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是记者主观选择的结果

新闻是记者主观选择的结果

时间:2022-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主体性,是指记者对新闻选择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指传播主体在选择事实、传达信息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个人意志、情感和认知结构,进入传播过程的新闻信息全都会打上“传播主体”的烙印,任何新闻都不可能彻底摆脱主体性的支配。传播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选择和反应,总是体现出某种心理指向,显示出传播者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评价社会的“政治既有倾向”和已经定型了的思维程式。

三、新闻是记者主观选择的结果

蔡凯如教授认为,新闻信息具有主体性文化特征。所谓主体性,是指记者对新闻选择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指传播主体在选择事实、传达信息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个人意志、情感和认知结构,进入传播过程的新闻信息全都会打上“传播主体”的烙印,任何新闻都不可能彻底摆脱主体性的支配。

对新闻主体性的确认,是从新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出发,立足于新闻作品所展示的文化色彩、底蕴,将其理解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不可否认的存在,“理解为人的活生生的世界观,理解为一种永无休止的创造力”[19],目的是实现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统一。

为了证实新闻主体性特征及其文化性的存在,蔡教授以《长江日报》1995年3月10日刊载的《记者贩菜记》为例进行了分析。在这篇报道里,记者先是扮演菜贩子,进入贩菜营销过程;然后回到记者本位,将亲身经历写成新闻作品。这篇报道朴实无华、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一次贩菜营销的经过,采用中国人信服的“现身说法”的文化手段,实地参与,亲身体验,实实在在地揭示出武汉市菜价差率过高的原因,从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读者来信持续不断,市长为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尽快解决蔬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的办法。[20]

将新闻作品作为客体信息与主体信息的有机结合物来解读是合乎新闻传播实际、也是合乎人的认识规律的。传播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选择和反应,总是体现出某种心理指向,显示出传播者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评价社会的“政治既有倾向”和已经定型了的思维程式。它是一定民族或社会集团长期的文化环境、实践行为通过记者、编辑在新闻实践中的折射,是民族或社会集团稳固的观念文化在心理内层积淀演化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