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搬迁九年后,高峡出平湖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搬迁九年后,高峡出平湖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时间:2022-06-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搬迁九年后,高峡出平湖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2015年3月15日,对于其他地方的人而言,也许是个十分寻常的日子,但对于京塘屯的百姓而言,却是开始举村拆迁的时刻,是个令人刻骨铭心、记忆犹新的日子。工作组组员帮助乡亲们搬迁此前一晚,指挥部的副指挥长杨大东、李汉彪,前线指挥长李进清、前线副指挥长甘天阳等,来到陈汉贤家,和他们全家一起吃了在京塘村的最后一餐饭。

搬迁九年后,高峡出平湖_桂平大藤峡的故事

2015年3月15日,对于其他地方的人而言,也许是个十分寻常的日子,但对于京塘屯的百姓而言,却是开始举村拆迁的时刻,是个令人刻骨铭心、记忆犹新的日子。

这一天,还是中国的消费者日,许多消费者将通过中消协这个平台为自己讨回公道。而这一天,也是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诸多问题的日子。中国正在向着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公开、更加平等,也更加法制的社会迈进。

这一天,在弩滩是阴天,像黎明前的暗夜,像产前的阵痛,一切都似在孕育着一场大的变动和新生。天一亮,各种形体庞大的钩机、铲车、推土机开进了京塘村,开到了村主任陈汉贤那幢三层小楼前,同时前来的,还有指挥部前线副指挥长甘天阳和众多工作组组员。房子里那些搬得动的东西,都已搬运一空,陈汉贤在南木街上租了一套房子,在回建房建好之前,全家人将住在那里。

工作组组员帮助乡亲们搬迁(杨一帆摄)

此前一晚,指挥部的副指挥长杨大东、李汉彪,前线指挥长李进清、前线副指挥长甘天阳等,来到陈汉贤家,和他们全家一起吃了在京塘村的最后一餐饭。酒桌上,大家聊了很多,但就是没聊太多关于拆房子的事。也许大家觉得,搬迁协议早就签过,奖金和补偿早就到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似乎一切都是题中的应有之义,没有必要再说太多了。于是,他们只是吃饭、喝酒、猜码,甘天阳和陈汉贤猜了一轮又一轮,惊奇地发现,自己每一码竟都输给了陈汉贤,而此前他们猜码,却是互有胜负的。

今早,当大家面对这些气势磅礴的机械围拢过来之际,大家心里反而感到了一丝丝惶惑和压抑。站在房子前的陈汉贤也一时下不了决心了。作为老党员,他一路来积极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征地拆迁本来也极力赞成,同时,还主动帮助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但回到家里,他的儿子想不通,说全家人辛辛苦苦建起了这么一幢房子,转眼就要夷为平地,于心何忍?粗算下来,一拆一建,家里要为此损失20余万元呢。为此,一家人分成了两派,矛盾闹得不可开交,他就有点反悔了。如此反复了数次,在工作组再三劝说下,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签了协议。

指挥部领导在现场指导拆迁(杨一帆摄)

面对着那么多拆屋机械和那么多围观的人,今天的陈汉贤又犹豫了。旁边的许多村民和工作组组员都在看着他,大家深知,只有村主任带头,村里的拆迁才能顺利开展。陈汉贤想起自己建房时经历的种种艰辛劳苦,想起全家如何节衣缩食、日夜打拼,从远方运来钢筋水泥砖沙石,如何开挖地基、搅拌水泥、砌砖垒石、灌注楼层……全家人不知有多少汗水流注进了水泥浆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仍在沉默地站着,天地间死一般寂静,静得几乎听得见草丛中小虫的鸣叫。陈汉贤更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京塘村民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榜样和引领。而自己所在的弩滩20队,更是征地拆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弩滩村的279户1111位村民,都在眼睁睁地看着他和20队的一举一动。

陈汉贤的身旁站着前线副指挥长甘天阳。甘天阳想给他以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只是没想到,酝酿得也实在太久了点。甘天阳想起指挥长潘汉胜曾指着他下过的军令状:10天内你再不将拆迁搞通,你就别当书记了!其实,当不当书记,对于甘天阳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延缓了整个工程的进度,自己就算不当书记也担待不起啊!他想了一下,忍不住提醒陈汉贤说,主任啊,你是村里的领导,又是老前辈,如果你都不带头,群众哪个肯跟上来?这拆迁就进行不下去啦!

