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时间:2022-06-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大藤峡工程开工建设的喜讯,极大地鼓舞了桂平市人民。接到这个任命,潘汉胜连续一个星期睡不好觉。大藤峡建设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这是桂平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全面推进桂平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提档升级的关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潘汉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大藤峡工程开工建设的喜讯,极大地鼓舞了桂平市人民。其中一个桂平人,更是心潮澎湃,激动得彻夜难眠。

他,就是时任桂平市人民政府市长潘汉胜。

潘汉胜是桂平市木乐镇人,出生于“文化大革命”初始的“红五月”,就在那年5月的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在中国掀起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潘汉胜当时当然不会知道这些,也不知道自家潘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他后来才知道,自家潘氏曾在清代乾隆年间出现过潘、潘和潘兆萱等叔侄诗人,县志对他们的成就有过介绍。潘兆萱有一首《铜鼓滩歌》,对大藤峡铜鼓滩流传“是耶非耶龙则灵,抑之扬之鬼所使”的灵怪故事作了自己的阐释。(www.guayunfan.com)时任指挥长潘汉胜(左二)深入农户调研(杨一帆摄)

从小时候开始,潘汉胜就听说过诸多大藤峡的故事,到了初中,又不断地听说大藤峡即将要开发建设。种种消息与传闻,经常不断地传进他的耳中,既刺激着他的心灵,又丰富着他的视野。他只是没想到,建设大藤峡的重任,竟然落到了他这一代人身上!

2013年11月11日,从乡镇干部做起的潘汉胜,因工作需要,回到家乡桂平担任市长,他就像每个桂平人那样,是多么希望大藤峡工程能够尽早上马建设啊!2014年4月,他陪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大藤峡考察一圈,彭书记说大藤峡工程即将开工兴建,桂平市务必做好准备,你这个市长责任重大呢!

这样的消息,桂平人不知听过多少次了,因而直到国务院批准大藤峡工程建设的消息下传之前,桂平人是既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又在按部就班地期待之中。现在,大藤峡终于决定上马了,并且要于11月份全面动工,那份紧迫感,一下就将潘汉胜、将桂平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市里同时任命潘汉胜担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桂平市库坝区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工作指挥部指挥长,也就是说,要他担任起移民拆迁和安置工作的主要责任。时任贵港市市长李宁波以强硬的口气提醒他:这个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搞不好,就写辞职信上来!——李宁波是个说到做到的市长,他就任贵港市长以来,连续扎扎实实地推行了三百工程、三年目标任务等工作规划,使贵港市的经济工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接到这个任命,潘汉胜连续一个星期睡不好觉。

他为自己重大的使命感到自豪。大藤峡工程桂平人日盼夜盼、年盼月盼,跑南宁、跑北京,千争取,万恳求,现在终于盼来了,这实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那么多人曾任过桂平市的市长,但都没有等到大藤峡的开工,现在这一重大机遇历史性地落到了他这一任市长的身上,他怎能不自豪、不激动呢?

他也为艰难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感到担忧。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的拆迁安置已成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一个小小的楼盘,尚且长年累月地纠缠不清,大藤峡是个工程时间漫长、涉及人口众多的特大工程,建成后库区面积达到28.2万亩,其中淹没陆地面积15.9万亩,在桂平的库区面积2.6万亩,其中淹没陆地面积1.47万亩。项目在桂平一地的拆迁人数就多达9259人,任何一个人的推诿拖延,都有可能延误工程的进度,拆迁安置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和轻率。

他更为工程时间的紧迫感到揪心。工程要求年内必须开工,开工之前,就必须修好进坝路,将坝区、料场、运河、工程项目部、移民安置点等所需的场地清空出来,仅船闸工程区域急需搬迁安置的群众,就有279户1111人。按照进度,无论如何,这些人必须在2015年春节前签署同意拆迁协议,搬离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京塘屯,让工程队如期进驻开工。而所有的时间算起来,也就10个月,10个月,别说是拆迁安置数百户千余人,就是要动一两户,时间也是很不宽裕的。

