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权力之争_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

权力之争_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

时间:2022-03-3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权力之争_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对于年轻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来说,1933年是伴随着财政困难到来的。希姆莱和他的门徒海德里希并未入驻内阁,而是屈居于巴伐利亚警局局长一职。在纳粹党上台之前三天,海德里希接到命令,让他卸下保安处的职务,作为党卫队的秘密职员执行“特别任务”。在二战结束后被纽伦堡法庭判处绞刑。听到这个消息后,罗姆、希姆莱和莱因哈德驱车去见了州总理海尔德,花了整整一个小时与之协商。

权力之争_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

对于年轻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来说,1933年是伴随着财政困难到来的。党内已停止为其拨款,发薪希望非常渺茫,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在缩减。保安处的菜单上除了蔬菜汤和没有鲱鱼的鲱鱼沙拉外别无他物。前景很黯淡,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好运即将到来。

纳粹党在1932年7月31日的选举中赢得了1380万选票以及德意志帝国国会的230个席位,成了占据政府席位最多的党派。在随后11月6日的又一次选举中,尽管选票降到了1180万,但希特勒所在的纳粹党的实力却毋庸置疑。虽然年迈的兴登堡总统起初不愿意将权力移交给这个“波西米亚下士”,但是经过多方协商后,他最终屈服了,并于1933年1月30日发表声明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意志总理

希特勒的新内阁成员包括非纳粹的副总理弗朗茨·冯·巴本、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内政部长威廉·弗里克、国防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以及普鲁士总理赫尔曼·戈林。戈林控制了包括普鲁士警局在内的三分之一的德国行政区。希姆莱和他的门徒海德里希并未入驻内阁,而是屈居于巴伐利亚警局局长一职。同样在野的还有恩斯特·罗姆。

在纳粹党上台之前三天,海德里希接到命令,让他卸下保安处的职务,作为党卫队的秘密职员执行“特别任务”。这一任命使他成为与希姆莱比肩的党卫队重要领导人之一。

◎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 希特勒与新内阁成员。

◎ 弗朗茨·冯·巴本 (Franz von Papen),1933年担任希特勒内阁副总理,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曾在1932年担任德国总理。

◎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 (Konstantin von Neurath),1932年至1938年担任德国外交部长,1939年成为波西米亚及摩拉维亚保护国第一任总督,后由于其过于温和而被召回国,由海德里希代理总督职务。

◎ 威廉·弗里克 (Wilhelm Frick),内政部长。1938年3月13日,签署了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法令。弗利克是积极的反犹太主义者,他担任内政部长期间起草、签署并执行了多项旨在将犹太人排除出德国生活和经济领域的法令。在二战结束后被纽伦堡法庭判处绞刑。

◎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Werner von Blomberg),1933年至1937年任希特勒的国防部长,协助希特勒扩军,1935年兼任纳粹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1936年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1938年1月辞去其在军中的所有职务,1946年病逝于纽伦堡的监狱。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Paul Joseph Goebbel,1897.10.29-1945.5.1),纳粹德国宣传部长,1945年希特勒自杀前任命他为德国总理。

◎ 赫尔曼·戈林 (Hermann Goring),一战时期王牌飞行员,希特勒上台后担任国会议长,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四年计划”负责人等重要职务,是希特勒指定接班人。

2月27日晚9时14分,柏林勒宁街6号的消防站接到了火灾警报,德国国会大厦被火海包围了。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争论到底谁是这场火灾的始作俑者。有人说,是海德里希策划了这场火灾,一些组织和调查也给出了许多其他的版本。我们唯一可以确信的一点是,这场火灾给了希特勒向兴登堡要求预备力量的机会,而这些预备力量保证了整个第三帝国政策的实施。

