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学,分类标准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学,分类标准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范畴”,词义则为“类型”、“范围”。鉴于在给电视剧进行分类时人们不太重视“范畴”的理论,我在这里把他们的文字全部引列下来:范畴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从而揭示了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观念否认了范畴的客观性。范畴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范畴也是主体和客体联系的纽结。

第二节 在相同的逻辑范畴内确定和遵循分类标准

在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开始的“211工程”二期建设的重大科研项目里,经过招标,我承担了《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一项。其中有一个子项目就是《电视剧艺术类型学》。我为这个子项目提出过一个研究和著作纲目的建议方案。这个方案是《电视剧艺术类型学大纲》,即:

绪 论 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呼唤分类学的介入

第一章 电视剧的类型存在和无序界定状态

 第一节 电视剧的类型化存在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第二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的类型化的无序的界定

 第三节 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分类要借助于类型学

第二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分类的意义及标准

 第一节 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分类有益于创作实践

 第二节 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分类有益于理论建设

 第三节 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分类的多视角的标准

第三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文化学划分

 第一节 从文化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文化学划分的谱系

 第三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文化学划分的问题

第四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审美学划分

 第一节 从审美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审美学划分的谱系

 第三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审美学划分的问题

第五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社会学划分

 第一节 从社会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社会学划分的谱系

 第三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社会学划分的问题

第六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叙事学划分

 第一节 从叙事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意义

 第二节 从叙事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谱系

 第三节 从叙事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问题

第七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接受学划分

 第一节 从接受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接受学划分的谱系

 第三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接受学划分的问题

第八章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传播学划分

 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视角划分电视剧类型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传播学划分的谱系

 第三节 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传播学划分的问题

第九章 电视剧类型划分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第一节 电视剧类型划分的稳定性是艺术的常态

 第二节 电视剧类型划分的变异性是艺术的动态

 第三节 在发展中不断认识电视剧类型化的规律

结束语 电视剧类型学是一门科学

我把这个子课题的研究和著述大纲开列在这里,并不是说我要在这些章节目录的框架内来阐释怎样在不同的逻辑范畴内确定和遵循分类标准的问题。我只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沿着这个方向展开的。

相同的逻辑范畴是什么意思?

先说“范畴”。

从词义上说,“范”有“模子”的意思,“范围”由本义“效法”而有今解“界限”的意思。关于“范畴”,词义则为“类型”、“范围”。从哲学上说,《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上舒炜光、李景源、钱广华给“范畴”撰写了一大段释义文字。鉴于在给电视剧进行分类时人们不太重视“范畴”的理论,我在这里把他们的文字全部引列下来:

范畴(categories)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范畴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代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指示器,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各门具体科学都有各自的范畴体系。哲学范畴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基本概念,它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的反映,而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过程最本质、最普遍的联系的反映,哲学范畴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范畴一词语出希腊文,原指表达判断的命题中的谓词。汉语“范畴”是取《洪范》中“洪范九畴”的意思。主要指分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范畴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将单个的词分为10类即他所说的10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等。哲学范畴从产生时起,就一直同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相联系。在I·康德哲学中,范畴是先验的并仅仅是主体规定,即知性自身先天具有的纯概念。它是整理感性材料的直观形式和悟性形式。康德的范畴有12个,分成4类:①量的范畴(统一性、多样性、全体性);②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③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存在性、因果性与依存性、交互性);④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性-非存在性、必然性-偶然性)。G·W·F·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着重研究了范畴的运动和转化。他按照“正、反、合”的程序来安排范畴的结构,推演范畴的转化。在他看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范畴,前者潜在地包含着后者,后者则以扬弃的形式包含着前者。从而揭示了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黑格尔对范畴本性的理解是唯心主义的,他把范畴看作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的产物。这种观念否认了范畴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是对人类历史的实践和认识经验的科学概括,是一个严密的范畴体系,这些范畴包括:单一、特殊、普遍、形式、内容、本质、现象、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等等。

范畴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范畴作为思维的形式是主观的;范畴的内容则是客观的,范畴是对现实的反映,是对现实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的概括。范畴也是主体和客体联系的纽结。客观世界普遍的关系结构,通过亿万次实践,内化、积淀为人的思维的稳定的范畴结构,形成了范畴体系,成为人们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外部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和自觉性的增强。在认识过程中,范畴使知觉、经验、知识条理化,通过实践的作用,主体在思维中逼近、复制客体,使认识经过实践检验而走向客观真理。

