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的分类(上)

词的分类(上)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本节首先讨论划分词类的原则、依据和标准,然后依次分析体词、谓词、加词和代词。首先,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现代汉语的虚词共有四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总之,现代汉语的副词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类词。再次,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

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

本节首先讨论划分词类的原则、依据和标准,然后依次分析体词、谓词、加词和代词。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就汉语来说,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因为汉语的形态不发达,最为有效的鉴别依据就是词的语法功能。分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词的用法和语句的结构。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②词与词的组合能力;③词的粘附能力。同类的词大体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可以将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

首先,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汉语中的大多数词都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比如:“太阳”、“北京”、“学校”、“东方”、“美丽”、“升”、“起”、“红”、“多”、“很”等词可以组成“太阳红”、“太阳升起来”、“北京很美丽”、“北京学校很多”、“东方升起红太阳”等语句。这些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统称为实词。现代汉语中共有八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区别词、副词、代词。实词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另一些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把”、“从”、“和”、“而”、“如果”、“即使”、“了”、“的”、“吗”、“啊”等统称为虚词。现代汉语的虚词共有四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虚词一般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客观世界的语言现象是很复杂的,本书说实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实词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虚词只有语法意义,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的。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词类,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比较突出的是副词。由于汉语的副词内部本身比较驳杂,有些意义比较虚化,有的意义比较实在,有的能够单用,有的不能单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副词归入实词或虚词都有一定道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副词“很”、“再”、“就”、“又”、“也”等,虽然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但它们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总之,现代汉语的副词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类词。现在中学实行的“系统提要”和一些教科书、语法书以及绝大多数的虚词词典都将副词归入了虚词,而我们教材从基本的句法功能出发,将副词归入了实词,都是一种权宜的处理方法。

此外,名词中的方位词和动词中的趋向动词,从所表示的意义和具有的句法功能看,其实也已经并且正在虚化过程中,也是两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准虚词。本书仍然将它们分别留在名词和动词之内,作为附类。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两类词本身都还保留了实词的功能和用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通行的语法体系相一致。

汉语中还有两类以模拟声音为主的特殊词类:象声词和叹词。象声词和叹词的作用主要就在用于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人类自己无意识的声音。一般的词,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属于第二信号反应系统,而象声词和叹词属于第一信号反应系统。一般的词都有能指(声音)、所指(意义)、内容(指称)三个方面,而象声词和叹词大都没有具体的意义,只能模拟某种特定的声音。在功能上,象声词和叹词经常充当句子成分,尤其是独立成分,较少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关系充当句法成分。比如:

轰隆,外面传来一阵巨响!  噼里啪啦,火越烧越旺了。

啊,这儿的景色多美啊!   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过,象声词和叹词有时又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比如:

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状语

开花时节,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不亦乐乎。(谓语)

他哼了一声,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述语)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定语

正因为象声词和叹词大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所以不少语法书将其归入了虚词。也正因为大多数象声词和叹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所以有些语法书上把这两类词归入了实词。其实,这两类特殊的词,归入虚词或实词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们同虚词和实词都没有多少共性,应该另外处理,算作特殊词类。所以,本书决定将象声词和叹词单独处理,作为一种与实词、虚词并列的特殊词类——拟音词。

其次,实词内部各类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哪些词能同哪些词组合,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哪些词不能同哪些词组合,都是区别各类实词的重要的标准。比如下面四组词:

A.正史  高地  急件  小费

B.正视  高举  急需  小看

C.正确  高傲  急躁  小心

D.正式  高效  急性  小型

A组各词都不能受副词“不”的否定,都可以充当主、宾语,而且主要充当主、宾语;此外,A组诸词都能够与表示数量的短语(比如一部、一片、一份、一点)组合,组合方式是量词短语在前,组合后构成的结构都是偏正短语。

B、C两组情况正好相反。前面都可以用“不”来否定,而且一般都不能在前面直接加上量词短语,经常充任的成分是述语、谓语或者定语,而不是主语、宾语。由此可见,A组和B、C两组在语法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可以称之为体词(A组诸词都是体词中最主要的一种,名词),后者可以称之为谓词。

B组诸词后面都可以带上“一下”、“一次”、“一遍”之类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组成动补短语,而C组诸词一般没有这种用法。而且,B组各词大都可以带宾语,而C组词都不能带宾语。C组词前面可以加上“很”表示程度,而B组词则不行。据此,可以再把这两组词区别开来,B组词是动词,C组词是形容词。

D组虽然和A组一样,也不能用“不”否定,但D组既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也不能充当述语、谓语和补语,只能充当定语(少数可以充当状语);而且D组的前后都不能附加量词短语。据此,可以把D组和A、B、C三组分开,称之为加词(D组诸词是加词中的一类,区别词)。

这样,根据实词的组合能力,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实词分为三个大类:体词、谓词和加词,体词包括名词和数量词,以充当主语、宾语为主;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以充当谓语、述语为主;加词包括区别词和副词,以充当定语、状语为主。当然体词和谓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定语、状语。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代词,是根据表达功能划分出来的特别词类;从功能上看,代词可以分别替代体词、谓词和加词。

再次,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它们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附加意义,都是区分各类虚词的重要标准。所以,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搭配后所表示的相应的语法意义,是划分虚词的主要依据。比如:

E.从   向   把   对

F.呢   吗   吧   呀

E组和F组的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都是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的。它们的区别是:E组诸词一般总是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组成一个语法单位来限制或修饰后面的成分的,既可以构成状中式偏正短语,也可以构成定中式偏正短语。比如:

从北京来 向他们学习 把他叫来 对老师很有礼貌

向南的公路 对祖国的忠诚 对中东形势的全面估价

而F组词总是放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语气或口气,比如:

你看过《红樱桃》吗? 为什么要取名《红樱桃》呢? 快去看吧。

你呢,你见过吗? 那天啊,正下着雨。 我呀,从来就不信邪。

由此可见,E组和F组各词的附着功能以及所表示的意义是很不同的。E组是前置性的介词、F组是后附性的语气词。

总之,确定汉语的词类,其基本的依据和标准就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当然,词的重叠、粘附能力,甚至形态特征也可以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但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照标准。

综上所述,可以把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大致归纳如下:

img160

二、体词

体词是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现代汉语体词主要包括三类:名词、数词和量词。

(一)名词

1.名词的分类系统

名词主要是指称人和事物的,除了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的名词之外,名词也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关系等。下面是名词的分类系统:

img161

2.名词的语法特点

名词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名词都可以充当介词宾语,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介词的基本功能就是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定语或补语。比如:为人民服务、从上海出发、与群众的联系、给敌人以重创。可以位于介词后充当介词宾语是名词最主要的语法功能之一。

(2)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是无条件的,只要是名词就应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充当定语不是名词的基本功能,绝大多数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有些要带“的”充当定语。比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的大学生肩负着二十一世纪建设祖国的重~~任。

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电话联系、广播找人)、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可以直接充当状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词都可以无须带“地”直接充当状语,而且,时间名词都可以位于主语之前充当句首修饰语。比如:

咱们[明天]见 我[现在]就改 昨天晚上他才回来 当时我们也在场 请[屋里]坐 [中原]苦战 您二位请[楼上]坐

(3)名词大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①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枪支”、“一点纸张”。②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③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④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充当状语时一般不受量词短语修饰,但充当主、宾语时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比如:一个晴朗的早晨、在某个地方、一共有两个后院。至于不可量名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受量词的修饰。比如:*一个赤子、*一位笔者、*一位女方、*一个世人。

(4)在特定条件下名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不爱情”、“非常智慧”。但是:①名词在对举时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人不人,鬼不鬼;僧不僧,道不道;小王就小王,多一个人总比少一个人强。②有序名词入句后可以直接受副词修饰。比如:已经清明了,小河还没有解冻。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已经少先队员,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

(5)名词对举时可以重叠或复叠。

一般情况下名词不能重叠。比如:“电话电话”、“电电话话”、“马马”、“牛牛”都不能说。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重叠或复叠。一是名词量化,即有些名词可以表示单位,带有量词的性质时,可以重叠。比如:天天、年年、队队、家家户户。重叠的量化名词表示的是“每一”兼表“众多”,比如“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二是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方方面面、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3.关系名词和方位词

关系名词分为对等关系名词和互逆关系名词两种。两类关系名词有不同的分化形式。前者如:同学、同窗、同事、同僚、同党、同乡,朋友、战友、好友、诤友,世交、知交、布衣交、忘年交,对象、对手、对头、对方,仇人、情人、敌人、爱人,亲家、冤家、本家,伙伴、舞伴、老伴,表亲、至亲、姻亲,情敌、仇敌、死敌、邻居、街坊、乡亲等等;后者如:夫妻、夫妇、伉俪、兄弟、姊妹、姑嫂、祖孙、师徒、师生等等。比较下面两句:

小张和小李是学生。=小张是学生。+小李是学生。

小张和小李是同学。=小张是小李的同学。+小李是小张的同学。

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纯和合成两类。单纯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方位词都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

方位词一般只能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组成方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比如:会议室里、桌子上;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比如: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比如:上有老,下有小;前怕狼,后怕虎。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

(二)数词

1.数词

数词不同于数目,数词是有限的、封闭的,数目是无限的、开放的。在现代汉语中,一、二、三、十、百等是数词,而十一、三十四、一百零八、一万两千三百四十是数目。数词也不同于数目表示法。比如同样是表示概数,既可以直接用概数词“几”、“两2”等来表示,也可以用各种概数表示法,比如在数词连用或后附各种概数助词等。下面是现代汉语的数词系统:

img162

系数词和位数词的区别在于:单用时,系数词是表示“一”到“十”的个体数目的,位数词是表示“十”的倍数的整体数目的。比如:三个朋友、百年大计、万里长城。合用时,当系数词在前、位数词在后组成一个数目时,系数和位数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比如“二十”、“二百九十”就等于“二乘以十”、“二乘以百加上九乘以十”。当位数词在前、系数词在后组成一个数目时,系数和位数之间是相加的关系。比如“十二”、“二十九”就等于“十加二”、“二十加九”。两个位数词连用,级别低在前、级别高在后时,也可以是相乘的关系。比如“百万”、“千万”、“十亿”就等于“百乘以万”、“千乘以万”、“十乘以亿”。[1]但级别高在前、级别低在后时,则多表示概数。比如“百十个人”、“千百年来”、“亿万民众”。

现代汉语数词“十”既是系数词,又是位数词。当“十”前面有系数词时,是位数词,比如“六十”。当“十”单独使用、后接量词时,是系数词。比如回答“一共来了多少人?”可以说“正好十个”。而“百”、“千”、“万”都只是位数词,所以不能说“*正好百个”、“*正好千个”、“*正好万个”。而必须说“正好一百个”、“正好一千个”、“正好一万个”。

“双”是一个兼类词,既是数词,又是量词。作为数词时,多用来表示成对的两个事物,一般后面不再用量词,有语素化的倾向。比如:

双职工 双眼皮 举双手赞成 双重国籍 男女双方 双管齐下

作为量词时,用来修饰成双成对的东西,前面有数词。比如:

一双手 两双鞋子 三双筷子 几双袜子 一双长满老茧的大脚

系位数词是既含有系数又含有位数的特殊的数词,而数量数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音词,这两类数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有限,要受到语体的限制。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数目除了直接用数词表示以外,也可以用各种数目表示法来表示。下面是现代汉语的概数、序数、倍数、分数的表示方式:

img163

〔1〕天干和地支相配可以得到60个复合序列词,从甲子到癸亥,也可以用于排序,主要是用于纪年。十二生肖和地支的顺序是逐一对应的。

关于数词及其数目表示方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零与〇。“零”表示的是没有,“〇”(“〇”现在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表示的是空位,比如“一九九〇年”也可以写成“一九九零年”(较少见)。但“五〇〇公斤”不能写成“五零零公斤”。“两万零二十四元”=“二〇〇二四元”,只读一个零。“从零开始”不能说“从〇开始”,“年纪已经八十有零”也不能说“八十有〇”。“二〇五号”不能写作“二零五号”,但说成“二百零五号”是可以的。“零下二度”的“零”不能用“〇”。“这样一来,效果等于零”,也不能说“等于〇”。

(2)廿、卅和兆。“廿niàn”、“卅sà”只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如“廿四史”、“廿四桥”、“五卅运动”等[2]。“兆”在古代汉语中是概数词,表示“众多”,如“兆民”、“兆庶”。在现代汉语中,“兆”作为前缀,构成“兆赫”、“兆安”、“兆周”时,是106即百万(million)。在单用时,尤其是用在与日本事务日元有关的数目时,“兆”是1012即万亿,相当于英国和德国的billion(million million)[3]。比如:日本政府高达18兆的内需计划,无疑有助于减轻日元升值和贸易顺差的压力(这里18兆=18万亿)。此外,在现代计算机术语中,一个千字节KB=1024个字节,一兆字节MB=1024个千字节。

(3)二、两和俩、仨。“二”和“两”的区别在于:首先,同位数词合用组成系位复合数目时,“两”只能在位数词“百”、“千”、“万”的前面,“二”可以在“十”、“百”、“千”、“万”的前面,也可以在“十”的后面。比如:两百、两千,二百、二万,*两十四、*二十两,二十四、二十二。其次,成对的东西,用“两”不用“二”。比如说“两袖清风”、“两腿发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用“二”,因为用“二”,往往意味着还有“三”,而用“两”就意味着没有三了。比如,“我们也有两(*二)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再次,“二”可以不用“第”直接表示序数,而“两”只能表示基数[4]。所以,二胎≠两胎(抓计划生育,要控制“二胎”),二层楼≠两层楼,二次大战≠两次大战。当然,“二”、“两”也有相通的一面:除了“两两油”不能说,凡是与度量衡连用时,“二”、“两”都可以通用,比如“二尺布”和“两尺布”、“二亩地”和“两亩地”都可以说。

