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盟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及启示

欧盟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及启示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盟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及启示罗红波一、经济全球化对欧盟中小企业[1]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企业是应用资本赚取利润的实体,是配置资源的形式。从此,中小企业地位下滑的趋势发生逆转。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2002年。中小企业专业区最大的优势之一是高度专业化。再次,小企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欧盟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及启示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欧洲研究所卷

欧盟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及启示

罗红波

一、经济全球化对欧盟中小企业[1]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企业是应用资本赚取利润的实体,是配置资源的形式。企业制度的诞生,是从小企业开始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本和生产不断集中,大规模企业逐步问世,甚至出现了垄断企业。尽管如此,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即使在垄断程度很高的国家,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仍占绝大多数(90%以上),在就业、国内生产总值、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济的发达同企业的发达是分不开的。2003年,欧洲19个国家(欧盟15国加上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瑞士四国)共有企业1950万家,吸纳就业人员达1.4亿人,其中雇员在0到9人的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2%,10~49人的小型企业的比重为7%,50~249人的中型企业占1%,雇员人数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只占0.2%。欧盟15国共有企业1870万家,平均20个居民就有一家企业;2/3以上的就业人口工作在中小企业,其中56%的人工作在雇员不足10人的微型企业。[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无处不在。

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并不被看做主流经济力量。有的国家对其既不抑制,也不鼓励,任其自行发展;有的国家甚至明确采取“爱大嫌小”的态度,似乎未来必将由大企业一统天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所有大国的小企业在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出现持续下滑。70年代,由于石油冲击和“滞胀”,经济结构实行大调整,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推行“生产分散化”,把一部分内部工序外包出去,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二级供货小企业。这一变化的更大意义在于,使小企业一族深受鼓舞,各个领域的小企业纷纷问世。从此,中小企业地位下滑的趋势发生逆转。到70年代末,中小企业在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转为上升,而雇员超过500人的大企业,在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却出现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发现了中小企业的价值,对朝气蓬勃的新兴中小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注意和研究它们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然而,历时不久,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内和跨国的企业并购浪潮,造成了新的竞争形势,其特点是:在全球流动的不仅是商品,而是所有的生产要素。[3]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临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知识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体化,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的企业结构(参阅图1和表1)能否成功应对新的挑战,有些人对此产生怀疑,甚至对中小企业提出质疑,他们认为:

img2

图1 非农私营部门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比重(1998,%)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2002年。

表1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非农业私营部门不同规模*企业构成(2000)

img3

注:*企业规模分类:微型企业(1~9人),中小企业(10~249人),大型企业(250人以上)。比重占优势的企业规模按雇员所占比重判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之比。***比较赢利率是指企业的增加值与劳动成本(包括非雇员劳动者报酬)之差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2002年。

第一,从根本上说,只有大企业才是资本与科学相结合的最佳载体。大企业规模巨大,具备多样化经营条件,它的实验室和分部可以提供多种机会,以推动生产组织和分配组织的科学化,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这就是所谓“技术边界”,其他企业不得不跟在这些大型企业屁股后边跑。据此,在企业规模结构中,小企业只能充当拾遗补阙的角色,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效率低,国际竞争力差。有人认为,在国家工业体系中,中小企业这一块是非常脆弱的部分。从微型企业(9人以下)到大型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率具有递增趋势。

第三,缺乏研究开发能力,甚至应用新技术也有障碍。只有少数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肯花钱,雇员不到100人的企业大多如此。企业在人才培训上的投资更少。

第四,难以利用金融工具发展自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金融的支持,企业就难以存活,更谈不上发展,而中小企业难以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发展自己。这方面的问题,一是小企业对信贷,特别是短期信贷过分依赖;二是中小企业能利用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得很少。

第五,中小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它们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有些人认为,企业规模小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种种束缚和制约造成的必然后果。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小企业无能为力,只有大企业才能应对。

尽管有种种质疑,但更多的人坚持认为,中小企业的优势并没有丧失,中小企业本身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认为:

