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建构人学的必要性

关于建构人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说明我国学术界已认识到建立人学的必要性。综观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状况,关于建立人学的必要性的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研究人的问题这一艰巨任务仅仅通过一门或几门专门学科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过全部社会科学、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
关于建构人学的必要性_人学的足迹

一、关于建构人学的必要性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人学?对这一问题许多人思考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苏联的阿纳尼耶夫和弗罗洛夫认为,以往各门有关人的学科都从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概念和方法对人进行研究,这样看到的人是一个零碎不全的人,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换言之,人们还不能从各门学科所积累的关于人的知识中得出有逻辑联系的整体图景。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对自然的作用空前巨大,改变了的自然的反作用也空前巨大。在这样条件下,人的生存和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总体性的问题摆在科学知识的前沿,它要求人们一方面要深入地认识自然,特别是改变了的自然;另一方面要深入地认识人自己。这就要求人们把正在积累的关于人的材料统一起来,要求从不同学科的相互联系中对人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因此,在今天研究人时,出现了协调各种不同学科即进行综合研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关于人的统一的人学就成为必要和可能。阿纳尼耶夫在1977年发表的《论现代人类的一些问题》一书中指出:“理论和实践的人学将成为科学发展最主要的中心之一。”苏联心理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苏联科学院心理学所所长洛莫夫不同意他们的主张,认为“建立关于人的统一科学,其根据至少在现在并不比建立关于自然或关于社会的统一科学更充分。不管怎么说,这样提出问题为时尚早”。显而易见,上述分歧是围绕有没有必要建立一门人学,即从有关人的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中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这一焦点展开的。

西方一些思想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例如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个人本身的一般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存在、发展、自由和尊严受损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他主张建立一种存在主义人学来探讨个人存在和个人本身的一般问题,以填补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方面的缺陷。

苏联和西方的人学思想对我国学术界均有影响。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开始研究“人学”,写“人学”文章,编“人学丛书”。这说明我国学术界已认识到建立人学的必要性。综观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状况,关于建立人学的必要性的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研究人的问题这一艰巨任务仅仅通过一门或几门专门学科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过全部社会科学、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但是,怎样结合和沟通各个层次、各个侧面、各门学科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呢?怎样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呢?怎样克服每门学科对人的研究的片面性呢?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统一的有关人的科学即人学。[2]第二种观点认为,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和极左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被看做是与“人”无关的学说,它不关心人,不涉及人性,不解决人的问题,而仅仅注重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对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甚至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的人道主义。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研究,有必要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分支。

以上两种观点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它们都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论证建立人学的必要性,前者着重对人的整体的研究,后者着重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不够的。我们认为还有第三个必要性,那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需要。

说马克思主义过去忽视对人的研究,是不确切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群众、阶级、社会集团都是人,但是,对个人确实研究不多,所以,确切地说,马克思主义过去忽视了对个人的研究。这种忽视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社会原因的。过去的时代是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时代,许多时候人们处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这时突出的问题当然是阶级斗争、群众运动,个人问题被排挤到次要的地位。那时,个人只有在集体中,在阶级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实际斗争的需要经常要求个人牺牲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志愿、自己的个性,甚至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和平建设时代,整个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被压抑下去的许多个人问题破土而出,要求给予理论上的分析和正确的对待。和平建设时期不能过多地要求个人以牺牲自己来成全集体的事业,而应尽可能地把个人的利益同社会事业统一起来,以尽可能地满足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来完成社会的建设,只有把个人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前进。我国在50年代即已进入这样的时期,不幸有差不多30年之久,我们由于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的影响,一直未能从战争年代的思想状态下转变过来,排斥对个人、人性和人道主义的研究。这一转变在十年前开始了,并导致十年来对人的问题、人性、人道主义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尽管有过一些波折,目前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意见分歧,但都一致肯定个人问题必须深入而广泛地开展研究。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在生产上、工作上、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不对人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