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新闻角度

选择新闻角度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一、事关成败的切入点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新闻角度的选择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衔接中的重要一环。新的角度存在于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能否选择到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也是衡量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

一、事关成败的切入点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新闻角度的选择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衔接中的重要一环。它把握得如何,是直接关系一篇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传播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总是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其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选角度和提炼要点不同,提炼要点,就是确定一篇报道的主旨,主旨是主,角度是从。同一个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新闻来。一篇新闻,如果说,主旨是它的灵魂,内容是它的躯体,标题是它的眼睛,那么,“最佳新闻角度”则是作者向读者展示这则报道的窗口。

表现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可以从正面反映,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可以鸟瞰,也可以管窥,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在特定形势下,最佳角度、最佳主题只有一个,只有这个角度才能使新闻的含义深刻丰富,有针对性,一箭数雕地反映最新鲜、最贴近群众、最能回答迫切问题的新闻事实。

新闻角度是报道的出发点,是记者对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可以引导受众认识事物的新闻价值所在。选择新闻角度不仅是记者挖掘事物新闻价值的途径,也是受众了解事物新闻价值的途径。报道角度的新旧与传播效果紧密相关,若能弃旧图新,自然能使新闻事实由抽象变得具体形象,由死板变得生动活泼。

选择合适的报道角度至关重要,也很有讲究,关键要抓住两点。

(1)只有深入细致地采访,才能从客观事实中发现和选择出好的角度,如果记者走马观花,好的素材失之交臂,自然抓不住好的角度。

新的角度存在于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深入细致的采访,是选择好新闻角度的必要前提。能否选择到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也是衡量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人们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必然会碰到一个观察和反映事物角度的问题。仅就事物的角度而言,一般事物都有正面、反面、侧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里面、外面等多种多样的角度。在这些角度中,有的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有的只能反映那些非本质和非主流的东西。而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角度也不是单一的,他们有的是显著的,有的则是隐蔽的,有的是人们所熟知的,有的则是陌生和生疏的,有的是平庸的,有的则是新奇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认识、把握和比较,从中选择那些为受众所欢迎的新鲜脱俗的角度。而要达到这一点,新闻采访就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入采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掌握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大量的新闻素材,为选择新鲜的角度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2)对已出现的好角度要分析研究,力避重复,追求创新,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就能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样,就能使新闻事实价值增值。

全国获奖新闻《羊城千余青年做“不掌印的市长”》,报道广州在东方宾馆举行“假如我是市长”提建议活动颁奖大会,15人获奖,市长出席大会并讲话。这是一则会议报道,根据采访所得的材料和一般化的构思,按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会议参加者、会议内容、领导讲话等程式写下来,就可完事。当然,其一般化的宣传效果也是完全可以预料的。所以,记者没有困于会议报道的老框架,而是在掌握了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大量的新闻素材后,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大胆运用开创性思维,刻意求新,最后确定了青年人踊跃参政议政、争当主人翁的新鲜角度。此角度一改会议报道的平稳、呆板和老套,犹如扑面春风,给读者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导语写道:“谁说人微言轻?千名青年以‘不掌印市长’身份,为广州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出谋献策”。简洁的提问,有力的回答,一下子就突出了主题,抓住了读者,确实不同凡响。全篇行文流畅,生动活泼,使人读后很受鼓舞。这种理想宣传效果的获得,与深入采访、认真思考和精心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

1.新闻价值法

同一新闻事实,新闻角度常常面临着多种选择。如何从繁杂的事实中选出最有价值的报道角度,是对记者功力的考验。有的人能慧眼识珠,选择独特的角度把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点体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充分的铺垫渲染,就能引起读者对新闻事实的期盼和高度注意,而有的人却因选择的角度不当就会浪费宝贵的信息资源。

一位记者在山西省第一养羊大县岢岚县采访时了解到,为了发展和壮大这一支柱产业,进一步调整畜群结构,县里花40万元买回20只波尔羊。对这则新闻,可以有下列几个角度:报道岢岚县重视发展养羊业、或者报道县里大力优化品种的做法、或者单纯就重金买回20只波尔羊予以报道。经过认真分析,记者发现,第一个角度比较平淡,反映不出有特点的东西;第二个角度有新闻价值,但只有这一个事例,显得单薄;第三个角度就事论事,分量不足。于是记者选择了继续深入采访,以获得更充分的内容。于是记者深入到几个乡镇,详细了解了该县的养羊现状,掌握了大量的事实;采访了县长王立伟,他谈到准备实施调整畜群结构大战略,这次筹措了40万元、专门派人前往烟台联系购买回祖籍南非的20只波尔种山羊只是一个开始。经过补充采访,记者连夜赶写了《岢岚县长重金礼聘波尔羊》的报道,发表在山西日报的显著位置,并获得山西省好新闻三等奖。

