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裕固族的放牧习俗

裕固族的放牧习俗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生产习俗一、生产方式高山细毛羊裕固族自古以来就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马、牛、羊和骆驼。“逐水草而迁徙”是对游牧民族生活特征的生动写照,裕固族也不例外。裕固族人放牧分为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三种形式。每当裕固族主妇挤奶时,总要轻声哼唱一段民歌。割草,是裕固族牧民每年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劳动,而且季节性很强,分割夏草和秋草两种。
生产习俗_中国裕固族

第一节 生产习俗

一、生产方式

img43

高山细毛羊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马、牛、羊和骆驼。人们必需的大部分生活资料依赖于牲畜和畜产品,不仅住的帐篷、穿的衣服、吃的肉、喝的奶来自牲畜,而且生产和生活用的工具,如毛绳、褡裢等也由畜产品加工而成。同时,在历史上也兼营狩猎、采集等副业生产。骆驼运输是裕固族定居祁连山区后,居住平原牧区的牧民从事的一项主要副业生产,曾经成为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逐水草而迁徙”是对游牧民族生活特征的生动写照,裕固族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为了民族的繁荣,经济的兴旺,百折不挠,频繁迁徙,在祖国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中,森林草原间到处都有他们艰难生存的遗迹。他们虽然迁徙不定,但每次游牧到一块新的草原,都“各有分地”。过去,部落要将牧场划分给各氏族,氏族之下又分成许多个家族,每个牧业点由一个或若干个家族组成,一个帐篷多为一个自然家庭,帐篷的多少要根据所处的牧场情况而定。草原多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一般农历正月下旬进入春场,三月至五月中旬入夏场,八月中旬进入秋场,十月至十一月进入冬场。裕固族迁居祁连山区后,草场分配制度有所变化,牧场分为公共所有、部落所有、寺院所有和私人所有四种所有制形式。除在公共草场本民族任何人均可放牧外,部落的草场仅限于本部落放牧;寺院草场所占比重不大,但只允许本寺院的僧人放牧;私人草场归本人放牧,如别人要用,需要通过一定手续,议定草头税。

裕固族人放牧分为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三种形式。游牧的牧民全家老小,一年四季都携带帐篷、生活资料,随畜群流动。现在,完全游牧的家庭极少,都向半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变。所谓半定居家庭就是除经营畜牧业外,还经营小部分农业,冬春季节在自己修建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附近放牧,夏秋季节到较远的地方放牧,这样放牧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平原区的牧民定居放牧,常年在自己的房子附近放牧,只有到最炎热的夏季偶有家庭外出,人赶着羊群进入沙漠水草丰盛的地方,抓膘放牧1个月左右,或到公共牧场将牛、羊混合放牧。

骑马放牧,这是游牧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但是裕固族地区的放牧特点又有不同。山区以养羊为主,每家羊群多为300只~500只。每天早晨,羊群出圈后满山遍野,牧人喝完早茶后须立即跨马出门,紧随其后。日出山头,草原布满了羊群,仿佛一团团白云在滚动。放牧的小伙子、姑娘们隔山相望,有时唱几句悠扬动听的牧歌,互相传情,放羊马拴在树林或草墩上。中午,羊群自动下山到沟壑里喝水,奔跑半天的羊群喝足水后自动在山弯、河边、树林中卧躺片刻。这时,牧人可回家吃饭休息。下午,羊群多不远走,只在山坡下吃草。当太阳落山,夜幕来临时,交错相织的帐篷上空升起袅袅炊烟,牛唤马叫,羊群从山坡缓缓而下,牧场是一片欢快繁忙的景象。主妇忙于熬茶、挤奶,男人们牵马饮水,清点牛群,孩子们则和羊羔、牛犊打成一片,互相嬉戏,热闹非凡。平原区的放牧特点是“早出晚归”。清晨,星星还挂在天边时,就要把羊群赶出去,然后打扫羊圈卫生,把羊粪扫出来,潮湿的地方垫上干草,打开羊舍窗户通风。由于定居放牧,羊群数量不多,一般在100只~150只。太阳出来后,牧人才去跟踪放牧。中午,羊群要回家饮水。夏天,饮完水羊群要进圈乘凉,直到下午太阳偏西,有点凉风才出圈,晚上天黑以后回来。平原区过去有非常壮观的马群、骆驼群。马群多分布在草原边界,牧马人不必跟踪放牧,只需隔10天左右去点一下马数就可以。马群很少有混群现象,一群马仅有一匹种马就可以护住整群马。裕固人的马群常年在荒野生息,很少见人,因此,野性十足,偶见行人,整群马惊慌逃奔。如果想从马群中抓一匹马,那是很不容易的,牧人要经过周密商量,选出四五名优秀骑手,通过多方夹击才能把马群赶进围栏圈里,然后用套马绳去套。骆驼群常年生活在沙漠里,骆驼曾在裕固族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放骆驼的人多为年轻小伙子,一般由两三个人组成,沙漠里有丰富的骆驼草,但非常缺水,牧驼人住帐篷,帐篷扎立在避风向阳的红柳丛里,从百里远的农区驮水来生活,骆驼不必每天都去放牧,两三天收拢一次,然后赶到农区河坝饮一次水就可以了。

