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再赴西北_大宋名相

再赴西北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再赴西北_大宋名相眼看变法陷入停滞,攻击自己的人越来越多,赵祯又始终无动于衷,范仲淹便意识到大势已去。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政治运动,避免自己的亲朋遭殃,范仲淹主动上书回到西北主持军务。当时,西夏和辽国交好,两国经常在与北宋交界的地方大举活动,范仲淹甚至接到消息,辽国在准备攻城器械。然而,范仲淹被攻击的主要罪名之一,就是结交朋党,聚众营私。

再赴西北_大宋名相

眼看变法陷入停滞,攻击自己的人越来越多,赵祯又始终无动于衷,范仲淹便意识到大势已去。当时,范仲淹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由于他的罪名是结交朋党,因而与他有联系的人纷纷遭到牵连。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政治运动,避免自己的亲朋遭殃,范仲淹主动上书回到西北主持军务。此时的赵祯对新法尚未死心,因而处在犹犹豫豫中不肯给出正面批复,只是让范仲淹再等等看。这个时候,西北边境恰好出现危机,赵祯也就只好让范仲淹回到西北去主持军务了。

当时,西夏和辽国交好,两国经常在与北宋交界的地方大举活动,范仲淹甚至接到消息,辽国在准备攻城器械。虽然北宋和辽国、西夏都有盟约,但是宋朝方面不得不防,因而范仲淹才急忙赶往西北地区。路过郑州(今河南郑州)的时候,范仲淹顺便拜访了闲居在家的吕夷简,他问范仲淹为什么要离开朝廷,范仲淹和吕夷简相交不深,只是说暂时离开而已。吕夷简倒是坦诚相待,对范仲淹说他一旦离开京城,想再回去就难比登天了,而范仲淹只是无奈地笑笑,并没有说什么。

事实上,范仲淹对于自己的所处再清楚不过,他也知道此去西北归程遥遥。所谓的西北边报,只不过是他离开朝廷的由头,即便没有此次事件,他也会寻找其他理由前去。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范仲淹在开始变法之前,就已经上书赵祯,想要去西北主持军务。所以,在范仲淹看来,如果能留在朝廷推行变法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如此,也要保西北无事。应该说,当时北宋王朝的最大忧患就是西夏,范仲淹眼见变法不成,去西北就成了最佳选择。而他的这种半自主退出,也得到了赵祯和敌对势力的谅解,因为范仲淹前往西北的时候,实际上仍然拥有宰相职位,而且从赵祯那里拿到了“空头圣旨”,也就是皇帝事前盖好章,范仲淹可以后续填写内容的圣旨。

正如范仲淹所料,西夏和辽国虽然在边境动作频频,但是并没有进攻宋朝的想法。在得知范仲淹回到西北主持军务后,西夏和辽国甚至连“动作”都停止了,西北边境很快就变得平安无事。接下来,范仲淹处理的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比如外族来归,整顿吏治,恢复生产,以及稳定经济等。当然,范仲淹付出最大心血的还是军务,具体来说就是修筑城寨,加强宋朝一方的防御力量。由于宋夏双方已经签订协议,范仲淹所修筑的城寨,大多都是一些荒废地区,实际上相当于开垦土地。他的这些举动,对于恢复边民的经济,从而增强边防力量是有很大作用的。(www.guayunfan.com)对于当时的范仲淹来说,唯一可以称得上军事的举动,就是收服一些少数民族部落。这些少数民族虽然势力相对弱小,但是为数众多,一旦联合起来就会形成难以估计的力量。而且他们的立场处于北宋和西夏之间,经常摇摆不定,在范仲淹对付西夏的时候总是不同程度掣肘。为此,范仲淹一边对他们进行拉拢和安抚,一边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修筑城寨,逐步实现了对他们的控制。除此之外,西夏还是以小股势力不断侵入宋朝境内进行抢掠,范仲淹便教导边民拿起武器抗争,对这些小股势力进行了迎头痛击,最终全面杜绝了西夏方面的强盗行径。

这一时期,范仲淹已经开始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曾巩。曾巩比范仲淹小二十岁有余,才华横溢,抱负远大。范仲淹与他结识不久,便将其收入自己的门下,悉心栽培提携。后来,曾巩曾经写《上范资政书》,表达自己对范仲淹的敬佩,其一生也在致力于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的敌对势力开始集中发力,企图将他的相权去除。由于范仲淹的消极应对和赵祯的坐视不理,敌对势力的发难顺风顺水,范仲淹重回朝廷执政的希望很快就彻底破灭了。

宋庆历五年(1045)正月二十八日,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范仲淹在朝廷的势力被清除殆尽,他也因此受到牵连。范仲淹不等朝廷发难,主动上书请求卸任,由此被正式免去宰相职务,降为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府。这个时候,敌对势力又开始针对新政发起攻击,范仲淹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坐看一众小丑争相跳梁。范仲淹虽然缄默不语,当时仍在朝中的欧阳修,以及调入朝廷做枢密副使的韩琦等人,却纷纷上书为范仲淹辩护。然而,范仲淹被攻击的主要罪名之一,就是结交朋党,聚众营私。因而欧阳修等人的上书,等于摆明了自己的朋党身份,注定不会起到太大作用。最终,在政敌势力的打击下,欧阳修等人都被贬去地方为官。

接下来,范仲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政敌并没有轻易罢手。他们捏造事实,诬告范仲淹的好友石介谋反,最终将祸端引到了范仲淹身上。这一次,范仲淹被免去四路安抚使一职,改为邓州知府,从此被解去了地方实权。事实上,赵祯也知道范仲淹不可能和谋反扯上任何关系,他甚至不认为石介会谋反。但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赵祯又不得不顺应当时的政治潮流,也就是把范仲淹彻底赶出最高权力层。因为范仲淹的功劳实在太大,如果把他放在地方,很可能会造成独霸一方的情况出现,而宋朝的统治者对于这一点向来是非常惧怕的。

与此同时,范仲淹的政敌也不会允许他仍然握有兵权,因为这意味着他虽然可能重新回朝当政,届时必定会对他们不利。因此,这些小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完全忽略了范仲淹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将他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后快。范仲淹一生的功绩主要在宋夏议和与新政改革,现在既然新政已经“流产”,再把他赶出西北地区,范仲淹也就不再具有任何威胁了。可怜范仲淹一心扑在国家社稷上,最终也只是想留在西北为国效力,却终究落得如此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