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藏书佳话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藏书佳话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时间:2022-07-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藏书佳话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周叔弢在收集善本的几十年中,所付出的心血比付出的金钱要多得多。十几年后,1944年甲申阴历十二月廿六收到北平陈济川函称,嘉定徐氏藏岳刻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卷到谢刚杰处求售。他不愿古籍流落异国,遂奔走呼吁,希望国家及国内富有者赎买归国,无奈事与愿违。这时,北平书商王富晋从上海买到宋余仁仲万卷堂刻本《礼记注》,带来天津求售。

藏书佳话_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周叔弢在收集善本的几十年中,所付出的心血比付出的金钱要多得多。因此,也流传着不少动人佳话。

他在收书过程中,看见一部好书散失在几处,必要千方百计搜寻,不惜重价收买,使缺而复完、珠还璧合。好像凑齐一部书,就像一家人团圆一样,这样他才感到满意舒服。他收藏元相台岳氏本《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是经过十六年努力搜集才凑成全书的。在1930年庚午春,周叔弢从天津文友堂书店得到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本《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中的《春秋年表》和《名号归一图》二卷;同年秋又在藻玉堂书店购到其中的卷十二、十三和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共六卷;1931辛未冬又从肄文堂书店得到卷二至卷十一,卷十四至卷二十六,共二十三卷,只差第一卷。听到第一卷于十年前被嘉定徐氏买去,因知徐氏后人住在北平,遂托人就近去找,结果说是前几天已被一龚姓用600元买走。后又传闻该书第一卷在上海“淞沪之战”时被毁掉。周叔弢为了不使全书无首,不得已于1933年从傅增湘处买来抚州本《春秋》第一卷来配套。十几年后,1944年甲申阴历十二月廿六收到北平陈济川函称,嘉定徐氏藏岳刻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卷到谢刚杰处求售。他听到后惊喜过望,急致谢函去问,谢刚杰已介绍藏书的徐某于阴历十二月廿九来津求售,同时带来的还有脂砚斋评《红楼梦》庚辰本。当时,他不想买《红楼梦》庚辰本,而这么多年梦寐以求的《春秋经传集解》第一卷则非买不可。最后因索价太高,留斋中五日,终议价未成还给卖主。在以后两年中,卖主知道周叔弢非买不可,故当他屡次问价时,便屡次提价,始终未能买成。1946年丙戌夏,周叔弢见到周骏良时,谈起他所收藏的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本《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尚缺首卷的经过,并说:“嘉定徐家和寿州孙家是至亲,请你转托静蛬(孙多焌字静蛬,周骏良的岳父),能否相机谈谈,不要提我买,提到我,不是售出就是不卖。为了凑齐一整套好版本的书,只要买到,价钱不计。”几个月后的一天,孙静蛬在北京中孚银行见到徐某,趁徐托他鉴定旧玉器时,提出想买这本书。徐知道孙精于古瓷旧玉,一向不问版本,认为开玩笑,便索要黄金一两。没想到孙静蛬当时答应,随即找中孚银行负责人借了一两金子先付了书价,约定次日把书送到家。徐在众人面前不好翻悔,于次日把书送来,仍询问是否代别人买,孙始终没告诉他。当周骏良把书给周叔弢送去时,生怕由于价昂,受到埋怨。没想到,周叔弢当时兴奋至极,手翻着书,眼笑成一条缝,连说:“亏了静蛬,值得,值得!”当时只知道他爱书藏书,肯花钱买书,但对他如此兴奋心情并不理解。后来看到他写的书跋:“珠还剑合,缺而复完,实此书之厚幸,岂仅予十余年好古之愿一旦得偿为可喜哉!”才知道他积十六年辛劳凑齐一部好书,首先是为书的复合而欢庆,也可以体会到他爱书的意笃情深。

