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四种研究方法

中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四种研究方法

时间:2022-09-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推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客观因素。“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涉及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其每一点微小的调整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及整个社会系统的神经。因此,本书采用了系统分析法,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置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宏观背景下,超越对“省直管县”问题本身的研究,统筹考虑“省直管县”问题背后折射出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指导,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下述四种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

政府间纵向管理体制是历史演进的结果,是过去和现在的结合。本书借助历史分析法,通过对1949年以来中国省、市、县管理体制沿革的历史梳理,从一个完整的时间链条上对“市管县”体制与“省直管县”体制进行综合考虑,挖掘政府间纵向管理体制逻辑演化的背后动因,这对于全面理解当前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府间纵向管理体制变革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49年以来的“省分别管理城市和农村地区”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市管县”体制阶段,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阶段,并重点分析了每次体制变革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推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客观因素。

(二)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对象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而为“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和“解释个体差异”等科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书通过对比中西方在纵向政府组织系统设置上的不同特征,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省、市、县之间的关系将从等级隶属关系基础上的‘从属型政府间关系’走向平等协作基础上的‘伙伴型政府间关系’”的趋势判断,并在总结西方国家在处理“政府间关系”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为建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区域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三)系统分析法

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最早创立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1952年,他发表了“抗体系统论”,首次全面阐释系统论的主要观点。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观念。贝塔朗菲强调,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同时,任何系统都不是单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他还认为,系统中的要素彼此之间都不是截然孤立的,任何一个系统要素都有其特定的位置,都要在系统中发挥特定的作用。概而言之,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强调要从整个系统的高度研究和处理各个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在研究每一个具体的系统要素时,也要注意从整个系统出发,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系统对单个要素的影响和作用。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涉及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其每一点微小的调整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及整个社会系统的神经。因此,本书采用了系统分析法,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置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宏观背景下,超越对“省直管县”问题本身的研究,统筹考虑“省直管县”问题背后折射出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四)调查研究法

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调查研究法日益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调查研究法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研究对象相关状况的实证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入户访谈等形式,采集大量一手经验性资料,并通过整理、比较、分析、归纳,找出问题呈现的规律性和一般科学认识,从而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充足的实证基础。

本书选取河南省、江苏省和贵州省等改革试点省份,进行分省调研,通过深度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特点、地域特征、政府间关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以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第一手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