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三叹作吏难,挂冠而去也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

三叹作吏难,挂冠而去也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

时间:2022-05-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叹作吏难,挂冠而去也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机遇,没有让他等太久。林则徐,经几次被派出使用之后,逐渐进入嘉庆皇帝的视野。广东官兵屡次出战,常被打败,嘉庆十五年,时任两广总督的百龄极力劝降张保仔,终获成功。嗟嗟,罪故以当诛,意化难逃国典。当新任监察御史林则徐抵达江南道上时,张保这个老海盗正好在他所管辖范围之内,撞枪口上了。驻守海疆的武将吸食鸦片,这一致命问题,就已击中要害。

四?三叹作吏难,挂冠而去也_关于林则徐的故事

机遇,没有让他等太久。

白莲教闹事之后,满族皇帝也想以汉治汉,起用一些有头脑能帮他治理内地的汉籍良才。

林则徐,经几次被派出使用之后,逐渐进入嘉庆皇帝的视野。

嘉庆皇帝还是很会用人的,几番掂量,鉴于其乡试会试表现出的秉持公正、严律铁面的品格,就给林则徐安排了一个很合适的官位。从云南回来的第二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便委任他做江南道监察御史。

这个官职,类似当今派往各地的纪委书记。(www.guayunfan.com)监察御史,隋唐起设置,官品不高却权限广,通常弹劾与建言,监察百官,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等皆过问,唐宋时仅八品、明代正七品,清代提升为从五品。重要的是,监察御史实际纠弹和建言是不分地域和领域,身份就是皇帝纠察百官的左右手,只要掌握了证据,不管其品位,随时可纠察弹劾天朝的任何官员。

坐这官位,只要你真做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肯定会得罪各方官绅,当然也可圆滑处世,睁一眼闭一眼,就能保全自己并可捞到无数的实惠好处。所以,历来一般人都坐不了这个位子,必须刚正不阿敢言敢干铁面无私才行。

此时的林则徐,早已以“经世思想”为立足之本,在饱读儒家的基础上,把矢志做一名济世匡时的好官吏当作人生追求的意愿。他心境明亮,心气儿很高,年方才三十有五,胆识勇气已非一般人可比了。

上任伊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了张保。

张保何许人也?

一个江洋大盗。

林则徐在张师诚手下做幕僚的时候,就在广东海面围剿过这个贼寇,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旷日持久的海战。

张保又称张保仔,本是新会县渔民,十五岁拜海盗头目郑一做义父入匪帮,郑一死后张保仔和义母郑一嫂成为海盗首领。当时六股海盗,分别以红、黄、绿、蓝、黑、白等六种旗号为识别标志,张保仔被称为红帮。此人身强力壮,彪悍凶狂,他的红帮称霸珠江三角洲,曾击沉葡萄牙军船,拥有大小船一两千艘达数万人众,还开荒生产当时荒凉的香港岛。张匪常年盘踞于澳门、香港和广州湾一带海面,控制珠江口许多岛屿,对沿海村落长期进行围攻抢掠,还以推翻清朝做口号笼络人心,杀人越货罪恶滔天,有一次围攻长沙埔,遭村民奋力还击杀贼十多人,贼人报复焚毁沿海民居六十二户而去。广东官兵屡次出战,常被打败,嘉庆十五年(1810),时任两广总督的百龄极力劝降张保仔,终获成功。

其实真正原因是,张贼久居洋面,给养一直很困难,咸水侵蚀船体又不能修葺,早已萌生归顺朝廷的意向,正好见百龄总督欲招安,他便权衡利弊顺水推舟同意投降。

归顺仪式,进行得还很隆重。

嘉庆十五年(1810)三月初九,两广总督百龄单船出海,张保仔战船三百艘在海口摆开,百龄与巡抚温承志、粮官苏尔赓等一起登上贼船。张保仔和郑一嫂,捆绑了自己,涂黑脸庞,跪在地上低头投降。百龄上前为他们松绑,命两副官捧出金盆及毛巾,让两人洗去脏脸双手,师爷在旁口诵祝词:“金盆洗手,革面去丑,归顺大清,借其永久!”接着,百龄打开带来的端罩,亲自替张保仔穿上,还拿出翡翠指环戴在他的手指上,这更使得张保仔大喜过望,受宠若惊。由此横行广东沿海多年的江洋大盗红帮,偃旗息鼓,立个“招安亭”记录此事。

