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风格多样的其他各体诗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风格多样的其他各体诗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时间:2022-05-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风格多样的其他各体诗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吴伟业的其他各种诗体,都不能如七言歌行那样在诗史上卓然独树一帜,但是也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其中,五言古诗的成就仅次于七言歌行,袁枚《语录》谓伟业“五言古,纯用唐体。笔气澄鲜,格体圆秀,虽非上乘,自是名家”。从仕清开始,其心灵就处于自我煎熬的痛苦中。无虚伪,不矫饰,有至情,这正是吴伟业大多数五七言律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吴伟业的五七言律诗主要也是学杜。

风格多样的其他各体诗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吴伟业的其他各种诗体,都不能如七言歌行那样在诗史上卓然独树一帜,但是也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其中,五言古诗的成就仅次于七言歌行,袁枚《语录》谓伟业“五言古,纯用唐体。笔气澄鲜,格体圆秀,虽非上乘,自是名家”。是很恰当的评价。

其五言古总共有七十余首,最值得注意的是两类,一类为长篇叙事之作,如《临江参军》、《吴门遇刘雪舫》、《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和《矾清湖》。这一类系从蔡琰《悲愤诗》、杜甫《北征》的传统发展而来,而继承最多的是杜甫。其特点是不求语言佚丽,写得古拙质朴,明白如话,其用力处在于描摹的逼真生动、委曲周详,在于布局的波澜迭起、起伏回旋。杜甫《北征》是最好的榜样,它将上至国势朝政,下至家庭琐事,一并纳入诗中,而二者又结合得非常巧妙,无论写什么,无不曲折尽意。诗中有写得极庄重处,也有写得极琐细处,而极琐细处也无一闲笔,均能折射出那一动乱时代之面貌。杜甫的另一长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虽以“咏怀”为题,但叙事成分很重,也可以视为这一类。吴伟业的五古叙事长篇,不如杜诗气势雄壮,格调高迈,但亦能写得洋洋洒洒,巨细无遗,笔随意到,亦善于小中见大,通过细节描写反映重大时事。例如《矾清湖》追述乙酉避乱途中的狼狈和到达吴青房家后受到的热情招待以及矾清湖一带的安宁景象:

嗟予遇兵火,百口如飞凫。避地何所投?扁舟指菰蒲。北风晚正急,烟港生模糊。船小吹雨来,衣薄无朝。前村似将近,路转忽又无。仓皇值渔火,欲问心已孤。俄见葭菼边,主人出门呼。开栅引我船,扫室容我徒。我家两衰亲,上奉高堂姑。艰难总头白,动止需人扶。妻妾病伶仃,呕吐当中途。长女仅九龄,余泣犹呱呱。入君所居室,灯火映窗疏。宽闲分数寝,嬉笑喧诸雏。缚帚东西厢,行李安从奴。前窗张罣网,后壁挂耒锄。苦辞村地薄,客舍无精粗。剪韭烹伏雌,斫脍炊雕胡。床头出浊醪,人倦消几壶。睡起日已高,晓色开烟芜。渔湾一两家,点染江村图……军马总不来,里巷相为娱。而我游其间,坦腹行徐徐。见人尽恭敬,不识谁贤愚。

文笔细致生动,历历如绘。写途中狼狈的一层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豹,联想到清兵下江南之际人民流离失所之状;写吴青房热情招待一层突出了动乱中友情的珍贵;写矾清湖安宁景象一层既同前面写动乱形成反差,也为诗的后半段写这一带的萧条做了铺垫。你看,连乙酉战乱都不曾影响到这一带,可是后来却被清朝的苛捐杂税弄得满目荒凉,那么清朝对百姓的剥削之重也就想象得出了。所以写安宁景象的一层表面看似与全诗情调矛盾,实际上起到了很有力的反衬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善于“闲中着色”吧。

另一类是山水诗。这一类多写得奇杰横恣,显然是学韩愈《南山诗》的风格。如《廿五日偕穆苑先、孙浣心、叶子闻、允文游石公山盘龙、石梁、寂光、归云诸胜》:(www.guayunfan.com)兹山在天壤,灵异蓄不泄。万窍凌虚无,一柱支毫末。疑岂愚公移,愁为巨灵拔。刘根作堂奥,柳毅司扃。谁启仙人闾,系我渔父枻。刻镂洪濛云,雕搜大荒雪。或人而痀偻,或马而蹄啮;或负藏壑舟,或截专车节;或像神鼎铸,或类昆吾切……