由于巴伐利亚政府不愿意拥护纳粹党的统治并拒绝遵从纳粹党的指挥,因此在3月9号希姆莱、罗姆、阿道夫·瓦格纳和海德里希举行的会议上决定由冯·埃普接任巴伐利亚州长职务,并由柏林以电报形式将新的委任状发送给巴伐利亚当局。如果没有这封重要的电报,纳粹党就无法取得巴伐利亚州合法的行政权。海德里希立即意识到了这次通信的重要性,提着手枪去了慕尼黑电报局。一切都在按照预期的法律程序进行。就在当天晚上,埃普组建了纳粹巴伐利亚州政府,瓦格纳被任命为内政部长,希姆莱成了慕尼黑警局局长,海德里希被任命为第六政治部的长官并和他的上司一起搬到了警局总部。

莉娜在1933年3月13日写给父母的信件中这样描述纳粹党在巴伐利亚的夺权行动。

亲爱的父母:

◎ 燃烧中的国会大厦。 

◎ 弗朗茨·里特尔·冯·埃普 (Franz Ritter von Epp),德国陆军上将,骑士爵位。

◎ 阿道夫·瓦格纳 (Adolf Wagner),纳粹党大区领袖。

生活真是跌宕起伏!相信你们已经从报纸上看到了我们党的小革命,莱因哈德认为它很振奋人心。嗯,现在我会告诉你们我对这件事的感受。星期三,海德里希很早就回家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但由于巴伐利亚政府不愿意投降,他必须立即回到褐色大厦。大约11点,海德里希打电话让我立即把他的手枪送到褐色大厦。自然地,我惊呆了并立即想到了最坏的情况。1点钟的时候政府命令警察射杀奉总理命令采取行动反对政府的冲锋队员。听到这个消息后,罗姆、希姆莱和莱因哈德驱车去见了州总理海尔德,花了整整一个小时与之协商。罗姆下达命令选举埃普为行政长官。他们承诺三点的时候执行,但表针指到三点的时候他们却什么都没做。罗姆打电话向希特勒报告了这件事,于是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来敦促德国政府任命埃普为行政长官,但由于不明原因,电报并未送达。希特勒又发了一封电报,这次海德里希亲自去了电报局,半小时之后便拿到了这份意义重大的电报,他将电报发给了埃普,事情顿时迎刃而解。他们驱车去了警察总局。第一辆黑色的冲锋队汽车里坐的是埃普和罗姆,第二辆车里坐的是希姆莱和莱因哈德,另两辆车里坐的是护送者。警局守卫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伙人惊呆了,当即束手就擒。科赫已经离开了警局。莱因哈德说他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因为他的对手再也不是当年拘留SA和SS成员,并拿警棍打他们的硬骨头了。如今希姆莱成了警局局长,而莱因哈德,别笑,成了政治警局的行政长官!我都要笑死了。莱因哈德的前任,高级政府顾问科赫,接到通知后脸变得煞白。海德里希本来只打算去走个过场就撤,他可受不了长年累月地待在那里,他说那会令人窒息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警局的命令是不可违背的。与此同时,纳粹政府逐步占领了其他公共部门。所有的这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执行着,没有动用一枪一弹。扫荡慕尼黑警局的场景非常好笑。那里是慕尼黑SPD(德国社会民主党,德文: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新闻部。赫夫利希和冲锋队以及党卫队的成员一起来了。整个建筑看起来毫无生气。他们在一个大沙龙里发现了大约300个敌人。我们想象下这个画面,300个人都双手举过头顶,我方礼貌地命令他们放下双手,向左转,前进前进。在那个夜晚冲锋队和党卫队成员尤其高兴。上面命令他们逮捕所有政敌并将其押到褐色大厦……,200多人现在已经被拘留了,包括KPD(德国共产党,德文: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PD、犹太人和巴伐利亚民主党员……。赫夫利希接到了逮捕内政部长的命令,开始时这位被扣押者静静地和妻儿告别,但随后又拒绝了随他们走,当他第三次拒绝后,他们强行将他带上了车,开往了褐色大厦。你们肯定能想象出当时的骚动。内政部长只穿着袜子和睡衣站在大厅里被大量的冲锋队和保安处的人员围着,接下来犹太兵被带进来了,简短的忏悔之后,他们用狗鞭抽他,脱下他的鞋袜,因此他只能赤着脚被冲锋队押到他的小房子里。与此同时,他的房子被很好地消了毒。他是慕尼黑犹太人的领袖。事情的大概就是这样。很多耶稣会人士和犹太人逃出了这里,没有人死去,也无人受重伤,但是我能肯定的是这里有无尽的恐慌。

