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辅政大臣_关于康熙的事迹

辅政大臣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2-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辅政大臣_关于康熙的事迹虽然玄烨正式晋级,从皇子荣升为天子,但问题还是来了:无论天资多么聪明,他都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直到顺治亲政后,他才重新被顺治启用,并得到了重用,被授予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顺治皇帝挑选的四位辅政大臣皆出自上三旗,是有一定深意的。他们不属于皇室成员,觊觎皇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四人共同辅政,既少了专权的潜在危险因素,亦可相互监督。

辅政大臣_关于康熙的事迹

虽然玄烨正式晋级,从皇子荣升为天子,但问题还是来了:无论天资多么聪明,他都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

关于这一点,顺治帝在死前已经为他想好了。

顺治帝也是以幼龄登基,在登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权力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把持。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所以他要改变这种局面。怎样改变?这可有些难了。如果不采取亲王辅政,权力放在外人手中,那不保险。可是权力放在亲王手中,又难免不会出现多尔衮之祸。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挑选忠心的大臣辅助幼主,但却不让一个人独自辅政,而是四人联合,互展所长,彼此牵制。这样,既辅助了幼主,也避免了一人专权之害。他的这个主意,可谓煞费苦心。他能为大清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于是,在顺治皇帝的遗诏中,出现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个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个人,是顺治帝经过深思熟虑挑选而出。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会选择这四个人。(www.guayunfan.com)索尼是正黄旗人,为赫舍里氏,父亲硕色和叔父希福都是通晓满语、蒙语、汉语的“巴克什”。“巴克什”是满语,意为博士。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索尼的才能自然高于常人。从小,他就跟随父亲学习,长年不辍。等到成年,他也成为了通晓满语、蒙语、汉语的“巴克什”,而且熟悉弓马,可谓是文武兼长。年轻的时候,他曾为努尔哈赤的一等侍卫,“出入扈从,随军征讨”。在后金天聪三年(1629)的北京之战中,贝勒豪格被明军所围,索尼杀入重围,救了豪格一命。因此,他被豪格重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索尼支持豪格,私结盟誓,带领禁卫护军守卫大清门。多尔衮得势后,曾多次向索尼示好,但是“索尼终不附睿亲王,于政事多以理争,王由是恶之”。他的倔强,终于引起了多尔衮的憎恨。多尔衮找了个借口,将索尼削爵、罢官,发配到沈阳为皇太极守陵。直到多尔衮死去,顺治帝亲政,才为他平反。但是,也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多尔衮屈服,所以顺治帝对他极为欣赏,不仅为他平反,更是升他为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顺治帝认为这个人立场坚定,值得信赖。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为叶赫那拉氏,父亲苏纳娶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驸。所以,苏克萨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加之苏克萨哈为人精明干练,所以其仕途一直非常顺利。等到顺治年间的时候,他已经升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了,即为从二品的副都统。多尔衮掌权时,对苏克萨哈也极为欣赏,曾力主升其为议政大臣。不过,多尔衮逝世后,聪明的苏克萨哈马上倒戈相向,率先举发多尔衮的罪状。正因为如此,苏克萨哈受到了顺治帝的重用,被提升为镶白旗护军统领。再后来,苏克萨哈又屡立战功,被顺治帝晋升为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帝对于这个“表兄”,极为倚重,所以托孤于他。

遏必隆是镶黄旗人,为钮祜禄氏,外祖父也是努尔哈赤。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和硕公主,父亲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天聪六年(1632),遏必隆以军功承袭父亲总兵官世职。而后,他因为战功一路升迁,直至顺治五年。顺治五年(1648)四月,他被亲侄诬告在皇太极死时有“变乱”之举,多尔衮大怒,遂将其革除官爵没收一半家产。和苏克萨哈的命运一样,多尔衮逝世后,他也得到了顺治的重用。不久,他就被顺治提升为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

鳌拜是镶黄旗人,为瓜尔佳氏,是大清朝开国五大老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关于鳌拜,很多清史料中都有他的记载。他有勇有谋,为大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天聪八年(1634),他被授牛录章京世职,任参将职。他弓马娴熟,健壮有力,作战英勇,功绩卓著。皮岛之战初,清军失利,“鳌拜大呼,超越而上”,直前搏战,遂克其岛。战后,皇太极大喜过望,论功进行赏赐,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被赐以“巴图鲁”的称号。而后,他一路升迁,做到了一等昂邦章京,也就是一等子爵。但是在顺治五年(1648),他却被多尔衮以此前谋立肃亲王豪格之罪,夺取世职,免死赎身。直到顺治亲政后,他才重新被顺治启用,并得到了重用,被授予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

从上面四位辅政大臣的“简历”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共同点。

首先,这四个人,都在开创清王朝的基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于元老级人物。但是,他们都是异姓军功贵族,既不是宗室,也不姓爱新觉罗。他们是皇室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牵制宗室贵族的一举一动。

其次,他们都隶属于上三旗。所谓上三旗,就是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清朝初期,清太祖努尔哈赤自掌两黄旗,后来的皇太极和顺治帝,也都是亲掌两黄旗。由于两黄旗一直是皇帝亲掌,所以地位比较高。至于正白旗,原来是由多尔衮亲掌。多尔衮死后,正白旗也归顺治亲掌。这样,顺治帝手中就有了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因此,皇帝亲掌的这三旗被称作“上三旗”,实际地位要高出其他五旗。顺治皇帝挑选的四位辅政大臣皆出自上三旗,是有一定深意的。这不仅显示出四人出身的高贵,又可以平衡上三旗之间的关系,起到一种牵制作用。

再次,他们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是皇亲国戚。这样一来,他们四个人内部,也有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

最后,这四个人,都和多尔衮之间有过矛盾。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人,都属于黄旗人。他们在皇太极逝世之后,都曾因为拥立皇子继位,遭遇到了多尔衮的打压。但是,他们却都没有向多尔衮屈服。至于苏克萨哈,他虽然先属于正白旗人,但是在多尔衮死后,他反戈一击,及时地从拥护多尔衮的队伍站到了支持顺治的队伍之中。他的这种做法,自然赢得了顺治帝的信赖。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顺治挑选这四个人,都是合理至极。对内,这四个人可以尽心辅助幼主;对外他们又手握重权。他们不属于皇室成员,觊觎皇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四人共同辅政,既少了专权的潜在危险因素,亦可相互监督。最重要的,是这四个人都非常忠心———至少顺治帝这么认为。在病榻上,他思虑良久,终于找到了这么一组最佳组合。他知道,这四个人必定会不负自己所托,辅助幼帝治理好大清王朝。而这,正是他最后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