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7.做志愿者,是你今天的选择吗?

17.做志愿者,是你今天的选择吗?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志愿者,完全以利他和慈善为出发点,突显的是人在看待自身与社会关系上的全新认识。志愿者行动的要义是,正是由于你不顾自己的利益,你的行动实现了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志愿者与受助者之间永远是平等的社会人关系。在无私的行动中,志愿者的人格得到升华。冯艾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冯艾的精神也将不断延续。

17.做志愿者,是你今天的选择吗?

在西方,志愿者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在国际社会,志愿服务源于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援助,而帮助弱者、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与世界和平则体现了志愿者在和平年代的追求

我们国家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推动志愿者建设。1993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近18年以来,志愿者行动用理想和信念感召千千万万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实施开发西部计划、援助非洲、预防艾滋病等活动中,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弥补政府资源不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与社会道德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是每一项社会工作本身就具有的内涵,而志愿者则是免费、无偿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人。成为志愿者,完全以利他和慈善为出发点,突显的是人在看待自身与社会关系上的全新认识。今天,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全面地理解志愿者与志愿行动呢?

首先,志愿者的所有工作都是无偿投入的,志愿者的行动看似打工,但实是义工。它需要你有爱心又不计时间、精力、名利与得失;它需要你无悔地投入,而不仅仅靠一种冲动。志愿者行动的要义是,正是由于你不顾自己的利益,你的行动实现了他人与社会的利益。

其次,志愿者和志愿行动不仅是给予他人和社会帮助或服务,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志愿者都会在志愿行动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经历,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不论你提供的是知识、技术还是劳动本身,不论你的行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某个问题或实现了某种愿望,志愿行动重在过程之中,其意义在于你通过行动获得了对社会的切身感受与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体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者,志愿者之所谓志愿,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好奇之心,或是出于对未曾体验过的生活的接触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志愿行动所昭示的是你对于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当然这也让你获得更好的社会归属感。志愿者一定是面向问题和困难而去,志愿者行动贵在坚持,贵在毅力。

当然,志愿者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志愿者的帮助和服务不是一种施舍或恩赐,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付出,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志愿者与受助者之间永远是平等的社会人关系。在无私的行动中,志愿者的人格得到升华。

案例链接一:支教在行动

一个柔弱的女大学生,远离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几度赴西部,去云南,到非洲,在最基层的艰苦地区从事志愿服务。

2000年8月,冯艾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扶贫接力计划,来到宁夏西吉县支教。西吉是全国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春季沙尘满天,夏季烈日当头,秋季狂风乱作,冬季天寒地冻,尤其是严重干旱导致生活用水匮乏,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冯艾所在学校条件非常简陋: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土坯房就是两名支教老师的宿舍、办公室兼厨房,一张从教室搬来的课桌,一个烟道煤炉,两张铺板搭成的床,少许厨具、杂物,加上一盏昏黄的灯,构成了她全部的家当。冯艾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很快就掌握了在当地生活的基本技能,没有水就像老乡一样走几里山路去挑,没有暖气就向当地人学烧炕,要生火做饭就跟老大妈学架煤炉、手工制面等。课余时间,她多次深入老乡家中,了解风俗礼仪,掌握方言土语,为进行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冯艾第一次手执教鞭走上讲台时,才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图书室里只有几册破旧的被淘汰的教学参考书,英语课没有录音机和磁带,地理课缺少地球仪和挂图,理化课没有实验器具,体育课只能全班40多个人抢一个篮球,而在期中考试时两三个人得蹲在地上昼夜不停印考卷。因为这种情况,很多教学计划都不能有效开展,冯艾急得茶不思饭不想,整天同支教队员商量办法,通过发信件、打电话、自编简报向母校及社会各界求援。在他们的多方争取下,一批批援助的教学物资运到学校,有效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学校还受赠了20多台崭新的电脑和无线上网设备,一下子成了全县第一个“上网学校”。

由于经济不发达,收入过低以及一些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家长不愿送娃娃上学,很多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困境。冯艾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娃娃们受教育的环境就要从改变当地人的思想入手。从2000年10月下旬,她开始了全面家访,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四个乡十几个村的近40户人家和村里的小学以及教学点。她挨家挨户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向他们讲解“21世纪,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帮助他们认识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努力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给朴实的村民。

艰苦的磨练使冯艾更加成熟和坚定,2003年6月,得知团中央、教育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赴西部服务的消息,作为在读硕士研究生,冯艾毅然决定报名参加。2003年9月,她来到了海拔超过3200米的彝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的战河中学,担任初中语文历史教师。学校安排冯艾教初二语文和初一历史,每周差不多30节课,没有周末,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整天就是备课、教书、改作业,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教学当中,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障碍。全校的学生都是彝族,平时都说彝语,往往上到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学说汉语。有些初一学生听不懂汉语,还要靠其他同学当翻译。教学大纲中一节课的内容,她至少要上三节课。针对这种情况,她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就给他们读故事、讲笑话,尽量联系他们的日常生活,她的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不断提高,成绩也直线上升……

冯艾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冯艾的精神也将不断延续。

案例链接二:环保在行动

从全球携手关灯一小时应对地球变暖行动,到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倡导的“绿色出行活动”,再到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的大讨论……环保已经从一个科普名词,彻底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韩映红和许多象山人一样,天天早上要爬千丈岩锻炼身体,但她看到有些人习惯带着早餐上山,边走边吃,吃完后随手一扔,导致上山小道两旁有许多垃圾。这一现象,让她萌生了一个想法,打算趁双休日,把山上的环境卫生整治一下。她还在象山网和象山同乡网上发起了一个公益行动,召集环保志愿者一起清除千丈岩山上的生活垃圾。

早上6点多,10余名素不相识的网友带着铁钳和大垃圾袋,自发聚集在千丈岩山脚下,然后分成3支小分队,上山捡垃圾。他们不光捡塑料袋、废包装瓶等显眼的垃圾,连瓶盖、吸管、烟蒂等细小的垃圾都不放过。对于较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则进行就地土埋。在他们的感召下,一些早锻炼的市民也加入到捡垃圾的队伍中。

志愿者们认为,山上出现这么多的垃圾,固然是因为部分市民环保意识不强,但跟整座山上不见一个垃圾桶也有关系。于是10余名环保志愿者一拍即合,大家再次来到千丈岩,从山脚至山顶,安放了10个自制的环保垃圾桶。

没有上级的要求和命令,没有追求褒奖的动机,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从高山上慢慢把垃圾挪下山,然后用电瓶车运到垃圾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志愿者,他们没有闪耀的头衔,有的只是奉献的快乐、温暖的传递、信念的坚持、行动的力量。如果用心,你会发现志愿者就在你我身边,你我就是志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