任何范畴都是包含诸种要素的概念系统,范畴的本质表现在构成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中。诸种范畴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对立的范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和转化。原因和结果、同一和差别、现象和本质等辩证法范畴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其中一极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一极就转化为另一极。哲学和各具体学科正是通过范畴的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构成了它们自身的范畴体系。只有通过范畴体系,才能有条件地、近似地反映永恒运动和发展的客观世界。任何范畴都是确定性和流动性的辩证统一,范畴体系的结构是历史的、变化的,不是僵死的、凝固的。以往的范畴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概括,是一定历史阶段科学认识成果的凝结。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进步,不仅范畴的数量和内容日益丰富,而且由于个别范畴的意义和地位的改变,也会引起整个范畴体系结构的变化。建立范畴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即整个范畴体系的逻辑发展顺序以简化和扬弃的形式包含、再现着事物形成的历史。(9)

关于“逻辑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章士嵘写的释文说:

逻辑范畴(logicalcategories)人们用以认识客观现实的具有最大普遍性的概念。它是思维反映客观世界运动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是对各门科学的基本范畴的进一步概括和综合。恩格斯说,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人们以逻辑范畴为思维工具,将对象进行分类,理解和规范化。逻辑范畴的产生意味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观念’)的各环节,就是逻辑的范畴”(《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2页)。(10)

关于“逻辑范畴”与“具体学科范畴”的关系,“释文”写的是:

逻辑范畴与各门具体学科的范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逻辑范畴是范畴中的一般,它概括了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和过程共同的东西,反映了客观世界最普遍的关系。逻辑范畴与具体学科范畴的区别主要在于:①概括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各门具体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因而这些学科的具体范畴只适用于该学科的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而不能完全适用于其他的对象和领域。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邻近学科的范畴可以相对地部分地沿用,但一般说来,不能将其任意推广。然而,逻辑范畴则概括了人类认识的一切对象、现象和过程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因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以成为联接具体学科的各种范畴的纽带和理论框架。各门具体学科的范畴是人认识活动的支点,逻辑范畴则是这些支点的支点,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客观对象的把握和概括。②逻辑范畴具有认识与思维方法的功能和特点,而其他各门学科的具体范畴,只是在其运用的领域内或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具有这种功能和特点。由于逻辑范畴的高度概括性和适用性,因而它可以成为普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逻辑工具,成为一切研究领域的科学思维都必须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③逻辑范畴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具体学科范畴的发展。具体学科的范畴是产生逻辑范畴的基础和土壤。随着各门学科的范畴的发展和不断增多,逻辑范畴也会不断发展、丰富和深化。但相对而言,逻辑范畴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各门具体学科的范畴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变动性。(11)

我在这里说到哲学上的“范畴”和“逻辑范畴”的理论,说明了,在我们对电视剧艺术现象或者说电视剧作品做分类学意义上的类型划分的时候,“认识”与“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我们要明确,给电视剧艺术现象,或者说,电视剧艺术作品“分类”,其实就是在“范畴”的意义上,按照一定的“模子”,为不同的电视剧作品划分出一个“界限”来,确定它的“范围”,将它归入一个“类型”。

第二,和所有具体学科一样,在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里,有关电视剧的“范畴”,作为思维的形式也是主观的,其内容则也是客观的,这样的“范畴”也是对电视剧艺术的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电视剧这个现实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的概括,也反映电视剧这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

第三,和所有的具体学科一样,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的“范畴”也都自成体系,或者说,电视剧艺术学也有自己的“范畴”体系。这个“范畴”体系,是所有电视剧艺术现象或作品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为我们人的思维的稳定的“范畴”结构而形成的。

第四,和任何“范畴”一样,电视剧艺术的“范畴”也都是确定性和流动性的辩证统一,“范畴”体系的结构是历史的、变化的,不是僵死的、凝固的。以往的“范畴”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概括,是一定历史阶段科学认识成果的凝结。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进步,不仅“范畴”的数量和内容日益丰富,而且由于个别“范畴”的意义和地位的改变,也会引起整个“范畴”体系结构的变化。

第五,当我们以“逻辑范畴”为思维工具,将电视剧艺术现象或作品进行分类,加以规范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相同的“逻辑范畴”之内展开,而不能混同不一样的“范畴”混乱地给电视剧进行分类。