受降后,张保仔被授为千总,主动请缨领兵捕余寇,诱捕黄帮蓝帮众匪,帮助朝廷肃清广东沿海匪盗,升任顺德营都司。从过去的贼头升任都司,老百姓看不惯,民怨沸腾,保仔不自安,百龄便把他改调别处,后官至澎湖协副官,官至二品,眼看就要升到总兵的级别了。

那会儿林则徐刚中进士,尽管百龄还是他的恩公,但对百龄如此重用匪首张保仔,心中颇有微词。他是个正人君子,又深知此匪首的底细,他认为对于盗匪只能主剿而不是招抚,为此还曾上疏皇帝论证海盗投降宜应裁限,以防骄变。国中也有其他清醒之士,当张保仔官升三品时,桐城姚石甫就曾言:“张保仔无尺寸之功,走投无路时乞降,现官至三品,国恩宽厚太过矣。如此升迁,何以服众?”

当时,坊间还几多传读张保仔的“投降书”,当作趣事议论。

不妨在此转录一下,奇文共欣赏,供大家一笑吧。

窃闻英雄之创业,原出处之不同;官吏之居心,有仁忍之各异。梁山三窃国饷,蒙恩赦竟作栋梁;瓦岗屡抗天兵,荷不诛而终为柱石。他如孔明七擒孟获,关公三放曹操,马援之穷寇莫追,岳飞之降人能宥……是以四海豪杰效命归心;天下英雄,远来近悦。是非一切,原属相同。

今蚁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结交不慎而陷入迷途,或因抚养无资而充投逆侣;或因贸易而俾掳江湖,或因负债而潜身泽国。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累万。加以连年荒歉,民不聊生,非劫夺无以维生,不抗师无以保命,是以开罪朝廷,摧残商贾,势所必然也。然而别井离乡,谁无家室之慕;随风逐浪,每深萍梗之忧。若逢河泊行威,则风雨波涛心惊胆战;倘遇官兵巡截,则炮火矢石魄丧魂飞。不得不逗留海岛,观望徘徊。

嗟嗟,罪故以当诛,意化难逃国典。斯时也,欲脱身归里而乡党不容;欲结伴投诚而官兵莫测;露宿风餐,受尽穷洋之苦;焚香顶烛,咸歌化日于屏幪,将见卖刀买牛,共作躬耕于陇亩……

哈哈,不知他请了哪位酸臭文人代笔,说的还有文有字,头头是道,借典故于骈体,运用于四六韵文,颂人骂己,自比瓦岗水浒,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当新任监察御史林则徐抵达江南道上时,张保这个老海盗正好在他所管辖范围之内,撞枪口上了。此人恶习不改,横行霸道于华南海面,劣行累累,类似黑社会的头目,是一个官匪合一的恶棍,无人敢惹,而且还有传闻继续晋升总兵的迹象。林则徐经过认真考察后,尽管此匪首已官至二品比他这五品官大了不少,还握有兵权,但他毫不犹豫地向皇上写了奏折,力陈严明纪律,须选择优良将帅驻守要地:“副将张保不宜驻守澎湖,并应限制投诚人员品位”“距乞降之始未届十年,而在营迁之阶已跻二品,从来升任之速未有过此者”“而且张保仔自恃有功,作风不正,仍常食鸦片,礼节不知,诸多任性”。

驻守海疆的武将吸食鸦片,这一致命问题,就已击中要害。

这里还有个民间传闻。

林则徐上任后巡视江南各地,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果然现出一个红包,里边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信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冷笑,没收了金老鼠上缴国库,三天后便写了弹劾的奏折。

经林则徐这么有力的弹劾,深得嘉庆嘉许,由此把这老盗贼永远定在副将位置上,未能篡得实际兵权。道光二年(1822)他抑郁死于福建任所里。

世上很多事,该来的还是来,该遇的还是遇,无法回避。

在监察御史任上,林则徐遭遇的第二个人物,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命运相互交错纠结的狠角色博尔济吉特.琦善。

琦善此人,嘉道咸丰年间的朝廷重臣,历史评价褒贬不一,贬多褒少,事迹复杂,后人不好把握的一个历史人物。本人也只从与林则徐有关的历史角度,去试着写他与林则徐有关的事迹。

