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社会主义之分化

马克思社会主义之分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迨后派别分歧,内容复杂,而马克思社会主义遂分化为五种范畴,若“正统派”,若“修正派”,若“工团主义”,若“基尔特社会主义”,若“布尔什维主义”皆是也。此派代表人为柯祖基,彼为保存马克思主义之本体,与修正派争论甚烈,因而正统派社会主义遂与修正派社会主义并立。彼曾著多种修正马克思学说之论文,欲于社会主义内部改革社会主义。
马克思社会主义之分化_现代社会学

第五节 马克思社会主义之分化

马克思学说出世以后,旧日空想的社会主义乃一变而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于是社会主义遂为马克思社会主义所代表。迨后派别分歧,内容复杂,而马克思社会主义遂分化为五种范畴,若“正统派”,若“修正派”,若“工团主义”,若“基尔特社会主义”,若“布尔什维主义”皆是也。兹依次分述于下。

一正统派社会主义正统派之名称,发生于十九世纪末叶柏伦斯泰因一派倡修正说之时。此派代表人为柯祖基,彼为保存马克思主义之本体,与修正派争论甚烈,因而正统派社会主义遂与修正派社会主义并立。西历十九世纪七十年前后,欧洲各国信仰马克思主义者无不热心运动,以期社会革命之早日实现。当其始也,极力实行阶级斗争说之主张,排斥妥协,直接行动。彼等因认定资本阶级特权之存在足以妨害社会主义之发展,又认定社会党应由纯粹无产者组织,故以根本改造社会组织为目的,以纠合无产者行有组织之阶级斗争为手段,务期实行革命的政治运动,而于社会主义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至若劳动救济立法及劳动组合运动,皆在彼等反对之列。质言之,此时马克思主义者之运动,仅知以无产阶级之直接行动,谋社会主义实现,其成效虽未著,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则能彻底举行者也。虽然,社会革命乃无产阶级之企图,纯恃无产阶级自身觉悟,革命运动始有进步之希望。当此之时,资本生义虽日见扩张,无产者之数虽日见增加,而劳动者阶级的自觉尚属幼稚,故劳动者之组织与运动亦未能发达。且当时之产业界虽有集中之倾向,然尚未如马克思所豫言者之急速成就。小产业中产业似已较前增加;农业方面亦然,地主之数不仅未见减少,反有增加之趋势。于是马克思主义者观此现状,遂感知马克思学说不易奏效,乃于理论及实行两方面,改弦更张,德国社会民主党首先变更昔日之宗旨,而采用议会主义。迨后愈演愈进,至十九世纪末叶,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发生冲突,遂分为正统派与修正派。正统派以马克思主义嫡派自称,较之修正派尤能保存马克思学说之精神,惟笃信议会主义而与资本阶级妥协,则不无可议之处耳。

二修正派社会主义修正派之代表首推柏伦斯泰因。彼于一八九九年脱离正统派,关于实行社会主义之手段,主张逐渐受国家干涉。彼曾著多种修正马克思学说之论文,欲于社会主义内部改革社会主义。彼之主张亦博得一部分人之信仰,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受其影响者尤多。

同时英法两国亦发生修正派运动。法国虽有喀特一派坚守正统说,而米勒兰一派则提倡改良主义。米勒兰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应与一切政党携手,故排斥马克思派之意见,不主张由无产阶级共同团结以行无产阶级革命;又反对喀特派及梭列派。盖梭列主张谋劳动者地位改善,有时虽可与国家妥协,然不主张与一切政党携手,以破坏阶级斗争。至于喀特则主张以阶级斗争实行社会革命者也。

英国亦然,正统派之社会民主同盟势力衰弱以后,而独立劳动党之势力乃日见增大,独立劳动党由费边主义产生,亦为修正派。

修正派之学说虽各不相同,然其共通之性质要不外为进化的或改良的社会主义而已。其特征可分五项:(一)谋产业组合或消费组合之发达;(二)助成产业归国有或市有之倾向;(三)组织改良地位之劳动组合;(四)使劳动者获得选举权;(五)由国家征收累进率之所得税。