要是按照这样的“认识”与“思维方法”来看待以往的电视剧分类,其问题之所在,就一清二楚了。

最早,当王维超的《电视剧初探》区分“直播电视剧”和“录像播出电视剧”的时候,他的逻辑范畴并不混乱。那是在播出手段和途径这个具体范畴之内所作的划分。遗憾的是,当他就篇幅和长度这个范畴,将电视剧区分为“长篇连续剧”、“电视小品”、“单元剧”的时候,他把“连续”这个属于叙事结构的范畴和“长篇”这个属于叙事容量的范畴混杂在一起了。宋家玲的《电视剧艺术论》从时间长短和容量大小把电视剧分为短剧类(含电视小品)、单本剧类、长篇剧类(包括连续剧、系列剧、戏剧集)的时候,混杂进来一个“戏剧集”,也让人觉得逻辑范畴不清晰。他又按题材分为历史剧、社会剧、战争剧、侦破剧、传记剧等,也错杂了范畴体系类的层级。历史剧所属的“历史”题材,只和“现实”题材相匹配为一个关系结构,而他说到的社会剧、战争剧、侦破剧,都是“现实”题材电视剧,传记剧则“历史”题材电视剧与“现实”题材电视剧都可以取用,“认识”与“思维方法”都不尽科学。壮春雨的《电视剧学通论》也有类似的问题,他在电视剧的体裁样式里划分出来电视单本剧、电视短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戏剧集,也有一个“电视戏剧集”,不清不白的;他在电视剧的题材样式里划分出来现代剧、历史剧、古装剧、传记剧、传奇剧、战争剧、惊险剧、侦探剧、推理剧、武侠剧、暴力剧、色情剧、科普剧、体育剧、音乐剧、儿童剧、广告剧,在电视剧的范畴体系里也都不是同一个逻辑起点,不是同一个类别层次。其中的现代剧与历史剧是同一个范畴,即题材的历史时代的区分,其余则都不在一个层次上。相对于现代题材和历史题材,都有一种统属的关系,而绝非并列的关系。至于,在历史剧之外再列出一个古装剧,就令人费解了。壮春雨按电视剧的风格样式划分出来戏剧型风格、电影型风格、小说型风格、散文型风格、报道型风格、政论型风格,其中的纪实型风格,和其他类型的风格同样也不是相同的一类范畴。而所谓报道型风格、政论型风格,其实也都是散文型风格里的下一级次的类别。路海波的《电视剧美学》电视故事片、电视小说、电视报告文学的划分,多少有一些越出电视剧的大范围之外,就不说了。

湖北辞书出版社的《电视辞典》开列的电视剧的26种分类词条,诸如短剧、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报道剧、纪实剧、战争剧、惊险剧、武侠剧、侦探剧、推理剧、暴力剧、色情剧、历史剧、传记剧、古装剧、戏曲电视剧、音乐剧、体育剧、儿童剧、科幻剧、情节剧、心理剧、广告剧、译制剧、木偶剧等等,学苑出版社的《电视艺术辞典》开列的14种电视剧分类词条,诸如电视小品、直播电视剧、电视系列剧、电视戏剧集、哲理电视剧、电视传记剧、通俗电视剧、电视历史剧、名著改编电视剧、纪实体电视剧、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报道剧、电视连续剧等等,还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开列的6种电视剧分类词条,诸如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短剧、电视小品、电视室内剧等等,都只是辞书,都不承担反映范畴体系的任务,我们也就不用说它了。

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在相同的逻辑范畴内确定和遵循分类标准。

首先,面对当前电视剧艺术文本的类型存在和无序界定状态,我愿意肯定,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呼唤分类学的介入。至少,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办理的电视剧题材备案公示制度中,应有科学的类型划分正名。

《中国影视节目信息网》(网刊)上发布电视剧新作品的最新信息,叫名也要规范。当然,所有媒体对于电视剧作品的宣传报道也要规范。像我在前面提到的《中国影视节目信息网》(网刊)上的一些电视剧的叫名,实在太乱。

