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兴县新丰镇中心学校改名

嘉兴县新丰镇中心学校改名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称洋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半年后,随着乡改为建制镇,学校改为今名:新丰镇中心小学。建国以后,学校更勃发生机,1956年,嘉兴专署在新丰乡搞普及义务教育试点,经过不懈努力,新丰镇中心小学的施教区在1984年普及了初等教育、成人教育,经省、市人民政府验收,同时“达标”合格,且被评为郊区先进集体。
小学教育_新丰镇志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新丰镇中心小学

位于新丰镇东登云路北段西侧,与镇中学、幼儿园形成“品”字型文教区。学校占地21300平方米,前、中、后有4幢教学楼,校舍建筑面积6698平方米。2002年设32个班级,1654名学生,教职员工67名,其中专任教师中专以上学历为100%,大专以上学历占27.33%。拥有200米环形跑道,电脑65台,语音室两间,生均图书14册。1999年,经区教育局综合督导评估为合格中心小学。现任校长、书记许建林。

学校初创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知县郑振先创建,设于常平仓内,时为社学,主要讲授“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葬礼节等”,以教化民众。天启年间,武穆祠基地编入学府,作经费支撑。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立《施侯庙基学田碑》,后废。嘉庆元年(1796),由地方义士、教育家周士涟捐资在常平仓基(社学校址)建造平林义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嘉庆十一年(1806)立义学碑,咸丰庚申(1860)隳于燹,光绪二十年(1894)重建平林义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改组成平林两等小学堂。时称洋学堂,推行新式教育。民国元年(1912),改名为平林乡立第二初等国民学校,因经费支绌,裁去高级。民国八年(1919),有学生123名,教师3名。翌年,恢复高级,为区立第二国民学校。民国十四年秋(1925),改为新丰区立第一小学,民国十七年(1928)夏,以妙峰桥余款添建校舍,由三学级扩为五学级。后因学区变更,校名亦随之而异,民国十九年(1930),称第五区立新丰小学,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定为嘉兴县立新丰区中心小学,辅导小学35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中心小学添建校舍。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校舍毁于日寇兵燹,学校停办4年。民国三十年(1941)将南宗庙初级小学改为新丰镇代用中心小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敌伪清乡开始,遂又停办3个月。民国三十一年(1942)十一月,借慧珠寺三官殿开办伪新丰新国民初级小学,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八月,在三官殿成立新丰镇中心国民学校。至抗战胜利时,有学生208名,设4个班,教职员7名。民国三十五年(1946),由上海永大棉布批发行老板姚永祥(原籍嘉善大云,在新丰开店)捐资在原址建造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三十六年(1947)迁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维持现状,逐步改造”的方针,将学校迅速复学;同时取消国民学校名称,改为新丰乡完全小学。时有学生230名,设6个班,教师10名,校舍面积420平方米。同年11月,嘉兴专署颁布了《中心学区辅导制的暂行办法(草案)》和《小学编制及行政组织(草案)》,将嘉兴县划为新丰、新篁、凤桥、新塍、王店、王江泾、塘汇7个辅导区,新丰完全小学承担了新丰片的辅导任务。1954年,升级为新丰区中心小学,1958年,更名为新丰公社中心小学,管理公社范围内所有小学。1961年,国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于1962年,将农村初级小学转为民办,新丰公社也照此办理,教师亦随之由公办转为民办,以减轻国家负担。1963年起,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大队办起了耕读小学,也归社中心管理。1966年起,遭受10年动乱,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校名改为繁荣“五七”小学;且将体制下放到大队来办,全公社小学教师“取消工资制,实行工分加补贴”。随着小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附设初中班的出现,全公社迅速出现大量的“赤脚教师”,后改称为民办教师。1973年后受公社教育组管理,学制缩为五年。1976年9月至1978年8月,“五七”小学开办附设初中2—4班,时称繁荣“五七”学校。1979年3月,恢复社中心,称新丰公社中心学校,负责管理社内小学和附设初中班。1983年秋季,学制复改为六年制。1984年6月,教育体制改革,把原来的新丰公社中心学校改制为新丰乡中学和新丰乡中心小学。中、小学统归于新丰乡教育支部管理,实行党支部领导下中、小学行政分治负责制。半年后,随着乡改为建制镇,学校改为今名:新丰镇中心小学。1990年,新丰镇中心小学辖区内共有11所小学,41班,1271名学生,教师69名;中心小学拥有9个班级,450余名学生。1991年8月,镇政府征地10亩,将学校易地新建,从新丰镇中市123号原义塾所在地迁到新丰镇东市原民丰村。1998年上半年,镇政府又征地8亩,并决定与镇中学分部围墙打通,为中心小学建造了一块拥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投资21万元的基本标准化的田径场地。1998年8月,教育支部分设为中学小学两个支部。2000年8月,镇中学易地新建,原校舍场地划给小学,小学在北楼后又征地4亩,作为学校科技实验基地。至此,学校共占地32亩,拥有3幢教学楼和1所可容纳800人用膳的食堂,校舍设施初具规模。2003年,为了争创省级教育强镇,政府又投入160万元,新建了1幢教学楼,建筑面积2015平方米,同时还投入60万元,改善附属设施,顺利地通过省级“创强”验收。2003年中心小学下辖6所完小,计有4105名学生,150名教师。