二、牧业经验

裕固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生活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也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基础。春季接羔最繁忙的日子里,人们往往遇到这样的麻烦,有些母羊刚生下羊羔后,就不认自己的小宝贝,不让它吃奶,饥饿的小羊羔咩咩地乱喊乱叫。这时,牧人就一边唱歌一边奶羊羔:

托咿,托咿,

睁开眼睛看一看,

你不看那小羊羔,

你的眼睛瞎了吗?

托咿,托咿,

你为何用角抵羊羔,

你难道是牛吗?

你不反刍,奶水怎么能下来?

歌声在草原上悠悠飘荡,美妙的奇迹通常会随之发生。母羊慢慢地走向羊羔,低下头,舔舐着羊羔身上柔软的卷毛,爱抚地招呼自己的宝贝前来吃奶。据西方资料介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挤牛奶时给乳牛播放优美的音乐,结果那些欣赏音乐的乳牛,产奶量比别的乳牛显著地增加。其实,裕固人在游牧生活中很早就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并长期运用于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每当裕固族主妇挤奶时,总要轻声哼唱一段民歌。今天,当你欣赏裕固族民歌时,你会发现大量的诸如《奶羊羔》《奶牛犊》《挤奶歌》等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作品。

此外,有经验的放牧员几里之外就能辨认出自己的牲畜,偶尔丢失牛羊,根据蹄印就能辨别出牲畜的走向及出走的大致时间。一过霜降,壮美的草原马上寒风呼啸,雪花飘落。草木枝枯叶掉,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偌大的牧场掩隐在茫茫荒野之中,牲畜如何过冬春呢?这时,您会发现,每一个牧业点都高高耸立着一座草山,尽管草山外观枯黄,但从那有条不紊、纵横交织的摆放中可以看出牧人的精心设计和良苦用心。这就是牧人在炎炎夏日辛勤收割下来的芨芨草,是牲畜应付“冬灾”的“救命草”。芨芨草是裕固族平原区牲畜的主要饲料,它生长在低湿碱滩的沙质土壤里。《汉书》记载为“息鸡草”,唐诗和清人笔记里称为“白草”,为多年生禾草。割草,是裕固族牧民每年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劳动,而且季节性很强,分割夏草和秋草两种。割夏草多在7月初进行,将割下来的草直接打捆;割秋草多在8月底进行,秋草要除芨芨,否则草质太硬,牲畜吃不动。捆好的草在草滩上晒干以后,用骆驼驮回家中,并码成草垛。寒冷的冬日和青黄不接的春天,羊群全靠这一座“山”度过最艰难的岁月。牲畜先吃叶子,后吃秆子,吃完秆子再到草滩上去啃草根。芨芨草每年都比其他作物提前发芽,早早出苗,是草原上的“布谷鸟”。