修正派社会主义之目的或对象,亦在于推倒私有制度,将生产机关收归社会公有,其与正统派无不相同,惟以改良主义为达到目的之手段,则与马克思主义完全相反。

三工团主义工团主义原有劳动组合主义之意义。法国劳动组合,最初分为二派,一为改良主义,一为革命主义。前者之目的在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银,改良劳动状态;后者之目的在革命,不希望减轻资本主义之弊害,而在根本改造社会组织。惟后者之势力较前者为大,入二十世纪以后,殆支配法国全部劳动运动之精神。

工团主义之根本思想为阶级斗争。依工团主义者之意见,社会系由掠夺者与被掠夺者两大阶级组织而成,雇主与被雇者之利益完全相反,故主张劳动者应与彼握有生产机关之资本家,继续争斗。惟劳动者欲谋经济解放,须凭借自身力量,于经济上行有效力之战斗,若信仰议会政策,专事投票之竞争,而不惜与其他阶级妥协,反丧失革命之精神。故工团主义者反对民主主义,不置重态度冷淡之多数,而置重有觉悟之少数,且反对将生产手段集中于国家,以国家束缚个人故也。

工团主义之理想,在使劳动者有自主的“自由工场”,主张劳动阶级之解放应由劳动阶级自动。工团主义又反对专事改良劳动者地位之运动,主张行自然的总同盟罢工,而不主张准备罢工之基本金。

工团主义之手段以直接行动为主,谓社会常在战争状态,劳资两阶级间有极大之隔阂,利害完全相反。故劳动者须以一切手段征服资本阶级,继续努力奋斗,最后举行总同盟罢工,一举而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社会组织。

工团主义固可谓为马克思主义之反动,又可谓为马克思主义之还原。工团主义以为资本家社会决不自然破灭,其根本之变革,惟恃劳动阶级之牺牲与争斗始能成就。马克思谓力为旧社会孕育新社会之产姆,而工团主义则主张将此力提前运用。关于此点,工团主义已与马克思主义相反,而梭烈则云马克思主义复兴于工团主义之形式中,似工团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又无甚冲突也。

工团主义对于革命以后之政治组织,主张由劳动阶级组织组合管理一切生产机关,由各组合联合组成中央大组合,开全国会议决定各种职业及产业之关系,尽统治之责任

工团主义之国家,亦有统治者。各职业之全国会议,选出代表开总会议,决定各组合会员所应受之分配额,有余裕之组合,又得补助无余裕之组合。

惟工团主义既否定政治的方法,而所谓总组合之组织,仍必以代表制度为基础,别开妥协,术数,及其他种种政略之门径。且社会上各人之结合,不仅经济一方面,必更有行政裁判,国民教育等事焉,然则主张经济结合之工团主义,仍不能排斥政治结合,是其显然之矛盾也。工团主义主张经济行动而排斥政治行动之效力,足以促进产业进步国家劳动组合之发达,然革命的工团主义者多年奋斗之结果,又逐渐感知纯粹经济行动之迂缓不易奏效,而有采用政治行动之倾向矣。

四基尔特社会主义组合社会主义之意义,即主张以劳动组合与国家共同管理产业之提案,生产机关归社会公有,而委托组合管理。惟其管理权利不仅属于生产者,即属消费者亦得经由地方团体或中央团体发表其自身之要求,生产之程序与方法,虽归组合管理,而生产之种类及其需要之缓急,则不能决定。基尔特社会主义,欲将现有组合变成合理想之组合,使适宜于将来产业之管理,并推倒工钱制度,使达到使组合与国家共同管理产业之目的。其进行方法,第一步在结合劳动者向此目的前进,以与资本阶级对抗;第二步要求共同管理产业,使国家收买资本家之资本,许组合经营产业。

组合社会主义者拥护个人权利,不干涉生产者之自由。所谓组合,有全国的与地方的两种。全国的组合,大致决定物品之标准及商品贩卖等事,并调和需给之关系。地方的组合,则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产业自治。组合中之职员,由组合之会员选举之。全国的组合,构成一中央机关,是即组合总会,为生产者方面最高之权威,与消费者方面最高权威之国家对立。组合总会与国家又各派代表组织共同委员会,管理产业上最高之事务。生产者与消费者,因有此委员会,得以时相接触,互相协议,两方之利益不至发生冲突,故能共同拥护全社会。