陈汉贤望望甘天阳,又望望房子,思量半晌,终于咬咬牙,轻轻扬起一只手,小声地吐了两个字:“拆吧!”声音虽小,甘天阳却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转身向那些等候已久的机械做了个手势:拆!

在命令下达的一瞬间,铲车扬起它那巨大的铲子猛然一击,轰隆一声,一楼的墙面就穿了一个大窟窿,一时烟尘滚滚,泥粉漫天,再轰的一下,房子就开了一个大口子……

望着眼前的情景,陈汉贤和甘天阳二人的脸上突然流下两行滚烫的热泪来,他们无言地站立着,肃穆得就像在战场上向逝去的战友告别一般,心中恰如不远处奔腾东去的黔江,翻滚着滔滔不息的波浪……

当晚,市委书记杨评防、市长潘汉胜等领导,来到了陈汉贤租住在南木镇上的家,陪他吃饭、聊天,他们举起手中的酒杯,向这位为了大家舍小家的基层干部致以虔诚的祝福,感谢他在拆迁工作中带了好头,感谢他在全村的征地拆迁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陈汉贤来者不拒,大口地喝着酒,让浓烈的酒味冲淡自己内心的郁闷与忧伤。甘天阳还和他猜码,这次不知为什么,几乎每一码都是陈汉贤输了,也许,他是想用这样的结局,来麻醉那份撤离故土的隐痛。

烟尘滚滚的拆迁现场(杨一帆摄)

作为共和国最底层的农村干部,他们与老百姓血肉相连,荣辱与共,自身也是老百姓的一员,爱老百姓所爱,恨老百姓所恨,痛老百姓所痛,喜老百姓所喜。他们知道与国家利益相比,个人的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因为与自己血肉相系,那份付出会痛入心扉。当然,隐痛终将过去,时间会治愈一切,明天,又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紧接着,铺天盖地的拆迁开始了……

两个月之后,当笔者再次来到京塘村,这里展现的已是一派全然不同的景象:房子没有了,竹木没有了,村道没有了,眼前就像刚刚战斗过的战场,只剩下一片伤痕累累的裸露的土地,很难再让人看得出原来村子的痕迹。一条新开通的简易公路从中间通过,大批挖掘机、铲车、斗车轰隆隆地碾压过来,旁边许多机械则在施工之中,一条规划中的泄洪道已渐现端倪了。

远方,在一个观景平台上,人们可以登高远望,从那里俯瞰到整个工地的现场,右边是滚滚东去的黔江,左边是正在开挖的运河,面对这一片原是屋舍井然的村落、现在却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地,参观者不禁心潮起伏。

做精品工程是施工单位的共识

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条不断搬迁的历史,故乡成了他乡,他乡反认故乡,在这种大迁徙之中,人类社会才实现了从树上到树下、从山洞到原野、从古代到现代的嬗变。中华民族也从盘庚迁殷、晋朝南迁等一次又一次迁徙中壮大起来。尽管这些迁徙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人们都能在新地方扎下根,并且不断适应新环境,使自己不断发展前行。

搬家,当然要打烂一些坛坛罐罐,丢掉许多自己本来不忍舍弃的东西,甚至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如果目光放长远一点。迁徙更可能为自己和儿孙后辈,提供新的机遇与可能,寻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法,也是桂平西山洗石庵上那“忍一点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的对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指挥长陈锦秀(左)在拆迁现场指挥(杨一帆摄)

2015年6月,陈锦秀来到桂平,接替潘汉胜担任桂平市市长,这位刚满50岁、从覃塘区区长任上调来的领导,长期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同样深切地认识到大藤峡建设对于桂平市的重要意义。到任伊始,他接过市长的接力棒,就来到枢纽工程工地调研,力图详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在下一步工作中创出新成绩、开创新局面。

2015年6月25日,贵港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为大藤峡移民密切关注的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中的开工项目之一,成了桂平的分会场。当天上午,贵港市领导张壮、黄星荣,桂平市领导杨评防、陈锦秀、张津辉等出席了仪式。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中)作重要讲话(杨一帆摄)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今天,桂平市作为贵港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的分会场,共开竣工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达62.15亿元,无论是开竣工项目总数,还是完成投资总额或者计划投资总额,都位居贵港市三区两县市首位。这凝聚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项目责任单位的汗水与心血,也必将为桂平的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今天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为工程建设夯实了基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工程在桂平市共规划建设9个移民安置区,共安置9200多人。建设好大藤峡移民新村项目,对全面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项目责任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移民安置示范点的要求,精心做好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的目标。