首先,企业规模小,好管理,应变能力强,是一种灵活的、更具独立性的资源配置形式。小企业的指挥系统,从老板到合伙人和雇员,关系简单、直接。这种体制,能使管理者即刻了解到内部效率不高的环节,从而及时加以解决。企业主和他的供应商之间,特别是企业主和他的客户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企业能够迅速应对外部条件的变化。对于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小企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至于小企业的效率,虽然较低,但成本也低。同250人以上的企业相比,微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仅相当于它的52%。

其次,尽管有争议,中小企业专业区(中小企业集群)[4]仍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中小企业专业区既不是一种短暂的现象,也不是无足轻重的事件,它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工业政策的摇摆,发挥了抑制作用。中小企业专业区拥有多方面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甚至会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专业区最大的优势之一是高度专业化。专业区可以从整体上获得内部规模经济效益,而每家小企业则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区内企业之间的了解、信任、和谐关系以及约定俗成的规制和集体价值观念,发挥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再次,小企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中小企业的另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在当地社会有很深的根基。大企业的地方生产体系的特点是,其生产率的提高只取决于投资与技术进步,因此,公司与当地社会的联系很淡薄。中小企业专业区生产系统则与此不同。在专业区,除了投资和研究开发外,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脚下这片生活和工作热土的思考,也构成了一种提高生产率的要素。中小企业也是当今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在1998~2000年的3年中,与大企业的形势相反,其就业出现正增长,幅度为5%~6%。2000年以来,这一趋势没有改变。[5]

最后,对“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和专业区内的小企业应当加以区别。笼统地讲中小企业好或坏,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进行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小企业到底有效无效,主要不是看其数量多少,而是看其有无有效的专业化组合模式,因此“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和专业区内的小企业是有很大区别的:专业区内的小企业生产体系可以看成是集体的工业生产组织模式;而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则运作于市场的边缘,在生产的缝隙中求生,它们本身也不构成工业发展的动力。

上述争论表明,欧洲中小企业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和仍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它们确实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以应付严峻的挑战。

二、欧盟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欧盟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可以追溯到共同体成立之初。1957年3月25日签订于罗马的《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第130条第1款明确规定,“共同体与成员国应保证必要的条件,使共同体工业具有竞争力。为此目的,根据开放和竞争性市场体制,共同体与成员国的行动旨在:加速工业调整,以适应结构变革;鼓励创造一种环境,以利于整个共同体内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发挥其主动性;鼓励创造一种有利于企业间合作的环境;促进更好地挖掘革新、研究与技术发展政策的工业潜力。”[6]此后,欧共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应地颁布了许多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指令,制定了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计划和行动。

img4

图2 欧洲联盟企业政策的支持工具

资料来源:《欧盟对企业的支持》,2004年,布鲁塞尔。

20世纪下半叶,经济全球化进程速度加快,并相继经历了三次浪潮:50年代之后的贸易国际化浪潮,80年代之后的资本流动国际化浪潮和90年代的信息流动全球化浪潮。[7]经济全球化的提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市场竞争力方面、企业家精神方面以及金融和体制方面,欧盟正是在这些方面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8]

1.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政策。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有关资料,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2倍,单位研究开发投资创造的创新产品数量是大企业的4倍。这说明,在欧盟及其成员国,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9]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企业总司和欧洲统计局1997年联合开展对西欧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研究结果却反映出问题的另一面。1994~1996年,雇员在25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属于创新型企业的有81%,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这一比重分别只有59%和44%。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风险和创新成本过高,而中小企业缺乏合适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增强欧洲工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为此,欧盟将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列为其中小企业政策的总目标之一。在1995年推出的《创新绿皮书》的行动路线中专门为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设立了一项行动计划。在1996年12月通过的欧盟《第三个中小企业多年度计划(1997~2000年)》中,提出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例如: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鼓励和促进私人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参加欧盟的研究开发计划和创新计划。欧盟为《第三个中小企业多年度计划(1997~2000年)》的预算总额为18亿欧元。在欧盟第五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简称“框架计划”)中,专门引入了“关于促进创新及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研究、技术开发与示范活动的专项计划”,预算资金达3.63亿欧元。目前,欧盟正在执行第六框架计划,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其中。