还有一件事,他的明沈氏野竹斋刻本、汉韩婴《诗外传》,也花费了十年工夫搜求才得全书。早在1919年,他在扬州方氏藏书中喜得十卷本《诗外传》中的一至八卷,尚缺第九卷、第十卷。他为了弥补佚缺,千方百计访求达十年,直到1929年才收购到佚缺的第九卷、第十卷,璧合之愿终于得偿。

但他的另一部书,宋鹤林于氏家塾栖云阁本《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却没有上述巧合。这部书,他先从山东聊城海源阁杨氏后人处得到二十三卷,又从李盛铎处买到先散出的四卷,从北平书商王晋卿处买到一卷,共计二十八卷,所缺两卷为第十卷和第二十六卷。第二十六卷在上海刘晦之处,他多次婉商,坚不允让。第十卷则多方寻觅,踪迹全无,无法配全。他于1942年壬午此书后跋语说:“今刘氏书(指刘晦之藏书)残佚过半,剑合珠还之愿更不可期;得失聚散固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强,第衷心耿耿,终不能不为此书深惋惜耳。”他惋惜的是一部好书不能再全,而不是个人得失。(www.guayunfan.com)周叔弢爱护古籍,有为国家保存文物的思想,故对流失国外的善本,总是竭尽全力赎回。1933年他偶然见到日本文求堂书目列有我国宋、元、明本古籍凡百余种,有的是他在国内听说过、鉴赏过的。如北宋版唐杜佑《通典》索价1.5万元,宋刻绍兴本《东观余论》索价1000元,均为海内孤本。他不愿古籍流落异国,遂奔走呼吁,希望国家及国内富有者赎买归国,无奈事与愿违。《通典》价昂,他个人之力不及,遂以1000元购回《东观余论》。他心绪万端,在书后援笔为跋,除记赎书原委外,还慨叹说:“独念今昔,边氛益极,日蹙地奚止百里,当国者且漠然视之而无动于衷,余乃惜此故纸,不使沦于异域,书生之见亦浅矣!恐人将笑我痴绝无以自解也。噫!”寥寥数语,道出他爱国心情,岂仅仅为一部《东观余论》!嗣后,他又筹款陆续赎回元本《黄山谷诗注》及古阁影宋抄本《东家杂记》等书。只是那部宋本《通典》,后被日本文部省定为“国宝”,不准出口,无法赎回。他多年之后提起此事,仍是遗憾深深。

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从海源阁后人杨敬夫处买宋本《新序》,当时还有几部宋版书求售,他无力购买,后来其中的宋本《荀子》和宋本《管子》均被日人买去,他惋惜不止。曾在《楹书隅录》(海源阁杨氏藏书目)中宋本《荀子》一条书眉上记下:“敬夫索四千五百元,因手中极窘,遂为日人购去,最堪痛惜,盖当时财力仅能收《新序》一书也。”后来又在宋本《新序》一条上写下:“余收此书时若能举债并《说苑》《荀子》《管子》《淮南子》同收之,岂不大妙乎。余生平务实而不蹈虚亦自有短处。”这两条题识也充分表达了他对古籍流出国外的惋惜之情。

1942年壬午三月初,周叔弢因家用不足,忍痛割爱明版书109种,求助于陈一甫(陈曾任启新洋灰公司总理,与周家是同乡、世交,喜藏书,以收藏明刻白绵纸本为主),得款津币一万余元。他在藏书题识中曾记下这一经过,并有“去书之日,心中依依,不胜挥泪宫娥之感”。这时,北平书商王富晋从上海买到宋余仁仲万卷堂刻本《礼记注》,带来天津求售。周叔弢在1942年秋已得知上海来青阁贬价求售该书,曾托沪友王欣地许以沪币两万元向来青阁收购,后得复,该书已为王富晋以沪币1.2万元买去,心中怏怏不平,自叹与书无缘。今喜见该书之“字画流美,纸墨精良,洵宋刻之上驷,索价之高,更逾于来青阁”。但机会难再,好书难得,他毅然不再考虑价昂、不再顾及家用,急与王某成议,以津币一万元把书买下,约值当沪币五万元。他在书后跋语中写道:“昔人割庄易《汉书》之举,或尚不足以方余痴;而支硎山人钱物可得,书不可得,虽费当弗较之言,实可谓先获我心。”他在同年岁暮,又在购书册中记道:“卖书买书,其情可悯,幸《礼记》为我所得,差堪自慰。衣食不足,非所计及矣。”几句话记述了他爱书挚情和购书苦心。