过去,裕固族手工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产品自用,进行交换的极少。捻毛线、织褐子是裕固族妇女的主要手工活。毛线主要通过捻线杆来纺织而成。捻线杆为手指粗的木棍,长一尺多,下垂一圆砣,裕固语称其为“阿瓦赤赫”,捻线杆上端刻一螺旋式线槽,用手将弹匀的羊毛线绕在捻线杆上,靠线杆的旋转力量上劲。裕固族妇女捻毛线技艺娴熟,在牧场上、马背上随处可操作。捻出的毛线主要用来织褐子。褐子用木制的织褐机来织,先把毛线缠在3根木桩上,其形状像锐角三角形,然后立上架子,把木刀放在两层线中间,反复砍刀加线即成。褐子分粗细两种,粗褐子由粗羊毛线或牦牛毛线纺织而成,主要用来织帐篷、口袋等日常用品;细褐子由细羊毛线精织而成,在纺线时根据个人爱好,可掺不同颜色的毛线,这样织出的褐子有精美的花纹。细褐子主要用来缝衣服、被面等。

擀毡、熟皮子、缝骆驼鞍子是裕固族男人的手工活。擀毡工具比较简单,只用弹弓、竹帘、沙柳条。其工序是:先把羊毛拌上细土用沙柳条抽打一遍,再将除净油污尘垢的羊毛置于案上用弹弓弹松,然后将疏松的羊毛用帘子卷起,再用滚水冲洗,最后将羊毛铺在板上人工擀匀即成。毛毡分沙毡(山羊毛制)、绵毡(绵羊毛制)和毡提三种。沙毡、绵毡主要用来铺炕,用毡铺出来的炕柔软、舒适、美观大方。毡提主要用在牲畜上,是马鞍、骆驼鞍下面的重要夹垫。用羊羔毛擀成的毡又称细毡,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裕固族男女帽,就是用这种细毡缝织而成的。熟皮子是一项专门的手工技术活,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做,只有一些专门从事皮衣缝制的裁缝才深谙此道。他们首先剪去羊皮上的毛,喷上水卷成小筒放到保湿的地方,随后用刀子刮,将晾干刮过的皮子再用盐水泡,如果是厚皮子那就要在盐水里浸泡4昼夜。羊毛刮净后的皮子用手揉、用脚踩,直到柔软为止,最后用烟熏,再用手揉一次即可。用熟皮可缝制皮衣、皮桶、皮口袋,把皮子剪成皮条,可编织马肚带、马鞭子、马笼头等。骆驼鞍子用粗褐子缝制,先把褐子裁剪成1.5米左右的长方形口袋,然后内填麦草,用木制粗针引毛线缝制而成,最后再附一根长杆,类似两扇厚垫便成一副骆驼鞍子。用褐子还可缝制一种专为骆驼运输用的包儿,其外形像普通麻袋,只是系口处多两片三角形的褐片,据说这是为了防止货物口袋在驮运中松口而特制的,如果把两片三角布系在一起然后再系口绳就不会松口了。

芨芨草可谓草原宝草,它不仅是牲畜的重要草料,而且也是裕固族牧民的重要生产生活原料,很多手工业产品离不开芨芨草。裕固人用芨芨根编制的刷子美观大方,耐磨实用,是刷奶锅的好帮手。把芨芨砸软,可以搓牛缰绳、捆草绳。用芨芨茎秆扎的扫帚屋里院外都能派上用场。用芨芨还可以编制炕席、房笆、罩滤及各种筐篓。炕席像一块夹板,冬天可以防止热炕烫坏被褥,夏天通风隔热,犹如凉席。裕固人编织的筐篓形式多样,有吊筐、提篮筐、圆筐、方筐等,其中驮筐最为重要。驮筐大小不一,用一根扁担挑起搭在驴或骆驼身上,可以运载各种货物,春天拾牛粪,夏天割草都靠它来驮运。平原区交通较方便,同汉族地区往来密切,曾出现过季节性的脱离牧业生产的手工业者,如铁匠、铜匠、皮匠和泥水匠等,在牧业空闲时,他们做些修缮牧业工具、制作头饰等零活。

裕固族农业发展较慢。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以酒泉黄泥堡地区为代表。他们经营农业较早,耕作技术、经营方式与当地汉族农民基本相同,农作物有小麦、糜、谷子、洋芋、青稞、豆类、胡麻等,生产工具有抬扛犁、镢头、铁锨、镰刀、木齿耙、推车等。生产中仍使用牛、骡、驴等畜力。由于草原退化以及经济形势的需要,裕固族日趋向农业生产转变,平原区已经出现大面积的半农半牧家庭,家中一半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开荒造田、种菜种粮已成为裕固人追求的生活新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