2.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政策。产品出口是企业传统的国际化途径。欧盟许多成员国的对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此,欧共体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促进企业的国际化。1973年,由欧共体委员会成立的“企业合作中心”(Business Cooperation Center),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和跨国合作。尽管对外贸易仍然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直接卷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之中。新的形势要求它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国际上的商品交换,还须尽快适应资本流动国际化的浪潮。为此,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成为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总目标另一个重要内容。具体行动包括:①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最重要的工具是1987年成立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网络。②促进企业合作与建立伙伴关系。为了推动欧盟内部的企业合作和与外部合作,欧盟委员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了多种渠道,其中最重要的渠道有:合作伙伴搜寻网络(BRE),截至2000年,该网络在世界上75个国家拥有300名顾问和500多名通讯员,为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提供建立合作公司的机会。欧洲经济利益集团(EEIG),它作为一种有利于跨国合作的法律手段,以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为重心。欧洲伙伴关系计划(EUROPATENARIAT),最初的目标是通过促进中小企业之间的跨国合作,推动适用于结构基金的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这一计划扩大到欧盟外部地区,已有70多个国家参加了欧洲伙伴计划。每年欧盟举行两次合作伙伴谈判、达成协议活动,每次出席会谈的企业达1500~2000家。③促进企业与第三国的合作。欧盟委员会设置了专门计划和行动来促进企业与第三国企业之间建立伙伴关系。1996年,欧盟委员会实行了一项“市场准入战略”,从而确立了欧洲打开其他市场的基本战略。欧盟还与外部地区和国家达成了增进双方信息沟通、满足中小企业特殊需求的合作协议。例如,与欧洲自由贸易区国家的合作,与北美市场的合作,与日本的工业合作,与地中海、拉丁美洲、亚洲国家的合作,与中东欧国家、独联体国家、蒙古的合作,与非加太地区联系国的合作。[10]

3.大力促进企业家精神的提升。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讲,企业家精神是第一位的。激发企业家精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为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重视企业家精神教育。欧盟在这方面颁布的指令、制定的计划和行动也不少,最重要的有2000年6月在欧盟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的带有法律导向的《欧盟小企业宪章》,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就包括加强对创业精神的培训和教育,改善立法规定,简化行政手续,以方便新企业,特别是富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又如,欧盟的2000~2006年社会基金项目,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企业家精神文化、教育和培训企业家精神。通过对各国的实践的比较,欧盟委员会还于2002年11月制定了最佳程序计划、发展和实施欧洲企业家精神最佳培训课程,进一步倡导在欧洲教育体制中促进企业家精神。2000年12月20日欧盟理事会通过的第819号决定——“促进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多年计划(2001~2005年)”是欧洲共同体的主要计划之一,由欧盟委员会企业总司直接管理,计划拨款4.5亿欧元。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有5个,其中也包括:改善企业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要为研究、创新和创建新的企业提供方便条件。欧盟大力促进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目前企业孵化器超过850家。为了提高新办企业的存活率和巩固其增长期,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不同阶段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

