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省会城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

省会城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

时间:2022-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目前山东省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飞速发展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不相适应,机制相对滞后,影响了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因此,结合省会城市的政治、经济状况,摸清目前山东省群众体育组织管理现状,同时,了解国外大众体育的管理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制订一套适应省会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群众体育管理基本框架,已成为群众体育管理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省会城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

随着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体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独家办体育转变为企业、社会多种渠道办体育。然而,目前山东省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飞速发展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不相适应,机制相对滞后,影响了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可喜的是,这种状况已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体育中介和场馆运营等服务,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的基本框架。

从山东省目前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现状看,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愿望越来越迫切,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群众体育活动模式,主要内容多从增强体质出发,以集体性的广播体操、竞技体育项目比赛和运动会为主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再加上广大企事业单位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已成主导意识,继续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人员和财力上都难以开展。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山东省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结合省会城市的政治、经济状况,摸清目前山东省群众体育组织管理现状,同时,了解国外大众体育的管理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制订一套适应省会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群众体育管理基本框架,已成为群众体育管理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后奥运时代,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测量系统,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有条件的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言的,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组织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形式。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要求不是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而是从运行机制上根本突破,是新旧体制模式的根本转换。实现这一转变,必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整个社会变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体育实行的“集中型”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主要作为一项社会产业运行,因而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改变目前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对体育管理中不合理的方式。

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生产要素是依据市场法则流动组合的,而这种流动又总是使各种生产要素流向能够产生更大效益、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和领域。按照市场经济的合理流动性,应将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形成层次分明、任务明确、分工清晰、系统完善、构成网络、内外结合的管理体制。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开发培育产业文化,是构建第三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对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开展基层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从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居民受连续几年实际收入增长减缓、支出逐年增加的影响,支付能力下降,对收入预期又不乐观,支出意愿随之降低。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风险意识加强,也使居民花钱谨慎。大城市居民、企业、政府这三大经济主体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大城市经济中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要根据经济的实际支付能力,开展多种多样、适合各个阶层需要的体育活动。

转变观念是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基本经济原则。一般来说,个人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生存、享受与发展的体育消费需要,这种体育消费活动的主要受益者是消费者本人,其体育投资也理应由消费者个人承担。企业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及其员工的需求,是享受与发展的体育消费需要与体育广告宣传需要,其主要受益者是企业本身及其企业成员和企业公众,这类企业体育活动投资者应由有关企业来承担。至于各类专门从事体育生产经营服务的体育企业及个体职业体育运动员,其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利润及其他各种有关利益,其体育投资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理应完全推向市场,以促进中国体育的产业化、职业化、企业化、社会化与现代化。国家只能有选择地举办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社会公益体育事业,如修建公共体育馆、体育场等体育设施。此外,国家还应该通过设立各种体育发展基金、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或通过提供税收和产业政策方面的优惠条件及其他各种有效措施,来大力提倡、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体育产业和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体育事业。

根据社会共同需要的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体育受益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投资主体也应该实现多元化,国家既不应该也不可能继续包办一切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实施。从理论上说,并非所有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和实施都属于社会共同事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