下语狠重奇险,声律拗折盘梗,确乎得韩诗神韵。此外,《石公山》、《归云洞》、《缥缈峰》等等也都句奇境奇,非同一般。

在吴伟业的诗集中,五七言律诗写得最多,各有三百多首,合起来有七百首左右,题材也最宽泛。其中,写得最动人心弦要算抒发故国之思和自悔“失节”的作品。

故国之思虽然同样浸透在其五七言长篇叙事之作中,但是由于叙事方式的要求,诗人很难直接出面,完全以自己的身份、口气说话,只能借事抒怀,因而那种“换羽移宫万里愁”的感喟往往不得不有所节制,隐而不显。而在五七言律诗中就没有了这种限制,诗人每每打开感情的闸门,任其喷涌而出了:“乱余仍老屋,恸哭故朝恩”(《再简子俶》)、“旧事已非还入梦,画图金粉碧阑干”(《辛卯元旦试笔》)、“烟水不关兴废感,夕阳闻已唱渔歌”(《玄武湖》)、“形胜当年百战收,子孙容易失神州。金川事去家还在,玉树歌残恨怎休”(《台城》),句句发自内心,一字一泪,真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味。

其自悔失节的作品一样恻恻动人。从仕清开始,其心灵就处于自我煎熬的痛苦中。他深感对不起先朝先帝:“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过淮阴有感二首》),也对不起劝说自己不要仕清的朋友:“死生总负侯嬴诺,欲滴椒浆泪满樽”(《怀古兼吊侯朝宗》);因而他常常对自己进行锥心泣血的批判,甚至说自己“浮生所欠只一死”(《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这些诗句感慨沉重,情词恳切,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表白,而不是遮掩粉饰之词。他对自己的人格和品节所做的这种坦率而严厉的解剖与自责,不仅当时,就是在全部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

吴伟业有些赠送亲友、感伤家庭或友人祸难的作品也写得颇为感人,如《病中别孚令弟十首》、《送王子维夏以牵染北行四首》、《哭亡女三首》、《赠辽左故人八首》等等。

清人吴乔说伟业诗“哀感发于至情”,[43]林庚白评伟业五言律时说他“以亡国士大夫而委蛇于两朝,其境遇甚苦,情感甚真,心迹甚哀”,[44]章太炎说伟业诗“辞特深隐,其言近诚”,[45]都指出了伟业诗出自真诚的特点。龚自珍讲过这样一段话:“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李贺)、玉溪(李商隐);及宋、元眉山(苏轼)、涪陵(黄庭坚)、遗山(元好问),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46]所谓“诗与人为一”,说的也是诗歌出自真情的意思。无虚伪,不矫饰,有至情,这正是吴伟业大多数五七言律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吴伟业的五七言律诗主要也是学杜。七律兼学李商隐。比较起来,五律更好一些。七律往往用典太多,藻饰也过分华丽,反失自然,特别是那些酬赠之作(而用七律写成的酬赠之作又非常多)。五律也有部分作品有这个缺点,但多数作品能够以情运词,写得比较平淡自然,尤其是后期作品。他承认自己的五律“自得杜于皇(杜濬)《金焦诗》而一变”。[47]检杜于皇的《金山》和《焦山》组诗,确实能摒弃雕琢,以寄兴遥深见长。请看二例:

山从南北来,孤棹始登临。坐觉春云动,行看水国深。江流元自涌,天地亦何心。独拜蕲王庙,英风爽客心。(《金山》)

八年前一到,车骑乱青苍。剩此题诗客,来寻置酒堂。饥鹰啼半岭,野马战斜阳。实有悲盈谷,非关吊夜郎。(《焦山》)

将此二诗置于唐人五律中,略无逊色,它们显示出的正是盛唐五律的风范。对比之下,吴伟业自愧不如。这给他的震动不小,于是他开始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努力了,并真的使五律风格发生了变化,写下了不少佳作。在他生前,就有人盛称其五律,在他身后,偏爱者甚至将他誉为“古今五言律之泰斗”。[48]不过吴伟业本人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在表示自己赶不上杜于皇,[49]说实话,这倒不完全是自谦之词。他可称得上五律名家,而“泰斗”云云,就未免溢美了。

吴伟业的绝句以七绝为主,有二百多首,五绝和六绝加在一起不过五十首。其绝句也主要学唐,注重兴寄,讲究风神。他确实有不少按照这种美学原则写下的上乘之作,如《乱后过湖上山水尽矣赋一绝》、《赠寇白门六首》、《送友人出塞二首》、《口占赠苏昆生四首》等等。试看二首:

楼船诸将碧油幢,一片降幡出九江。独有龟年卧吹笛,暗潮打枕泣篷窗。

有客新经堕泪碑,武昌官柳故垂垂。扁舟夜半闻芦管,犹把当年水调吹。

此二诗为《口占赠苏昆生》第一、二首。苏昆生是个民间艺人,当时的唱曲名家,明亡前曾和柳敬亭一起做过左良玉的门客,受到左的礼遇,明亡后,一度流落太仓,寓于寺庙中。吴伟业对他的技艺高度赞赏,对他的生活也很关心,曾将他引荐给冒襄,希望冒襄给予照料。[50]吴伟业还以他和柳敬亭为题写下著名的长歌《楚两生行》,可见就像同柳敬亭一样,吴伟业同这位民间艺人的友谊也是很深的。《口占赠苏昆生》写苏昆生感念旧主左良玉的知遇之恩,诗中既隐括了左良玉的生平,又表现出苏昆生在沧桑巨变之后的落魄处境以及回首往事时凄怆茫然的感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本人怀念故国的愁绪,内涵相当丰富。像第一首,头两句点明了左良玉病死九江后,其子左梦庚率军投降清朝的史实;后两句用唐代宫廷乐师李龟年的典故。安史之乱后,龟年流落江南,常回忆起开元、天宝盛世。这里用李龟年喻指苏昆生,真是贴切极了,两人的技艺、身世、情怀均很相似,写出了苏昆生对先朝旧事的追怀。细品后两句,让人感受到无限深长的韵味。第二首也一样,头一句用西晋大将羊祜的典故。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入人心。死后,部属为他建庙立碑,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落泪。弘光时左良玉镇守武昌地区,襄阳正在辖区之内,故以羊祜为比。而堕泪碑的典故又表达出苏昆生对左良玉的哀思。第二句用东晋大将陶侃的典故。陶侃也曾镇守过武昌,也建有德政。而后两句用了隋炀帝作《水调》曲的典故,据说该曲为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作,作成后演奏之,宫廷乐工听罢,对弟子说“有去声而无回韵,帝不反矣(指不能返回京都)”,后果如其言。这里用此典叹惋左良玉离开武昌东下而死在中途,未能返回,寄托了对左氏的缅怀。对左良玉这个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我们且不必理论,只说这两首诗的写法,确实善于将复杂的感慨纳于短小的篇制当中,有钱谦益所称道的“缩地于千里”[51]之妙。吴伟业绝句中的佳作,和这两首一样,也都能够做到婉曲回旋,“句绝而意不绝。”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

[2]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

[3] 《大清会典》卷二四六《户部·杂赋》

[4] 《大清会典》卷二四六《户部·杂赋》

[5] 《吴诗集览》卷五上。

[6] 《吴诗集览》卷五上。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

[8] 《吴诗集览》卷一三下。

[9] 见作者同窗萧驰《中国诗歌美学》第五章。

[10] 见作者同窗萧驰《中国诗歌美学》第五章。

[11] 赵翼《瓯北诗话》卷九。

[12]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

[13] 赵翼《瓯北诗话》卷九。

[14] 黄传祖《扶轮广集》。

[15] 程穆衡《槃帨卮谈》。

[16] 尤侗《艮斋杂说》。

[17] 严荣《吴翌凤〈吴梅村先生诗集笺注〉弁言》。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

[19] 黄庭坚《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次韵道之》。

[20] 《吴诗集览》卷四上引。

[21] 《桃花扇·凡例》。

[22]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

[23] 见叶燮《原诗》引。

[24] 《牧斋有学集》卷一七《梅村诗集序》、卷三九《与吴梅村书》。

[25] 《梅村家藏稿》卷一六有赠李渔诗,吴伟业还曾为李渔所编《尺牍初征》撰序,为《笠翁一家言全集》、《笠翁余集》、《笠翁别集》作评,可见二人之关系。

[26] 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第四章引《雨僧日记》。

[27] 赵翼《瓯北诗话》卷九。

[28] 孙《皇清诗选》评《鸳湖曲》语。

[29] 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

[30] 刘熙载《艺概·诗概》。

[31] 赵翼《瓯北诗话》卷九。

[32]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

[33] 沈其光《瓶粟斋诗话》。

[34] 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及王昶《春融堂集》卷二二《论诗绝句》。

[35] 《清诗纪事初编》卷三。

[36] 张尔田《遁堪书题》。

[37] 《梅村家藏稿》卷十《秋日锡山谒家伯成明府临别酬赠》。

[38] 《吴诗集览》。

[39] 《梅村家藏稿》卷五八《梅村诗话》引陈子龙语。

[40] 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

[41] 《吴诗集览》卷四上引张如哉语。

[42] 《牧斋有学集》卷三九《与吴梅村书》。

[43] 吴乔《围炉诗话》卷六。

[44] 林庚白《丽白楼诗话上编》。

[45] 章炳麟《章太炎文录别录》甲。

[46] 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

[47] 杜濬《变雅堂遗集·文集》卷八《祭少詹吴公文》。

[48] 张尔田《遁堪书题》。

[49] 杜濬《变雅堂遗集·文集》卷八《祭少詹吴公文》。

[50] 见《梅村家藏稿·补遗·与冒辟疆书第五封》。

[51] 《牧斋有学集》卷一七《梅村诗集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