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处理好居民中新老上海人的矛盾

如何处理好居民中新老上海人的矛盾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Q4如何处理好居民中新老上海人的矛盾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落户上海,无论是弄堂或新居住小区,新老上海人共处的现状比比皆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异,各地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不同,新老上海人之间的相处难免有矛盾出现。不要被双方当事人牵涉到新老上海人的差别这类话题中,避免激化矛盾。

Q4 如何处理好居民中新老上海人的矛盾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落户上海,无论是弄堂或新居住小区,新老上海人共处的现状比比皆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异,各地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不同,新老上海人之间的相处难免有矛盾出现。社工在调解这些矛盾时,首先不能不注意到的是:由于上海长久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一般都领先于全国,因此,有些老上海人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有一种优越感。对此,社工必须坚持平等接纳的原则,有时甚至需稍稍多呵护一下新上海人,让他们产生“融入感”。

处理这类矛盾社工首先要帮助解决有些老上海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刻板印象”问题,消除他们潜意识中的歧视思想。这种思想平时不一定暴露在外,可是一旦在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固执地作为一种成见,甚至是判别是非的依据而表现出来。他们往往忘了自己也不一定是上海的原住民。

其次,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就事论事,就“这件事”如何解决寻找轨迹。不要被双方当事人牵涉到新老上海人的差别这类话题中,避免激化矛盾。

再者,在双方坐定调解前,要更多引导老上海人理解,生活习惯不同只是地域、环境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它们与人格的高下无关。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处处都有,上海人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应该有人权平等的理念。

第四,在处理这类矛盾时,要注意不能让它发展成不同地域的群体之间的纷争,为及时扑灭这样的“苗子”,要向当事双方作出警示,说明事情发展的后果和当事人将会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五,如果已有群体性纷争的现象出现,则应动用社区资源做好双方群体“领袖”的工作,必要时可请司法部门及时介入,防止事态恶化。

案例

楼上楼下喜相融

“叭嗒、叭嗒”四楼的硬塑料拖鞋着地声不时地响着,把楼下刚入睡不久的龚阿姨吵醒了。不多时,楼上夫妻俩又不知为什么事在叽里咕噜地讨论着,龚阿姨烦闷地不停在床上翻身。捱了好长时间,龚阿姨刚刚有睡意,突然一阵“叮叮咣咣”,那是什么物件相互碰撞的声音,龚阿姨睡意顿时全消。忍无可忍,龚阿姨拉上老伴上楼指责,楼上的夫妇也非常不服气,双方激烈争执起来。楼里的居民纷纷起床出门相劝,矛盾总算是暂时平息。

第二天一早,龚阿姨神情激愤地找到社工小张倾诉:这些外地人,生活习惯太坏了,说话声音像打锣,脚头重得像敲鼓,我实在忍不住了,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叫他们学学如何做新上海人。社工小张笑着劝说:“阿姨别着急,我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和你交换意见,你看好不好?”

小张很快找到了借住四楼的居民,交谈时,他们也无奈地诉起了苦衷:“我们一直很注意的,生怕上海人说我们生活习惯不好,影响到他们休息。但我们夫妻俩一直要到半夜才下班,然后做饭,吃饭,这以后才休息。我们声音是能轻则轻了,楼下阿姨自己睡不着,冲上楼来辱骂我们,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在和同楼的居民交谈中,大家也反映这对外地夫妇为人很谨慎,对邻居也很客气,没影响过他们的生活。

这就奇怪了!同一幢楼的居民为何反映不一呢?社工经实地勘察,原来四楼是后来增搭的,地面隔层较薄,人走动时,声音容易传到楼下,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楼上的声息龚阿姨家更是听得一清二楚。据龚阿姨的老爱人反映,阿姨有神经衰弱,自然就休息不好啦。

社工小张与双方沟通了各自的情况,让他们了解各人的苦衷。然后在有邻居参加的调解会上,四楼的外地房客主动表示,原来不清楚龚阿姨有神经衰弱,对自己影响龚阿姨睡眠表达了歉意,还承诺以后晚上回家不再穿塑料拖鞋。龚阿姨也自责那天吵架时自己太冲动,出口就骂外地人不懂做人规矩,太伤害人了,事后也感到不对。为此,也向四楼夫妻赔了不是。气氛很快缓和下来,四楼居民甚至答应在地板上铺上地毯,这样,隔音效果会更好。龚阿姨则说,既然是为我着想,买地毯的钱我来出。参加调解会的邻居见他们这样互谅互让,深有感触地说:“新老上海人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和睦融合在一起,社会环境就能更和谐。”

点评:海纳百川,首先要有博大的胸怀。各地的人群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新老上海人只有在交流中理解,在互动中相容,才能形成和谐祥瑞的生活环境,社会工作就是要创造这样的交流渠道和平台。

(张燕君文萧慧杰提供案例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