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峡口古堡与甘凉古道

峡口古堡与甘凉古道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峡口古堡与甘凉古道在绣花庙附近,沿长沟山行数公里,还可去看看保存完好的一个长城的古文化村——峡口村。在峡口村东南面,有一条河谷,即是历史上有名的“甘凉古道”,在今天的312国道没开通之前,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甘州通往凉州必经之的官道。如今,走进峡口古堡看看丝绸之路的积淀,沿甘凉古道寻踪觅迹,探索丝绸之路的走向,自有一番求证和发现的乐趣。
峡口古堡与甘凉古道_悦读甘州·畅游

峡口古堡与甘凉古道

在绣花庙附近,沿长沟山行数公里,还可去看看保存完好的一个长城的古文化村——峡口村。别看如今的村庄破破烂烂,自丝绸之路开通至312国道开通前,这个村子可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甘州与凉州之间的咽喉要道,史称“甘凉古道”。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曾有“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峡口堡的险要。

img15

峡口古堡

峡口城堡自西汉以来,历代王朝在此屯兵设防,兼负军信传递、粮草供给等职能,战略军事地位十分显要。古时兼有三职:其一是作为驻军的兵营,据县志记载,清代,仍设有“峡口营”。其二是作为“驿”,司传递邮件之职。其三是“塘”,古代虽然“驿”、“塘”二字常常连用,但它们是两层意思:所谓“驿塘之设,即置邮而传命也”(山丹县志)。旧时,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直是关口要道,明代张楷写有《石峡口山》一诗:“白沙官道接羌胡,硗确难行是此途。疑过井陉愁马蹶,似经云桟听猿呼。两山影逼天多瞑,五月风高草已枯。明日西行望张掖,一川平似洛阳衢。”可见峡口地处十分险要。

img16

古城堡

img17

古城隘

img18

古道

古城堡时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后巡抚都御使廖逢节率众再度加固,总面积19万平方米,内为土夯,外围砖包,辅以石条为基,属砖石土结构。古城开东西两门,关城与瓮城相配,城上堞,裙墙楼橹华具,城下壕池环绕。城门洞全以砖砌,辅以生铁灌缝,固若金汤,素称“生铁城”。城内原有的古代衙府、寺庙、店铺、营房等设施,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浸蚀现已不复存在。现存的城垣及城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现在的峡口成了一个村庄,正式的地名就叫“峡口村”。一百多户居民大都迁出峡口城堡另建新村,老军乡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大做旅游文章,峡口堡已征集到全国各地书法家无偿捐赠的二百多幅书法作品,镌刻于峡口村至古城堡的十里长廊。一大片碑林,透露出峡口古堡的深厚文化积淀,其中一座高达丈余的巨石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的“甘凉古道”四个大字,苍劲古朴,如在千年古道上奏响了历史的洪钟。

在峡口村东南面,有一条河谷,即是历史上有名的“甘凉古道”,在今天的312国道没开通之前,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甘州通往凉州必经之的官道。明代甘肃巡抚陈棐曾题写“锁控金关”勒石铭文于石壁,今天仍十分清晰。河谷之上的古道隐约可辨,明清时镇守关口的烽燧哨所遗迹了了。登上高峰的明清烽燧台,可以了望到很远的地方,据说在大西北的长城线上,站在这座烽燧台上眺望长城,是最为壮观的一段。在山谷中,还有一眼保存完好的水井。近前看时,井口有二尺见方,由巨石拱围,深有十余丈。千百年来,就是这一眼甘甜的古井滋养着驻守在干燥荒漠上的戍边将士。据传,七十年前,盘踞西北的国民党马步芳匪兵流窜到此处,见到山脚下这眼水井,取水饮用时,井水浑浊而苦涩,人马皆不能饮。然而,时过不久,红西路军西征到此时,这井水却清澈如甘甜,红军战士尽饮而不竭。从那以后,此井便被誉为“红军井”。

如今,走进峡口古堡看看丝绸之路的积淀,沿甘凉古道寻踪觅迹,探索丝绸之路的走向,自有一番求证和发现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