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道路的形成与价值贡献

中国道路的形成与价值贡献

时间:2022-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便热切地思考与探索中国道路选择的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念始终扎根于中国自己的现实土壤。相比而言,今日中国所走的道路成就最大,代价最小,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三、中国道路的形成与价值贡献

在西方化之外,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中华文明在现时代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一大贡献。应该说,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便热切地思考与探索中国道路选择的问题。马克思设想中的社会主义是完全建立在充分发达的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但如何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建设社会主义,则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难题。唯有积极创造条件,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毛泽东始终强调自力更生,而自力更生的经济学含义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工业基础。1949年我们的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在这样一副烂摊子上推行与实现工业化,难度可想而知。出路只有两条:一是依赖进口,二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业基础。

而当时的中国已经被资本主义国家封锁,要进口只能依靠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苏联为社会主义阵营所设想的国际分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和轻工业国家,并不想让中国拥有自己的重工业基础。然而,毛泽东却并不愿意让中国成为任何国家的经济附庸,在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问题上,他把发展重工业摆上了意识形态的高度。并且,毛泽东发展和管理重工业的方式方法显然区别于苏联高度集中的“一长制”,而采取了集体领导与地方分权的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邓小平来说,他所必须遵守的“经”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他所行的“权”则是面对中国贫穷的基本国情、面对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而他所要突破的则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左”的错误路线、“两个凡是”的禁锢,它们一度是不可怀疑、不可动摇的。邓小平始终坚信,过去搞革命取得胜利,要靠实事求是,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也还要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疑可以成为邓小平“改革的第一个号令”(11)。邓小平十分坚信:“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12)在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如果一味唯书是从、唯别国是从,既没出息,也没出路。跳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逻辑关联,13亿中国人所从事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不只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的一次应用、一个落实,毋宁是一部活的历史,其本身也在创造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经验。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念始终扎根于中国自己的现实土壤。邓小平说:“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3)过去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原理,寻求自己革命的道路,包括方式”(14),在今天仍还有效。高积累、低消费,先生产、后生活,低工资、高就业,是中国工业化不得不走的道路,即便有苦痛,也得忍着点。因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15)。而始终被放在重要核心位置予以高度强调的中国国情又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生产力落后并且发展不平衡,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建设了30年,不少地方还有要饭的,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现实情况。但同时,中国块头大,幅员辽阔,属于“大陆型实体”,东边不亮西边亮,经济发展互补性很强,整个社会的自组织性也很强,因为它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一两个统计指标。所以说,在中国,“办事困难很多,但是有希望”(16),这一现实情况应该成为我们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在中国,干什么事,心里都要装着这个底子。忘记这一点,必败无疑。

然而,指出中国特色道路的重要,并不是要否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相反,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强调,国外有学者甚至直接把邓小平视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17)。在邓小平看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8)。过去革命成功、建国立国所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也绝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不能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看做是改革开放的障碍

建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及今后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任务,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等等,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活气息和有机内容。邓小平理论显然有别于指导中国革命历程的毛泽东思想,它有自己独到的使命、视角、内容甚至表述方式,完全可以称得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改革开放的成功、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其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都是不容低估的。黄金时代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建立在对外进行殖民掠夺的基础上,中国的迅速崛起完全依靠改革开放的英明国策,依靠全体人民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来完成,具有很大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在其直接效果上成功地避免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如大规模农民流离失所、难民潮的大量涌现、疾病瘟疫的肆虐、贫富两极分化或过度城市化、全面动乱与内战。相比而言,今日中国所走的道路成就最大,代价最小,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所以,当代中国人正在从事的现代化实践,客观上也在创造一种新的经验、新的发展模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从而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我们在不经意间履行着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