海德里希决定在柏林建一座办公室,他在布拉尼彻广场橡树大道(Branitzerplatz Eichenallee)的一角找到了合适的房子,莉娜也帮忙筹划着党卫队办公室从慕尼黑到利奥波德街(Leopoldstrasse)的搬迁。在早期的几个月里,海德里希每天都去他的警察办公室,或叫街上的车,或开公车,直到深夜才回家,由于公务繁忙,几乎没有私人时间来陪伴妻子。但当莉娜患胸腺炎住进医院时,海德里希却始终陪在她的身边。在莉娜休假期间,海德里希带她去了阿莫尔湖上的里德劳(Riederau),在那里他们和乌尔福特(Wulfert)一家待在一起直到莉娜康复。

◎ 慕尼黑警局总部。

◎ 1933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与汉斯·奥梅耶尔(Hans Aumeier,1906.8.20-1948.1.28,党卫队第47旗队旗队长,也是希姆莱的第一任副官,后来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副手)在车中,摄影师捕捉到这位年轻的保安处领导阴险的目光。

同年2月,海德里希被派到日内瓦参加第二次国际裁军会议。海德里希此次并非是作为德国代表团成员参会,而是与他的保安处同事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鲁格(Friedrich Wilhelm Kruger)一起作为警察和安全专家参会。年仅28岁的海德里希缺少经验,对国际协商的流程又不熟悉,被整个会议过程搞得很头大。德国代表团团长鲁道夫·纳多尔尼(Rudolf Nadolny)大使是一位专业的外交家,他被这个急于宣扬纳粹主义价值观的年轻人弄得有些尴尬。在某些情况下,他不得不提醒海德里希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能接受他的政治游说。还有一件事情是海德里希质问酒店经理,为何所有与会国的国旗都在酒店前飘扬着,唯独不见“万”字旗,并要求酒店经理挂上“万”字旗,但酒店经理并没有搭理他。由于受到冷眼,海德里希决定给“酒店界”一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纳粹党可不是好惹的。他和日内瓦的SD同僚们想法在半夜的时候将一幅血红的“万”字旗挂在了酒店上空。次日天亮后,所有的日内瓦人都知道如今德国是纳粹党的天下了。忍无可忍的纳多尔尼即刻将海德里希遣回了国。

这件事也反映出这个年轻的,羽翼渐丰的安全部门头目不成熟的一面。莉娜提到这次恶作剧时说:“你不能要求他这个年龄的人就老练事故,他曾经为了给我捡一条手帕,西装革履地一头扎进了水里。”我们必须要记住他那时只有28岁,他去世时也年仅38岁而已。希姆莱接管党卫队的时候也仅有29岁。党卫队里的高层官员基本都非常年轻。

希姆莱和海德里希终于意识到了权利的中心在柏林,于是1933年3月15日希姆莱派海德里希去柏林访问。柏林地区的党卫队势力是由库尔特·达吕格(Kurt Daluege)掌控的,他以前是一个三流的工程师,现在受命掌管普鲁士的警察,同时还被普鲁士内政部任命为内政部长。他的眼神看起来总是很茫然,有点像电影《你丫闭嘴》里的让·雷诺,因此有个“呆头鹅”的绰号。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对自己所持有的权利可毫不含糊。尽管他在党卫队里的官职比希姆莱低,但是他很清楚在巴伐利亚的希姆莱正对他的权利虎视眈眈。海德里希下榻在动物园旁边的柏林沙威酒店,起初试图和党卫队中将达吕格见一面。但是海德里希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因为达吕格一点也不想见海德里希,他明白海德里希只可能带来希莱姆的指示,这会干扰他自己的计划。于是他命令内政部的接线员不要接进海德里希的电话。数天后,吃了闭门羹的海德里希带着满肚子火给达吕格写了一张便条:

◎ 库尔特·达吕格,后成为SS全国总指挥兼风纪警察最高领袖。

“我从周四起就一直设法与您见上一面,但一直未能如愿。我打了不下六通电话。由于我今天就必须返回慕尼黑了,所以留下此条以望您能在未来十天左右与我见上一面。您最谦逊服从的仆人,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希特勒万岁!”