“俩”是“两个”的合音,所以“老两口”绝不能说成“老俩口”。“仨”是“三个”的合音,比如“咱哥仨从小一起长大”、“仨瓜俩枣”。

(4)序数与概数。序数最基本的表示法就是前加助词“第”,此外,也可以加“初”、“老”。“初”后面的数词不超过“十”,“老”不超过“九”。严格的讲,“头”不是表示顺序的,而是指前面的部分的,比如:头一回=第一回,而头三个月≠第三个月。序数还有两种表示法。一个用传统的天干、地支,在年龄方面也可以用生肖。另一个就是借用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或者直接借用26个拉丁字母以表顺序(a、b、c、d、e、f、g……)。汉语传统的“冠”、“亚”、“季”、“殿”,“孟”、“仲”、“叔”、“季”都可以表序。“殿”既是第四,也可以是入选、入围的最后一名,如殿军、殿后。“孟”、“仲”、“季”可以同季节词合用:孟春、仲夏、季春,仲夏夜之梦。

概数数目的表达方式,除了在基数词后面加上概数助词“多”、“把”、“来”、“上下”、“左右”、“开外”和相邻两个基数词连用两种方式外,也可以用概数词“几”、“两2”、“数”、“多”、“许多”、“若干”、“多少”,还可以在基数后面加上概数词“几”、“多”、“好几”等。比如:

一百儿来块 两千元左右 两千多亩地 两三个 五六里路

百儿八十 千儿八百 拿了几把椅子就走了 喝两杯

借两块钱给我 十几 三十多 二十好几 三十开外

在使用中,“两2”、“数”、“许多”、“若干”等主要用于陈述句,“多”、“多少”等主要用于疑问句,而“几”一般不受限制。比如:

喝两盅 数小时 数十种商品 许多人 许多年过去了 若干年前

这口井有多深? 你有多少钱? 这个村子有多少户人家?

我有几本书。 几百头奶牛。  来了几个人? 你在家能住几天?

(5)分数与倍数。分数最基本的表示法就是在分母分子中间插入“分之”,常用的情况是把分母定在百或千。还有一种表示法就是当分母是“十”的时候,分母可以不出现,直接用分子加上“分”或“成”。比如“只有三分的把握”、“有八成的希望”、“产量增加了一成”。

倍数的表示法是在基数后加“倍”字。但也有例外,比如“年方二八”是倍数关系,不是系位数关系,所以是十六岁,不是二十八岁。还要注意区分“翻番”和“加倍”的方式。翻一番=加一倍,但翻两番≠加两倍。“翻番”是以累计乘二的方式增加的。“翻两番”就是增加三倍,或相当于原来的四倍。“翻三番”是增加七倍。

(6)数词兼名词、代词。“亿”和“百”兼有名词的用法。比如:年过半百,投资一个亿、追加三个亿。“几”、“多少”、“甲”、“乙”则兼有代词的用法。比如:二加二等于几?四乘六等于几?我知道多少说多少。有多少人就准备多少套工具。再比如:甲先出发,乙十分钟后沿原路追赶。从甲地到乙地共有三十公里。

2.数词的语法特点

数词可以直接做主、宾语,比如:一加二等于三,三除以三等于一。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数词不再直接修饰名词,但是在书面语中,数词仍然可以修饰名词,比如:一草一木、一针一线。这种用法多保留在成语中,如“九牛二虎”、“万水千山”等。同样,书面语中数词也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比如:三进山城、四上庐山,一泻千里、一蹶不振。

现代汉语中,数词经常同量词一起构成量词短语,作定语或补语——表示物量作定语,表示动量作补语。比如:(两张)牛皮纸、(一本)日记簿,去了(一趟)医院、回了(一次)娘家。量词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同位语。比如:讲好小费十块,怎么又赖账了呢?一夜输掉大洋八十元。甚至充当谓语,比如:现场勘察发现:军裤一条,衬衣三件,军用水壶两个。你以为你是什么?草包一个。

现代汉语中,倍数只能用来表示增加,不能用来表示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增加,也可以表示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提高到——包括底数。如果原有二十元,增加了三十元,就是增加到五十元。同样,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减少到/为、下降到、降低到——指余数。如果原有四十元,减少了十元,还剩三十元,也可以说减少到三十元。

(三)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量的单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物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物量词和动量词都有专用、借用之分。一般情况下专用的都是固定的、封闭的,而借用的都是临时的、开放的。

1.量词的分类系统

img164

2.量词的使用

关于量词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通常情况下,量词只有和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量词短语后才能充当句法成分。比如:一块糕、去一次、这三块、这包糖、那一趟。作为一类实词,量词有时也可以单用,尽管这种单用是相当有限的。首先,当数词“一”前面有指示代词“这”、“那”时,“一量”的“一”可以省略。比如:这(一)块肥皂泡沫很多。那(一)台电视机更清楚。此外,述宾短语中宾语前的“一量”的“一”也可以省略,量词可以单独充当定语。比如:买(一)件衣服、讲(一)个故事。其次,“些”和“点”是特殊的量词,可以省略数词“一”单独作定语、补语。比如:有(一)点伤感、有(一)点特别、有(一)些落伍了,前(一)些日子、买(一)点水果。大了(一)点、小了(一)点,快(一)些、慢(一)些。比较而言,“些”可以指多,“点”只能指少,所以表示多量强调的“好”可以修饰“些”,不能修饰“点”。比如:“有些—有好些”,“有点—*有好点”。再次,量词短语内部可以有限扩展,量词可以直接受形容词的修饰。比如“一包”、“一条”、“一本”、“一筐”可以说成“一大包”、“一长条”、“一厚本”、“一满筐”。

(2)量词的借用和专用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从语言的历时发展看,大多数专用的量词都是通过借用名词或动词逐渐定型而形成的。比如“口”从表示“人”的“口”借来计量单位,现在再用来限定“猪”就接近于专用的了。“包”本来是动词,长期借用也就成了专用的了,即使没用动作“包”,也可以称“包”。在由名词和动词向量词转化的过程中,一般总会有一个名量、动量兼类并存的阶段。比如:根泡在水里—两根红蜡烛,一把刀—三刀白纸;正在捆柴火—两大捆柴火,去挑点水—买了一挑水。

(3)有些量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兼属不同的量词小类。比如“把”和“副”,既可以是个体量词:一把椅子、一把雨伞、一把小提琴,一副笑脸、一副严肃的样子、那副可怜相,也可以是集合量词,比如:一把胡子、一把沙子、一把眼泪、一把屎一把尿,一副筷子、一副手套、一副象棋、全副武装。而量词“个”是个泛化量词,既可以是个体量词,也可以是类别量词,还可以是集合量词。比如:一个孩子、一个苹果,一个心愿、一个理想,差个四五岁没关系、走个百儿八十里不在话下。有些量词既是物量词又是动量词。比如:刮了一阵狂风—在家瞎忙一阵,一顿丰盛的晚餐—狠狠批评了他一顿,看了一场电影—夫妻俩大闹了一场,有这么一回事—去了好几回,一把精致的小提琴—悄悄地拉了我一把,幸福的三口之家—狠狠地咬了他一口。有些名词虽然还不是名量兼类词,但能兼表量词的语义。比如:家、户、村、乡、队、区、县、校、省等。