在教学业务上,抗战以前,学校是全县6所中心小学之一,颇有声誉。抗战胜利以后,是全县7所示范学校之一。视导报告中称:“新丰镇中心国民小学,教学、训导尚佳,儿童自治表现颇为努力。”建国以后,学校更勃发生机,1956年,嘉兴专署在新丰乡搞普及义务教育试点,经过不懈努力,新丰镇中心小学的施教区在1984年普及了初等教育成人教育,经省、市人民政府验收,同时“达标”合格,且被评为郊区先进集体。1988年,学校施教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经省、市政府验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全部合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了以中心小学管完小、完小带初小的“三级管理”网络。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抓好“双基”的同时,坚持“五育齐抓,德育为首”,以少先队为载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使德育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1989年,学校被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并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少先队工作先后获得市级“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是嘉兴市“达标创优先进单位”,荣膺“全国红旗大队”称号。1993年,少先队工作列为嘉兴市示范乡镇。近年学校获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奖项18次,全国性奖励48次。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我心中的21世纪”三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均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学校创办以来,人才辈出,其中义塾创办人周士涟,曾受到清朝仁宗皇帝颙琰钦颁御书匾额“乐善好施”,以彰其事。平林两等小学堂首任校长徐赋枚,任校长凡18年,作出卓著贡献。计宗型,幼时就读于平林义塾,后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童坚心,任教新丰小学40余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入编于《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朱旻初,出任新丰镇中心小学校长17年,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上述5位,本志另有专记。何志荣,少时就读于新丰小学,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8年。先后加入嘉兴市青少年研究学会和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获浙江省少先队事业功臣称号和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王廷锡获浙江省第八届“春蚕奖”。徐和德,曾就读于平林义塾,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善恒,曾就读于新丰小学,江西省水产厅高级工程师。范宏,曾就读于新丰小学,198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新丰镇中心小学校级领导,历任校长或副校长全面主持工作的先后有如下几位:

徐赋枚、董隽舒、唐眉生、陈鋆生、朱炜、汪和芬、李荣、施耐涵、高兮扬、宋栋才、王西林、李志达、詹镇华、张梅春、屠慥惇、沃宗鋆、王春华、陈雪华、何志荣、朱旻初、许建林,共21人。其中徐赋枚、陈雪华、朱旻初3位校长任职均在15年以上。

历任书记或负责人的先后有如下几位:

吴引生、屠慥惇、赵贞良、沃宗鋆、詹金甫、沈云法、朱海荣、李琴生、徐闿、姜燮荣、何志荣、吴子文、许建林,共13人。其中何志荣书记任职18年。在何志荣任书记之前的支部,均为联合支部,或与县属中学、医院联合;或与大队、机关联合,是小学党组织挂靠于县属中学、附近大队与公社党委下的直属机关支部。1984年6月,才由嘉兴郊区组织部正式确立建制新丰乡(9月改为镇)教育支部,统管镇属中学、小学、成教与幼教,任命镇教育支部书记为何志荣;1998年8月,镇中、小学支部分设,镇中心小学支部书记为何志荣,镇中学书记为徐安昌。

