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从保留火种到击石取火

从保留火种到击石取火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从保留火种到击石取火在山顶洞人时期,人们只有靠雷电等天然火才能吃到熟食,火熄灭,树林成为一片焦木。传说,炎帝的后人,一个叫黎的小伙,是保留火种的专家,是管火、用火的能手。这日,祝融所在的部族要长途迁徙,负责管火的祝融觉得带着火种长途跋涉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得忍痛割爱把灰烬火种扔掉,只带着到新地方钻木取火的工具随大队出发了。

从保留火种到击石取火

在山顶洞人时期,人们只有靠雷电等天然火才能吃到熟食,火熄灭,树林成为一片焦木。原始人类们只是进入树林寻找被烧死的动物拿来吃,吃完,便又回复到将血淋淋的肉,带毛的鸟儿生吞活剥的状况。虽然极不卫生,也不可口,但山顶洞人也没有办法。直到等下一次雷电出现,燃起大火,他们才欢呼不已,可以有熟食东西吃了。

于是,他们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能自己取火,至少,能保留火种。

有了想法,要想实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讲人工取火,单讲保留火种,他们就想不出办法来。

有人注意观察过,树木燃烧时,先是火焰冲天,热浪扑人,谁也别想靠近,不然就会被烧得皮焦肉烂。接着,火焰慢慢收缩,最后终于再也发不出光芒,这时,树木便只剩下阴火了。而这时,阴火附近如果又飘来枯叶,阴火会突然将枯叶燃着。

但是,如果没有可燃的东西引逗,阴火会慢慢没有了红光,只剩下一层灰色的阴灰,但如拨开这层灰,内部还会泛出暗红色木炭来。

再过不久,灰越聚越多,暗红色的木炭越变越小,最后,就会全变成灰,被一阵狂风吹过,地上连灰也没有了。

有人发现,灰保护阴火木炭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至少可以保存两到三天,如果在这期间内,将阴火拨开,完全可以引燃起新的火焰。

于是,保留火种便成了原始人氏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传说,炎帝的后人,一个叫黎的小伙,是保留火种的专家,是管火、用火的能手。

燧人氏在黎之前,已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这自然与用天然火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钻木取火,谈何容易,除了要有一定的技术,也要费很大的力气,要有极好的耐心。所以,真正用到钻木取火的方法,那绝对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关键时刻。

不管怎样,黎是会取火的,但他却轻易不使用燧人氏的“钻木取火”法。因为火在他的手里,从来也没有熄灭过。而且,他还能把奄奄一息的火救活,他用火烧烤过的食物,吃起来味道格外的鲜美。

炎帝死后,黎成了黄帝手下管火的职司,黄帝将他改名为“祝融”,意思是火神。

黎的本领很大,但有一次也遇到了难题。

这日,祝融所在的部族要长途迁徙,负责管火的祝融觉得带着火种长途跋涉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得忍痛割爱把灰烬火种扔掉,只带着到新地方钻木取火的工具随大队出发了。

这天傍晚,大家刚刚停脚,祝融为了给大家烧些热水喝,赶紧找来一块大木头,取出随身带的尖石头,熟练地取起火来。

谁知祝融钻了很长时间,那火头竟怎么也冒不出烟来,更谈不到有火星冒出来。

祝融知道这时不能急,要有耐心。所以,他只是继续钻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木头终于冒烟了,可就是不起火苗,看来,这木头一定是有些潮湿。

于是,他又换了块干些的木头,再钻。但仍是不成功,旁边等着喝水的人已经显得不耐烦,有的甚至说:“嘿,火神也不过如此,只见干打雷,不见雨下来,没戏啦!”

还有人甚至说:“喂,我悬赏,谁能钻出火来,我就建议黄帝封他为火神,黎这小子,撤职啦!”

这虽然是玩笑话,而且声音也很低,但还是让祝融听见了,他气得浑身发抖,“呼”地站了起来,将钻木的工具尖石扔了出去。

那工具尖石恰好砸到一块大石头上,暗暗的宿营地竟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来。

其实,这种石头相击撞出火花的现象他们过去早就看到过,只是没有引起注意罢了。

而这次,正为取火不成而发愁、发急的祝融看到那几颗火星,不由得眼睛一亮,终于得到了启发。

他看着刚才说怪话的那人道:“撤我职?恐怕没那么容易。”

“怎么,你有了取火的办法?”

“有,只怕你不肯配合。”

那人知道刚才的玩笑开过了头,正想借机缓和一下与祝融的关系,便道:“那好,只要你能取出火来,叫我当你的龟孙子我也干,决不食言。”

“那好,有你这句话,我就一定能取出火来。来,你去河滩边摘些千枯的芦花来。”祝融道。

“干什么?”

“取火!”

那人虽心有疑惑,但还是拉了几个人,到河边拔了好些白绒绒的干芦花来。

祝融把干芦花堆放到一块大石头上,然后又拣起一块白而硬的石头,朝着那块大石头“当当当”地敲击了一阵。

结果,没过一会儿,火星飞溅之下,芦花就冒出了一缕青烟,他轻轻一吹,哈,火苗便窜了起来。

那人立即高呼“万岁”,把祝融抬得高高,和大家一道祝贺祝融发明了击石取火的新方法。

黄帝知道后,夸奖道:“祝融,你永远给大家带来温暖,不亏是我们的火神!”

以后,祝融为了再省些事,将击石取火的方法提炼简化为“火刀、火石、火媒、管”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一直传到近世,四五十年代时还有人曾使用过这四样东西取火,这里顺便介绍一下:。

火刀:是一块薄薄的麻石,或者也可以用一把纲刀片来代替。

火石:是一块圆圆的鹅卵石,大约有鸡蛋、鸭蛋大,鹅蛋那么大,手不好握,反而不便利。

火媒:是用上茅房的“草纸”做的,我们称它为“表芯纸”,和小学生练习毛笔字的毛边纸一样。用时,将表芯纸搓卷成一个筷子粗细的圆棍形。

管:是一个细竹管,利用竹节的封闭性能,把一头斜斜地锯开,成了一个一头由竹节封闭,一头是30度斜角的竹管,可以刚好将火媒插入。

使用时,左手捏紧火石,火石的后面用手夹紧火媒子,火媒的顶端与火石齐高,不要太长,也不要落下太低。

这时,你只要用右手的火刀去“削”打火石的上部,就像小学生削铅笔那样,用力地削几次,火星便起,火媒子就能燃出阴火。

这时,你只要用舌头轻轻喷吹火媒的阴火,火焰便会突然爆出,取火的方法便告完成。

但是,为了下一次取火的方便,如何保管火媒子上的纸灰,就成了关键。这时,细竹管就发挥了作用。

你只要把纸媒子插入细竹管,由于断绝了空气,火媒便熄灭在竹管内,由于没有自然风的吹拂,火煤上的纸灰就完全地保存了下来,待你拨出,用火刀火石取火时,这个保存了纸灰的火媒子就非常容易燃出阴火,甚至可以说,比没有纸灰的媒子,要快好几倍。

以前,老百姓生活很苦,非当用不起打火机这样的东西,甚至连几分钱一盒的火柴也买不起,所以“火石火刀火媒管”便成了家家必备的取火工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