经过一番权衡和再三的考虑,他亲自决定人选,重新调整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桂平市库坝区移民安置工作指挥部的工作班子,和相关同志拿出了一个工作方案,并在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大藤峡考察的8天后,于2014年4月24日召开征地搬拆迁工作动员大会。大会首先传达了彭清华书记考察大藤峡的讲话精神,然后由潘汉胜讲话。潘市长发现自己尽管在桂平工作多年,但还是第一次这么动情地发表了这番演说。

他说,我既是桂平的市长,又是桂平仔,我们一直盼望着大藤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叫了那么多年的大藤峡,大家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终于盼来了!大藤峡建设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这是桂平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全面推进桂平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提档升级的关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面对这个重任,如果不去承担起来,我们就要愧对桂平市梦寐以求实现大藤峡建设的老前辈,愧对桂平市政府的历届前任领导,愧对桂平市的200万父老乡亲!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天字号”工程,我们全市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奋力攻坚,全面完成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的工作任务,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

潘汉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三是要加强学习,转变作风,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家要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善于运用政策,切实转变作风,做到“5+2”(5个工作日和周末2天)、“白+黑”(白天加黑夜)。在工作中发扬“五个一线”和“五不怕”的精神。“五个一线”,即领导在一线、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落实在一线、考察在一线。“五不怕”,即不怕撕破脸皮、不怕磨穿嘴皮、不怕挑破肩皮、不怕饿坏肚皮、不怕行穿脚皮。要多进村入户与群众做思想工作,群众思想做不通时,要及时转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只要我们干部有热情,群众的思维想法就会转变,也就是说通过我们多方面关心群众,让群众从不配合变配合支持甚至帮我们发动其他群众配合工作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他语重心长地与大家共勉:要建大藤峡,我们这一代人就要付出、就要奉献、就要牺牲!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作,我们要顺势而上,借势而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举全市之力,全力支持、配合建设好桂平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不负上级的重托、群众的期望和历史的重任!

最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有感而发,即兴吟诗一首:

汹涌江水东流去,大峡截流为人民。

一声巨响告天下,百年梦想终成真!

与会的干部,基本上都是桂平人,他们对于大藤峡的建设,同样热切地盼望了许多年,同样希望能为大藤峡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市长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令他们大为感动,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都说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桂平市库坝区移民安置工作指挥部成立之始,他们就将贵港市委副书记雷应敏送给指挥部的三句话“结缘大藤峡,奋战大藤峡,奉献大藤峡”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把务实、开拓、精干、高效的要求,当作了自己的工作指南。

指挥部的指挥长下面,由桂平市常务副市长杨大东任常务副指挥长,副市长李汉彪和调研员黄初明任副指挥长,前线指挥长则由市政府办副主任、移民局局长李进清担任,前线副指挥长由大藤峡库坝区所在地的南木镇党委书记甘天阳担任。指挥部成员,都是纪委、宣传、政法委、人民法院、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公安局、住建委、司法局、国土局、交通局、金田林场、水利局、调处办等主要部委办局的领导。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资料组、财务组、维稳组、后勤组、督查组、宣传组以及12个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组,全部工作人员有180多人,都是市直各机关单位和各乡镇的领导,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有的曾任多年的乡镇正职,十分善于与群众打交道,有的还与大藤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应该说,在指挥部工作人员的选调上,充分考虑到了各人的优点和长处,务求每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来。

除了从各机关单位抽调干部,潘汉胜还想到了一招:将有关拆迁村屯的村干部也都吸收进工作组里来,让他们与工作组组员一样,享受同样的下乡补贴和生活待遇,因为他们正是工作组能否打进群众之中的关键力量。正是这一招,为以后工作组进村开展工作,打下了切实稳固的良好基础。

这是一个高效的团队,从2014年4月28日起,他们便在指挥部的带领下,开进了征地拆迁的工作现场,全面展开了工作。这150多个人,每个人都是这台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零配件,每一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机器。他们所做的一切,将会为大藤峡建设、为桂平的未来,留下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

“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一声令下,我就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

常务副指挥长杨大东对我说,这位70后的领导,尽管才38岁,但已在桂平市政府的领导位置历练多年,现任桂平市的常务副市长。他人虽年轻,事事处处却透露出一股年轻人少有的老练与精明。他说,大藤峡是个硬着头皮也得上的国家重点工程,容不得有过多的考虑和讨价还价,因而为了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征地拆迁任务,他和指挥部的同志们就一心扑在工作上,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日,尽管如此,大家都无怨无悔。

