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中国工程师摇篮”的足迹——《上海交通大学史》在沪首发

追寻“中国工程师摇篮”的足迹——《上海交通大学史》在沪首发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寻“中国工程师摇篮”的足迹[1]——《上海交通大学史》在沪首发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15周年校庆之际,由交大老中青三代校史研究工作者历经8年辛勤编纂而成的《上海交通大学史》,日前正式与读者见面。1921年,学校正式定名交通大学。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交大就成为知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工程师的摇篮”。其中艰辛滋味,可以从阅读《上海交通大学史》中,获得某种触摸得到的感受。

追寻“中国工程师摇篮”的足迹[1]——《上海交通大学史》在沪首发

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15周年校庆之际,由交大老中青三代校史研究工作者历经8年辛勤编纂而成的《上海交通大学史》,日前正式与读者见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刚、市科技党委副书记陈龙、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等交大校内外领导和几十位老校友及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共同出席了新书首发式。

书写中国科技发展史华彩篇章

上海交通大学始建于1896年。其时,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因“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之念,向光绪皇帝呈奏《请设学堂片》,拟于上海创办南洋公学,造就政、法、商等兴国人才,获得清廷批准。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由此在徐家汇创建,成为中国近代学制之肇端。1921年,学校正式定名交通大学。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交大就成为知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工程师的摇篮”。当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艰难起步时,交通大学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洪流之中。百余年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我国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发明者周厚坤、第一台变压器的设计制造者周琦、第一台发动机的设计制造者支秉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者黄志千、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8”的设计师顾诵芬、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的设计制造者王希季、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总设计师许学彦、第一艘核潜艇的设计者黄旭华等交大校友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王宗光教授主编的《上海交通大学史》(1896~2006)为通史性质,真实完整地记录该校自1896年至2006年共110年的办学历程与发展轨迹,包括建校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经费运转、系科建设与演变、教学与课程情况、各时期教职员与学生分析,以及校园传统、风格、特色的形成等。跨越三个世纪的交大发展历程在全书中分为八个时期,每个时期设为一卷。全书近300万字,配有1000余帧珍贵历史图片。本次出版的前四卷,时间起讫为1896年至1949年。

记载世纪知识分子心路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中国教育史教授金林祥认为,校史研究是对一所学校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活动,以及相互关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校史著作,特别是像上海交大这样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著名学府校史,可以为大家较清晰地观察我国近现代大学发展的具体轨迹提供一个鲜活的样本,使人们能够从中反观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与思想在现实中实施的状况与个性差异,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有助于促进教育史研究更接近教育历史发展的真实。

他称赞《上海交通大学史》(1—4卷)以新发现的史料、谨严的考辨,弥补了教育史研究中的某些缺失。如:书中用专门的章节和较大的篇幅,详细论述了盛宣怀、唐文治、黎照寰等教育史上研究不足的人物在交大的教育事功与办学思想,起到了丰富教育史人物研究的作用;又如,1897年设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外院、中院、上院构成的学制系统是我国近代三级学制的雏形,南洋公学所编的《蒙学课本》是我国近代国人自编的第一本新式教科书等史实虽早已为教育史学界所公认,然而,对于教育史上这些“最早”、“第一”的具体形态与细节内容,限于史料,一直缺乏深度研究,还存在很多疑点困惑。新书首卷对于上述问题作了详尽的实证性论述,并纠正了一些表述上的讹误。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叶书宗表示,20世纪是中国知识分子从“范进式”的儒生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时代。其中艰辛滋味,可以从阅读《上海交通大学史》中,获得某种触摸得到的感受。

【注释】

[1]本文原载2011年4月7日《上海科技报》,作者陈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