镇中心小学增容后,先后将水产、民丰、登青、荣耀、北牛桥、胜利、镇北7所村级小学并入。

七所小学概况:

1.水产队小学 创办于1968年,1974年9月并入中心小学,以招收水产队渔民子女为主,设1个班,学额在15—25人,教师1名。

2.民丰小学 创办于1956年,初名南溪浜小学,1958年始名民丰小学。1977年有附设初中1班,学生40人,1978年附设初中班撤掉。1972年有附设幼儿班,幼儿32名。1991年下半年起,中心小学易地设置到镇东民丰村,民丰小学随即并入中心小学。剩下幼儿班,于2001年9月并入蓓蕾幼儿园。

3.登青小学 创办于1961年,初级小学,1968年后逐渐成完全小学。1980年有附设幼儿班,幼儿16名。1996年9月,并入荣耀小学和中心小学,仅存幼儿班,1997年9月,幼儿班也停办。

4.荣耀小学 于清·宣统三年(1911),由“群进会”在周庵创办新北小学(初级),创办人沈仰高。沈乃清末秀才,曾任嘉兴军政分府司法科长,后任新北里小学校长。因设在周庵内,解放后,改名为周庵小学。1958年,改称为荣耀大队小学。1972年设有初中班,改名为荣耀学校。1976年,新丰中学在荣耀开办下伸班,设有初中两个班,学生73人。1979年上半年,初中生达到118人。1981年下伸班撤掉,1984年后,初中部取消。1982年起,招收幼儿生,直到2000年,幼儿生并入蓓蕾幼儿园。荣耀小学从20世纪60年代到1998年,基本上一直是一所完全小学,2000年下半年并入中心小学。

5.北牛桥小学 创办于1950年冬,由会长戴同昌负责筹建,设在和尚浜底的一个大草棚内,校名为和尚浜小学。1958年,改称为北牛桥大队小学,1966年8月,北牛桥大队更名为红卫大队,小学也改名为红卫小学。1974年开设初中班,1979年下半年,初中班合并到镇北小学。1982年2月,又恢复为北牛桥小学名。1980年,开设幼儿班,直到2003年幼儿班仍然保留。北牛桥小学从1969年到1982年7月一直是完全小学。1982年9月高年级并入镇北小学,1999年,低段并入中心小学。

6.胜利小学 创办于建国初,设在蒋庵内,名为蒋庵小学。1958年,改称为胜利大队小学。1974年开设初中班,招初中生49人,1979年下半年,初中班合并到镇北小学。1980年开设幼儿班,直到2003年幼儿班仍然保留。胜利小学从1969年到1983年7月一直是完全小学。1983年9月,高年级并入镇北小学,1999年,低段并入中心小学。

7.镇北小学 创办于建国初,设在实际庵内,名为实际庵小学。1958年,改称为镇北大队小学。1976年开设初中班,招初中生32人,1978年初中部撤销。1979年下半年,由县教育局批准,公社资助,开办4个初中班,北牛桥、胜利初中班全部并入。1984年下半年,初一至初三各设一班,教师8名。直到1992年初中部停办。1980年起,镇北小学内幼儿班时办时停。1982年、1983年北牛桥、胜利两所小学先后将高年级并入,从1966年到1999年7月,镇北小学一直是一所完全小学,1999年下半年并入中心小学。

二、东联小学

位于新丰镇东北隅。创办于1997年9月,开始由林金、乌桥、项前、观丁4个村发起联建,得到镇政府同意资助,郊区教育局批准,将原立新、东方红两所小学合并为东联小学,校址选择在原项前村。同年10月,由镇教育支部提名,镇政府发文,任命郑水根为东联小学校长。1999年、2000年杨庄小学与乌金浜小学先后并入,全镇第一家完成村校合并工作。2002年东联小学规模为12个班,共有学生478名,教师19名。校园占地面积13.5亩,教学楼建筑面积1454平方米,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农村完小。

东联小学建成后,先后将立新、东方红、杨庄、乌金浜4所村级小学并入。

四所小学概况:

1.立新小学 创办于建国初,原名乌桥小学,1966年8月更名为立新小学,由乌桥、林金两个村联建。1968年8月开设初中班,招收初中生35人,学校改名为立新学校。立新学校下设许子浜、红旗、姜村、陈家浜4个教学点。教学点仅存4—5年。1979年,初中生达到107人,1981年,初中部并入东方红学校。1980年起,招收幼儿生,开1班,幼儿46人,直到2000年11月,幼儿班并入东联幼儿园。立新小学从1958年起到1997年,一直是一所完全小学,1997年9月并入东联小学。

2.东方红小学 创办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萧廷荣开办,称丰东小学。学校后来搬入大悲庵内,称大悲庵小学,敌伪清乡时停办。民国三十三年(1944)八月,由新丰镇九、十保联立,开办国民学校。翌年,因战事紧迫,又停。建国后重新开办,更名为东方红小学。1970年开设初中班,招生26人,改名为东方红学校。1976年,初中生达到108人,1984年下半年,新丰镇中学本部设置在东方红学校内,开设初一、初二各两班,初三一班,计262名学生,12名教师。1987年镇中学本部迁走,又恢复为完全小学。1980年开始招收幼儿生,计23名,直到2000年11月,幼儿班并入东联幼儿园。东方红小学从1956年起到1997年8月一直是一所完全小学。1997年9月并入东联小学。

3.杨庄小学 创办于建国初,设在杨梓庵内,名为杨梓庵小学。1958年改称为杨庄大队小学。1976年开设初中班,招初中生40人,改名为杨庄学校。1979年下半年初中班撤销,又更名为杨庄小学。1985-1986年分设初中一个班。1985年下半年起招收幼儿生,计21人,直到2001年8月并入东联幼儿园。杨庄小学从1976年到1999年,前期是完小,兼有附设初中,后期是初小,1999年8月,部分学生并入东联小学,部分并入中心小学。

4.乌金浜小学 创办于1970年9月,小学与初中同时开设,校名为新建学校。1981年9月,初中部并入东方红学校,改名乌金浜小学。1980年开始招收幼儿生,计17名,直到2000年11月,幼儿班并入东联幼儿园。乌金浜小学从1970年至1987年一直是完全小学,1988年下半年裁为初级小学。2000年8月并入东联小学。

三、栖凰埭小学

位于新丰镇南栖凰埭集镇,原净相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由地方绅士张庆铨、宋廷柱、张庆镜3位先生筹款开办,定名为栖凰区立第五初等小学校。二月二十七日开学,校址设在王家浜宋宅,校长宋廷柱。民国二年(1913)宋廷柱辞职,由张庆镜继任校长,租校舍于麻皮桥,计办毕业6次。民国十五年(1926)夏,张庆镜辞职,由陆秉诚继任校长,租校舍于何家泾陆宅,奉令更校名为栖凰区立第四初级小学。民国十七年(1928)夏,陆秉诚辞职,由张北熊代理,为求地点适中,仍租校舍于陆宅。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教育区域划并,更名为栖凰埭小学。其规模为4个班,学生40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5人,校长兼教员1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栖凰埭称镇,学校为栖凰镇小学。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栖凰埭改称为净相乡,学校也由之更名,设副校长王祖其。建国后,由乡变公社,公社再改乡,学校命名也相应随变。建国初,规模为两个班,50名左右学生。设副校长先后有何鹫峰、江奕清、屠糙惇。1958年10月后,属新丰公社中心小学管辖下的完全小学,设副校长,先后是李志达、孙列娟、莫文俊、邹彩英。至1962年5月,被净相公社设立为中心小学,副校长全面负责王家平。“文革”期间,附设初中3班,俗呼“南中”,同时还办起了土高中,历时虽不长,影响却颇大,时称净相公社中心学校。中心小学曾更名为卫农学校,属公社教育组领导,组长钱耕耘。1980年8月,“南中”与位于黎林庙的“北中”相合并,称净相中学,小学内的附设初中随即停办。1984年中、小学分设,教育支部书记张甫耿,中心小学副校长全面负责徐向前。1991年下辖学校有10所,31班,936名学生,教师45名。1992年9月,因净相乡并入新丰镇,原净相乡中心小学便更名为新丰镇栖凰埭小学,其时校长卫保根。1996年,新建教学楼1幢。在调整布局中,先将张家埭小学并入,后又将金章、叶家桥、净相、寿山桥4所小学的高年级吸纳。2002年,栖凰埭小学有10个班级,494名学生,配有教师19名,现任校长谢立法。除金章列入上八小学外,其余4所小学概况:

1.张家埭小学 创办于1972年1月,校址在坟浜。1989年8月并到净相乡中心小学。

2.净相小学 创办于建国初期,1976年8月至1979年7月设初中班;1986年8月至2001年7月设幼儿班。1983年与1985年先后将高段、中段并到叶家桥小学,2000年9月,全部并到叶家桥小学。

3.寿山桥小学 创办于1958年2月,1976年8月至1980年7月设初中班;1981年8月至2001年7月设幼儿班。1996年与1999年分两次并到叶家桥小学。

4.叶家桥小学 创办于民国初期,由国民党区分部蒋阿七负责开办,初名桃花庵小学。据传周建人曾在此校执教。1958年更名为叶家桥小学,1976年8月至1979年7月设初中班;1979年9月起设幼儿班。自1989年至1995年属完全小学,1996年起,高段并到栖凰埭小学,而净相、寿山桥两小学的中、低段并入,现为栖凰埭小学的教学点。

四、上八小学

位于新丰镇东南霍家桥北堍。学校创办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原址在上八庄,故名为上八初级小学。公社化后发展为完全小学,1977年8月至1979年7月,设有初中班。1980年起设幼儿班。2002年9月,校舍易地新建于原上八村所在地,征地12亩,建造教学楼1060平方米,投资80余万元。2002年规模为6个班级,295名学生,教师10名。上八小学新建后,上八村并入金章村,由于新建时区教文体局发文批准为上八小学,故保留“上八小学”名,现成为金章村设置上八小学。上八小学先后将中七、金丰、人王山、金章4所小学并入。现任校长卫保根。4所小学概况:

1.中七小学 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校址在中七庄,故名。建国后更名为雀官桥小学,1976年并到上八小学。

2.金丰小学 创办于1960年9月,1977年8月至1979年7月设初中班;1980年8月至2002年7月设幼儿班。自1969年8月至1984年7月属完全小学,1984年9月撤除高段,2001年8月并到上八小学。

3.人王山小学 创办于1956年,设于人王山自然村。1979年8月并到金章小学。

4.金章小学 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定名为栖凰区立第五初等小学。民国十八年(1929)春,教育区域划并,设为麻皮桥小学,建国初更名为金章庙初级小学。1976年8月至1979年7月设初中班;1981年8月至2002年7月设幼儿班。2002年8月,并到上八小学,部分并到栖凰埭小学。

五、横港小学

位于新丰镇南横港村。学校创办于1956年8月,原初级小学,1974年发展为完全小学,1975年8月至1980年7月设有初中班;1986年起设幼儿班。1986年至今为完全小学。2002年9月,校舍原地重建,扩征土地,建造教学楼1060平方米,投资80余万元。2002年规模6个班级,308名学生,教师11名。横港小学新建后,将原北汤、永济两所小学并入。现任校长盛荣华。2所小学概况:

1.北汤小学 创办于1955年8月,为初级小学。1976年8月至1981年7月设初中班;1986年8月至2002年7月设幼儿班。2002年9月并到横港小学。

2.永济小学 创办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九月,初名寿山桥小学。“文革”期间发展成完小,1976年8月至1980年7月设初中班;1986年8月至2002年7月设幼儿班。2002年9月并到横港小学。