比如,你那部《天地真情》偏偏要叫个“时装长篇剧”的剧名,什么叫“时装”?又是什么样的“长篇剧”,“长篇连续剧”还是“长篇系列剧”?和这相似,那部30集的《骊姬传奇》要叫“大型新派古装连续剧”,40集的《西施》要叫“古装电视连续剧”,什么是“古装”?“古装”而又“新派”,到底什么意思?这一类作品里“时装”和“古装”,只是一个演员身着服装的时代概念区分。何况,什么时间是两者的明确界限?什么款式可以明确地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还有,一部电视剧里,有人穿“古装”,又有人穿“时装”,你把它算作哪一类?要别人承认它是哪一类?像电视剧《太平天国》,里边的洋人都穿洋装,那洋装,西服也罢,军装也罢,即使是19世纪中后期,对于我们来说,也都算“时装”了吧?还有那《橘子红了》和《大宅门》,里边不也是“古装”与“时装”杂陈么?你算它们是哪一类的电视剧呢?

又比如,20集的《民工》叫“新写实电视连续剧”,20集的《从爱情开始》又叫“新写实主义电视连续剧”,这“新写实”和“新写实主义”是个什么呢?要说你借用小说界的“新锐”们标举的“新潮”口号吧,你又没有弄清楚文学界对这“新潮”的评判。其实,前几年,我们国家的小说界,有人主张“新写实”和“新写实主义”,是要强调他们的小说追求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乃至原生态的描写和叙述。这是标榜一种“最真实”。他们的作品,有的游离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之间,事实上也做不到完完全全的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乃至原生态的描写和叙述。而从理论上说,他们的偏颇则在于,是文学艺术,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乃至原生态的描写和叙述,要是做到了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乃至原生态的描写和叙述,那它就不是文学艺术作品了。你这《民工》也好,《从爱情开始》也好,就真的做到了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乃至原生态的描写和叙述吗?做不到的嘛!退一步讲,就算你能够实现这种追求,你把一种属于审美精神和创作方法“范畴”的什么什么“主义”,和那属于电视剧叙事结构“范畴”的“连续剧”叠加在一起进行分类,也不科学呀?

再比如,由戏剧审美性质的范畴“喜剧”任意叠加其他一些范畴,人们居然可无限创意地发明了许多的叫法,像30集的《少年大钦差》叫“古装动作喜剧”,22集的《巴士警探》叫“公安题材动作喜剧”,20集的《等你说爱我》叫“温馨浪漫爱情喜剧”,30集的《傻小李元霸》叫“古装轻喜剧”,30集的《大清官》叫“清装娱乐电视连续剧”,20集的《101次求婚》叫“经典都市浪漫爱情轻喜剧”,3集的《喜从何来之六面埋伏》叫“电视贺岁剧”(悬疑爆笑喜剧),还有一部《逍遥神仙落凡尘》叫什么“现代神话喜剧”,《足称老婆八两夫》叫什么“TVBI古装喜剧”,真是叫人眼花缭乱!同样,以“涉案”、“刑侦”的题材范畴再任意叠加其他一些范畴,人们居然可以同样无限创意地发明了许多的叫法,要是20集的《孪生缘》叫“涉案电视剧”,20集的《致命追踪》叫“侦破电视剧”,算是常规的话,其他就显得不同寻常了。像20集的《铁血刑警》叫“涉案电视连续剧”,24集的《刀锋》叫“悬疑探案剧”,22集的《贴身恐惧》叫“悬疑惊悚剧”,22集的《与敌共眠》叫“悬疑惊悚连续剧”,24集的《24小时警事》叫“惊悚悬疑电视连续剧”,23集的《魂断楼兰》叫“大型惊悚悬疑电视剧”,20集的《终极使命》叫“缉毒反腐电视剧”,20集的《永不言败》叫“缉毒打黑电视连续剧”,23集的《阻击罪恶》叫“反腐打黑电视剧”,24集的《潜伏》叫“反特惊险电视剧”,24集的《潜伏》叫“惊险电视连续剧”,20集的《对决》叫“反恐电视连续剧”,《我是有情人》叫“现代刑侦爱情电视连续剧”,20集的《残酷情感》叫“都市情感悬疑电视连续剧”,30集的《月沉江南》叫“古装电视传奇连续剧”,又叫《月沉江南》“大型古装奇案电视连续剧”,30集的《大清名捕与警察》叫“科幻电视连续剧”,等等,不一而足。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20集的《向左走向右走》叫“唯美都市爱情电视连续剧”,30集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叫“怀旧青春偶像剧”,20集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叫“e生代新状态电视连续剧”,22集的《别说分手》叫“都市言情动作剧”,《聊斋》叫“大型志怪言情剧”,20集的《的姐》叫“伦理道德电视连续剧”。又有20集的《新方世玉》叫“古装武侠剧”,30集的《仙剑奇侠传》叫“神话武侠电视连续剧”,30集的《精卫填海》叫“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灵镜传奇》叫“大型奇幻武侠连续剧”。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所有这些叫法,都反映了我们的一些从业人员还十分缺乏一种要在相同的逻辑范畴内进行电视剧分类的观念。