2.全局法

从全局视角来判断新闻事物的意义和价值。从社会角度来讲,记者在分析事物时应该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把自己完全等同于普通受众和当事人,不能目光狭窄地就事论事,应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进行社会思辨,以一种全局的目光进行分析,选择角度。

如原新疆军区副政委王玮珍少将退休还乡后,穿普通衣,吃农家饭,戴大草帽,拣柴拾粪掏河炭,并写小说、吟诗歌,为家乡父老出力尽心。记者了解这一情况后,曾多次回到将军所住的原平市南阳村,与他促膝交谈,为将军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记者结合当时媒体重点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契机,选择了“作为一名戎马生涯42载的老将军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角度,撰写了《将军不言当年勇,解甲归田诗意浓》的通讯。由于选择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角度,稿件在当地报纸发表后,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山西省委宣传部把王玮珍将军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型向全省推广,并派出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六七家媒体的记者,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采访团,对王玮珍将军的事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又如写北极光的报道,恐怕不下百余篇,角度几乎都在天上观“光”,而《一道北极光万两雪花银》作者却站在高起点上俯视,看看北极村人是怎样借“光”生财的,透过一个清清贫贫的北极村发展旅游经济,提醒整个漠河县的经济增长点在旅游。

有全局感的记者就像在天空中飞翔的鹰,从空中的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视野广大,能找出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看出好角度。

3.受众法

一篇新闻报道能不能引起读者兴趣,首先取决于新闻选题自身的价值,新鲜的、重要的、有趣的事物,读者自然会有了解的兴趣。如果报道的角度能够刺激受众的兴奋点,则会使重要信息顺利地被受众接受。

新闻媒体是办给受众看的,想要写读者爱看的文章,就得经常想想他们正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也就是说,要抓住受众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写出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启发。如《新华每日电讯》的一则报道《霜打的“花儿”喜逢春》一稿,写的是日照市滩井小学一等伤残军人辛作梅带领“红领巾助残小组”多年如一日帮助残疾儿童完成学业的事。残疾老师、残疾学生,本身就构成了很好的新闻,时逢助残日到来之际,也比较有时宜性。这个报道可以从老师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写起,也可以专门写“红领巾助残小组”。然而,作为残疾学生来说,最关心的则是通过学习,他们用自立自强树起了做人的尊严,能够在人前抬头挺胸,骄傲地说,你们正常人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有时还比你们做得更好。文中作者选取几个令人欷歔不已的事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报道,其成功就在于切合了受众日益崇尚自信、自主,日益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心理,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4.逆向法

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长期以来,中国新闻界习惯了顺向思维,其结果是把复杂的立体事实写得简单、平面了。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突破老一套的模式。如《解放军报》登了一篇《酒干倘卖无》,就是从一个收酒瓶的老汉三次到某师招待所收空酒瓶空手而归这个角度,表现了某师党委令行禁止不开酒戒的新闻事实,令人耳目一新。

光明日报》2000年3月9日刊发的一篇报道,也是运用逆向思维找的角度。记者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专门到全国政协妇女组的讨论会上采访,他认为这个组一定会谈到妇女问题,但结果与他的设想完全不同,妇女委员们并没有谈妇女问题。如果按直线思维,这个题目就没有新闻可做了,但反过来想一想,妇女组不谈妇女问题,不是一条角度更新颖,意义更深刻的报道吗?原文如下:

三八节妇女组不谈妇女问题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妇女组不谈妇女问题”。这是3月8日下午,记者听完全国政协妇联14组的讨论时得到的印象。

与记者有同感的是今天会议主持人——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衡委员。她说,妇女委员们现在很少谈妇女问题,而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国家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议。妇女委员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大大提高,实实在在地在履行自己的权力。

