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伟大的足迹

追寻伟大的足迹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蒙塔纪中法友好协会的协助下,蒙塔纪市政府印制了名为《伟大的足迹——载入蒙塔纪史册的中国篇章》的中、英、法三语导游手册,供来此做探寻之旅的游客参考。日后他们中的某些人将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而在此地的经历则会成为他们值得终身怀念的记忆。哈金森橡胶厂是我们此次“追寻之旅”的最后一站。他们在蒙塔纪留下的足迹成为中国革命记忆的一部分,亦是中法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追寻伟大的足迹

汪勤

法国小城蒙塔纪距巴黎百余公里。这里水网密布,小桥众多,颇似中国的江南水乡。然而,它更为中国人所知的却是发生在上世纪初的与中国的一段不解之缘。上世纪20年代初,一批中国进步青年来此勤工俭学,在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思考中国的未来之路。在蒙塔纪的幽静小巷中,曾留下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飞、陈毅、邓小平等中国革命前辈的足迹。7月29日,中国驻法国使馆文化处党支部小组来到了这座小城,准备来次追寻之旅。

蒙塔纪依塞纳河支流而建,面积极小,用不到半天时间便可走遍其大街小巷,然而市内与这批中国青年有关的遗迹就有十来处。在蒙塔纪中法友好协会的协助下,蒙塔纪市政府印制了名为《伟大的足迹——载入蒙塔纪史册的中国篇章》的中、英、法三语导游手册,供来此做探寻之旅的游客参考。导游手册列出的第一站便是蒙塔纪火车站。这座于1860年通车的火车站,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后依然还在使用,外观也基本没有变化。只不过,一百多年前停在火车站门后等候乘客的马车变成了汽车,提醒着人们岁月的流逝。在20世纪20年代初,数千名中国青年经历了40多天的航海颠簸来到法兰西,其中的300多人便乘坐火车来到蒙塔纪学习和工作。当时在巴黎的周恩来总理亦曾频繁到此,与大家一起探讨拯救中国的道路。如果建筑有记忆,这座古老的火车站定然还记得90多年前的某天,从一列巴黎驶来的列车上走出的一群中国学生的身影。日后他们中的某些人将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而在此地的经历则会成为他们值得终身怀念的记忆。

蒙塔纪的街道清幽干净,行人不多却都很礼貌热情。我们行走在其间,不禁猜想,或许邓小平正在90多年前的时空里与我们擦身而过;而河岸边的梧桐树下,蔡和森正在阅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杜尔齐公园,并在一株小树前驻足。1920年7月6日至10日,蔡和森与向警予在杜尔齐公园召开的留法学生全法会议上做了关于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专题演讲,提出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政党的主张,导游手册上对此做了如下评价:“这可以被认为是启发新中国思想的历史里程碑。”2005年,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前辈们的后代在此种下了一株象征中法友谊的桑树。如今,小树的枝干虽然纤细,但长势却十分茂盛。

来蒙塔纪参观,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哈金森橡胶厂是不可错过的一站,但我们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座工厂的所在地。经过当地人的指点,我们才明白,哈金森橡胶厂并不在蒙塔纪市内,而是位于不远处一个名为夏特莱的小镇。1853年,美国人约翰·哈金森在旧造纸作坊上建造了哈金森橡胶制品厂。1920年至1927年间,200多名中国青年在此工作。如今,当年的工厂已经变成了哈金森研究中心,并在旁边新建了厂房。旧的车间已经废弃,但建筑本身却还保留着。由于工厂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在外围观望。由于保护得当,这座由埃菲尔铁塔设计师埃菲尔设计的车间依然保留着当初邓小平工作时的原样。红砖砌成的烟囱如今已不再使用,或许在90多年前的某天,邓小平也曾和我们一样仰望着这座高大的建筑,而后走进车间,开始他一天的工作。烟囱的对面是工棚,在结束一天的劳动后,邓小平与其他中国青年们便挤在此处休息,条件十分清苦。不过,这段经历对邓小平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来是他了解了西方的情况,二来是他与众多进步青年朝夕相处,“思想开始变化,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与愿望”。邓小平在此工作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随后便来到巴黎追随周恩来,开始了他的革命之路。工厂门前有一块纪念牌,记载了邓小平在此地工作的事实,并印有当初邓小平的工卡。想是参观人数众多,纪念牌上的字迹已被抚摸得模糊不清。

哈金森橡胶厂是我们此次“追寻之旅”的最后一站。90多年的岁月流逝,蒙塔纪小城依然是当年宁静的模样,而当初在此学习工作的中国青年们却已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在蒙塔纪留下的足迹成为中国革命记忆的一部分,亦是中法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