运艰难的情况下得以延续,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他对社会教育的倡导及其为此发表的许多真知灼见,是很有历史价值和现实借鉴的意义。

一、“无人无时不可以受教育”

重视社会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一大特色。他出任民初教育总长时就提出:清代“学部有普通教育、专门教育两司,我为提倡补习教育、平民教育起见,于教育部中增设社会教育司。”这就在国家教育行政机构中确立了社会教育的地位。(www.guayunfan.com)

他主持北大期间,主张学校向社会开放,招收旁听生,举办夜校、补习班,使人人都能进来学习;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平民教育。后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时,同样在大学院内设立社会教育处,并通令各省,规定社会教育的经费应占全部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教育工作。蔡元培如此重视社会教育,使它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是偶然的。

1930年7月20日中华教育文化基全董事会第六次年会合影,前排中为蔡元培

首先,是同他积极倡言平民教育,冀望教育获得普及的理想相联系的。蔡元培委身于教育事业后,一直倡言平民教育。他所说的平民教育,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在民初倡议教育部设立社会教育司时就提出:“以为必有极广之社会教育,而后无人无时不可以受教育,乃可谓教育普及。”

其次,是同他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望相联系的。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愤于国势衰微,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出路。

1907年蔡元培留学德国期间,留心考察德国的教育制度,并翻译过诸如《撒克逊小学(国民学校)制度》《普鲁士学制》等关于德国教育制度的材料。蔡元培回国后在他的教育活动中,也常常以德国的教育制度和经验为例,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我国教育制度的愿望。

蔡元培怀有深刻的忧患意识。他指出:“顾三四十年来,乡里儿童就学者,不过十之二三,失学者十常七八。以如此多数失学儿童,待其成年,再行施教,难免事倍而功半。但欲一一纳诸学校,非惟现在国家财力容有未逮;即儿童本身,往往因贫困而不得不工作以求生,虽欲入学而势亦有所不能;是我大多数之国民,永无识字读书之机会矣。”

为了解决这样尖锐的矛盾,他一方面提出要“力行义务教育”,他在大学院院长任内,曾要求各地制定本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计划,并规定在两年内减少失学儿童百分之二十;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推广民众补习教育”,鼓励大学师生尽量走出校门,开办平民学校,作为一项补救办法;同时他要求各种社会教育机构要在自己的活动中增加文化科学知识的含量,以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再次,是同他主张大学向社会开放,大学与社会互动的教育思想相联系。蔡元培反对“衙门式”的办学,反对把大学看做“只有大学生同教员可以进去,旁人都是不能进去”的观念和做法,主张大学“人人都可以进去”。同时,他认为大学生负有服务社会、转移风气的责任,而普及社会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从事平民教育。当时以北大学生会名义举办的平民学校,从校务管理到教学工作,都是北大学生担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二、社会教育的宗旨及其实施

1931年11月16日,在蔡元培主持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教育组审查委员会通过的审查报告中,对社会教育的宗旨作了如下表述:“社会教育,必须使人民认识国际情况,了解民族意义,并具备近代都市及农村生活之常识,家庭经济改善之技能,公民自治必须之资格,保护公共事业及森林园地之习惯,养老、恤贫、防灾、互助之美德。”应当说,这个规定是比较具体、切合实际的,体现了蔡元培对社会教育的基本要求。

首先,通过社会教育增强国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一向强调受教育者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拳拳爱国之心,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有化小我为大我、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他积极提倡学生要有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要“发扬学生自动之精神,而引起其服务社会之习惯”。

其次,通过社会教育增进人们的文化科学知识。蔡元培认为,在一个充斥文盲的国度,既无法推进民主政治,也难以振兴实业,而且也不能在国际上赢得应有的尊重。他说:“有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大多数人,无论有何等完善的宪法,是不过供少数知识阶级的工具,于全民是没有关系的。”

再次,通过社会教育培育国民的公共道德观念。蔡元培把德育视为教育的中坚,强调教育要养成完全的人格,而“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他痛感当时社会风气之败坏,“私德不修,祸及社会”之事,不胜枚举。所以他说:“鄙人言人事,则必以道德为根本。”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吸取知识、修性进德的能力,但知识与德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人要使自己成为完善的人,“必经教育而始成定之品性”。这就是说,要经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不可偏废的和谐发展,方能完成。而在这其中,德育是灵魂,蔡元培主张在社会教育中,也同样要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他说:“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因而,要培养民众“爱人如己”,具有爱群、为群之美德,使“国民之爱国心恒较发达”,认识爱国是“国民最大之义务”。

蔡元培对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有诸多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办讲演会。重视和推崇讲演活动,认为它便于直接传递知识和各种信息,富有感染力而且易于和听众交流,且有转移风气的作用。

二是以学校为中心举办各种平民学校、补习班和习艺所,普及平民教育。蔡元培主张教育机会均等,“不但厉行义务教育,而且推广民众补习教育”。他赞赏“美国人往往于假期中,利用学校,办理特殊教育”,认为这种做法我国“可以仿行”。他希望我国也能以学校为中心,把一切特殊教育事业都包括进去。所谓特殊教育,就是社会教育、改良风气等事。

三是充分发挥公共教育设施及文化科学知识的作用。蔡元培重视社会公共教育设施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倡导良好社会风气方面的作用,他说:“诸如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会、科学器械陈列馆等,均足以增进普通人之智德,而所费亦不堪巨。”他强调只要重视这些设施的文化科学内涵,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蔡元培是一位富有理想和勇气的教育家。倡导平民教育,普及社会教育,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是他的一个理想。虽然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得到完全实现,但他为此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是值得后人崇敬的。

思考与拓展

你参加过社会教育吗?请讲述某次社会教育对你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