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火”车》看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从《“火”车》看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火”车》看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老舍先生驾御语言的功力,人尽皆知,从《“火”车》这部短篇小说可略窥一二。在《“火”车》这篇短篇小说中,这一特色体现得非常突出。

从《“火”车》看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驾御语言的功力,人尽皆知,从《“火”车》这部短篇小说可略窥一二。

一、北京话的运用

作为北京人的老舍先生,他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用自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词进行文学创作,将北京话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京味十足,这可以说是老舍作品非常突出的一大语言特色。在《“火”车》这篇短篇小说中,这一特色体现得非常突出。让我们看一下小说中的几个实例:

(1)苟先生没法再不脱去大衣。脱下,眼珠欲转而定,欲定而转,一面是想把大衣放在最妥当的地方,一面是展示自己的态度臃重。衣钩太低,挂上去,衣的下半截必窝在椅上,或至出一二小褶。

(2)“怎么着?饭车上去?”老五立起来,向车里瞭望。小崔没拾碴儿。

(3)我可就对刘先生说了,过年不过没什么。大年三十该我歇班,跑了一年的车了,恰好赶上这么个巧当儿!六十多伙计,单缺我。

(4)查过票去,二位该歇着了;要枕头自管言语一声。

(5)今日的朋友——哼,朋友!——远非今日可比了,免票非到除夕不撒手,还得搭老大的人情呀!一齐点头:把误了过年的罪过统统归到朋友身上;平常日子借借免票,倒还顺利,单等到年底才咬牙,看人一手儿!一齐没好意思出声:真他妈的!

(6)老五知道没有找揍的必要,轻轻的退到张先生这边:“这就查票了,您哪。”

(7)小崔也不怎么有点心事似的,谈着谈着老五觉得有到饭车上找点酒食的必要,而让小崔安静的忍个盹儿。

例(1)的“窝”,例(2)的“拾碴儿”,例(3)的“巧当儿”,例(4)的“自管”,这些都是北京话中活生生的语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例(5)的“看人一手儿”,例(7)的“也不怎么”这些熟语更是经常地挂在人们的嘴边;例(6)的“您哪”,毫不夸张地说,它甚至已经成了北京话的标志,它透着一股和气、亲切、热情、大方,同时又有一丝油滑、世故。北京话的巧妙、恰当的运用,使得小说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味儿、人情味儿十足,朴素、生动的语言读来令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二、短句子的运用

老舍先生小说的创作,可以说充分运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在小说《“火”车》中,短句子的恰当运用是其一大特色。请看下例:

(8)火车开了。车悲鸣,客轻叹。有的算计着:七,八,九,十;十点到站,夜半可以到家;不算太晚,可是孩子们恐怕已经睡了;架上放着罐头,干鲜果品,玩具;看一眼,似乎听到唤着“爸”,呆呆的出神。有的知道天亮才能到家,看看车上的人,连一个长得象熟人的都没有;到家,已是明年了!有的……车走的多慢!心已到家一百多次了,身子还在车上;吸烟,喝水,打哈欠,盼望,盼望,扒着玻璃看看,漆黑,渺茫;回过头来,大家板着脸;低下头,泪欲流,打个哈欠。

整段话基本上都是很简短的句子,而正是这些简短而有力度的句子,充分、鲜明地表达出了人们除夕在火车上盼望早点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

老舍先生在短句子的运用上,可以说是颇具匠心。他并非为了短而短,而是根据情节的需要,合理地布局话语的长短。再如下面的例子:

(9)二等车上没有下去的,反倒上来七八个军人,皮鞋山响,皮带油亮,搭上来四包特别加大的花炮,血红的纸包,印着金字。花炮太大,放在哪里也不合适,皮鞋乱响,前后左右挪动,语气粗壮,主意越多越没有决定。“就平放在地上!”营副发了言。“放在地上!”排长随着。一齐弯腰,立直,拍拍,立正敬礼。营副还礼:“好啦,回去!”排长还礼:“回去!”皮鞋乱响,灰帽,灰裹腿,皮带,一齐往外活动。

(10)老五心中微微有点不放心那些爆竹,又蹓回来。……老五没敢惊动营副,老远就向排长发笑:“那什么,我把这些炮放在上面好不好?”

“干吗?”排长正把头皮抓到歪着嘴吸气的程度。

“怕教人给碰了,”老五缩着脖子说。

“谁敢碰?!干吗碰?!”排长的单眼皮的眼瞪得极大而并不威严。

“没关系,”老五象头上压了块极大的石头,笑得脸都扁了,“没关系!您这是上哪儿?”

“找揍!”排长心中极空洞,而觉得应当发脾气。

上文中的“就平放在地上”,“放在地上”,“好啦,回去”,“回去”,“干吗”,“谁敢碰?!干吗碰”,“找揍”,这些短小的句子恰当地表现出了那些军人说话做事的干脆利索,同时也表现出这些人的骄蛮、强横和无理。简短的几句对话,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非常生动传神。

三、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的巧妙运用

老舍先生在这篇小说中经常将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综合起来运用,从而构成其语言上的另一大特色。

(11)老五回到小崔那里,由绿脸上的锈暗,他看出小崔需要一杯开水。没有探问,他就把开水拿来。小崔已顾不得表示谢意,掏出来——连老五也没看清——一点什么,右手大拇指按在左手的手心上,左手弯如一弓鞋;咧嘴,脸绿得要透白,有汗气,如受热放芽之洋葱。弓鞋扣在嘴上,微有起落,闭目,唇就水盃,瘦腮稍作漱势;纳气作响,睁开眼,绿脸上分明有笑纹。

老舍先生先将小崔的弯着的左手比喻成弓鞋,然后在下面的描写中不再说“左手”,而径直称“弓鞋”。因为有前面的比喻作铺垫,后面的“弓鞋扣在嘴上,微有起落”这样的句子就既形象、逼真,又风趣、幽默,显得非常自然而贴切,而不会给人生硬的、莫名其妙的感觉。

四、核心词语的反复使用

老舍先生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非常注重核心词语的提炼,并将提炼出的核心词语穿插在语言描写中,使其反复出现,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穿透力。例如下面的描写:

(12)快去过年,还不到家!快去过年,还不到家!轮声这样催动。可是跑得很慢。星天起伏,山树村坟集团的往后急退,冲开一片黑暗,奔入另一片黑暗;上面灰烟火星急躁的冒出,后退;下面水点白气流落,落在后边;跑,跑,不喘气,飞驰。一片黑,黑得复杂,过去了;一边黑,黑得空洞,过去了。一片积雪,一列小山,明一下,暗一下,过去了。但是,还慢,还慢,快去过年,还不到家!车上,灯明,气暖,人焦躁;没有睡意,快去过年,还不到家!辞岁,祭神,拜祖,春联,爆竹,饺子,杂拌儿,美酒佳肴,在心里,在口中,在耳旁,在鼻端,刚要笑,转成愁,身在车上,快去过年,还不到家!车外,黑影,黑影,星天起伏,积雪高低,没有人声,没有车马,全无所见,一片退不完,走不尽的黑影,抱着扯着一列灯明气暖的车,似永不撒手,快去过年,还不到家!……

“快去过年,还不到家!”与其说是火车车轮发出的声音,还不如说是盼望快点回家过年的聚在火车上的人们的归心似箭的心声。作者将这句话提炼出来,让它反复出现多次,将人们那种焦急躁动的心情声情并茂地刻画了出来,读来使人身临其境,令人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