年轻的海德里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同样是希姆莱和襁褓中的党卫队所面临的。目前党卫队想成长为纳粹党内最具实力的组织还需要一些时日。4 月1日希姆莱被任命为巴伐利亚政治警察署长,海德里希代表他行使权力。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仍然觊觎着达吕格手中的权力,但在向外扩张之前,他们首先得巩固自己的权利基础。

巴伐利亚内政部长阿道夫·瓦格纳命令希姆莱接管“所有的州立警署和警察局的政治部门,所有当地政府、地方部门、自治市下设的政治警察部门及其下属的所有备用警力;所有现有和在建的集中营”。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党卫队国家”的雏形。与此同时,在海德里希手下供职的员工数量在迅速地增长。

海德里希将所有对立的官员解职,缺乏能力的官员也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海德里希眼下就有了两个将来会在他的故事里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那便是将来赫赫有名的慕尼黑警局政治处雇用的警务督察海因里希·穆勒(Heinrich Muller)和弗朗茨·约瑟夫·胡贝尔(Franz Josef Huber)。这两个人都是巴伐利亚人民党的拥护者,纳粹党的死对头。穆勒曾表示说,他和胡贝尔打算在海德里希带着党卫队的人马闯入警察总部夺权的时候,使用武力来反抗他,但是最终他没有这么做。穆勒没有像往常一样积极地反对纳粹党,结果胡贝尔先被解雇了,可随后又被叫去见海德里希并且复职了。海德里希很清楚他需要像穆勒和胡贝尔这样业务能力强的人手,只要他俩不再构成安全威胁,就准备对他俩先前的政治倾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穆勒后来官至党卫队中将,指挥帝国中央保安局的第四处,也就是那令人听到名字便不寒而栗的盖世太保。胡贝尔则成了党卫队少将和维也纳安全警局的局长。

◎ 海因里希·穆勒,臭名昭著的盖世太保头目。

海德里希的愿望成真了,现在纳粹党终于踏上了政治舞台。但海德里希却高兴不起来,他开始担心党卫队的前程,担心党卫队会变成下一个冲锋队,此时的冲锋队在党卫队眼里其实就是一群纪律松弛的乌合之众。莉娜后来回忆说,海德里希临终的时候,意识已经不是很清楚了,可嘴里还念叨着:“哦,愚蠢的冲锋队,哦,愚蠢的冲锋队。”海德里希所担心的党卫队变成下一个冲锋队其实是毫无根据的,接下来的一年,党卫队摆脱了冲锋队的控制。与此同时,海德里希则需要对付更多纳粹党的敌人了。

自1933年国会大火时得到紧急命令权后,海德里希开始逮捕政敌了,包括贸易联盟官员、共产主义者、犹太人和其他对纳粹党表露敌对倾向的人。监狱人满为患,于是瓦格纳建议司法部长汉斯·弗兰克建集中营来缓解监狱的压力。到此时,德国的集中营体系诞生了。布尔战争期间,英国在南非设置过类似德国集中营的机构,但德国的集中营将一直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将集中营的建立归于海德里希和他的属下,但以色列历史学家阿伦森(Shlomo Aronson)经过层层追溯,最终确定关于建立集中营的点子最初来自于阿道夫·瓦格纳。海德里希为此背了好长时间的黑锅。

◎ 西奥多尔·艾克(Theodore Eicke ,1892.10.17-1943.2.26),集中营总监,党卫队“骷髅”总队领导人,“长刀之夜”杀害冲锋队总参谋长罗姆的刽子手,武装党卫军第三“骷髅”师首任师长,后于1943年死于飞机失事。

