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为人类做得越多,人丧失的能力就越多

科技为人类做得越多,人丧失的能力就越多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智能技术更多的功能和更低的操作要求取代了人类自己的很多能力。在技术语境下,这不叫“知识分子”,有人不无讽刺地称之为“知道分子”,即知道而不求甚解,知道并不意味着就能理解、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技术不只为人类提供服务,还反过来主导和控制了人类,使人沦为技术的奴隶,深深依附于技术。
科技为人类做得越多,人丧失的能力就越多_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该有选择地后退

第四节 科技为人类做得越多,人丧失的能力就越多

如此多的科技产品在为我们服务,人的智力退化就难以避免。

让我们先来环顾一下自己的生活:计算机帮助我们运算,简化了运算思维;手机、QQ帮我们传递信息,省去了文字书写的麻烦;商务通、移动硬盘帮助我们储存数据,减少了记忆的痛苦;电视、网络视频等给我们直接的图像画面,节省了较为复杂的文字思维过程……有人说,现代智能技术越来越“傻瓜化”了,任何人,包括那些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对现代技术陌生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甜头。

其实,被“傻瓜化”的不是这些科技产品,而是人类自己!

现代智能技术更多的功能和更低的操作要求取代了人类自己的很多能力。比如傻瓜相机、机器人、各种自动化设备,还有人正在研究的多种所谓智能产品,它们在提高人的劳动产出或直接代替人劳动的同时,也在钝化着人的综合能力。目前更有所谓将芯片植入人脑,以增强人脑的记忆力和运算速度的设想,这就意味着人类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获得知识,连学习思考的过程都免了。

技术能为人类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人类丧失的能力也越来越多!因为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人的很多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让位给了技术,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甚至于要是离开了技术或者一旦这些技术出现了故障,人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整个社会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转。

在尼尔·波兹曼最负盛名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中,作者很犀利地分析了现代技术给人类智能带来的威胁。他在书中论述到,电视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娱乐业时代”。电视提供色彩斑斓的图画、配合到位的音效、无尽的奇思妙想,其目的只有一个,让观众看。注意,是看而不是想。它给予观众的不是有深度思想,而只是形象的印象,人们满足于观感的刺激和享受,久而久之,就会在这种电视提供的娱乐盛宴中迷失自我,失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最终醉生梦死于其中。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电视机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电,而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节目也几乎是每个家庭晚上的主要活动。有研究人员曾调查过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达拉斯》,他们发现在该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大街上竟空空荡荡,而在节目播出的间歇打电话与用水量竟然陡然高涨。可以说,电视的出现把人类死死地钉在了屏幕前面,人类开始变得懒惰,懒得行走,懒得思考,对于电视上传达的一切都深信不疑,全盘接受。

如果说电视使人类失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则加剧了这种趋势。

西方有媒体从传统阅读方式受到威胁的角度,探讨了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时代,人类放弃阅读能力将会影响人类未来智能发展的课题。一篇题为《后文学时代的到来》的文章就写到,我们创造的科技进步使得我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了,传统文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教学生如何阅读,却常常收效不佳。担心书本文学消亡的人或许能从今天活跃的网络文化中获得些许安慰,但这些博客、帖子和聊天内容典型的特点就是仅使用很少的文字,这根本无法和传统的阅读材料相比。也有人认为,网络交流和文学创作完全不同,数小时的电邮写作并不会提高人们的写作和阅读技巧。最新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一份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称,爱尔兰青少年通过在电脑上打字沟通的做法非但没有提高他们的写作和阅读技巧,反而对这方面的能力有所削弱。

或许有人会说,用电脑来代替传统阅读有什么不好呢?现在的掌中电脑既能说话又无所不知,多方便、快捷!但是,我们的疑问在于,新的技术就一定会有益于人类自身发展吗?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80后和90后们吧,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或者正在被电脑所改变,他们面对领先的技术,喜欢立即上网借助高深的知识来帮助掌握;遇到问题就会立马想到通过人机对话或网络上强大的搜索引擎来寻求答案。他们认为只要有了谷歌就可以无所不知、无事不晓,不需要平时学习。于是,图书馆、博物馆成了最冷门的摆设。

我们一定要追问一句:用电脑算出14×14=196、用互联网搜出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用金山词霸翻译出“进化”的英文是“evolution”……这就能代表我们自己会运算、懂得人类进化史、看得懂英文吗?不要以为有了网络搜索我们就都变成知识分子了,这是技术时代编织的谎言。在技术语境下,这不叫“知识分子”,有人不无讽刺地称之为“知道分子”,即知道而不求甚解,知道并不意味着就能理解、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立即知道,可是拥有信息并不等于就拥有了知识,只有理解了,消化了,并用来为自己服务才能实现信息的价值,将信息变成知识。相反,如果一味只追求“知道”,成为一个“知道分子”,自己反倒会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之中,因为网络上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参半,如果没有很高的鉴别力和洞察力,知道的信息越多反倒对自己的危害和误导越大。

电脑带来的危害还不止于此。虽然人类发明电脑之初是为了帮助自己进行思维的劳动,但这既是一种帮助又是一种摧残。因为自从有了电脑之后,我们省去了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思考、查阅书籍、考证资料等一系列的“麻烦”。当“麻烦”省去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因为我们用Google搜索到的永远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观点,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养成遇到问题就上网搜索的习惯,我们就会慢慢失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凡事都要参考甚至复制别人的思想和观点,这样下去我们同提线木偶有什么区别呢?大脑停止了思考、停止了运转,不就锈住了吗?现在很多人利用电脑来打字,写字的功能慢慢就会退化,遇到稍微生僻一点或者笔画多一点的字就得翻字典、翻手机。所谓熟能生巧,机器长久弃之不用会生锈,大脑停止运转也会生锈!

其实说到底,这是技术时代人类的异化。技术不只为人类提供服务,还反过来主导和控制了人类,使人沦为技术的奴隶,深深依附于技术。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技术的瞬息万变和高速发展正证明着这一点。看看互联网的发展就知道了。

2009年《环球时报》第1950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未来互联网酷似人类大脑》,文中说到: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互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同时将成为人脑的联网。通过人的参与,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视觉、听觉、运动和记忆神经系统。而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互联网会成为一个虚拟的大脑。

如果将来的某一天,人类真的让互联网拥有了与人脑相当的智能,谁能确保高度智能的互联网不会成为人类的主人甚至是敌人?退一步讲,即使人类依然能够控制得了互联网,互联网也能够代替人脑进行工作,那么人类的大脑是否会在“闲置”中走向衰亡?

img53

互联网虚拟大脑示意图(引自《环球时报》第195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