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朏朏的重视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作文教学改革思想

刘朏朏的重视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作文教学改革思想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7年,刘朏朏与北京师范学院高原联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试验。刘朏朏将对客观事物认识能力与恰如其分的表达能力统一起来的“全程训练”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刘朏朏认为,在实践中,观察领域的逐步发现就能使师生的视野逐步开阔,从而终于将五光十色的生活展现在师生的面前。

刘朏朏(1934— )是北京月坛中学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语文教学改革的科学探索者。她在作文教学改革和阅读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教改实验影响较大,推广众多学校试行。

1977年,刘朏朏与北京师范学院高原联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试验。1979年,正式提出作文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并编写教材,继续实验。全国众多学校响应,除台湾以外的各地有实验的教师3 000多人,实验班级6 000多个。从1979年起,他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三级训练作文的教程和经验。《光明日报》《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从1981年起介绍过三级训练作文体系。主要著作有:《三级训练作文课本》,1985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概论》,1989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一、重视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作文教学改革思想

(1)“三级训练作文体系”提出的背景。刘朏朏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写作训练》一文中说:“关于写作能力的训练,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四人帮’干扰时期,‘帮八股’的恶劣文风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中来,一提作文,老师就头疼,学生就心烦。”“学生拿起笔来,真话不能说,假话不知打哪儿说。只好抄报纸。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路狭窄,认识混乱,在那种情况下,写作能力的训练是根本谈不到的。”刘胐胐从过去的情况反思,找到了一条作文改革的起始点,“这就是引导学生回到生活的源泉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采用记观察日记、观察笔记、分析笔记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从过去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吸取教训,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过去的作文教学偏重于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如讲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特叙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要解决的是“找米”的问题。刘朏朏在《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一文中提出,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重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作文材料,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全程训练,重视正确处理作文中认识与表达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发挥认识能力的提高对表达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过去,重表达能力训练,忽视认识能力的训练,不能算是“全程训练”,所以表达能力的训练失去了基础,效果就不好。“全程训练”应该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

(3)认识能力是作文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作文的过程即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主要是认识的外化,以语言和结构来表现。作文的过程要经过从“物”到“意”,再从“意”到“文”的过程。没有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物”,“意”“文”的表达则是空的。刘朏朏将对客观事物认识能力与恰如其分的表达能力统一起来的“全程训练”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1)观察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作文的基础,首先可以获得作文素材,解决不说空话、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再可以从生活中获得感受,有感悟、有情可抒,提高认识能力,不讲套话,有自己的认识。有人认为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刘朏朏认为,在实践中,观察领域的逐步发现就能使师生的视野逐步开阔,从而终于将五光十色的生活展现在师生的面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材料是取之不尽的。学生不但可以观察生活中的事和景物,还可能观察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天文水文现象,人的品质,心理世界,在观察中体会自己的感受等。

2)分析能力也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种思维能力。刘朏朏认为,人们经常谈到作家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动人的题材,怎样从一般的题材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怎样从无数生活的片断构思壮阔的社会历史图景,怎样使平淡的语言变得充满浓郁的诗意,都离不开分析。同一题材,有的人视而不见,有分析能力的人就发现新意。分析思维贯穿作文的全过程,提升作文的质量。她举了顾刚同学写中国女排破天荒地夺得世界冠军使全国人民得到极大鼓舞的题材,顾刚同学没有写女排的奋战苦练、升旗狂欢的大场面,而是回到现实生活场景:女排夺冠那天晚上,妈妈破例让我看电视,书呆子爸爸也破例坐在电视机前流下激动的泪水,华侨老爷爷破例拖着病腿爬上三楼到我家看电视。分析能力强,使顾刚找到“以小见大”的新角度。要解决学生中堆砌材料、罗列事实、无的放矢、强下结论、人云亦云的写作毛病,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智力的发展、良好文风的树立,以及日后做人、自学都会有好处。

二、尊重学生心理规律的训练序列设计思想

学生学习作文的心理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刘朏朏的“三级作文训练”是遵循这一规律安排的。训练的序列设计分为3级6段44步[7]