◎ 汉斯·弗兰克(Hans Frank,1900.5.23-1946.10.16),巴伐利亚州司法部长,后来的波兰总督,战后被判处绞刑。

1933年3月22日,第一座正式的集中营开始投入使用,这座集中营位于慕尼黑边上一个叫作达豪(Dachau)的小城。营长是党卫突击大队长希尔玛·瓦克勒(Hilmar Wackerle)。瓦克勒接手达豪集中营之后在这里建立了残酷、野蛮的制度。30多岁的瓦克勒残暴冷血,手中无时无刻不拿着鞭子,管理人员的暴力也不受任何限制。于是投诉从四面八方涌入希姆莱的办公室。不久之后瓦克勒就被集中营的守卫谋杀了,希姆莱不得不安排西奥多尔·艾克接手集中营的管理,艾克立即重整了集中营,并设置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将来的集中营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海德里希的SD掌管抓人和放人,而如何处置这些人却取决于艾克。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以“保护性监禁”的名义拘留被捕者,而且拘留的时间通常较短。1933年7月,拘留2097人,释放1820人。1933年全年,共计16409人被以“保护性监禁”的命令拘捕,释放12554人。在这个时期,仅为政治活动拘捕犹太人。一个犹太人被拘捕的原因居然是给工厂工人的工资低于国家要求。德国内政部长威廉·弗里克向希姆莱发牢骚,说巴伐利亚拘禁的人数相比德国的残余反对势力显得过多了,但希姆莱对此抗议充耳不闻。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计划将巴伐利亚作为他们关于未来控制德国警察势力梦想的试验田。

这个想法来自海德里希还是希姆莱?莉娜肯定这是海德里希的想法:“海德里希经常给希姆莱灌输关于德国警察的想法,他经常在希姆莱身后推着他。他明白,若是没有希姆莱的支持,他也许会和慕尼黑暴动的老兵们一个下场。”前SD官员霍特战后也认同莉娜的观点。

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虽然在巴伐利亚干得如火如荼,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柏林。赫尔曼·戈林控制着包括柏林警局在内的普鲁士警局。在这个框架内,普鲁士政治警局局长是一个叫作鲁道夫·狄尔斯的人,他听命于戈林(他的妻子是戈林的表妹)。狄尔斯重组了部门,并将其核心部分转移到了阿尔布雷希特亲王大街8号(Prinz Albrecht Strasse 8),前柏林艺术学校的旧址。四月份,戈林将狄尔斯的部门变成了只听命于自己的特殊机构,并将其更名为“国家秘密警察总部”,简称Gestapa。在这其中还有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从慕尼黑派来的警察副官阿图尔·奈比,他对希姆莱和海德里希的忠心后来得到了嘉奖。戈林此时意识到应该对站在对立面的巴伐利亚警局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于是他同意在党卫队和秘密警察处之间指派一个联络员。希姆莱决定从海德里希的安全警察中挑选一人担当此职,最终选定了党卫队一级突击中队长海因茨·约斯特。有了这个让步的安排,戈林相信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再也没有理由来找茬了。他夸口说:“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休想染指柏林。”事情的发展有些让海德里希和希姆莱灰心,但随后意想不到的支持却使事情有了奇迹般的转机。

◎ 鲁道夫·狄尔斯 (Rudolf Diels,1900.12.16-1957.11.18)戈林的门徒,1933年任普鲁士政治警局局长。

◎ 阿图尔·奈比 (Arthur Nebe,1894.11.13-1945.3.21),保安处核心成员,帝国中央保安局五处领导人,后参与“7.20事件”被判处绞刑。

◎ 海因茨·约斯特 (Heinz Jost),1938年至1941年领导帝国中央保安局六处,负责情报部门。

德国内政部长威廉·弗里克也希望统一德国的警察势力,将其归到单一机构下管理。他自然认为他的内政部当仁不让。1933年11月,戈林将秘密警察处移出了内政部的控制。弗里克在党内没了权力基础,自然要采取反抗行动。他立即就想到了希姆莱这个有力的帮手(但是他太天真了,以为能控制希姆莱)。弗里克协助希姆莱控制了吕贝克、汉堡、巴登-符腾堡、安哈特尔、不莱梅、图林根和黑森的政治警察。截至1934年1月,又控制了布伦瑞克、奥尔登堡和萨克森地区。这使希姆莱控制了普鲁士之外全德国的政治警察势力。此时戈林意识到他抵挡不了希姆莱-海德里希大军开进柏林了,因此决定与弗里克以及希姆莱进行谈判。

