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文本的文体学类属的分析

新闻文本的文体学类属的分析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分类还不能算是严格的文体分类,而是一种社会文化地位的分类。在这里,文体的分类标准逐渐单一、明确,是“为用不同”。到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名为《文章体裁学》的文体专著给了新闻文体一个相对独立的文体类属位置。

一、新闻文本的文体学类属

文体的分类是在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它不是人们任意的规定,也不是人们特意的制作,它是人们对文章规律的总结、认同,是一种约定俗成。这种约定俗成影响着人们的文章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现有的文体,也有意或无意地发展新的文体。这一行为不但包括文体本身,也影响文体分类思想和理论。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文章分类是“经、史、子、集”。“经”,指儒家经典,所谓“四书五经”、“十三经”等;“史”是历史,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之类;“子”,是圣贤名家个人的思想言论著作,如先秦诸子等;“集”是上述内容以外的文章著作,包括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类。这种分类还不能算是严格的文体分类,而是一种社会文化地位的分类。真正从文章角度论文体的是魏曹丕的《典论·论文》,它把文章划分为四科八体,从语言风格角度强调了各体的要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之后文体分类日益多起来,但分类标准不统一。晋陆机《文赋》将文分为十类:“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这种分类从风格出发,也有文体功能的认识。到齐刘勰《文心雕龙》,将文体分为33类,有文体论20篇,首次从语言形式上以有韵无韵为准则,将文章划分为“文、笔”两大类。两大类的再次划分,其标准就不统一了,或形式:论、说、议、对;或题材:史传、诸子;或用途:诏、策、檄、移、封禅、章、表、书、记。到明代吴纳的《文体明辨》,把文体分为127类,分类标准更是多种多样。直到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由繁入简,把文章分为13类。《〈古文辞类纂〉序目》说:“其类十三,曰:论辩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一类内而为用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在这里,文体的分类标准逐渐单一、明确,是“为用不同”。姚鼐的“为用”,开始从是否实用的角度来显示文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为现代文体划分标准奠定了基础。

现代文体从文章功能上把握文体分类,立足于实用性文体与文学创作文体两大类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前者以实用为要,后者以审美为主。这样,将文体划分为应用文体和文学文体两大类,再分别将两大类文体做逻辑上的二次划分。

在现代文体功能分类中,新闻文体一直被归为应用文体的范畴,而且众多的情况下,只是“消息报道”有分类地位,其他新闻文本无所依归。到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名为《文章体裁学》的文体专著给了新闻文体一个相对独立的文体类属位置。该著作的分类根据也是文体功能:“在‘文章’这个大系统中,应用文章和文学作品这两个基本大类对社会作用是不同的,应用文章是直接用于社会的子系统,有着直接的社会协调功能;文学作品则是间接作用于社会的子系统,以其感染力量作用于社会。”[1]在应用文章系统中列出了一个“大众信息文章”的子系统,“指为广大公众(观众与听众)服务的各类文体。主要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使用的专业性信息类文体,包括新闻及其评论和广告等,其基本文体是消息,其他具体种类均由消息衍变而来,主要分类如下:

(1)新闻通讯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公告、述评;广播、电视新闻稿、新闻纪录片解说词;报告文学、记行文、访问记、调查报告等。

(2)新闻评论类:包括社论、编辑部评论、专栏评论(或评论员、观察员评论),时事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新闻述评;杂文等。

(3)广告类: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广告词及各类文字广告和海报。”[2]

这个内部系统是否合理姑且不论。子系统的建立是符合现代文体的现实情况的,也是符合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