本来关于移民回建地,按照有关规定搞好“五通一平”就可以了,但杨大东和指挥部众领导觉得这既然是国家重点工程,就要做成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在大家的极力争取下,移民回建地比原来方案多了打好地基、建好地龙的项目。这么轻轻一改,整个总预算就增加了2个亿,这些开支是地方政府拿的。因为按国家规定,回建地地基的投入每平方米只有300元,这个数额只占实际支出的小部分。为了使老百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他和指挥部的同事们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

常务副指挥长杨大东(左二)现场指导工作(杨一帆摄)

副指挥长李汉彪从事拆迁安置工作已有八九年时间,他在2012年9月从港北区调回桂平市任副市长,管的就是土地城建,可以说是长期与拆迁工作打交道,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到大藤峡指挥部,从市政府的角度,他知道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拆迁方案。他几乎每天都和工作组的同志到村里去,深入到村民之中,听他们反映自己的愿望,提出初步方案,再拿到群众中去与他们商议讨论,拿回来再修改。这样几上几下,反复研究,从2015年1月15日提出方案,到2月10日市政府通过,全部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李汉彪坚信一点,征地拆迁工作,领导深入一线是关键,只要领导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大家也都终日沉到群众中去,深入到要征收的每个地块,细到每棵树木和每一株庄稼,找出存在问题,找到应对办法。同行的工作组组长感慨地说:“李副啊,像你这样逼着我们去工作,人都快被你逼疯了!”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二期的2600多亩征地中,凡是涉及生产队集体的土地,都能一次征通,不留任何后患。

副指挥长李汉彪(左二)向群众做宣传解释(杨一帆摄)

副指挥长黄初明当过15年兵,曾驻扎于广东的黄田洋,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暴风雨中,数十位解放军战士赤手空拳与海洋的风浪搏斗,结果全部被风浪冲走,壮烈牺牲,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不鼓励以生命与无法逆转的天灾搏斗,当年战士们的事迹已逐渐湮没于无闻。——我上网查了一下,在信息发达得几乎泛滥成灾的年代,居然已找不到一丁点关于这个事件的信息。

副指挥长曾在旺(左二)与农民交谈(杨一帆摄)

但黄初明没有忘记,因为那些都是与他同一部队的战友。他从普通士兵干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从班长、排长、连长一路提上来,1979年又参加了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在战火中出生入死,成为这个年代里不多的经历过战争锻炼的人。20世纪90年代初,他回到地方,又从普通干警做起,做的也多是开荒牛的工作,做过科长、局长、检察长,现在是桂平市政府的副调研员。

副指挥长黄初明(右二)现场指导工作(杨一帆摄)

调研员是个被人称为见习退休的位置,工作任务不会太重,但黄初明从担任副指挥长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是无法闲下来的。因为他知道大藤峡是桂平人民盼望已久的重点项目,因为他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所在,因为他看到周围同志们的努力拼搏和积极奉献,因为他感受到老百姓那热切期待的目光。

原先征地拆迁项目执行的是国务院2006年7月1日第471号文件定下的补偿标准,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快10年,物价已涨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按照这个标准,别说农民兄弟不同意,就是政府自身也不忍心。因而,他亲自带队,跑南宁,跑北京,找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极力争取。这时候,农民中不断有各种怀疑的声音传出来:大藤峡工程都喊几十年了,一直做不成,这次能做得成吗?莫不也是玩泥沙饭的?如果政府拿了这些地不是做工程,而是交给开发商,我们岂不是上当,岂不是吃亏大了?……所有的这些疑虑和质问,黄初明和所有指挥部成员都要去解释,去疏通,去理论,让人人都明白真相。

一次,他带工作组进村,一个村民竟然说他们像日本鬼子,他一听就火了,义正词严地反驳说,日本鬼子进村跟你讲道理了吗?跟你沟通协商了吗?他们来到村里,一脚就踢开了你的房门,见猪拉猪,见鸡捉鸡,见到女人就奸,见到你这样的男人,如果你不愿当汉奸,就会一枪崩了你。我们共产党执政几十年,有过这样进村的吗?看你是怎样说话的!旁边的群众也纷纷指责那人的错误,那人脸红了,连连认错赔不是,又一个村的缺口就这样打开了。

