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规定,正是“中国梦”价值内涵之所在。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郑海兵

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组成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了“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目标追求,它的提出起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即“中国梦”的价值内涵是什么,究竟哪些价值方面的理想和信念在感召着中华儿女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确定为: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规定,正是“中国梦”价值内涵之所在。

一、富强:“中国梦”在经济方面的价值内涵

近代以来,在外患内忧面前,实现富强是中华儿女的强烈渴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始,就担负起实现富强的神圣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强观,其核心思想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人民生活富裕。

首先,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富强的实现前提。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生产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从根本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人民生活富裕是富强的外在表现。富强即国强民富,其外在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也是从世界的角度判断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准;二是人民生活实现富裕,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上,同时,我们坚持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民主:“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价值内涵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明确表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其核心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力量。邓小平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其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人民的权利得到真实、平等的实现,得到切实的保障,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其他民主政治的本质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体现。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人民取得的民主权利,如果不上升为法律,就不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通过法制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

三、文明:“中国梦”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

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讲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党历来以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为己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举起文明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对什么是高度文明的国家,以及怎样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观,其核心思想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物质文明是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并实现社会进步的必要和先决条件,所以邓小平指出:“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其次,精神文明是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动力。精神文明是人自身发展与社会道德提升的归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理论保证,以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政治文明是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保证。政治文明的程度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并为其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必要的政治保障。第四,生态文明是四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因此,人与自然和谐与否,生态文明与否,也必将成为衡量其他三个文明建设的根本标准和基本尺度。

四、和谐:“中国梦”在社会方面的价值内涵

实现“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课题进行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提出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观,其核心思想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民主法治有助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等方面关系的和谐,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我们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此我们党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并将其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三,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离不开诚信友爱,它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第四,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激发和鼓励社会各个阶层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及活力,才能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创造达到社会普遍繁荣与福祉,否则构建和谐社会便会失去支撑。第五,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社会不同群体矛盾激化、社会冲突得不到化解,呈现出动荡无序的状态,必然称不上和谐社会,由此可知,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不然就会产生自然界的“异化”。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