4.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件。在绝大部分国家缺乏资金是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那些刚刚起步的高科技和高风险企业来讲。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欧盟除了对其所制定单年或多年企业发展计划给予拨款外,还设立了专门的融资机构:欧洲投资银行(BEI)和欧洲投资基金(FEI)。欧洲投资银行成立于1958年,是欧盟长期贷款机构。最初,该机构主要是为欧盟大型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自1987年开始,融资量不断扩大,也包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欧洲共同体理事会要求欧洲投资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7.5亿埃居的资源。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或处于扩大期的中小企业取得优惠贷款提供支持。②为改善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修建跨欧洲基础设施网络(交通、通信、能源)进行投资。③为企业与第三国合作提供融资方便。成立于1994年的欧洲投资基金是世界第一个国际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总部设在卢森堡,其资金由欧洲投资银行、欧盟和15个成员国的银行以股权提供,[11]选择15个成员国的25个商业银行作为协作银行(如果发生风险,协作银行与欧洲投资基金各承担50%的责任),专门为雇员在100人以下的欧盟境内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1997年欧洲投资基金就给予中小企业的担保款额达到135亿埃居,占基金业务总额的34%。“促进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多年计划(2001~2005年)”设立三个可以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担保的工具:①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为企业有关信息和通信技术投资提供担保,重点是帮助雇员不超过50人的小企业。②欧洲技术推广机制。为具有潜力的、处于开创或成长时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最多占投资总额的25%。③“开创资本”行动。主要是资助对企业开创资金的评估行动,资助金额最高为覆盖活动成本。根据协议,欧盟委员会委托欧洲投资基金管理这三个融资工具。希望受益的企业和机构不能直接向欧盟委员会或欧洲投资基金提交申请,而应与欧洲投资基金选定的融资中介联系。

表2 欧洲中小企业对外部融资渠道的利用率

img5

资料来源:Exco Grant & Thornton survey of SMEs,2001。

5.大力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加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对于促进企业国际化如同为虎添翼。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大的场景:一个是‘小企业和大网络’;另一个是‘一体化的大企业’。有了信息和通信技术这个有效杠杆,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处的不利地位,定会有所改善”。[12]基于这种认识,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最近十年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网络化和集群化。中小企业之间,哪怕是微型企业之间,如果形成网络化和集群化生产体系,可以被看成是集体的工业生产组织模式,便发挥出与中型企业或大企业差不多的作用。另外,现在中小企业集团正在蓬勃发展,它将对企业平均规模的概念产生影响。这种密集的企业结构以及开放的非正式的企业团队,不仅使“中型企业”的数量有了增加,而且使中小企业专业区内部出现了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欧洲投资基金的一项重要职能,便是促进企业集群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其次,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1987年成立的欧洲信息中心(Euro Info Centres),最初只有39个分支机构,2000年已经发展到了273个,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它们为欧盟中小企业提供世界各国的相关信息,筹划各种宣传活动,组织研讨会,分析形势,寻找合作伙伴,提供咨询服务,负责向欧共体/欧盟反馈情况……仅2000年,欧洲信息中心就收到45万个信息和咨询委托,组织了4100次活动。[13]由于欧洲信息中心为企业项目之间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被欧盟委员会视为“共同体支持中小企业的脊梁”。[14]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欧洲化和国际化,欧盟还开辟了“欧洲商业合作网”和“企业之窗”网站。最后,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欧盟投入4400万欧元,启动了“进入信息社会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15]2000年7月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通过“2002年电子欧洲行动计划”,主要行动为促进价廉、快速接入互联网、相关人员培训。现在这一计划已被“2005年电子欧洲行动计划”所代替。新计划的主要行动为促进电子商务、电子教育和电子医疗。现在已被“2005年电子欧洲行动计划”所代替)。为呼应这一计划,2001年3月13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迈向数字化”指令。

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它们的国际化进程和提高了它们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能力。目前,欧洲中小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国际合作的浪潮。

三、启示与建议

欧盟及其成员国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为我国提供的重要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纠正某些偏颇认识,辩证地看待中小企业的是非优劣。中小企业同样是经济进步的产物。近50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的发展和就业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资源。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例如,以中小型家族企业为基础的经济系统,在世界竞争中只能当配角,在外部冲击面前难有招架之力。为此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大中小企业的组合问题,建立一种与产业结构、技术水准、竞争环境相适应的大中小企业组合,使其形成合力。特别是在面对大批外国资本涌入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有一批大型企业以及大型银行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强有力的心脏;否则,一个国家的经济系统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否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失去基础。当然,企业规模是大是小,企业家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视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2.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加强信息化服务,以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扩张的环境。为了应对市场全球化和生产流程的科学管理普及化,目前欧盟及其成员国正在强调把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各种小企业组织模式之中,促进小企业之间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的各种职能和企业本身同国际市场接轨,实现高效运转。这一经验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尤其重要。