对前线指挥长李进清的采访,是分两次进行的,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不时有人来汇报工作,来签批文件,来商讨各种杂事,来签领各种款项。这是一个管家婆的角色,可以说事无巨细,只有通过李进清这里,才算落到实处。

李进清也感到了自己肩头责任的沉重,这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优等生,刚过不惑之年就接受了这一项重大的任命。他想起自己大学毕业的1997年,刚跟玉林高中签订了工作合约,桂平一中的陈兴扬老校长却中途出手,将他生拉硬拽,拽回到桂平工作。此后在基层摸爬滚打十多年,当过中学教员,当过乡镇长、书记,当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有一件小事,让当时任大洋镇书记的潘汉胜记忆犹新:当时李进清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要下乡追收各乡镇订阅党报党刊的款项,知道他们要来追钱,潘汉胜正在午休,就交代办公室的同志,让他们说自己到市里开会了,不在镇上。李进清听说了,到镇里一看,却见潘汉胜的车还停在树根下,估计他还在,就一直坐在办公室等着。潘书记醒来,看到他们一直在等,笑了,说我以为你们都走了,怎么一直等着啊!双方一番大笑,这一笑,让潘汉胜记住了这位细心执着的李进清。

作为前线指挥长,李进清一上任,就对自己的职责作了一番分析,他知道从工作的宏观层面看,已有多位领导负责,他要做的,就是稳字当头,快字为重。当前的拆迁安置工作,强征强拆已不是主流,主流是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就要从方方面面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不是亲人也要胜似亲人,既要积极稳妥地完成拆迁任务,又要千方百计地为老百姓谋利益,既要让国家的重点工程能够按时推进,又要让老百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前线指挥长李进清(中)向群众做宣传(杨一帆摄)

对于李进清,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祝声活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的作风雷厉风行,能站在四个第一来开展工作:把移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移民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移民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移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拥护他,愿意听从他的指挥,跟随他一起拼命。”

是的,有了这样的领导,前面不管是刀山还是火海,是荆棘还是坦途,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奋勇向前!

“做大藤峡的征地拆迁工作,是女干部当男干部使,男干部当驴使,驴的脚后跟还绑了一个沉重的铁器,每走一步就咣当地敲一下脚后跟,不由你不奋力向前。”

这是前线副指挥长甘天阳对我说的一个比喻,他是我采访的最后一位指挥部领导,事先约了许多次,才跟他定下时间来,原因在于他也实在太忙了。

前线副指挥长甘天阳(中)与群众交谈(杨一帆摄)

甘天阳尽管年轻,但在乡镇镇长、书记的位置上已干了5年多,是现任南木镇党委书记。南木镇是桂平第二人口大镇,有13万之众,对于一位37岁的年轻人来说,肩上的担子可谓不轻,既要兼顾全镇工作,又要兼顾指挥部的业务,他实在是恨不得分身有术,变出两个甘天阳来,以应付不同的岗位工作。

为了实现7月底前完成1850亩征地工作,指挥长命令他:从7月1日到10日,10天时间内不搞通弩滩20队的征地拆迁工作,就别想再当南木镇书记!上级这条指令,就像一根鞭子悬挂在他的头顶上,他别无选择,唯有全力以赴,连续在村里转,做通这家再进那家,不敢有半分懈怠。7月6日,看似十分艰难的工作给他打开了突破口,群众最终感动于他拼命三郎般的精神,耐不过他的软磨硬泡,开始自愿丈量土地、清点竹木,于7月底前全镇完成了征地任务。

自然,他也不是想当书记才来工作的,作为处于基层第一线的干部,他既要听从党的号令,又要考虑群众利益。他经常说:在大藤峡工程的征地拆迁中,真正的英雄是老百姓,如果没有老百姓的奉献和牺牲,没有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想要顺利和谐地完成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是难以想象的。因而他对老百姓的利益尽量多考虑一些,对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尽量多照顾一些,尽量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期最终达到和谐拆迁的目的。

所有这些指挥部的领导成员,他们既是领导,又是一线的工作组组员。哪里有问题,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他们就会朝着哪里上。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大藤峡这个桂平市天字第一号大工程,什么个人的得失和仕途的升沉,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