(1)初中一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力,又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年级观察训练。观察与记观察日记。第二阶段是深入观察训练。深入观察与记观察笔记。写观察日记,主要是感性认识,对于从小学刚跨进中学的学生比较适合,形象思维的能力还很强,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写观察日记比较适合。如观察大自然、留心身边的科学现象、注意平凡的日常生活、观察人等。第二阶段的深入观察是在一般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心理规律。如从局部到全面观察,从粗略到细致观察,从观察到体验、调查、阅读、比较、联想等,逐步深入。

初中二年级着重培养分析能力。从观察到分析,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这一级训练又分为两个阶段,也按从简单到复杂来设计,如从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到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意义分析等。训练的方法是写训练笔记。

第三级着重提高表达能力训练。从语言到章法,从局部到整体,也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训练的方式是写语感随笔记和章法随笔记。

(2)训练方法采用“一收一放”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的设计。“收”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学;“放”有利用发挥积极性、自由选择,学生比较难学。这也是符合从易到难的规律。如第一级训练从定向观察到随机观察的训练。定向观察是教师预先确定好观察对象或范围的观察,教师有示范、讲解、教给观察方法,纠正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而随机观察要学生独立进行,难度要大一些。第二级训练中的命题分析与选题分析,第三级训练中的借鉴性表达与创造性表达都是从易到难安排的,而且交替使用,不断提升。

这里有一个作文的综合性与分阶段训练的矛盾问题。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力,只要训练做作文,哪怕是写观察日记都训练了这三种基本能力。而作文的训练序列又要将这三种能力分开来训练,是否科学?这要区分自然科学科学性与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之间的不同。刘朏朏的作文训练是作文的综合性与分项性统一的训练。实际上每一阶段的训练都是综合训练,但有“着重”,既全面、综合,又有“重点”,是哲学上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从“三级作文训练”的“全程”看是综合的,是“着重”基础上的综合;从分项训练看,“着重”中又有综合。刘朏朏认为,观察日记这样小的作文,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具有综合性。

三、认读、理解、吸收三级训练体的阅读教学改革思想

刘朏朏、高原在《关于建立阅读教学新体系》一文中,阐述了对阅读教学改革的理念:“旧的阅读教学体系附属于写作,问题主要体现在它的单元组合与教学要求上。它以文章体裁特点与写作方法来组合一个个的教学单元与目标。”有“重写轻读”的毛病,阅读教学有其自身的重要任务,就是更需要理解力的培养,而迁移写作不是主要任务。一般人阅读报刊、书籍不会因为文体知识、写作方法知识少而阻碍阅读进行。阅读教学应强调认读、理解、吸收的能力。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三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虽有先后,但相互融合。

(1)阅读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认读、理解、吸收。

认读:对所读文字符号(音形义)能认识;能将上下句、上下段连贯起来,明白全篇的意思。认读能力是基础,无文字障碍,才能理解内容。

理解:理解力是指对读物实质、特点能够全面了解与领会的能力。包括能正确把握语句的内容、感情色彩;把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要点和形式。

吸收:对读物鉴别、记忆、消化的能力。通过鉴别,把有用的东西贮存起来。读过之后就忘了,是无效阅读。

这三种基本要素相互渗透、交融,所以要以“螺旋形”的结构来训练,边认读、边理解、边吸收。

(2)将“螺旋形”的阅读训练结构融入“朗读、研读、速读”三级训练体系。初一年级以朗读为主,初二年级以研读为主,初三年级以速读为主。朗读要求眼口耳并用,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促进想象、理解、思维力。研读是有明确的学习课题的精读方式。要求学生会查找资料、使用资料、能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解词、释句、析段、明篇反复训练,提高鉴赏、分析、概括能力。速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认读理解和吸收,获取有用的信息,三种阅读训练方式继承我国阅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现代阅读科学的研究成果。

阅读教学改革突破了以学习写作方法为主要目的,但不排斥阅读对写作启示的意义。刘朏朏、高原将阅读与写作分设,各有自身的特点、内容,又相互联系、渗透、迁移。他们认为,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全靠亲身观察获得,还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搜集有关资料、阅读书刊,充分利用前人或别人的观察所得作为写文章的依据。而且作品反映了表现生活的语言和构思、结构技巧,告诉你“应该怎么写”,对写作也是有帮助的。要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多练还要多读书,读名人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