其次,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分类要借助于类型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分类要采取多视角的标准,这所谓多视角的标准,其实就是要在不同的逻辑范畴内对电视剧艺术文本做不同的分类。

我在上述那份《电视剧艺术类型学大纲》里设想的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文化学划分,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审美学划分,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社会学划分,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叙事学划分,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接受学划分,以及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传播学划分,就是想要在这种多视角里的不同的逻辑范畴内对电视剧艺术文本做出不同的类型划分。

一、所谓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文化学划分,其实也有不同的类型范畴。

一个是,对应于当今中国社会里多元文化形态,即: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文化、代表知识分子启蒙思潮的精英文化、代表文化工业和文化商业利益的大众文化、表现百姓文化传统的通俗文化的不同文化特征的电视剧,这就是艺术电视剧、商业电视剧、通俗电视剧。这里的艺术电视剧是同时对应于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的。

另一个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都有古老的历史,又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却又自成一脉,折射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传承沿袭至今,还为世人喜爱的特殊题材,或者说特殊文本。取材于此,创作成为电视剧的,有神话传说题材电视剧,武侠电视剧,戏曲电视剧。

再一个就是人物传记电视剧。这种电视剧,超越于一切社会学、审美学、叙事学、接受学、传播学的范畴,可以在这些范畴之内以古今著名人物的身世经历、生平事迹、人生功过、成败是非得失的命运归宿为叙事对象,做成为一类特别的电视剧作品。

还有就是民族文化叙事、地域文化叙事的电视剧,或者民族叙事风格、地域叙事风格的电视剧,这种范畴内的作品也是最具有文化色彩的。

二、所谓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审美学划分,大致上可以在四个层面的范畴上展开。这就是:

1.现实主义电视剧、浪漫主义电视剧、现代主义电视剧。

这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创作主体经由审美中介把握对象主体时的一种审美精神、审美原则以及创作方法的范畴。

2.电视悲剧、电视喜剧、电视正剧。

下面我会说到,电视悲剧、电视喜剧和电视正剧的划分,不只是一个戏剧体裁的划分。由于它们的文体特征,或者说体裁本质,主要是由戏剧矛盾戏剧冲突的性质及其发展结果,也就是戏剧人物在各种戏剧矛盾戏剧冲突中演化出来的性格和命运来决定的,这电视悲剧、电视喜剧和电视正剧自然也就具有了深厚的丰富的美的蕴含,有了不同的审美的意味、格调和情趣,成了审美主体经由审美中介把握审美客体的一种方式。

3.原创电视剧、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

“原创”和“改编”看起来是一个操作性的问题,实际上,有没有别的艺术文本的制约,会给创作者的审美把握带来极大的影响,“原创”有制约,“改编”没有制约。其中,主体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主体化会在审美把握中发生十分微妙的机制性乃至结构性的影响。这样的范畴划分,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必要的。

4.纪实性电视剧、虚构性电视剧。

这也是一种审美过程中的很特别的范畴。所谓“纪实”和“虚构”,看起来相对应,实际上,“纪实”也只是一个风格上的概念,绝对的“纪实”是做不到的。其中的关键是,创作主体在把握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的时候是怎样将这生活艺术化为电视剧艺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这当然也是审美的范畴。

三、所谓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社会学划分,我主要是从题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及其社会学的意义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按照题材涉及的社会生活,在这个范畴内,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的电视剧作品,就是:

1.现实题材电视剧。

现实题材电视剧内,按题材所涉及的社会生活范围,又可以分为:三农题材电视剧,工业题材电视剧,改革反腐题材电视剧,刑侦题材电视剧,战争军旅生活题材电视剧,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家庭伦理电视剧,知青题材生活电视剧,都市言情电视剧,青春偶像电视剧,妇女题材电视剧,儿童题材电视剧,民族生活题材电视剧,留学生移民生活电视剧,外国生活题材电视剧。

