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青牛白马与古八部的衍变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青牛白马与古八部的衍变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2-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青牛白马与古八部的衍变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契丹部落最初兴起于何处地区,与青牛白马的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关联,据史籍资料称:契丹与奚长期毗邻游牧。另一个地点是龙化州,“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龙庭”[10]。这八部,就是从两个互为婚姻的氏族,即以木叶山和潢河为图腾的氏族繁衍而来的。[16]在遥辇氏八部以后,紧接着又有“遥辇阻午可汗二十部”。与此相应,遥辇氏部落联盟也逐步变成契丹族奴隶主贵族的国家机构。

青牛白马与古八部的衍变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契丹部落最初兴起于何处地区,与青牛白马的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关联,据史籍资料称:契丹与奚长期毗邻游牧。他们初兴于潢水流域,即所谓“潢水之南,黄龙之北”[8]。按历史上所留下来的传说,始祖“奇首生都盭山,徙潢河之滨”,“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9]。契丹人在永州木叶山,建有始祖庙,供奉奇首可汗、可敦及其八子的神像,春秋奠祭,其礼甚尊。另一个地点是龙化州,“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龙庭”[10]。这些都说明契丹人在潢河流域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发展史,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民族,都要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且每个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都有各自称谓。这些称谓多数按山川、地名、地貌特征等取名,契丹族也不例外。

公元4世纪末的拓跋魏时期契丹古八部是:

①悉万丹(《辽史》卷63《世表》把悉万丹写作“万丹”),②何大何,③伏弗郁,④羽陵,⑤日连,⑥匹薭,⑦黎,⑧吐六于。[11](www.guayunfan.com)《魏书》除在《契丹传》中有这八部的部名外,还在《勿吉传》和《显祖记》中作了有关记载。但《辽史》的契丹族古八部部名在次序上稍有变动:

①悉万丹(万丹),②何大何(阿大何,不取“拔大何”),③伏弗郁(具伏弗,具佛伏),④羽陵(郁羽陵),⑤日连,⑥匹黎尔(不取“匹薭”“黎”),⑦吐六于(不取“叱六于”),⑧羽真侯。

这八部,就是从两个互为婚姻的氏族,即以木叶山和潢河为图腾的氏族繁衍而来的。

舒焚在《辽史稿》中提到:

按照传说,八部的人们,是神人、天女的八个儿子的后裔,其中并没有包括天女的娘家人。……既然是两个互为婚姻的氏族繁衍成为若干部落,那么,其中必有女性始祖的娘家氏族繁衍而成的氏族、部落在内。所以,在古八部中,应当有一半,或者至少有一小半女性始祖的娘家氏族繁衍而成的部落,或者这些娘家氏族就和其他氏族共同生活于各个部落之中。这样,才能以几个部落为一方,而另几个部落一方,或者以各个部落内的这一些氏族为一方,而那一些氏族为一方,世代互为婚姻。事实上,在契丹族各部落长期的延续和发展中,女性始祖的娘家氏族,不会排除于古八部,特别是古八部后面的各个部落之外。[12]

延至隋朝,契丹族已经分为十二个部落,这种重新划分,当是早在拓跋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就开始了的。经过多次的“部落分离”,而又重新组合。

隋唐之际,契丹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一批部落互相联合成为永久性的部落联盟。“其君大贺氏有胜兵四万(《旧唐书》作四万三千),析八部”[13],他们有其“共君”,即把诸部初步统一起来的部落联盟长,他们的兵力也大大增加,而集会选举部落联盟长的,是新八部的部落长和各部落的氏族长们。这新的唐大贺氏八部是:

①达稽部(峭落州)      ②纥便部(弹汗州)

③独活部(无逢州)      ④芬问部(芬阿)(羽陵州)

⑤突便部(日连州)      ⑥芮奚部(徒河州)

⑦坠斤部(万丹州)      ⑧伏部(匹黎州,赤山州)

这八个部设州,是唐廷把唐大贺氏八部设置为州,在一些州名上,可以看到古八部中某些部的影子,唐大贺氏八部的部名,虽然没有一个和古八部部名音译汉字相同,但从古八部时期留传下来的各个部落的部名,仍然会长期存留于契丹族的记忆里。这种记忆,给唐朝廷设州的时候命名以有力的依据。

当时的部落联盟长与部落长一样,是选举产生的,这个部落的首领,即叫做“其君大贺氏”[14]“大贺”,是用汉字对“何大何(阿大何)”所作的另一种音译。

从唐大贺氏八部到遥辇氏八部和阻午可汗二十部,其部落名都有很大更动。到遥辇氏时期之初,部落联盟以内各部落的部名是:“遥辇氏八部: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纳会鸡部,集解部,奚嗢部。”[15]

当开元、天宝间,大贺氏既微,辽始祖涅里立迪辇祖里为阻午可汗。时契丹因万荣之败,部落凋散,即故有族众,分为八部。涅里所统迭剌部自为别部,不与其列。并遥辇、迭剌亦十部也。[16]

在遥辇氏八部以后,紧接着又有“遥辇阻午可汗二十部”。“遥辇阻午可汗二十部,耶律七部,审密五部、八部”。[17]

契丹族的部落联盟从公元4世纪中叶开始,在几百年间,经过了古八部时期和大贺氏时期,又经过了遥辇氏的初期和中期,到9世纪后半叶至10世纪初,契丹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族内外矛盾急剧发展,契丹族社会逐步进入奴隶社会,据舒焚考证:

进入奴隶社会的具体年份,当是唐懿宗李漼咸通十年(869年)前后。与此相应,遥辇氏部落联盟也逐步变成契丹族奴隶主贵族的国家机构。十世纪初,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一派契丹族奴隶主贵族,在逐步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俘掠奴隶的连年战争,和一次次挫败贵族内部反对派的激烈斗争,终于正式建立起一个雄居当时我国北方的皇朝,即后来被宋朝朝野称为“北朝”[18]“大辽”[19]的辽朝。

公元916年,即神册元年,辽太祖阿保机建立世袭皇权的奴隶主专政国家,共传九帝,到保大五年(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俘,辽朝在我国北部的统治历史长达210年,几乎相当于中原地区五代十国和北宋的统治时期。

天祚帝被俘后,辽皇族、太祖八世孙耶律大石不愿屈臣于金朝,遂率众西进,建立“西辽”[20],也称“后辽”[21]“西契丹”[22]“黑契丹”[23]“哈剌契丹”[24],它是辽朝的继续,正如南宋是北宋的继续一样。西辽自德宗耶律大石称帝(1124年)传帝位至六世屈出律为止(1218年),被改国号为元之前的蒙古帝国所灭。从此,盛极几个世纪的“辽国”或“契丹王国”便在中国的历史上销声匿迹了。然而值得研究的是,在公元13世纪,蒙古军征召了不少的契丹将领和士兵,随忽必烈征战大西南,立下赫赫战功。蒙古帝国建立以后,不少契丹将士便分封为官,以后即落籍于滇西南大片地区,繁衍子孙,并在各地聚居区内,一直还保留着牢固的宗族组织,实际上带有部落联盟的性质。在滇西的保山腾冲、鹤庆三地的契丹后裔聚居区内,世代都有自己选出的总族长、分支族长,管理自己族内的事务,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三地的总族长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新中国建立以后,三地虽没有了总族长、分支族长的公开组织,但各地之间有契丹血统的人们都互相来往,保持着亲密的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