3.我国应加强对欧盟及其成员国中小企业政策和经验的研究,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中—欧中小企业的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中小企业应该意识到,走向国际市场同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小,应对国际化及早做出准备。在这方面,加强与欧洲中小企业及其服务机构的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欧洲中小企业不仅有着较高的企业管理经验,而且有着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加强同欧洲企业及其服务机构的合作,也是加速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一种捷径。欧盟、成员国、地区三个层级的中小企业政策,总目标是一致的,但具体目标、支持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而且成员国和地区的中小政策措施各有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欧洲国家的工业政策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有了新的变化,原先只是间接参与工业基础建设的大区和乡镇政府有了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和对外合作的权利。它们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新一轮中—欧企业合作正由它们带动。加强对欧盟及其成员国中小企业政策和经验的研究,充分利用欧盟、成员国和地区为中—欧中小企业合作提供的机会和条件,对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改变我国社会化服务系统落后面貌,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中小企业的合作不同于两个大型企业的合作,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西欧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合作,是以技术、工艺、品牌、部分设备和人员培训投入为主,而较少以资金投入为主。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应特别注意寻求和制定有利于吸引国外中小企业群(组成一个生产链)来华合作的办法和措施,改进我国地区吸引外资的优惠办法。我相信,中—欧工业区或企业集群的合作,将可以产生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取得“双赢”局面。

(选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小企业发展——挑战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注释】

[1]欧盟1996年4月公布的第280号建议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为:

img6

[2]www.lazioeurop.it.

[3]安东尼奥·马尔扎诺:《全球化背景下的意大利企业规模》,载《意大利经济评论》2002年12月第4期(Antonio Marzano:La dimensione delle imprese italiane nello scenario della globalizzazione,in Economia italiana,2002 n.3,pp.556)。

[4]对中小企业专业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例如“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生产系统”(local production system)、“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等。

[5]贾科莫·贝卡蒂尼、马里奥·贝兰迪:《强壮的卑格米人与羸弱的瓦图西人》,载《意大利经济评论》2002年12月第4期。Giacomo Becattini e Marco Bellandi:Forti Pigmei e deboli Batussi.Considerazioni sull’industria italiana,in Economia italiana,2002 n.3,pp.9-611。

[6]《欧洲共同体条约集》,戴炳然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7]安东尼奥·马尔扎诺:《全球化背景下的意大利企业规模》,载《意大利经济评论》2002年12月第4期。

[8]成员国采取的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是多种多样、具体实用的,因篇幅有限,本文未加论述。关于欧共体/欧盟与成员国中小企业政策之间的关系,1986年由德洛尔主持的欧共体委员会提出了三项原则:(1)欧共体应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而不是直接提供补贴。(2)欧共体的政策行动对于成员国中小企业政策来讲,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3)欧共体应与中小企业界人士一起合作制定共同体的中小企业政策,而不能由上面强加于下面。在此需要补充一点,即欧共体/欧盟中小企业政策不直接针对某个企业或某人。

[9]European Commission(1995):Green Paper on Innovation,Luxemburg.

[10]参阅马克思·佩哈:《欧盟及其成员国鼓励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扩大——中小企业的欧洲与国际合作》,载罗红波、戎殿新主编:《欧盟中小企业与中—欧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72~77页。

[11]欧洲投资基金有20亿埃居的启动资本,覆盖50亿~100亿埃居的担保额。40%的资本为欧洲投资基金的自有资金,30%来自共同体的预算,还有30%来自公共或私营金融机构。

[12]安东尼奥·马尔扎诺:《全球化背景下的意大利企业规模》,载《意大利经济评论》2002年12月第4期。

[13]2000 GENERAL REPORT,p.68.

[14]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reating an entrepreneurial Europe:the activit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for SMEs”,Brussels,01/03/2001,COM(2001)98 final,p.21.

[15]《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