2.历史题材电视剧。

现实题材电视剧内,按不同的视角,又可以做如下的划分:

从艺术文本的创作来源上,我们可以划分为原创历史题材电视剧和改编历史题材电视剧。这可以简称为“原创史剧”和“改编史剧”。

从“电视剧艺术文本”所表现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上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年代上,可以按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而有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近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和民国时期历史题材电视剧之分。这可以简称为“古代史剧”、“近代史剧”和“民国史剧”。

从题材内容的范围上,可以分为“重大历史事件史剧”、“帝王皇族史剧”、“豪门生活史剧”、“平民生活史剧”、“名人传记史剧”和“神话史剧”。

从流行的题材类型上,我们也可以有“宫廷史剧”、“战争史剧”、“公案史剧”、“言情史剧”、“市井风俗史剧”、“名人史剧”、“功夫史剧”、“武侠剧”等等的划分。

从艺术文本中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上看,或者,从审美情感范畴上看,我们可以分为“历史悲剧”、“历史喜剧”和“历史正剧”。

从叙事审美化境界或者程度上,我们可以分为“宏大史诗叙事历史剧”和“世俗关注叙事历史剧”。

从创作方法上说,我们还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史剧”、“浪漫主义史剧”和诸如荒诞派之类的“现代主义史剧”。

从艺术文本的叙事结构上,可以分为“电视连续史剧”和“电视系列史剧”。

从叙事长度上,我们还可以分为“长篇史剧”、“中篇史剧”和“短篇史剧”。

按叙事策略,或者说,按叙事时处理艺术与历史、虚与实的策略,可以分为“正说历史剧”、“戏说传奇剧”和“乱说游戏剧”。

从电视剧叙事的文化形态、审美格调上,我们还可以划分为当今社会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艺术史剧”,传统民间通俗文化的“通俗史剧”,当代大众文化的“商品史剧”。

从艺术文本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上,我们还可以再划分为“精品史剧”、“一般水平史剧”和“粗俗乃至劣质产品史剧”。

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所有有关这些电视剧的分类学审美特征,后面我还有专门的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四、所谓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叙事学划分,就是以叙事学为范畴对电视剧进行分类。在这个范畴内,我们可以作如下八个方面的分类:

1.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连续系列变体电视剧。

2.戏剧式结构叙事电视剧,非戏剧结构叙事电视剧。

3.强情节叙事电视剧,弱情节叙事电视剧,中强度情节叙事电视剧。

4.快节奏叙事电视剧,慢节奏叙事电视剧,中度节奏叙事电视剧。

5.男性叙事电视剧,女性叙事电视剧,无性别叙事电视剧。

6.儿童叙事电视剧,成人叙事电视剧。

7.宏大叙事电视剧,史诗性叙事电视剧,寻常叙事电视剧,世俗叙事电视剧。

8.正说叙事电视剧,戏剧化“戏说”叙事电视剧,游戏式“乱说”叙事电视剧。

五、所谓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接受学划分,这一类范畴,说的是,某一类型的电视剧实际上都是策划有特定的收视观众群体的。像美国的肥皂剧,收视人群主要是家庭主妇。我们国家,现在也有瞄准特定的观众收视行为的。相对而言,在分类上,我们可以说面对青少年的,有励志电视剧、青春偶像电视剧、少年儿童电视剧等等。知青题材电视剧则当然以知青群体为主要收视人群。

六、所谓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的传播学划分,主要是从播出考虑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加以区分:

其一,是直播电视剧和录播电视剧。

其二,是短剧小品、短篇电视剧、中篇电视剧、长篇电视剧、中长篇电视剧、超长篇电视剧。

其三,是栏目剧。

所有这些,后面还有专门的章节加以阐释,这里也不多说。

再次,从分类学的意义上说,对于艺术作品,都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因而,以上分类,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再就是,要注意,我在上面说到过的,和任何“范畴”一样,电视剧艺术的“范畴”也都是确定性和流动性的辩证统一,“范畴”体系的结构是历史的、变化的,不是僵死的、凝固的。随着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分类“范畴”的数量和内容也会日益丰富,说不定,个别“范畴”的意义和地位的改变,还会引起整个“范畴”体系结构的变化。这一点,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