◎ 在争夺政治警察权力的斗争中,戈林最终输给了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被迫做出让步。

◎ 格哈德·弗莱什 (Gerhard Flesch,1909.10.18-1948.2.28),1936年被海德里希安排监视宗教团体,1938年参加吞并苏台德行动,战争开始后参加了波兰战役,后负责法斯塔德集中营,于1948年被处死。

在此期间,海德里希查获了一起暗杀戈林的阴谋,他立即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难道狄尔斯的情报机构没有发现这个阴谋?这显然表明戈林的秘密警察处办事能力不如海德里希的安全警察,而戈林也有理由对这件事心怀感激。终于戈林认输了,但仍然试图控制一部分权力,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狄尔斯被派到莱茵兰的一个政府部门去了。希姆莱成了国家秘密警察局督察。1934 年4月22日,海德里希由于这次的功劳获得奖励,希姆莱让其接手秘密警察处,带着穆勒、胡贝尔和格哈德·弗莱什去了柏林。

海德里希立即着手重组秘密警察处,并将其更名为盖世太保(Gestapo)。“顾问”这个术语也被“副官”取代。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更加军事化了。维尔纳·贝斯特博士被授权管理第一分部的行政、组织和法律。海德里希本人保留着第二分部的管理权,利用穆勒和弗莱什的专业知识进行管理。约瑟夫·迈辛格负责管理他自己的党以及党内组织。第三分部负责反间行动,由1933年初期就在SD供职的冈瑟·帕奇奥斯基博士负责。这样一来似乎一切尽在海德里希的掌握之中了,但合并后SD和盖世太保的职权发生了重叠,并且经常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9年帝国中央保安局的成立才算截止。在此之前,很多职员同时受雇于这两个部门,职权范围也常常重叠。SD网罗了一些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他们都愿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工作,但是如果在这个政权内部选择,党和冲锋队显然都不如精英气息浓厚,工作复杂,充满挑战,制服又威风的党卫队。

◎ 海德里希由于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秘密警察的领导权。

海德里希对律师很青睐,招募了包括维尔纳·贝斯特博士、赫尔曼·贝伦茨、奥托·奥兰多夫为代表的一批律师,还将大学教授弗朗茨·塞克斯和法学政治学家瓦尔特·舒伦堡招募了进来。

1933年3月21日,海德里希被提拔为党卫队区队长(SS-Oberfuehrer),同年夏天,他重新控制了SD。11月9日,他又被提拔为党卫队旅队长(SSBrigadefuehrer)。与此同时,SD正式成为党卫队的第五分支。1934年6月,副总理鲁道夫·赫斯下令SD为党内唯一的情报组织,海德里希于6月30日被进一步提拔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SS-Gruppenfuehrer)。1934年12月,SD总部搬到了位于威廉大街102号的阿尔布雷希特亲王宫。海德里希也来到柏林。

◎ 弗朗茨·塞克斯 (Franz Six,1909.8.12-1975.7.9),法学博士,后成为帝国中央保安局七处负责人。

◎ 晋升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的海德里希。

◎ 赫尔曼·贝伦茨 (Hermann Behrends)。

◎ 冈瑟·帕奇奥斯基博士 (Dr.Gunther Patschowky, 1903.3.3-1945.5.17)。

◎ 维尔纳·贝斯特博士(Dr.Werner Best)。

◎ 奥托·奥伦多夫 (Otto Ohlendorf,1907.2.4-1951.6.7),后官至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因战争期间指挥特别行动队D队犯下大屠杀罪行,战后被处以绞刑。

◎ 约瑟夫·迈辛格 (Josef Meisinger,1899 9.14-1947.3.7),被称作“华沙屠夫”,在波兰犯下种种罪行,后被处决。

◎瓦尔特·舒伦堡 (Walter Schellenberg,1910.1.16-1952.3.31),后继任约斯特成为帝国中央保安局六处负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