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巍巍交大百年书香——上海交大出版社成立25周年巡礼

巍巍交大百年书香——上海交大出版社成立25周年巡礼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巍巍交大百年书香[1]——上海交大出版社成立25周年巡礼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13卷,于2008年11月23日正式面世。2008年起,印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标志的英文科技图书将进入国际学术图书市场。

巍巍交大 百年书香[1]——上海交大出版社成立25周年巡礼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13卷,于2008年11月23日正式面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最早成立的高校出版社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早成立的高校出版社之一。

回顾它的历史,其发展源头可以追溯到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译书院。1898年设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近代大学出版机构,译书院的院长、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张元济在这里开始实践“以出版扶植教育为己任”的人生理想,确定了大学出版的文化职守应以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出版为要义。新时期的上海交大社继承、发扬了译书院的优良传统,建立了图书出版“一体两翼”的格局,即大学教材和学术著作为主体,以科技图书和工具书为两翼。

二十五年风雨征程,上海交大社艰苦创业,迅速成长为中国出版业中一支年轻的生力军,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先进高校出版社”称号;连续三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为基金资助专著定点出版单位;一批各具特色的教材和学术著作荣获各类奖项,其中《汉英大辞典》和《英汉计算机技术大辞典》荣获中国图书奖。

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生的上海交大社,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秉持“弘扬学术,传播科学”、“与中青年学者一起成长”的办社宗旨,实施“依托交大、教材为本、弘扬学术、市场优先”的产品结构定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印数、销售码洋、经营利润等各项指标逐年稳步上升,综合竞争力位居高校出版社前列。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刘拥军的专题报告《大学出版社竞争力报告》(见《出版商务周报》2008年5月19日):面对大学出版社展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刘拥军依据LM竞争力监测系统对其中100家出版社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产业现状,推出竞争力排行榜,上海交大社在大学出版社竞争力总排行榜中排位是第18名;在39家理工类大学出版社竞争力排行榜中仅次于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社是第2名。

又据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8月22日“商报·东方数据”专题报道:《商报·东方数据2008年7月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概观》一文中指出,在“2008年7月主要细分市场出版社排行”榜单中,上海交大社占“7月全国出版社市场份额TOP30”品种份额0.38%,动销品种为1553种,列为全国第28位,显示了该社2008年良好的发展态势。

上海交大社依靠交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包括研究生层次系列教材,大学本科中较高层次的精品系列教材,远程教育、成人本科、专科、本科层次的自学考试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双证系列规划教材,上海紧缺人才等社会培训教材。重点建设基础学科教材、填补学科空白的前沿教材、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的教材、具有学科竞争力的系列教材。

为了配合教学需要,组织策划了与系列教材配套的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自学辅导丛书等教学参考、辅助用书,积极开发网络化系列教材,努力构建立体化的教材、教学用书体系。其中,许多教材被列入国家级、部委级教材规划。在系列教材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产生较大影响的基础上,上海交大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确保交大版教材的市场领先地位。

一直以来,上海交大社强调学术创新,出版高水准、原创性、开拓性学术著作,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学科、边缘学科著作,同时注重文化积累,积极组织挖掘、整理、出版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交大版学术著作和优秀典籍已成为出版社重要的学术品牌。

2008年3月28日,上海交大社社长韩建民主持了学术出版基金工作会议,会议展示了“上海交大学术出版基金”自2002年设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上海交大社“弘扬学术”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上海交大社着力开发了一系列品牌图书,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系列品牌图书有:由江晓原主编的“科学人文丛书”包括《神灵世界的余韵》、《科学史与教育》、《中国类科学》、《西望梵天》等,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是我国知名的科学史研究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前瞻性和应用性。

2006年12月,上海交大社集中编辑出版了一批钱学森系列学术著作,共10部。钱学森科学思想一向以博大精深,涉猎的科学领域极其广泛著称。上海交大社期望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将出版社建设成为钱学森学术著作的出版基地,推动方兴未艾的钱学森研究成为一门显学,把钱学森研究推向深入。

此外,上海交大社注重学术出版,不断推出具有文化内涵与学术深度的重点图书。继出版《中国传播思想史》、《中国领导思想史》、《盛宣怀年谱长编》、《唐文治文选》、《中国公共关系史》、《科学大师启蒙文库》等之后,2007年又推出一套科学著作“萨顿科学史丛书”。2006年是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去世50周年。全世界科学史研究者都在怀念这位“科学史之父”。科学史在萨顿手中,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由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科学史系的上海交通大学组编的这套“萨顿科学史丛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萨顿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路径。“萨顿科学史丛书”的出版有利于我国科学史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创建沟通文理的桥梁。紧接着2008年上海交大社推出了“当代大学读本·科学文化系列”,在年初出版《科学传播读本》、《性别与科学读本》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由钮卫星、江晓原主编的《科学史读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上海交大社与世界科技出版巨头德国Springer出版社就合作出版英文科技图书,并在世界范围内同期发行交大版科技图书达成合作协议。2008年起,印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标志的英文科技图书将进入国际学术图书市场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出版社,而一流的大学出版社更需要母体大学的支持和滋养。上海交大社的建设目标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科、科研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独特的教育优势和出版资源,探求具有教育特性、科技特质、交大特色的高校出版社办社模式,努力把出版社社建设成为一家有影响、有实力、有特色的著名大学出版名社。

未来三年,上海交大社的发展规划也相当明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出版方向,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内涵建设,以发展为主题,以优化产品结构、经营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强化科学管理为动力,以提高出版社综合实力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图强,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登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和谐进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把出版社办成与上海交通大学地位相吻合的一流大学出版社。

【注释】

[1]本文原载2008年11月28日中国网,作者侯俊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