史料介绍,博尔济吉特.琦善,记载的是满族,可这姓氏明显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蒙古姓氏,也许受恩宠后改的民族成分?他祖上是清开国功臣世袭家族,世袭一等侯爵,父博尔济吉特.成德曾任杭州将军和热河都统。他十六岁时(嘉庆十三年,1808)即由荫生授刑部员外郎,以后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河南巡抚、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兼署漕运总督、直隶总督、热河都统、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两广总督、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多职。其间尽管曾被罢黜,但始终受保护起用,享尽荣华富贵。如果让他走科举之路,如林则徐那般乡试会试从头来一遍,估计村路都走不出去。然而人类历史,全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面对它。反过来讲,琦善没读四书五经,照样参与治理国家的官场事情,按褒扬者的说法干得也并不差;而饱读儒术的一些人中,也有不少糊涂蛋和干坏事的。“刘项原来不读书”,官场上做事还得凭本事靠实际运作能力,“诵《诗》三百”不一定有多大用。其实林则徐也看得明白。

林则徐,查办的第二件事就与琦善有关了。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仅二十七岁的琦善就做了河南巡抚,皇帝欣赏的满洲青年才俊中他算是十分拔尖,重点栽培对象。可惜,坦途也有坎坷,时运不济,上任不久他所主管的黄河地段决口,洪水冲毁马营大坝,组织民工刚好不容易堵上口子,可仪封地段(今兰考县)又决堤了,灾情还严重,损失挺大。嘉庆一怒,先革了他的巡抚之职,但仍让他主事留工地效力,将功补过。对这位颇为骄狂的世袭贵族青年来说,算是一次惩戒和教训吧。

其实,林则徐巡查到河南是第二年,琦善这时已被罢官,正处于戴罪立功时期。有人往往把此事加在林则徐头上,造成是林则徐弹劾后才免职的误会。没必要如此美化,二者毫无关系。不过,林则徐开春巡查仪封水情时,很快发现存在隐患。琦善负责的水利工程进展缓慢,入夏若再发洪水后果不堪设想。工程缓慢原因是,贩运筑堤材料的投机商囤积居奇,抬高堵口工程的料垛价格,导致耽误工期。林则徐如实上奏汇报情况,建议皇上对材料“饬地方大吏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林则徐的建议很快被皇帝采纳。这件事,对正在被考查阶段的琦善来讲,肯定是很没面子,不啻是伤口撒盐。尽管琦善此时正在努力将功补过,可是垛料积弊隐患,作为前河南巡抚现又戴罪主事儿的他,难辞其责。林则徐是公事公办,并不是针对琦善,知事不报一旦酿祸,林则徐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对琦善也更不好。琦善要是个明白人,当无怨言,人家这是替他补漏洞啊。

然而,琦善当真是这么想的吗?

这次二人并没有正面冲突,算是侧面交锋吧。

琦善心里,自然是不会太舒服。

自林则徐大力纠察之后,河南的治黄工程加速了很多。琦善本人,也被嘉庆皇帝调到山东当按察使去了,此事似乎并没影响他的前程。

林则徐仅仅做了几个月的监察御史,就纠察了两个案子,这很让嘉庆觉得自己慧眼识珠用人没错。林则徐京官考核中,名列一等,接着很快受到皇上的召见嘉奖。这次召见,先是给他挂了个空衔儿,“记名,以道府用”。

实际是等候空缺。

这个时间,也没有等多长。当年六月就出任杭嘉湖道。

浙江,杭州,富庶之地。嘉庆给了他一个肥差。

杭嘉湖道,又是个什么官呢?

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要员。只是个省与府之间巡察、协调机构。“道”并不是一级政权,只兼管些专项业务,如塘工、海关等。杭嘉湖道,设于康熙九年(1670),雍正四年(1726)兼理海防兵备,即称“杭嘉湖兵备道”,乾隆十九年(1754)杭嘉湖道只管海防,不兼兵备,但仍称“杭嘉湖道”。道署,设驻在杭州,设一道员,便是官名。

道员,属正四品。对林则徐来说,毕竟从五品升为四品,官升一级,正一步步走向权力高层,是个可喜可贺的事。

想必他自己也颇为满意吧,拖家带口告别了生活七年的京师,奔赴新任。一抵达杭州就给福建的老父亲去函,邀请父母过来杭州团聚,一起生活,奉养他们。自打嘉庆十七年(1812)离别,至今整整八个年头没有见到父母之面了,两个孩子更是还未曾拜识过爷爷奶奶,这都是心中的遗憾,一直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现在正是时候,杭州离福州不算太远。

