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称谓词的分化

称谓词的分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称谓词的分化人与人之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必然会使用一些词语彼此称呼。这种称谓词的使用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和心理因素等。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词,无不打上这种烙印。相比之下,古汉语中称谓词比现代汉语更丰富一些,这跟讲究繁礼冗节的社会现实有关。如此丰富的称谓词,是汉语的特点,其实也是汉文化的特点。

五、称谓词的分化

人与人之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必然会使用一些词语彼此称呼。这种称谓词的使用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和心理因素等。这些称谓与民族特性、社会特征、时代风尚有关。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词,无不打上这种烙印。相比之下,古汉语中称谓词比现代汉语更丰富一些,这跟讲究繁礼冗节的社会现实有关。

传统称谓词是在伦理宗法制度、伦理观念的土壤里滋生的。传统文化强调“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以明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让幼。所以明有年也。”(白虎道义·礼乐篇)尊称和贱称便由此而生。另一方面,传统礼节要求人们称呼他人时不能直呼其名。直呼其名是对对方的不恭。称呼人应遵循“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荀子·富国)因为社会的不平等,整个社会按身份、地位的高低和官阶的大小排列,表现在称谓上就形成了从高到低,层层制约的规律。称人时一定要看品级、地位、尊卑、贵贱、辈分、长幼等。对方如果在这些方面高于自己,称呼对方一定要用尊称。对方如果在这些方面低于自己,称呼对方可以用一般称谓甚至贬称。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也是产生尊称和谦称等的人文前提。

古汉语中尊称、谦称、贬称比较纷繁,主要有这些形式:

(一)尊称,这是一种恭敬、尊重的称谓,用于对称

①对皇帝的尊称:陛下万岁圣上皇上天子君

②对辈分、年龄高于自己者尊称:君公父老丈人

老先先生先辈前辈长者师父翁长大人

③对职务高于自己的尊称:将军麾下执事足下

(二)谦称,这是一种谦虚、恭下的称谓,用于自称

①皇帝专用的谦称:寡人不谷孤

②一般人的谦称:仆愚鄙人不才不不敏老拙

③有一定职务的下级的谦称:臣卑职微臣下官卑吏

④年龄、辈分低者谦称:赋妾妾

(三)贬称,有意贬低的一种称谓,多用于他称

①男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内人贱内

②用于其他人:竖子逆贼

上面这些表示尊称,谦称,贬称的词,在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中都广泛运用,有些甚至流传于现代汉语中。

如此丰富的称谓词,是汉语的特点,其实也是汉文化的特点。封建社会等第观念,使各种称谓打上了等第色彩。就连谦称这种表示恭下的称谓,也无不打上等第烙印。“孤、寡人、不谷”等谦称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如果别人用了,就有犯上作乱之嫌。

“孤、不谷、寡人”从字面上看,确实十分谦卑。“孤”《说文》曰:“无父也,从子瓜声。”段注:“凡单独皆曰孤”,意即孤独之义。“寡”《说文》释为“少也”,“寡人”意即寡德之人。“谷”依《说文》说,应为百谷的总名,因为百谷足延续生命之物,《尔雅》释曰:“谷”,善也。“不谷”亦可以理解为不善。作为一国之尊,为什么要自谦为“孤”、“寡人”、“不谷”呢?

古代国君虽然贵为天子,但在祭天、告庙、问疾、朝贺、谢罪、请降、外交等具体情况下,必须遵守常礼,自称时,一般应该是谦称。在这种情况下,王侯常以“孤、寡人、不谷”自称。

①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秦策)

②吾不能旱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③秦伯素服郊次,多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④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王侯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仍有表示自谦的实际需要。这种自谦之词一经产生,就约定俗成,具有较稳固的含义,为使用者独用,成为专用谦词。

古汉语中一些谦称词,似乎都可以译为“我”,但不能据译文而把它们说成第一人称代词。

①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前出师表)

关于古汉语中这些尊称、谦称、贬称词的归类,语言学界并不统一,有的归类为谦称名词、尊称名词,有的归为第一人称谦称代词、第二人称谦称代词。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分化为代词,一部分继续保持名词属性。

古汉语中的谦称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被第一人称代词“我”替代。现代汉语中很少用表谦名词,只在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在书信中,才用一些诸如“晚辈、学生、不肖之子”之类的谦称词。现代汉语中表示谦意,一般用谦称副词

古汉语中的尊称词一部分在现代汉语中被新的尊称词替代,如“先生”、“首长”、“领导”等。一部分被代词“你”和“您”替代。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党内甚至全社会以“同志”互称,开创了称谓的新风。“同志”其实是一个很高的称谓,无论职位高低,呼之以“同志”,代表了社会成员间平等和亲切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与之间关系商品化,科层制大量运用,人们之间的称谓又重新以身份地位界定,新的尊称词大量出现,如“老总、局长、处长、主任、老板”等。我们觉得,在党内称职务是不该提倡的。

现代汉语中尊称词毕竟没有古汉语那样广泛,人们一般用表敬代词“您”表示尊称。“您”是“你”的表敬形式。“你”真正广泛使用还是在现代汉语形成以后。“五四”运动以来,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革,新的思想、新的思潮、新的道德观念猛烈冲击着旧的文化传统,表现在语言上,白话文动摇了书面语的统治地位,人们在白话文中广泛使用“你”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你”在现代汉语中确立了第二人称代词的地位。“您”作“你”的表数形式,也是现代汉语的事了。“您”本来是“你”的复数形式,在现代汉语里,“您”却不表复数,只是一个表敬的人称代词:

①老师,您好!

②这是您的字典吗?

相反,“你”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第二人称单数外,可以用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形式,如“你校”、“你班”、“你县”、“你局”等。当尊称词分化为第二人称代词“你”或“您”时,就带来了“你”和“您”规范使用的问题。“您”的使用似乎比较单纯,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师长,主人对客人等。但是,“您”的复数形式究竟应该怎样表达呢?语言学界根据“您”的历史渊源,认为“您”既然是“你们”的合音,就不应该使用“您们”这种形式。一般认为,“您”的复数形式应该是“您二位”、“您几位”等。但这种形式从语体色彩上,难以全部表现“您”的复数形式,比如可以说“您二位辛苦了”,却不能说“热烈欢迎您二位”,也不可以说“您二位好”。所以,近年来“您们”的使用,是表达的需求,也应该符合语言规范。再说,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您们”的使用已经约定俗成了。如:

①您们的到来,给我校带来了希望。

②大家都听着您们的音讯。

再说“您们”的复数形式,在元明时期已见雏形,写作“您每”:

您每休把愿商量的意思坏了。(元朝秘史)看来,“您们”这个词应该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