中国交响乐团演员罗天蝉委员首先说,她要对如何办好文化娱乐市场提出点建议;河北省监察厅副厅长赵桂英委员对一些干部随便批条子,口头许愿提出意见。

中国轻工业总会群星集团总裁段存华委员说,官员的权力不加约束,极易滋生腐败,“一定要将政府机构改革进行到底,加强监督”。当听说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被处死的消息后,有的委员竟拍起了手,兴奋地说:“太好了。”

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15位妇女委员还对西部开发问题、教育问题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胡启衡委员说,从前妇女委员开会总是呼吁要提高妇女地位,让妇女参政议政。而现在妇女不再空谈,而是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提出建议,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妇女的参政议政落到了实处,这才真正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这篇稿件跳出了三八妇女节传统表态性报道的框架,记者报道了政协妇女组委员们的踊跃发言,她们的话题涉及众多国家大事,从文化市场的管理、反腐败、政府机构改革到西部开发等,并没有仅仅从妇女的角度谈自身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妇女在参政议政方面历史性的进步。因此这篇稿件在逆向思维的引领下,挖出了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滴水见日法

一个重大的报道主题,或很有价值的重大事件,记者直接报道,可能不易把握其内涵,如果选择一些有说服力的具体事实,通过细小的,却很典型的事实反映重大事件或问题,就像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芒一样,新闻报道会变得生动、深刻,且有说服力。

如乌鲁木齐电视台的一则报道《大瓷盘为何走俏》,说的是党中央为端正党风,制止公款吃喝,规定各级党政部门工作用餐一律实行“四菜一汤”。规定出台后,乌鲁木齐市许多瓷器商店的大瓷盘一下子脱销了。记者调查发现,大瓷盘主要是被一些机关食堂买走了,原因是这些单位仍想打中央政策的“擦边球”,继续大吃大喝。这件很细小的事,反映了一个很重大的主题,即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是一项艰巨任务。这篇报道,生动、直观,新闻价值大,是典型的以小见大角度。

三、新闻角度与媒介定位

不同的媒体定位就决定了新闻建构的不同角度。党报和市场化报纸,如《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对同一新闻的报道是不同的;即使同是党报,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其新闻的角度建构也是有差异的,如《北京日报》和《昆明日报》;同是市场化报纸其目标受众不同,新闻角度的选择也会千差万别,如《楚天都市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

不同的媒介定位在根本上就制约着或者规定着同一新闻在不同的媒介会千差万别。尽管同一个新闻源,受众不同需求不同新闻角度的建构就自然有别,不同的媒介对同一新闻源会按照自己的价值和市场定位取其能满足自己形象或者社会期待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办报构想和理念。即按照自己的办报模式去建构自己的新闻角度,使新闻在质上体现自己的办报风格和社会定位。读者也会因此形成对这种角度的常规辨认,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报而不是其他。

如对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的报道,一般的媒介就把马加爵当成一个“校园屠夫”,“变态杀手”,详尽报道他杀人手段的残忍和畸形的人格,但《南方周末》的《还原马加爵》却从马加爵边缘化的人格分析他是如何从一个农村贫困大学生一步步沦为杀人魔头的[2]。在这样的报道中就体现出《南方周末》的另类视角——不跟风、不脸谱化、不渲染、不制造卖点而是从一个常人的生命历程还原新闻人物的本身,显示深度人文关怀和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理性。

练习

1.请分析《平果铝业旅行社正式挂牌开业》这一新闻中包含哪些新闻角度,尽可能多的一一列出。

基本材料:2000年2月6日,平果铝业旅行社正式挂牌开业。这是在这个位于百色革命老区、曾经的全国特困县境内诞生的第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开办了平果至桂林、北海、东南五省等多条国内旅游线路和平果至越南、新马泰、港澳等境外旅游线路,还开设了平果铝现代工业与现代农业观光游等项目。从开业10天业务情况来看,平果铝现代工业与现代农业观光游和越南境外游最为火爆。

2.请分析报道《风雪中,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的角度选择的特点。

打工数月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每人每顿饭只吃两个馍,但望着欠薪老板留下的物资,他们却说:这里的任何东西我们都不会损坏,也不会卖掉,这是做人的原则!