六、竹林小学

位于新丰镇西南竹林集镇,原竹林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前身为竹林启蒙书塾,系由敖嘉熊、唐纪勋、祝廷锡共同捐资,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设。初创时在竹林庙侧竹溪堂,为嘉兴民间举办的最早设立的新式小学。严本善为第一任教习兼负责人。学校曾设《章程》规定:“《千字文》、《百家姓》文义艰深,无关实用,概不令读。易以《天文歌诀》、《地舆歌》、《史鉴节略》等书,……塾生学有余力,兼习英文、算术,倘资质不逮,不学亦可。西人体操与古人习射,事异义同,不特舒筋强身,而内部舒,外容直,亦是检束身心一法,每日傍晚练习之。”为教育界所赏识。其后平林(新丰)、竹里(新篁)、余贤埭(余新)、梅里(王店)等处纷纷仿效。革命党人敖嘉熊在学校专讲先烈故事,在台政坛元老张岳军即张群(1889—1990)也曾执教。民国时,先后易名为竹林初级小学,新丰区第一国民学校,先后由金振玉、李景羲任校长。抗战胜利后,设为丰南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朱梦周;后为竹林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孙省三。建国初,改设嘉兴县新篁区第三中心小学,1956年撤区并乡后改为竹林乡中心小学。1958年10月后,属新丰公社中心小学管辖下的完全小学,1962年5月,立为竹林公社中心小学。建国初至文革前,先后由柏素英、王惠中、叶伯明、王国柱、屠糙惇、袁士荣、李德畴任校长。1969年秋开始增设初中班,时称竹林公社中心学校。1984年中小学分设,乡里设立文卫支部,书记王海木,中心小学副校长全面负责徐水忠。1990年下辖学校有7所,29班,805名学生,教师47名。1993—1998年,教育支部先后由朱宗林、吴子文任书记。在1998年前,为竹林乡的辅导学校,领导全乡7所小学的教育行政和教学工作。1998年8月,竹林乡并入新丰镇,学校便改名为新丰镇竹林小学。

学校初创时,废除旧学,实行新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教育工作为普及和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服务,1984年普及了初等教育,1987年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新建了教学楼。2000年8月,原竹林乡中学并入新丰镇中学,原有校舍场地划拨给竹林小学。2003年在创建教育强镇时,投资30万元新建教育楼600平方米。2002年规模为13个班级,635名学生,21名教师,是原竹林乡南片的完全小学。竹林小学已先后将红卫、光明、仁庄、卧龙、高家埭、檇李、东洲7所小学并入。竹林小学现任校长朱小毛。7所小学概况:

1.红卫小学 创办于1971年秋,至1979年8月并到竹林公社中心小学。

2.光明小学 创办于1966年,为半日制耕读小学,1968年12月改为全日制。1976年8月与檇李大队合办初中班,隔年轮流招生,至1978年8月,初中班并到竹林中学。1979年8月至1981年7月,与赵家埭合办幼儿班。自1970年8月至1984年7月属完全小学。1984年9月并到竹林乡中心小学。

3.仁庄小学 创办于195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跃进小学,1981年9月,并到高家埭小学。

4.卧龙小学 创办于民国十九年(1930),为初级小学。“文革”期间更名为立新小学,1982年9月,并到高家埭小学。

5.高家埭小学 创办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初名高家埭学堂。建国初更名为安乐小学,1961年始称高家埭小学。1966年易名为东方红小学,1969年由3村合并改名为卫东小学。1977年8月至1981年7月设初中班,称卫东学校。1981年与1982年先后有仁庄、卧龙两小学并入,1982年复名为高家埭小学。自1985年至1990年为完全小学。1991年9月裁为初级小学,2000年9月,并到竹林小学。

7.东洲小学 创办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初名五圣庙小学。建国后更名为东洲小学,“文革”期间易名为东风小学。1977年8月至1982年7月设初中班,1983年8月至2003年7月设幼儿班。自1985年8月至1989年7月为完全小学,1989年9月起为初级小学。2003年9月并到竹林小学。

七、由桥小学

位于新丰镇西南由桥村。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九月,原为初级小学,1944年9月起为完全小学。1968年8月至1987年7月设有初中班;1980年9月起设幼儿班。初中班撤销至今仍一直为完全小学。1991年翻建起教学楼,现已比较陈旧。2002年规模为6个班级,277名学生,教师8名。由桥小学现任负责人张亚良。

由桥小学确定为完小后,先后将桂花浜、钱家浜、永丰3所小学并入。3所小学小概况:

1.桂花浜小学 创办于1965年,1974年8月至1980年7月设初中班,1982年9月并到由桥小学。

2.钱家浜小学 创办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初名仙居桥小学堂,1966年曾更名为红旗小学,1985年始名钱家浜小学。1985年8月起设幼儿班。1999年9月,并到由桥小学。

3.永丰小学 创办于1950年,初名众欢小学,1966年更名为永丰小学。1977年8月至1978年7月曾设初中班;1985年8月起设幼儿班。2003年8月,部分并到由桥小学,部分并到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