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公共物品,你了解多少?

关于公共物品,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2-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公共物品同时还不具备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免费搭车者”,即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则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较多。准公共物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物品,称之为自然垄断型公共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消费只有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受,而不能将其分割为可以计价的单位供市场销售,主要是针对纯公共物品而言。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与私人物品相对的一个概念。私人物品是指在使用价值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的商品,包括衣服、食品、住房、交通工具等各种供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而公共物品通常是指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竞争性的商品,即具有非竞争性,也就是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并且其边际供给成本(为零)及享用效果不因消费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物品。例如,国防、灯塔、道路、电视广播等。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引起该物品供给成本的增加,也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效用。例如,新生人口一样享受国防提供的安全服务,但原有人口对国防的“消费”水平不会因此而降低;多一个人收听无线广播并不会影响你的收听,多一些人接收也不会增加电台的供给成本。又如街道上的路灯,并不因为同时照亮了其他行人而影响你的照明;在达到一定点之前,道路上多一辆汽车不会妨碍原有汽车的行驶。

如果公共物品同时还不具备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免费搭车者”,即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则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其特点是:一个人对某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他人对它的同时消费。最为经典的例子有国防、灯塔,此外还有外交、法律、公安、交通安全、中央情报局、基础科学研究等。例如,国防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通过税收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力量,有效地防止了外国的侵略,使该国每一位国民都受到保护,没有人能不让其他人享受国防的保护。即使是没有为国防建设纳税的人,政府也无法将他们排除在国防保护之外。但是,生活中纯公共物品毕竟是极端的例子。

另一类是准公共物品,是纯公共物品之外的公共物品,即具有如下特征:①在一定范围内无竞争性,即增加消费者无须增加供给成本,但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则具有竞争性;②可以有效地做到排他。如道路、电视广播、医疗、教育、交通、邮电和其他基础设施等。随着技术或其他条件的改变,物品的竞争性与排他性也会发生改变,例如,电视信号原来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现在,在技术上能够通过加密变成排他的,由此变成了可以收费的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较多。准公共物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物品,称之为自然垄断型公共物品。如下水道系统、城市供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电讯电话系统等,这类准公共物品多属社会基础设施。另一类为“美德”物品,即那些具有浓厚社会福利色彩的公共物品。这类“美德”物品的典型例子包括社会卫生保健、义务教育、传染病免疫、群众娱乐设施、必要的社会安全保障、禁止吸毒等。

公共物品常常还具有如下特征:①消费中的不可分性。即公共物品的消费只有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受,而不能将其分割为可以计价的单位供市场销售,主要是针对纯公共物品而言。例如无线电台无法将其提供的电磁信号服务分成一段或一块出售;路灯照明也无法分割成某种单位量进行出售。②消费中的外部经济性。公共物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在客观上时时刻刻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正效应。例如美丽的公园、流行病免疫、图书馆免费开放等。③生产中的规模性或自然垄断性等。

在实际工作经济生活中很难确定它的最优数量,因为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假定的,原因有二:一是消费者不能准确地陈述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二是消费者为了少支付价格或不支付价格,会低报或隐瞒自己的偏好,都想不支付成本而得到利益,即想当“免费搭车者”。正因为如此,我们无法得到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更说不上把它们加总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了。另外,即使能够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但在实际工作中,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因为,在竞争的市场中,如果是私人物品,则市场均衡配置是最优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消费者面对的是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同样价格,消费者则在既定的商品产出量上展开竞争。某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市场价格上卖给其他消费者的同样一单位商品,故没有哪一个消费者会得到低于市场价格而买到商品的好处。但是,如果是公共物品,即使它是可排他的,情况也将完全不同。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零,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他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为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这样行事,则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对于纯公共物品来说一般无排斥可言;而对于准公共物品,一般来说排斥是可行的,但却常常是低效率的,因为排他的公共物品如果只供付费的人享用,常因使用率偏低,造成浪费,从而影响经济效率。最明显的例子是公园与博物馆,如果把票价定得太高,只能供少数有钱人享用,这样就会造成浪费,从而影响经济效率;又如,一条并不太拥挤的公路实行收费,从而排斥一部分人的使用是可行的,但却是无效率的,因为使用公路增加的边际成本很低,而排斥成本却很高。对于一条十分拥挤的公路,由于竞争性的存在,收费是必要的,但由于收费的成本代价太高而使收费不可行,因为收费将可能使得公路更为拥挤。所以说,对于公共物品,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完全失灵,市场机制无能为力,这必然要求由政府介入提供公共物品,否则免费搭车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