打了两三个月的工,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没有油了,蜂窝煤也快烧完了,四位农民工每人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馍。

更要命的是,王营村那家馍店向他们赊了25元钱的馍后,告诉他们:不清账,就不能再赊馍吃了。现在,掏遍四人所有的口袋,摆到桌子上一数,只有6元1分钱。看着案板上仅剩的一棵大白菜,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老板欠工资不见踪影

1月17日,来自湖南岳阳的刘先仿到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称他们4人在一家铸造厂打工,但老板拖欠他们共计5780元工资后不见了踪影。1月18日上午,执法人员来到这家工厂。厂内停着几辆自卸车,四名衣着单薄的工人伫立在风雪中,瑟瑟发抖。

据介绍,刘先仿等4人分别于去年的10月5日、11月8日和11月25日到该厂打工,可自去年12月5日起,老板就未发过工资。“要了不知多少次了,一分钱也没要到。”这位老板1月16日中午曾信誓旦旦地对工人承诺第二天发工资,可自那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人了,连电话也不接。

因找不到该老板,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无法送达法律文书,执法手段无从施展。目前,执法人员正在积极寻求有关部门帮助,以期尽快解决此事。

农民工坚守做人原则

“这个老板,太不地道!”刘先仿说。刘先仿本来在卧龙乡十二里河街的一家钢厂烧“中瓶炉”(把铁屑熔化成铁水),一个月能拿2700元工资。有一天,这位老板找到刘先仿,求他帮助渡过难关。原来这位老板在车站南路办了一家铸造厂,当时厂内的烧炉工回家收麦子了,又请不到其他的炉工,工厂因此停了产。讲义气的刘先仿听说老板有难,二话没说就投奔了过来。

“我放弃那么高的工资去帮他,结果却被搞得走投无路!”刘先仿气愤地说。

其实,只要刘先仿他们“动一动脑筋”,也不是无路可走——原来,厂区仍有一些化铁水用的铁屑,大概能卖两三千元;半成品的汽车压盘整齐地码在那儿,若当废品可卖9000元,若当半成品可卖20000元。另外还有8辆“解放”牌自卸车存放在院内。

但刘先仿说,虽然未拿到一分钱工资,也要照看好这些物资。

今年47岁的刘先仿是湖南岳阳人,家里生活很困难,因此,他的儿子刘敏也在这里打工。刘先仿的妻子早几年得了白血病,总共花了6万元,花掉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3000多元债。

四人中最年轻的是30岁的张海龙,河南南阳邓县元庄乡张井村人。张海龙患中风的父亲76岁,无劳动能力,有一个小女儿11个月大了,一家人靠他打工挣钱糊口。可从去年10月5日到这儿打工,至今一分钱也没拿到,张海龙因此不敢给家里打电话,“也不知道他们过得咋样。”张海龙低着头说。

50岁的李三海,是看门的,湖北襄阳黄集镇人,从去年11月25日来厂里干到现在,不但未拿到一分钱工资,一次老板招待客人时还向他借了200元。

尽管身无分文,但这四位农民工却认真看管着厂区存放的物资。他们说:“这里的任何东西我们都不会损坏,做人要厚道,这是原则!”

3.请将第七章“采访素材整理与分析的程序”中所用的材料进行再思考,提炼出三个以上不同角度的新闻导语。

参考写法:

(1)投资800亿、建设2500公里铁路,1月2日,云南省发改委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织密本省的铁路网。

(2)铁路营业里程位居全国第26的云南省决心改变现状,未来数年内,计划投资800亿建设8大铁路工程项目,打造云南铁路交通的新形象。

(3)新年到昆明旅游的游客们一下火车见到的是一个全新的车站,这个每天可发车50对、接待近12万人的客运站只是规模庞大的云南铁路工程计划中的一项。

(4)云南直通新加坡的铁路建设将从明年提速,1月2日云南省发改委透露,此铁路的东中西线将在三年内全面展开。

(5)铁路运输将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枢纽”而不是“瓶颈”——据云南省发改委1月2日介绍,云南将投资800亿建设8大铁路工程。

(6)云南将拥有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随着昆明到新加坡线的各段铁路陆续开工,此梦想将在未来几年成为现实。

(7)云南省计划投资800亿元,建设超过2500公里的铁路,以大幅度提高云南铁路网覆盖密度及铁路运输能力。这是1月2日记者从云南省发改委了解到的。

(8)“云南十八怪”之一——“坐着火车通国外”的情景有望再现,1月2日,云南省发改委透露,明年起,昆明到新加坡的铁路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注释】

[1]孔祥军:《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范式与典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黄光明:《还原马加爵》,《南方周末》2004年3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