可林宾日是个有主见的倔老头,人家根本不领情。

他在福州过着闲云野鹤的舒服日子,与一帮文人好友吟诗作画品茶饮酒逍遥自在,他可不想离乡背井去一个陌生之地,熬落寞的日子,儿孙有儿孙的生活,他不想掺和。

老爷子复函,借故“惮于水路之险”,婉言回绝了儿子的盛情。

林则徐无奈,只能读着信函,向妻子摇头苦笑。

过了些时日,面对西湖美景,思念之情再度油然而生,孝敬老人的想法愈加强烈了。于是,他再次写信,还派了专人去接,恳请老人家一定过来相聚。可林宾日还是不干,固执得像头牛,见儿子如此心诚而强烈,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派老伴过去代表他看望儿孙,自己还是不动窝。这老汉是有意思,不去享受苏杭美景,不去当官府老太公威风一下,那么舍不得离开他那穷窝僻壤,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老汉在复信中也诚恳地说,孩子你不要强迫我了,老父不想去,主要担心去了之后给你添乱,影响你无法专心致志地做官差的事,这样影响不好。

林则徐见信,潸然落泪。

好在老母亲陈太夫人要来,有了少许的安慰。

老夫人抵达杭州时,已是第二年的三月了,正值江南阳春三月,好季节好时光。老少三代第一次团圆,祖母抱着孙子孙女落泪,儿子儿媳跪着请安喜泣,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觉得如此幸福和美满。

官场上的林则徐,就不那么称心如意了。

杭嘉湖道,天富之地。城市繁华,江南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小作坊遍地,纸醉金迷,一个商户富可敌国,像后两年出生的胡雪岩这样的富贾当时不知有多少。人类通病就是,有钱就任性,有钱就有腐败,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无道”。林则徐本来满怀着报答皇上知遇之恩多做些正事而来,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看到的是,官吏在勒索摊派,富人和土地所有者在巧取豪夺,官商勾结侵吞财富,而公共设施无人修缮,水利失修,农户凋敝穷困,一二百年的防潮海塘大多毁塌,发财的是少数,贫困的还是多数。林则徐上任后不久,湖州府就发生了百姓群起抗粮的风潮。即使这样,贪官污吏们仍不收敛,依旧沉湎酒色,大行花会,沆瀣一气诈骗民财。对这些污浊之气,林则徐心里十分厌恶,决心尽自己能力去改革,想碰一碰。

正这时节,嘉庆帝驾崩了。

这事来得突然。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十八日,嘉庆帝一行从圆明园出发,按惯例准备前往木兰围场狩猎,感到有些中暑,可仍然照常处理奏折事务委任官员等,到了二十五日傍晚,病情突然恶化,如俗话所说病来如山倒,当晚戌时便一命呜呼,终年才五十九岁。

嘉庆次子旻宁(1782—1850)继位,庙号宣宗皇帝,年号道光,后人习惯称其为道光皇帝。

林则徐一生的真正苦主,终于出现了。据说每个人的命运中,肯定有那么几个人物终生伴随、纠缠、相绕,扯不清、理还乱,相生相克、相助相扰,对林则徐来说道光帝就是这样的人物,既是贵人又是克星。

旻宁能继位,也非偶然。他十岁时,在一次承德皇家园林围猎中,引弓射箭猎得一只梅花鹿,深受父皇喜爱。后来白莲教攻进皇城,又是这位留守宫中的旻宁,带领人马持枪抗击,保住皇宫未破,没有让叛乱者夺皇宫计划得逞。一向尚武的满族皇帝,自然欣赏这样的勇士精神,那次事件后嘉庆帝便封他为智亲王,赞他“有胆有识,忠孝兼备”。