周叔弢自己求书如渴、爱书如命,也能体会他人求书迫切心得,故能爱书及人、助人为乐。

他在1931年收藏到一部宋代建安务本书堂刊刻的《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后来听到傅增湘曾发愿搜藏这位四川先贤的宋版诗集,正缺少这个版本,他主动先借给傅看,后以此书和傅交换了三部明版书。傅深感“良友之嘉惠,明珠之见投”《藏园藏书题识》),特地邀集友好在藏园举行祭苏盛典,以示隆重,并感谢周叔弢的成人之美和成书之美。

20世纪30年代他从长子一良处得知燕京大学教授洪正校订刘知几《史通》,急需相关资料,便把所藏的校宋本黄氏《史通训故补》相赠。洪得书读后题识:“稍检阅,知其为过录卢文弨校本也,故可贵。”

40年代他从报章得知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在审判《水经注》赵戴公案,便将所藏戴氏自定抄本《水经注》相赠,并附函表示希望胡氏研究此本与李盛铎藏本关系如何。胡氏读后曾在此书题识:“周本是从东原在乾隆三十年写定本抄出的精抄本”,“周本抄写最精致可爱”,“这个周叔弢先生藏本也有特别胜处,李本所不及”。

1948年他得知故宫博物院发现宋汀州本《群经音辨》首末两卷及宋抚州本《左传》自卷三以下诸册。他写信给故宫博物院赵万里,把他旧藏的宋汀州本《群经音辨》中卷及宋抚州本《左传》卷一卷二两册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以凑成全书。并在致赵万里函中说:“此二本皆宋本上驷,然为剑合珠还计,不应再自秘惜……书之幸,亦暹之幸也。”他又在藏书题识中写下:“此二书纸墨精美,宋刻上乘,《群经音辨》犹毛氏旧装,所谓‘宣绫包角藏经笺’者宛在目前,然故宫所佚,得此即为完书,余岂忍私自珍秘,与书为分耶!去书之日,心意惘然,因记其端委于此。”

唐咸亨二年胡文达牒周叔弢旧藏

194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时,他听到当时存放在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宋本《经典释文》中所佚缺的第七卷在某书商手中,该人扬言决不卖给国家图书馆后,马上找到该书商以重价买下,赠给故宫博物院,配成全书。

1963年春节前,周叔弢收到巢章甫赠送的民国间影印宋本《棠湖诗稿》,他曾写题识:“此书原刻极精美,余求之不得,章甫以影印本见赠,慰情聊胜于无。”原来是这样的:某年春节,他去古籍书店,无意中购得宋刻岳珂撰《棠湖诗稿》原本,大喜过望,陈之案头逾月。不料人民图书馆因无较好宋版书,也想收藏该书。古籍书店不得已派人来与周叔弢协商,周虽珍惜该书难得,但因“人民图书馆坚欲得之,余不应与馆争”,同意让与人民图书馆收藏。“去书之日,心意彷徨,若有所失”。

十年浩劫后,他在天津新华书店发现宋本《春秋繁露》一册,是北京图书馆藏书中所散失的一册。他急忙从中联系协商,终于使这本书回到北京图书馆凑成完璧。

周叔弢这些动人事迹,仅仅是他收藏书过程中一部分,反映出他为国家保存一批难以估计的文化财富,他的毫无私念的品质、热爱祖国的精神,令人心悦诚服,肃然起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