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简评

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简评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英国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个体型残疾和社会型残疾的观点,与之对应的是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前面已作说明。8.试述残疾的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及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
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简评_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简评

邓朴方同志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残疾人组织“独立92”大会上发言中明确指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着几亿残疾人。残疾人作为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历史和现实表明,残疾人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他们同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力量。荷马的史诗、爱迪生的发明、贝多芬的音乐、孙膑的兵法、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残疾人对人类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证明。如果歧视或者忽视占世界人口1/10的残疾人,就意味着不尊重人权,不尊重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对国际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价值观念最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工作成为一种专业或学科,在西方社会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世界而言,各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各有其不同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有两个:一是残疾人观念的变迁;二是各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立法。

残疾人观念的变迁,即由个体型残疾向社会型残疾的转变。对此,英国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个体型残疾和社会型残疾的观点,与之对应的是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前面已作说明。应当看到,由个体型残疾向社会型残疾的观点,其进步意义是十分明显的。王思斌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作了评述:“残疾或者是直接由社会因素造成的,或者是由于社会因素的参与造成的。显而易见,残疾的社会责任论是人们对残疾的多种原因有了较多了解,对个人权力和社会责任有较深刻认识的产物。虽然把残疾的责任完全归结于社会因素并不一定适当。但这一理论把人当作社会的人,认为社会负有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观点有益于人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各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立法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到70年代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提供了保障。为此,联合国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这从联合国关于残疾问题的机制和文书概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参见执行《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A/62/157,秘书长的报告)。

1982年12月3日联合国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强调残疾人有权享有与其他公民同样的机会,并且平等分享因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改善的生活条件,并且还首次从残疾人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界定了“障碍”的定义。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政策框架,借此,可以进一步预防残疾,促使残疾人康复并实现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的目标及平等的目标。在满足残疾人的需要方面,《纲领》与只注重康复问题的传统办法截然不同。它是第一部尝试对残疾问题同时采用发展办法和注重权利的办法的国际文书。

1993年12月联合国通过的《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以下简称《标准规则》),是利用了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年)期间获得的经验。《标准规则》由22项规则组成,它们涉及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提供了对所有残疾人享有均等机会至关重要的一整套干预措施。自通过以来,《标准规则》在为全世界编制残疾问题国家政策和做法的工作提供信息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标准规则》所示各项原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残疾人机会均等最佳做法的传播。

2006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强调残疾人是人类多样性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个人的尊严和自主,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切实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编制该《公约》,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尽管自通过《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和《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为了有效地促使残疾人充分、有效地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并增加其在这些领域的机会,仍须开展大量工作。

总而言之,在国际残疾人运动中,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状况不同,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

【本章习题】

1.如何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

2.从哪些视角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3.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有哪些功能?

4.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包括哪几个层次的理论?

5.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6.试述人道主义的含义、特点及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

7.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有哪些理论?

8.试述残疾的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及其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邓朴方著.人道主义的呼唤.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丁启文著.人性·人道·人权.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4.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著.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奚从清.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探讨.残疾人研究,2012,(1).

6.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马洪路主编.残疾人社会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8.王辅贤主编.残疾人社会工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注释】

[1]风笑天编著:《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694页。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776页。

[4][英]哈拉兰博斯著:《社会学基础》,孟还、卢汉龙、费涓洪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7页。

[6]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1页。

[7]奚从清:《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探讨》,《残疾人研究》2012年第1期,第62页。

[8]奚从清:《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探讨》,《残疾人研究》2012年第1期,第63页。

[9]本书编写组:《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枛学习辅导读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176页。

[10]本书编写组:《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枛学习辅导读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页。

[11]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一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12]奚从清:《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探讨》,《残疾人研究》2012年第1期,第64页。

[13]《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73页。

[14]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3页。

[16]丁启文:《人性·人道·人权》,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17]丁启文:《人性·人道·人权》,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92页。

[18]丁启文:《人性·人道·人权》,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19]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著:《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20]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著:《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21]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91-394页。

[2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254页。

[23]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著:《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1-81页。

[24]奚从清编著:《残疾人问题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50页。

[25]丁启文著:《人性·人道·人权》,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