坐上龙椅之后,这位智亲王道光爷,的确开始显示出他的有胆有识了。

其实是一件不大的事。先皇嘉庆宠臣首席军机大臣托津,还有太子少保列军机大臣的戴均元等,在撰嘉庆帝遗诏“高宗降生避暑山庄”一语有误,被编修刘凤诰发现后暗中托大学士曹振镛向道光奏了一本。道光正要立威,当众斥责二大臣又罢免了具体官员,这自然是做给众臣们看的。尤其戴均元是助他登基的一等功臣,视为心腹,岂能真惩罚。先皇归天时,戴均元正陪同旻宁、皇四子绵忻等在避暑山庄朝夕侍候皇帝,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内臣翻检皇帝遗物,最后从先皇近侍身边的“小锦盒”里找到传位诏书,宣布御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才发丧。时至今日,还是个谜,很有可能是戴均元做的局,但这事无论真相如何,还是维护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于国于民都是有利之事。后来戴均元因修墓之事得罪道光被贬,那是另一回事了。

道光接着下诏书,赈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几多灾民,布施百姓,以施仁政,再起用曹振镛等开明汉臣入列内阁,表现出整改吏治的坚定信念。新皇上任三把火,整肃内外,颇得民心臣心,国家开始呈现新的气象。

林则徐当时突然失去赏识自己的老皇帝,心中颇有些失落感。但见自己座师曹振镛受重用,也稍稍欣慰了。新皇朝政呈出锐意新政之意,这给林则徐增添了想法,准备尽自己能力,为新政剔除积弊整肃地方吏治做点实事。正好这时候的顶头上司浙江巡抚陈若霖,是个福州螺洲人,算是他的老乡前辈。而且,这位陈巡抚做官清廉,刚正不阿,后世民间都编出“陈若霖斩皇子”戏说。这很符合林则徐心思,来日实现自己改革主张将会是个有力倚仗。

经一番明察暗访做足功课之后,他开始行动了。他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对当地学人士子进行扶助和擢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首先发布《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说“愿效孙阳,相神驹于冀野,窃希雷焕,辨宝锷于丰城”,意思是效仿古人伯乐孙阳,相千里马那般发现人才,希望如东晋丰城县令雷焕,挖掘宝剑龙泉太阿那样选拔优秀;然后,再给地方上的三个书院敷文、崇文、紫阳诸生按名次发放津贴,以资鼓励;最后是对优秀人才嘉奖名人楹帖,提升荣誉。这对社会一片腐朽之气,吹进一股清新上进之风,树立了正气标杆。

第二件事是,最早建议并帮助陈若霖实施修缮海塘的计划。这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林则徐刚来勘察时就已发现,“旧塘于十八层中,每有薄脆者搀杂”。海塘大多在杭嘉湖道管辖范围之内,林则徐全力落实和具体实施修建海塘工程,制定“新塘采石,必择坚厚”,新塘还比旧塘增高二尺多,在原“五纵五横”基础上,再筑桩石加固,以杜绝日后海潮淹堤岸之事再度发生。

第三件事,就是整肃歪风邪气。他到严州勘城,发现风气恶劣,污吏勾结土豪恶棍开“花会”聚赌,敲诈勒索。“花赌”是地方一害,始终去不掉的恶瘤,居然竟有他所辖下属“道役”都在现场进行保护。林则徐发怒,立即发布条例取缔“花会”,严厉禁止赌博,并惩办了两起包庇纵容分红的地方污吏,坚决给以革职清除,终于刹住这一危害地方安宁的歪风邪气。

这次在杭嘉湖道任上办的事,是林则徐入官场以来,第一次实实在在地独立主事儿。这也是他实现“经世致用”理念的一次尝试,表现出雷厉风行的干练作风,也表现出足够的胆识和勇气。当然,这种敢于触及污吏和土豪切身利益,在任何时代都是有风险的。果不其然,他的举措开始遭到官场内一些人的抵触,冷言冷语四起,有人侧目而视,像是一摊污水被他搅动之后,也溅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官场同僚们的冷言冷语,令他心中愤懑,也颇为失望。

为民为社会办事,并非出风头抢他们饭碗,何罪之有?何来惹尘埃?

他给友人程春海写诗,表达了心中的感慨:

讵谓当官来,前意失八九。

荀舆织长衢,尘牍塞虚牖。

才拙奈务丛,支左还绌右。

谯诃恐不免,报称复何有?