贵港市2015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桂平分会场(杨一帆摄)

杨评防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贵港市实施“西江经济带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继续发扬大藤峡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四大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加快各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积极跑项目、争投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的服务,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同时,希望项目业主抢抓机遇,坚定信心,认真履行投资承诺,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为桂平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工地上施工机械川流不息(潘大林摄)

让我们尽情地畅想一下9年之后的情景吧——

到那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将会全面建成,一座长达1224米的钢筋水泥巨坝,将会稳稳地锁在黔江的弩滩之上,就像一条大锁链,紧紧锁住那翻腾奔涌了千万年的黔江这条巨龙,它那巨大的水流推动着同样巨大的发电机,向国家电网输送出巨大的电能,为桂平、为贵港,也为广西、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巨大的贡献。

而就在这道巨坝的不远处,将会出现柳欧岭、大成塘、黎明三个移民安置区,每个安置区都会安置下数千人不等。那些安置区按小城镇来规划建设,建成的移民小镇外观做统一设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房子充分考虑到采光向阳、通风透气等因素,外形新潮美观,内饰简朴实用,既能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又成了点缀一方的美丽景观。

一条宽阔的进坝公路,将这些安置区与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联结起来,成为集大坝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和田园风情于一体的区域性大型风景旅游区。安置区的周围,仍然是农民们耕种的土地,那些一年两熟的水稻,那些满足人们一日三餐的青瓜、豆角、空心菜,那些为鸡鸭鱼肉提供配料的芫荽、韭菜、姜、葱、蒜,都将在自己的位置上蓬勃生长起来。

移民安置点施工仪式彩门高张(杨一帆摄)

而在庞大的库区里,水面宽阔宁静,很难让人想象得到当年大藤峡的曲折与凶险。成群的水鸟从天空翩然飞过,在水面上勾画出自己秀美的倒影。两岸绿树森森,稻田起伏,三三两两的村舍,就像火柴盒一般,点染在彩墨画里。库区里行走着两三千吨级的航船,偶有专载游客的游船经过,就总有人拿出相机,对着两岸风光狂拍不已。

安置区里的农民生活,当然比在原来村里方便多了,村道畅通无阻,人们用上洁净的自来水,不用天一亮就去挑水了,家里也不必再常备几个大水缸,只需轻轻拧开水龙头,水就会哗啦啦来到。电自然来自电网,其中当然有大藤峡电站的贡献,电压稳定,电力充足,大家再也不用担心会经常出现断电之类的现象。

来工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一些村里人会有新的工作,那些从水电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或许有可能成为电站的员工,终日守候在巨大的发电机组前,向外输送着强大的电能。有的人或许成了导游,每天以灿若莲花的口舌,向来大藤峡游览的各地游客叙述着大藤峡的故事,当然,也包括移民们所做出的奉献与牺牲。孩子们则背着书包,穿着簇新的衣服,像蝴蝶一般穿行在公路上,学校离家更近了,崭新的校园让他们找到了全新的感觉,新老师则会教会他们更多的新知识。

原来的京塘小学前已成一片平川(潘大林摄)

至于那些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对于即将蓬勃展开的大藤峡旅游业,他们会有自己的应对办法:有的人可能会开农家旅馆,设那么几个床位,刚晒过的被褥带着阳光温暖的芬芳,住一个晚上收他三五十元。有的人可能会开个小餐馆,窗明几净,饭菜丰俭由人,客人来了,炒上几个黔江里的河鲜,再炒上几味自家种的青菜,那味道,就连城里的大酒店也未必能比。有的人可能开个摆卖工艺品、纪念品、玉米棒、番薯的小摊,高声地呼叫着,以招徕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的人可能年纪大了,已不再适合工作,他们就聚集到村里的文化室,一起打打牌、下下棋、看看书、聊聊天,聊到当年拆迁的往事,说到有趣之处,他们就放声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笑得双眼渗出了老泪……

来客中,偶尔也会有当年的工作组组员,被村中的老人认出,他们上前硬拉着他,要将他往家里拉,与他品尝自己养下的土鸡土鸭,品尝自家种的荔枝、龙眼、番石榴,当然,还会忘不了拿出自己酿造多年的地龙蜂酒,将那琥珀色的酒液倒进面前的杯子里,在一阵浓烈的酒香中,大家举起杯来,频频为大藤峡的美好日子祈愿、祝福……

眼看着当年为大藤峡所做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今天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们都欣慰地笑了。

(2015年6月15日初稿,8月改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