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困难越多,勇气越大”

“困难越多,勇气越大”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受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委托筹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01年6月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俞老院长还告诉我们,当时这些来自浙江大学的名教授每天往返于浙江大学与宁波理工学院之间,在两地授课。

俞庆森:事在人为

俞庆森

江苏镇江人,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化学系,留校任教。1987年9月—1989年5月赴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等离子实验室合作研究。1999年9—12月为日本大阪大学国际微量热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84—1997年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系主任。1996—1999年任浙江大学之江学院院长。2000年受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委托筹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01年6月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化学教学和研究,曾主编《大学化学新实验》教材和《Internet上的化学信息资源》参考书,编写了国内第一部分子设计方面的著作《分子设计导论》,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2005年主编《药物设计》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作为应用化学系列丛书之一出版。

“理工的成长很艰辛啊。”在我们的要求下,俞老院长亲切地向我们讲起了理工的建校史。

“宁波理工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院校,是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办学与管理的本科院校。那个时候,我和30多位老师第一批过来,学校都还只盖了一半,我们的日常办公都是在这些窗台上。”说着,老院长就指着我们身后的窗台,白色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在黑色的大理石窗台上,仿佛映射出了当时忙碌的景象,“因为当时这里一件家具也没有,我们的工作小组都是白天在这种窗台前工作,晚上到附近小区的旅馆休息,就算是就餐,最奢侈的也就是十几个人一桌在旅馆的员工食堂吃了,不轻易浪费一分钱。”

老院长说着说着,就不时抬头向前看看,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工作场景。“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宁波市政府拨款才使我们真正有了办公桌。”

“硬件设施在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宣传招生工作。那个时候,宁波市政府、浙江大学、宁波市教育局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市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平台,浙大提供了师资,教育局也帮助我们招生。”据我们了解,在2001年宁波理工学院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上,有1200多名学生正式加入了理工这个大家庭。

“当时学院的教师基本都是从浙江大学聘请的名教授,由名教授作为首席主讲教授进行基础教学,这在全国也是首例。《光明日报》曾专门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宁波理工采用的教授带领基础教学即使是在名校也是不能看到的。”俞老院长还告诉我们,当时这些来自浙江大学的名教授每天往返于浙江大学与宁波理工学院之间,在两地授课。16:30由宁波理工发车,送一批教授回到杭州,后在19:30分出发,经两个小时的车程接另一批教授到宁波理工,虽然辛苦,但他们依旧兢兢业业地行走在教学的道路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谈到学校的管理时,老院长笑了,“在建校初期,学院只有专业并没有分院这个概念,根据实际的情况实行的是一级管理制度。而不到三年的时间,宁波理工就发展成为万人大学,之后,学院开始实行由分院管理的二级管理制度。”在师资培养上,宁波理工学院也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主讲教授带动年轻教师的方式来提升年轻教师的自身素质。”

俞老院长说:“创业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享受,而在我的人生中有两次创业,一次是浙江大学之江学院,而另外一次就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俞老院长不仅时时刻刻记挂着宁波理工学院,支持着理工,而且他时刻谨记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要对得起理工。

俞老院长说道:“科研在一个高校中非常重要。”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花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设备的置办,对此,俞老院长自豪地说:“浙大有的,我们理工有;浙大没有的,我们还要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