绝想禽鱼嬉,瘁形牛马走。

云霄有故人,下视真埃垢。

旧侣联骖,今途判箕斗。

三叹作吏难,因风报琼玖。

这首诗,亦成为他当时的内心写照,被后人广为传诵。“三叹作吏难”,苦闷之情显露无遗。这种心情,在给另一位朋友敬舆信函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弟甫膺台职,即蒙畀任监司,实为梦想之所不到,然外官难做,真觉履之而后知。属郡簿牒之繁,濒海堤防之险,每提一端,皆难安寝。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夙累本重,又添出都动耗,数将及万,而鄙性迂拘,不敢别图生发,即常例所有,亦减之又减,斟酌再三,初非好为矫廉,诚以宸听聪昭,人情叵测,不敢不慎,然安得人人而告之哉!家乡接壤,戚党棼来,大□觖望而去,怨诚知不免,然竟无可如何矣。

林则徐再次感叹外官难做的原因,有些还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杂事,各种社会应酬,让他疲于应付。就拿迎来送往的京师官员说吧,坚持清廉为本,接待一切从简,可惹得人家不高兴往往微词不断;另外就是亲朋,大小所求之事,又不可能一一满足,难免伤了人家或得罪他们。这些看似不大却很劳神的事,让他心烦不已,不过这还算是小的,尤为令他气愤和无法忍受的是整肃歪风、修筑海塘等举措,触及到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和他们的面子,便开始抵触他提出的改革措施,沉渣泛起,诽谤流言纷至沓来。

来自同僚的排斥攻击,官场的污秽现状,一时让林则徐很不适应,从内心里感到失望。恰这时,上司老乡巡抚陈若霖,被皇上提任为湖广总督,离开了浙江。这更使得他内心失落和孤独,面对污浊的环境甚感身单力薄,无力挽狂澜于中流,无法独立于污浊。

想当初,满怀壮志来江浙,不知愁滋味,意气风发献身社会,以经世致用思路改良积弊一展雄才,谁承想,现实社会给他当头一棒,干点正事谈何容易?

为躲避时下秽言冷风,林则徐便追寻先辈高人林逋的风骨,读他的诗作,重修林逋祠,并在林逋墓前种了三百六十株梅树,还特意买两只鹤养在林逋墓前,以此高雅而浪漫的闲情逸趣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寂寞。林逋这位宋代半人半仙的传奇隐士,隐居杭州孤山二十年,与梅鹤为伴,宋真宗送来粮物都不屑一顾,携“梅妻鹤子”远离世俗,躬耕自娱崇尚自然,视官爵如粪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这些清高耿介的文士高人,似是把人世看透了,又自知无力剔除时弊,只好选择隐居,眼不见为净,以出世淡泊其实装糊涂安慰自己,消极抗争社会。他们寄情于老庄或佛家,隐而未隐,头上还冒出几缕仙气,这就是隐士们状况。他们以梅不惧严寒为自况,以鹤高雅长寿为象征,以画梅养鹤为明志,独善其身如闲云野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从未断过他们行迹。这也许是人类社会多半为黑暗污浊的反映,也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特有的现象。

林则徐是当不了隐士的,但暂时退出是可以做到的。

别看他一时推崇林逋,但自青少年起深受经世之学的影响,养成根深蒂固的济世救民的人生抱负,与隐士的出世哲学格格不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产生过当隐士的愿望。寄情林逋,只是一时的养精蓄锐或暂时的逃避,修葺林逋祠后,他写下一首诗:“我从尘海感升沉,何日林泉遂此心。墓表大书前处士,家风遥愧古长林。湖山管领谁无负,梅鹤因缘已渐深。便拟携锄种明月,结庐堤上伴灵襟。”这也只是表达因囿环境而不顺的一时心情,属于学学陶诗的附庸风雅之作罢了。

还得回到现实。林则徐挥笔写下“制怒”二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制怒是可以,但何去何从?

福州大儒鳌峰书院老山长陈寿祺,写信安抚和劝慰他,“匪争时誉诽”。

是啊,一时誉诽,争还是不争,这属于生存哲学问题,前辈的话自然不会错。

好吧,那咱走人!不争一时誉诽,退一步,海阔天空!

恰此时,老家来函,在福州独享清福自得其乐的老爷子林宾日,误吃冷食后呕吐,卧床有日,米水不进,昏恹形瘦。这下急坏了林则徐和在他身边的老母亲,尤其老母亲坐不住了,马上要回去照顾老伴。林则徐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于是乎,他生闯正办寿宴拒见外客的浙江巡抚帅承瀛府邸,告假得许。

此地不养爷,自有养爷处。

借机,挂冠而去乎!

这官先不做也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