至于国家之收入,每年以单税法形式,按各组合所得纯利益提出若干充作国家之收入。国家取得此宗收入,用以办理教育,公共道德,以及裁判与国际事务。

以上为组合社会主义之梗概。惟在今日社会中,各种复杂活动,关系异常纷繁,组合社会主义者欲以国际关系委托国家管理,以生产事业委托组合管理,恐难容易划分。盖国际关系常含有经济的生产问题,而经济的生产问题,又常含有国际关系,殊不易明确区别也。且组合制度即能成立,亦不能保全产业之平和,此种思想亦仅成为空想而止。组合社会主义者以为人性本善,皆有爱他的本能,故主张以平和之方法促成社会革命,此未免失之太过。殊不知欲使人类不事营利生产而事效用生产,苟无强制的权力为之指导,决难达于新社会之境界者也。

五布尔什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即纯粹的马克思主义,其指导的原理,即为劳工专政。劳工专政为马克思学说中之政治论,观于列宁等之阐明,更征诸马克思之文献,殆已了无疑义,故欲了解布尔什维主义,仅就列宁对于劳工专政之解释研究之可也。

劳工专政之意义如何?列宁于所著《国家与革命》一书中云:“劳动阶级革命的独裁政治,系被压迫者为谋推倒施压迫者而造成之先锋的支配阶级之组织。”彼又于《劳农会之建设》一书中云:“劳工专政乃一伟大之言,不可滥用。劳工专政者,即征服剥削者与恶人而决然实行之强权的铁血支配也。”彼又于论社会革命一文中云:“世人非难共产党使用暴力,由于不明劳工专政之意义。盖革命之自身,纯系强力之行动。专政之语义,由各国语言解释之,要不为外使用强力之意。革命之地位愈困难,专政之程度愈辛辣。”故劳工专政之意义,依列宁所解释者言之,即劳动阶级对资本阶级运用之强力政治也。

劳工专改之本质如何?据列宁云:劳工专政之本质,即一阶级对他阶级实行革命之强有力的国家。换言之,所谓劳动者之国家是也。何谓劳动者之国家?列宁之解释亦与马克思恩格斯之意见相同。据马克思云:国家乃阶级的支配之机关,乃一阶级压迫他阶级,因此制定法律,使此种压迫继续持久,借以缓和阶级冲突而造成者也。又据恩格斯云:国家为阶级的社会历程中之产物,乃阶级冲突及阶级利益不能妥协之证据。列宁引申两氏之论,谓国家为阶级冲突之产物,为阶级不调和性之表现,故国家仅发生于阶级冲突不能调协之时。换言之,国家所以存在,乃阶级冲突不能调和之明证。依国家发展之程序言,承资本阶级国家之后而起者为劳动者国家;而劳动者国家已非真正之国家,要不外于劳工专政形式之中实现社会主义而已。故资本阶级国家为资本阶级专政;劳动者国家为劳动阶级专政。

劳工专政之作用如何?据列宁云:劳工专政之目的,在征服资本阶级,根本铲除资本主义一切思想风俗习惯与制度,而确定社会主义之根基,同时以强制的权力,破坏资本阶级压迫劳动阶级之机关,武装劳动阶级以解除资本阶级武装,制服一切反革命之反动力,徐图经过此政治过渡期,巩固新社会之基础。

劳工专政之形式如何?据列宁云:劳工专政之形式为劳农会共和制度。托洛兹基亦云:劳农会乃劳动阶级之组织,其目的在为革命的权力而战,故劳农会又为劳动阶级意思之表现。至于劳农会之组成,据列宁云,一切劳动者与下等工人农民均包含在内,故劳农会为劳动阶级运用权力征服资本阶级之机关,将一切立法上行政上之权力,结合一致,不以地方分别选举区域,而以工厂工作场等产业单位为选举区域者也。

以上所述,为布尔什维主义创始者列宁氏对于劳工专政之解释,亦即布尔什维主义之解释也。布尔什维党今已改名共产党,布尔什维主义实即马克思社会主义,亦已为一般人所公认,所谓布尔什维主义亦将成为历史上之名词而已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