(4)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批复合量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相乘复合:架次、人次、件次、台次,吨公里、秒立方米等。比如:阿富汗战争期间,英美两国平均每天出动轰炸机300架次以上。这“300架次”可能是30架10次,也可能是20架15次。一类是选择复合:件套、台套、台件、篇本。比如:美国旧金山市圣保罗医院日前向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赠送50台套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有的要用“台”,譬如CT扫描仪,有的要用“套”,譬如激光手术刀,所以必须用复合量词“台套”。

(5)量词的使用既有习惯性又有选择性,比如一头牛、一匹马、一只羊、一口猪、一条鱼或者一尾鱼、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凳子,尽管各量词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差异,但发展到现在,都可以认为是固定的搭配习惯使之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量词的使用有时又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点状物可以选“点”、“粒”、“颗”、“滴”,线状物可以选“线”、“丝”、“条”、“支”,面状物可以选“片”、“面”、“幅”、“方”。具体到每一个名词,比如“笔”可以选杆、支、管,“井”可以选口、眼、座,“花”可以选朵、束、簇,“船”可以选艘、条、只,“书”可以选用部、册、卷、本等。

3.量词的作用

量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区别语义。首先,量词用与不用有时意思大不一样。比如:给你一刀—给你一把刀,给他一棍子—给他一根棍子。不用量词是动量补语,用了量词就是带数量的宾语。其次,用专用量词可以分化歧义。比如“个”是泛化量词,有时会引起歧义,可以改用专用量词:一个学生的建议→一位学生的建议/一项学生的建议。一个教师的报告→一位教师的报告/一份教师的报告。再次,选用近义量词可以显示细微的语义差异。比如:一弯新月、一钩新月,一点希望、一些希望、一线希望、一丝希望,去了一趟、去了一回,看了一遍、看了一次、看了一下、看了一阵,意思都存在着微妙的区别。

(2)表达色彩。主要是感情色彩。比如:“一尾鲜鱼”和“一条臭鱼”,“一伙歹徒”和“两位教授”。再比如:“表扬了一番”和“批评了一顿”的“一番”和“一顿”不能互换,因为褒贬色彩正好相反。又如“乱说一气”、“胡侃一通”的“一气”和“一通”都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改成“乱说一遍”、“胡侃一阵”虽然也可以,但感情色彩就显不出来了。而“把两位犯人押上来”、“来到了一群专家的跟前”之所以不行,就在于感情色彩用反了。

(3)协调音节。使用重叠的量词,常常可以起到协调音节的作用。比如阮章竞的诗歌《漳河水》“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就是因为利用量词来协调音节的,显得回环优美,匀称和谐。再比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利用量词短语重叠,构成了排比句中的复叠,显得气势贯通,整齐协调,铿锵有力。

4.量词及量词短语的重叠

大多数量词都可以重叠,重叠后作主语、定语,表示“每一”或“许多”。比如作主语:个个都是神枪手、顿顿都吃炸酱面、句句都是笑话、回回都遇到她。作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件件展品都是一流的。作状语表示“逐一”,比如:步步高升、层层包围、代代相传。作谓语表示众多或连绵不断,常常对用。比如:夏日的夜晚,微风阵阵,繁星点点。捕鱼场上,螺声阵阵,渔歌声声。村子上空,白云朵朵,炊烟缕缕。

数词“一”同量词组合后也可以重叠,重叠形式是一A一A,或省略成“一AA”。作用同量词重叠基本一致,也是作主语、定语表示“每一”、“许多”。比如:我们厂的小伙子,一个个都是好样的。水中那一个个闪光的波纹圈,就像许多只眼睛在注视着我。作状语时表示“逐一”,比如:人们便一个个走开了,再也不来了。试比较:一幢一幢的楼房,一望无际。——表示“众多”。一幢一幢地验收房子,非常严格。——表示“逐一”。

“一AA”有时可以省略成“一一”,但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A”必须是名量词。比较:看着她们一个个(一一)走上工作岗位——看着她们一次次(*一一)在工作中取得成绩。②所修饰的名词必须是独立的个体。比较:她将来信一封封(一一)展示给他看——她将课本一张张(*一一)翻过去。③所修饰的名词必须是定指的。比较:他把稿子一篇篇(一一)投给了不同的杂志社——他一篇篇(*一一)地写了许多稿子。

三、谓词

谓词是主要充当谓语、述语和补语的词。现代汉语的谓词包括两类,动词和形容词。

(一)动词

1.动词的分类

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5],其实,动词的分类还是应该根据动词的句法功能差异。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特征的动词往往也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也可以作为划分动词小类的依据。这样,着眼于动词不同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就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角度,得到不同的动词小类。

(1)根据宾语分类

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及物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必须带宾语。比如:

在于 趋于 处于 得以 给以 加以 借以 予以 装作

当作 促使 成为 招致 合乎 在乎 博得 觉得 懒得

再一种是可以带宾语的,但有时也可以不带宾语的,这种动词占了绝大多数。比如:

讲 听 吃 看 说 想 讨论 批评 出去 学习 保护

研究 管理 完成 指点 观察 考查 建设 打量 考虑

可以带宾语的动词从所带宾语的数量看,又可以分为带单宾语的和带双宾语的两类,能带两个宾语的动词叫双宾动词。比如:

送 教 给 借 问 劝 罚 骗 偷 告诉 通知 叮嘱

从所带宾语的性质看,有的可以带体词性宾语,有的可以带谓词性宾语,有的既可以带体词性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比如:

带体宾:骑 买 喝 捆 扎 驾驶 修理 参观 看望 属于

带谓宾:打算 要求 希望 以为 认为 感到 允许

带体谓宾:教 问 喜欢 害怕 同意 需要 赞成 告诉

不及物动词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即典型的不及物动词。比如:

咳嗽 睡觉 游行 考试 休息 生存 失败 巡逻 答辩

劳动 工作 合作 约会 毕业 结业 完毕 成功 生活

再一种是可以带施事宾语的动词。比如:

来 去 死 活 病 站 躺 坐 蹲 爬 趴 伸 跪 睁

有人认为,这类动词既然带了宾语,就应该归入及物动词。但是从结构关系看,这些词和施事宾语的关系是句子层面的组合,不是句法层面的搭配。而且,从逻辑关系看,它们所带的宾语都是动作的主体,可以认为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后移的,所以习惯上仍归入不及物动词。

(2)根据重叠分类

根据是否可以重叠,可以把动词分为两类。可以重叠的动词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完全重叠的。比如:

看看 听听 试试 考虑考虑 打听打听 研究研究

另一种是部分重叠,一些述宾式离合动词只重叠第一个音节。比如:

见见面 洗洗澡 睡睡觉 理理发 散散步 打打拳 练练笔

有些动词不能重叠,譬如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属性动词、存现动词等。比如:

会 应 能够 出 有 是 丢 醉 具有 敢于 懒得 存在

(3)语义特征分类

一组语义特征往往具有正负值,根据动词对某个语义特征取值的情况可以进行分类。

根据[±自主]的语义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看 走 停 拉 送 打 表扬 称赞 改革 过去 下来

忘 见 懂 会 掉 摔倒 着迷 误会 得到 值得 以为

根据[±持续]的语义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

拿 挂 开 停 读 做 前进 保持 奔跑 发展 编辑

丢 掉 灭亡 失去 丢掉 进去 爆发 倒塌 认为 接到

(4)根据特征列出附类

有些动词具有较强的个性,虽然数量不多,但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动词附类。比较重要的动词附类有:判断动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如下:

img165

2.动词的基本功能

动词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比如:

看 看书 学 学英语 认识 认识老李 复习 复习功课

但有些动词必须带宾语,称为粘宾动词。比如:

姓王 属鸡 加以改进 濒临灭绝 属于人民 位于南方

这类动词涉及的对象可以移到主语前面作为话题,充当主谓谓语句的大主

语。比如:

这本书我看过了。 英语我学了好几年了。 老李我以前就认识。

不及物动词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带宾语。述宾式不及物动词大都可以分离,比如:

鞠了个躬 见他一面 生谁的气 站好最后一班岗 撤了他的职

(2)大多数动词都可以带动量补语。比如:

读三遍 骂一顿 看一回 跑一趟 去一次 查一下 见一面

但也有少数动词后边不能带动量短语,比如:

盼望 佩服 飘扬 期望 情愿 热爱

(3)大多数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

保持 表扬 补充 布置 重复 担任 调查 分析 改造

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

是 会 应该 懒得 乐于 加以 作为

(4)大多数动词有AA、A了A、A一A和ABAB重叠形式。比如:

看看 尝尝 吹了吹 点一点 锻炼锻炼 分析分析 鼓励鼓励

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

(5)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并且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的提问形式。比如:

是不是 能不能 去不去 情愿不情愿 知道不知道

值得不值得 死没死 有没有 成不成 得逞没得逞

(6)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

在办理 正在表演 已经产生 都赞成 大力提倡 尽情歌唱

心理动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非常喜欢 十分害怕 相当担心 有点想念 极其讨厌

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很有纪律 相当有礼貌 非常守时 十分讲道理 更加想家了

(7)“进行”、“加以”、“给以”、“予以”、“作”等没有实在语义的动词可以称为形式动词。这些动词一般都要表示具体意义的动词充当宾语,其作用就是使作宾语的动词由陈述转向指称。有时还可以在宾语动词前面再加上定语。比如:

予以表扬 给以配合 进行周密的调查 加以认真的考虑 作了认真的安排

3.动词的附类

(1)判断动词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准判断。“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

老舍是《骆驼祥子》的作者。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同一关系)

牛是反刍类动物。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巨匠。(种属关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

靠墙是一张书桌。 大厅的西南角是服务台。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他满身是泥。

(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比如:

这孩子是双眼皮。 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们是歉年。

周围其实并没有墙,而是密密匝匝的树。 茶具是唐三彩的。

(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

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半。 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 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 那时国民党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

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人是铁,饭是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包括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两种: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  开去

复合趋向动词是两种位置的综合表达。“来”、“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着眼点的,“上”、“下”、“进”、“出”、“回”、“过”、“起”以对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为着眼点的。比如,有一个人在半山腰,山下的人喊“快爬上去呀”,山上的人则喊“快爬上来呀”,这里的“上”是对爬山人而言的,“去”、“来”则是由喊话人的位置决定。再比如一个人站在门口,外边的人要说“快进去啊”,里边的人则说“快进来啊”。

“起”可以表示物体向上:搬起石头、举起红旗。也可以表示事物随动作而出现:奏起了国歌、点起了篝火、响起掌声。还可以表示开始: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队伍由此排起。“开”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分开:把箱子打开、眼睛睁不开。也可以表示展开:抡开铁锤,大干起来。迈开大步朝前走。还可以表示开始:消息很快在团部传开了;一见到亲人她就哭开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打开了鼓。

“起来”表示起始态,比如“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下去”表示继续态,比如“你说下去”。“说下去”和“说着”不同,前者是经过停顿后再继续,后者是指持续不断地说。“下去”和“起来”都可以表示情况开始发生,逐渐加深。“下去”多跟在含消极意义的词语后,“起来”多跟在含积极意义的词语后面。比如: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积累的经验渐渐地多起来了。储备的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可救援车还是不见踪影。“下去”、“起来”不能换用。“下去”和“下来”都可以表示持续地发展的过程,“下来”着眼于眼前,指过去到现在。“下去”着眼于将来,指现在到将来。比如:总算坚持下来,还要坚持下去。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必然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上”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往往含有合拢的意思。比如:关上窗户、销上后门、戴上手套、看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运动员。也可以表示开始并继续。比如:大家劝你休息,怎么又看上了。这些家伙又折腾上了。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议论上了。

“下”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往往含有脱离的意思。比如:卸下零件、脱下皮鞋、摘下几朵月季花、定下计策、打下基础、留下地址、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拍下了珍贵的照片。“下”用在“得”后面,还可以表示可能,比如:这间房子八个人怎么住得下?这个教室挺大的,再来十个人也坐得下。不就二十斤么,这个口袋装得下。

“来”、“去”等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有两种位置:寄来十块钱—寄十块钱来;请来一个人—请一个人来。区别在于,前式是陈述,表示已然行为,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为。所以,凡是自主动词都可以有两种表达形式,而非自主动词。只能有前式,不能有后式。比如:飞来了一只信天翁、迎来了新的一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飘来了一股香味。

普通话中“起”一般不能同“去”组成复合趋向动词“起去”。“开去”也不太常用,只能跟在动词“飘”、“走”、“移”、“传”等的后面,比如:思绪飘移开去、消息传播开去。

(3)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可能:会 可 能 可以 可能 能够

意愿:要 肯 敢 愿 愿意

必须:该 应该 应当 应 得(děi)

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比较:

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 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能愿动词的主要用法是充当状语,比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但是能愿动词又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不同于副词的地方。比如:这样做可以吗?可以。你到底愿不愿意?真的不愿意。

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

能愿动词一律不能带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不X”这个格式中(得děi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

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会不去=肯定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肯定/必然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否定强度的不同,也同各词本身的能愿义有关。

(二)形容词

1.性质、状态及其分类

形容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能用“不”否定,能加“很”表示程度,大多能直接修饰名词,如,“好”、“远”、“安定”、“仔细”,是性质形容词;另一类具有表示程度的构词形式,比如,“雪白”、“通红”、“黄灿灿”、“古里古怪”,是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相比,状态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

(1)状态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很白—*很雪白太黑—*太乌黑

有点红—*有点红通通非常直—*非常笔直

(2)状态形容词不能受“不”修饰。比如:

不安静—*不静悄悄不糊涂—*不糊里糊涂

(3)状态形容词不能带补语。比如:

红得很—*通红得很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

(4)状态形容词不能进入“越来越________”的格式。比如:

越来越白—*越来越雪白  越来越黑—*越来越漆黑

(5)状态形容词不能用于比较,不用在“比”字句中。比如:

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比昨天冷丝丝

小李比小王胖—*小李比小王胖咕隆咚

对于性质形容词,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首先,根据是否可以带时态助词、趋向动词和能否受副词“没(有)”的修饰,可以把性质形容词分为动态形容词和静态形容词。凡是可以带时态助词或趋向动词表示时态义,同时又可以受否定副词“没(有)”修饰的,就是动态形容词,反之,则是静态形容词。比如:

红 黑 胖 大 热 暖和 激动 轻松 急躁 糊涂 凉快

对 刁 笨 馋 丑 漂亮 优美 暧昧 文静 草率 沉重

其次,根据是否可以带确定量度的数量补语,可以将性质形容词分为量度形容词和非量度形容词。量度形容词大都是单音节的,而且大都是积极、消极配对的。比如:

大/小 热/冷 高/低 重/轻 粗/细 深/浅 厚/薄

远/近 迟/早 贵/贱 快/慢 宽/窄 松/紧 长/短

状态形容词都是由性质形容词变化而来的,绝大多数形式都是由古代的句法形式变成了现在的词法形式。根据其构词方式,可以分为AA式、AB式、AABB式、ABB式、A里AB式、A不X(Y)式等多种。比如:

AA式:皑皑 斑斑 勃勃 苍苍 纷纷 赫赫 朗朗 累累

AB式:笔直 笔挺 冰冷 冰凉 猴精 花白 金黄 蜡黄

AABB式:病病歪歪 惊惊咋咋 兢兢业业 满满当当

ABB式:矮墩墩 白皑皑 白茫茫 颤悠悠 沉甸甸

A里AB式:花里胡哨 稀里糊涂 肮里肮脏 古里古怪

糊里糊涂 马里马虎 慌里慌张 娇里娇气

莽里莽撞 小里小气 流里流气 洋里洋气

A不X(Y)式:灰不及及 酸不唧唧 矮不墩墩 白不呲咧

白不拉几 黑不溜秋 傻不棱登 灰不溜秋

紫不溜丢 酸不溜丢 蔫不唧 蔫不溜

此外,状态形容词还有XXA式、AXY式、AXYZ式、ABXY式等其他形式。比如:

梆梆硬 冰冰凉 溜溜光 溜溜平 麻麻亮 酸里巴唧

傻里呱唧 愣里呱唧 晕里咕唧 疯了呱唧 蠢了呱唧

圆咕龙冬 黑咕隆咚 老实巴交 可怜巴巴

2.形容词的功能

(1)定语和状语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都可以充当定语。性质形容词充当定语大致有两种情况:直接作定语,带上“的”作定语。比如:

红太阳 白手绢 好孩子 漂亮妈妈 伟大祖国

美的旋律 坏的设备 美丽的风景 苍翠的松柏

还有少数性质形容词通常不能充当定语,是唯谓形容词。比如:

广 妥 昏 滥 久 好受 起劲 齐心 过瘾 累赘 吃香

状态形容词充当定语也有两种情况,一般都须要带上“的”。比如:

笔直的马路 雪白的衬衣 笔挺的西装 香喷喷的饭菜

大大咧咧的样子 白花花的银子 沉甸甸的稻穗

娇滴滴的声音 空荡荡的屋子 慌里慌张的神情

也有一部分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比如:

皑皑白雪 滚滚人流 赫赫战功 缕缕青烟 漫漫长夜

茫茫大海 蒙蒙细雨 区区小事 花白胡须 细高个儿

单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充当状语,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一般不带“地”,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地”可加可不加。比如:

乱说 多看 难学 慢走 细想 高喊 粗看 长住 小跑

快跑 容易把握 正确理解 耐心地等待 粗暴地干涉

状态形容词做状语大都是加“地”,少数可以直接做状语。比如:

干巴巴地说 灰溜溜地退下去 怒冲冲地质问

糊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重重围住 慢悠悠走过来

羞答答说了几句话 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纷纷落下

(2)谓语和补语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通常要前加程度副词或后加程度补语,状态形容词大都可以直接做谓语,有些后面要加“的”。比如:

她很美 井很深 孩子很顽皮 空气相当新鲜 味道好极了

他保守得很 白雪皑皑 生机勃勃 心事重重 议论纷纷

衣服雪白的 马路笔直的

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补语,也可以在“得”后做补语。比如:

看好 吃饱 拉长 走远 站稳 听清楚 说明白 洗干净

绑牢固 摆整齐 穿得漂亮 讲得好听 唱得难听 绿得可爱

状态形容词做补语都要带“得”。比如:

画得笔直的 擦得雪亮的 炒得喷香的 打扮得流里流气的

变得乌黑乌黑的 眼睛睁得溜圆 小手冻得冰凉 脸气得铁青

(3)宾语和主语

有些形容词可以用在心理动词或感觉类动词后边充当宾语。比如:

嫌脏 爱热闹 怕麻烦 贪便宜 讨厌懦弱 追求幸福

喜欢安静 觉得好听 显得威风 感到凉飕飕的

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其述语通常是判断或使令类动词。比如:

方便是最主要的 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3.形容词的重叠

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单音节的重叠为AA式。比如:

好好 细细 大大 轻轻 快快 早早 远远 整整 紧紧

满满

双音节的重叠式为AABB式。比如:

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冒冒失失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整整齐齐 马马虎虎

不能重叠的形容词有些是表示不如意性状的,如“*丑丑”、“*蠢蠢”、“*卑卑鄙鄙”、“*冷冷漠漠”。有些是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如“*美美丽丽”、“*清清洁洁”、“*伟伟大大”、“*勇勇敢敢”。带有贬义的性质形容词,多用“A里AB”式重叠。比如:

古里古怪 粗里粗糙 糊里糊涂 慌里慌张 毛里毛糙

性质形容词重叠以后在功能上就转向了状态形容词,譬如前边不能再加程度副词,也不能用“不”否定,而且做定语、补语都须要加“的”。比如:

*很矮矮的个子 *非常轻轻的脚步声 *不干干净净的房间

明明白白的事情 冷冷清清的景象 站得高高的 装得满满的

随着这种重叠形式使用的经常化,这种构形的重叠就也会转向构词的重叠。譬如前面提到的A里AB式状态形容词大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定型化而形成的。

部分动态形容词可以用ABAB的形式重叠,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种感受或体验。比如:

畅快畅快 快活快活 冷静冷静 凉快凉快 亲热亲热

轻松轻松 清醒清醒 热闹热闹 清静清静 暖和暖和

形容词ABAB重叠式和动词ABAB重叠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凡是重叠以后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而且大多具有致使义。比如:

活跃活跃气氛 端正端正态度 清醒清醒头脑 暖和暖和身子

AB式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是ABAB形式,大多要带“的”。比如:

通红通红 笔直笔直 漆黑漆黑的 雪白雪白的 碧绿碧绿的

4.量度和兼类

量度形容词都可以以量词短语作谓语。这些量词短语大都由数词和度量衡量词“米”、“尺”、“丈”、“里”、“公里”、“斤”、“吨”等组成的。比如:

高一米 重两斤 长二尺 厚两寸 深两米 宽三丈 粗一分

这类短语都有结构歧义。拿“高一米”来说,可以是主谓关系,表示“高度为一米”,还可以是述补关系,表示“比既定的标准高出一米”。这类短语中的量词短语和性质形容词有些可以调换位置以构成偏正短语。比如:

两斤重 一米高 三尺长 两寸厚 两米深 三丈宽

消极义量度形容词,比如“低”、“矮”、“短”、“薄”、“浅”、“窄”、“轻”等前边不能受量词短语修饰,像“两斤轻”、“一米矮”、“二尺短”、“三丈狭”都是不能说的。不过,消极义量度形容词后边可以带上量词短语做补语。比如:

低一公分 矮三分 短一米 薄一毫米 浅一尺 窄两米

这些量词短语只能是述补关系,不可能是主谓关系,都没有歧义。这些短语一般多用以比较差额的,常常可以用在表示比较的句子中。比如:

比他轻十二公斤 比别人矮三分 这块比那块薄一毫米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凡是带宾语的形容词都是形动兼类词。形动兼类词带宾语主要有六种情况。

(1)形+使动宾≈使NA。比如:

繁荣经济 端正态度 安定人心 稳定情绪 平整场地

(2)形+意动宾≈认为NA。比如:

重男轻女 重数量,轻效益 重义轻利 登泰山而小天下

(3)形+自动宾≈NA了,都是由“NA了”的“N”移位而形成“VN了”。比如:

瞎了眼 哑了嗓子 好了疮疤 烂了一筐桃子 碎了一大块玻璃

(4)形+对动宾≈对NA。比如:

宽大俘虏 淡泊名利 亲近小人 冷淡小张 疏远小李

厚了张三,薄了李四

(5)形+比较宾≈比NA。比如:

快了小马两分钟 高他一个头 贵了两块钱 多了两个人

少了一本书 迟了半小时 大我两岁 矮他一截

(6)形+存现宾≈NA(在某处)。比如:

家里荒了两亩地 门口横着一条长凳子 山区活跃着一支小分队

近来街上流行花旗袍

四、加词

加词是主要充当定语和状语的词。现代汉语加词有两类:区别词和副词。

(一)区别词

1.区别词的构词形式

与其他词类不同,区别词在构词形式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附加式,在词根后面带上或前面加上类词缀,一种是复合式。附加式区别词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常见的有:

带“式”:中式 西式 男式 女式 老式 旧式 新式

带“型”:大型 轻型 流线型 防爆型 应用型 复合型

带“性”:真性 假性 急性 世界性 全球性 国际性

带“等”:初等 中等 高等 上等 下等 优等 头等

带“级”:初级 中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特级 超级

带“色”:湖色 藕色 米色 彩色 茶色 酱色 桃色

加“有”:有形 有关 有机 有色 有声 有线 有轨

加“无”:无毒 无轨 无机 无辜 无期 无穷 无声

加“非”:非常 非法 非理性 非正义 非正规 非本质

加“超”:超级 超龄 超等 超导 超额 超短波 超导体

加“双”:双边 双重 双轨 双份 双季 双峰 双生

加“多”:多元 多维 多价 多倍体 多民族 多用途

加“单”:单程 单孔 单项 单式 单轨 单面 单色

复合式区别词数量也不少,比如:

野生 机动 经典 袖珍 椭圆 家养 木质

从词源看,有些复合式区别词是某个短语由于语用的经济原则缩减而成的。比如:

公社乡镇开办的企业—社办企业祖宗流传下来的秘方—祖传秘方

国家投资经营的企业—国营企业军事方面使用的物资—军用物资

有一些则是由于名词经常充当定语,逐渐丧失充当主、宾语的功能,成了专职的前加词。比如:

医务(人员) 常务(理事) 百科(知识) 彩色(电视)

2.区别词的句法功能

区别词的基本功能就是充当定语。具体表现为:

(1)绝大多数区别词都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的,尤其是单音节的。比如:

金戒指 银镯子 男同事 女同志 正教授 副校长

双音节区别词做定语后面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的”。比如:

额外任务—额外的任务  正当理由—正当的理由

民营企业—民营的企业  非法手段—非法的手段

野生动物—野生的动物  古典音乐—古典的音乐

同中心语结合比较紧密的双音节区别词定语,后面一般不能有“的”比如:

常务理事 行政命令 机要秘书 有机玻璃 无机化学

(2)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被区别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可以不出现,结果就形成了区别词直接充当主语、宾语的情况。比如:

寄挂号 拍加急 这种病急性好治,慢性难治。 圈中的长毛兔,雌多雄少。 您挂长途还是短途? 你这次查出来是阳性还是阴性?其实是男是女都一样。 原来判的是无期,后来改为有期。 中号还小了一点,还是要一件大号的吧。

(3)区别词不能用“不”否定,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其否定形式一般要用“非”。比如:

*不大型 *不国产 *不法定 *很民用 *非常临床

非婚生 非国营 非人造 非合法 非临床 非国产

少数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都是一些正在转化中的形容词兼区别词。比如:

很封建 很高级 太低级 太正式 相当典型 非常直接

(4)区别词在充当定语时,常常可以两个或几个连用。比如:

大规模集成电路 常绿木本植物  袖珍英汉双解词典

高熔点稀有金属 便携式家用电脑 国产彩色名牌电视机

双音节区别词连用构成并列关系的,如果连用的区别词的后一个语素是相同的,往往删除前一个区别词里相同的语素。比如:

大型、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

中等、上等水平——中上等水平

中程、远程导弹——中远程导弹

中档、高档家具——中高档家具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小部分区别词既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状语。比如:

廉价商品 正式文件 直接关系 共同纲领 高速火车

廉价出售 正式通知 直接联系 共同前进 高速前进

(二)副词

1.副词的性质、范围和分类

与印欧语系诸语言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类:既具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比如可以充当句法成分,部分副词可以表示一定的指代功能,有些还可以独用甚至单独成句,所以可以将其归入了实词。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副词又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粘着、定位、虚化、封闭,个性强于共性,大都词汇意义空灵,语法意义突出。尽管现代汉语副词的绝对数量并不很多,但其功能和用法纷繁多样,相当复杂,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尤其是汉语本身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许多在印欧语言中分别由别的词类承担的语法任务,在汉语中往往要靠副词来完成,所以副词在汉语词类系统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副词是一类半封闭的词类,比起名、动、形这三类开放类词,副词的数量要少得多,典型的副词只有500多,而比起严格意义上的虚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来,副词的数量又要多得多。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和虚化,现代汉语的副词仍然处在不断增长和消亡的过程中,副词的范围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副词的句法功能比较单一,但具体用法灵活多样,而且内部差异较大。从语义的角度着眼,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小类:

(1)程度副词:很 非常 略微 尤其 稍稍 相当 有点

(2)范围副词:都 全 统统 只 仅 光 单 一共 总共

(3)时间副词:马上 业已 曾经 忽然 一再 再三 渐渐

(4)情态副词:尽情 亲自 胡乱 径直 相继 擅自 公然

(5)否定副词:不 没 未 别 非 休 莫 勿 甭 没有

(6)语气副词:索性 反正 果然 居然 幸亏 简直 恰恰

再进一步细分,程度副词,可以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每一类内部还有不同的程度级别。大致情况如下:

img166

范围副词则可以分为概括性范围和唯一性范围两大类。比如:

都 全都 统统 通通 通统 统共 一共 总共 一总

仅 仅仅 就 单 单单 只 唯 光 独 独独 惟独

时间副词实际上包括两种:表示时态和时制[6]、表示频率和重复。比如:

表时制和时态:曾 曾经 已 已经 暂 暂且 即 即将

一向 历来 从来 向来

表频率和重复:常 常常 经常 时常 渐 渐渐 逐渐

偶 偶尔 再 再三 一再 重新

据此,可以把现代汉语副词分类情况归纳如下:

img167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大多数副词还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比如:

也许她已经走到半路上。 难道这种产品还会受欢迎吗?

“已经”、“还”修饰句中谓语,“也许”、“难道”是句首状语,修饰全句。少数副词可以充当补语。比如:

坏透了 糊涂透顶 感慨万分 好得很 好极了

(2)副词是附着性的,大多数不能单用。比如问“味道怎么样?”只能回答说“好”或“很好”,不能说“很”。只有一部分副词,比如“不”、“别”、“没有”、“马上”、“也许”、“大概”、“一点儿”等可以单用。比如:

什么时候出发? 马上。  你去吗? 不,我不去。

(3)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既可以独用,也可以合用。

1)独用:说了又说 打不赢就走 说清楚再走 不去也可以 这样更没有道理

2)合用:又白又胖 不偏不倚 越忙越乱 既聋又哑 也好也不好 非去不可

3)和连词配合使用: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除非……才  如果……就  即使……也

          虽然……却  不论……都

3.副词同其他词类的区别

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意思很接近,都可以做状语,但副词只能做状语,形容词还可以做定语、谓语。比如“忽然下起雨来了”和“突然下起雨来了”都可以说,但还可以说“这个消息太突然了”、“突然事件”。“偶然也去看场电影”和“偶尔也去看场电影”看似一样,但还可以说“这次事故完全是偶然的”、“这完全是偶然事故”。所以,“突然”、“偶然”是形容词。

“白”、“怪”、“老”、“净”、“直”、“挺”、“光”、“快”等都是同音同形。在“白布”、“怪人”、“老年”、“干净”、“直线”、“裤子很挺”、“面子很光”、“快进快出”中,它们都是形容词,在“白跑一趟”、“怪好的”、“老早”、“身上净是泥”、“痛得直哭”、“挺沉的”、“光吃不做”、“天快亮了”中都是副词。同音同形与兼类的区别在于同音同形不但功能不同,而且在语义上也相差很远,而兼类仅仅是功能不同,在语义上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的。

动词“没有”、“没”和副词“没有”、“没”的区别是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用在体词(名词、代词)前是动词。副词“没有”否定行为、状态曾经发生或存在,动词“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对事物的领有。比如: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时也混淆。比如“曾经”、“通常”是副词,“过去”、“往常”是时间名词,尽管都可以充当状语,但时间名词还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试比较:

他曾经去过北京—他过去去过北京。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曾经的事情就别提了。

你往常/通常不肯吃请,今天怎么一请就应了呢?—今天因为有事,所以比往常*通常回来晚些。

有些区别词同情态副词比较接近。其区别在于,凡是基本功能充当定语,尽管有时也可以充当状语的,仍然算作区别词。比如下面的“超龄”、“成片”、“永久”、“定期”是区别词:

超龄球员—超龄服役  成片绿地—成片开发

永久协议—永久怀念  定期存款—定期检查

而那些基本功能充当状语,只是在虚化动词的宾语前偶尔充当定语的词,还是算作副词。比如下面的“公然”、“大力”、“亲口”、“迎头”是情态副词:

加以公然愚弄 进行全力抢救 作出亲口承诺 予以迎头痛击

4.语义指向和内部差异

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比如:

数学、物理、化学都学得很好,只有生物学得差一些。

“都”前指,“只”后指。不过“都”在疑问句中通常后指。比如:

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你都点了哪些冷菜?

即使同样是前指,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

前句“都”指向“这些书”,次句“都”指向“我们”,末句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指向“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指向“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语义指向的不同,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的动物中。“分别”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会见一共是三次,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会见总共是两次。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往往可以自行消除。

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同样是否定“去”,“不去”是说话人就自己的意愿说的。“没去”是说这种行为尚未成为现实。“别去”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禁止和劝阻。再比如“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试比较:

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呢。 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

前句是两项比较(这支和那支);后句虽然出现三个比较项,但从“更”的语义关系看,仍然是两项比较。后句说全了是“你这支钢笔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比你这支更不如那支”。是将两支钢笔相同的一面(不如那支)作比较。

“他果然迟到了”和“他居然迟到了”是预设不同,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迟到”,后句的预设是“他不会迟到”。再比如:

他还要来呢,别关门。他还没来呢,别关门。

都是说“他要来”,前者的预设是“对方认为他不来了”,后者的预设是“对方认为他已来了”。

五、代词

1.代词的性质和类别

代词不是根据句法功能划分的词类,它是根据表达功能,即是否具有替代或指称功能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词类。从功能上看,代词主要替代体词,有些则可以替代谓词。代词的语法功能同它所替代的实词和短语大致相当。比如:

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是粮食和枪支弹药。

你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是不礼貌的。—你这样是不礼貌的。

这种咖啡的味道怎么样?—(这种咖啡的)味道很好。

海底世界非常有趣,我当然想看看。—海底世界这样有趣,我当然想看看。(代加词)

从替代或指称的对象看,代词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这是比较通行、实用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代词的分类系统:

img168

2.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表群体义加“们”。“它”既可以指有生命的,也可以指无生命的。

如果不是特别强调,不管性别如何,第三人称复数应该一律用“他们”。“他(她)们”的用法是不规范的,读起来也不顺口。“妳”这个字也不宜出现于正式的场合。“她”除了指第三人称女性外,还可以指令人喜爱的或尊敬的事物,比如“祖国”、“母校”、“党”等。

“您”是第二人称的敬称,“您”古代是“你们”的合音形式,所以,口语中没有“您们”的说法。口语中一般说“您二位”、“您几位”,书面上“您们”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和“咱们”的区别。“我们”既可以用于“排除式”,也可以用于“包括”式。“咱们”不能用于排除式。包括式包括听话人,排除式排除听话人。比如:“你安心养病吧,我们走了。”“你不相信我的话,我们就下一盘当场比试。”前句的“我们”不可以换成“咱们”,后一句的“我们”可以换成“咱们”[7]。此外,在语体方面,“我们”是通用体,“咱们”是口语体,正规场合一般不用。“我”和“我们”有时可以灵活运用的。比如:“我们认为”实际上是“我认为”。“我国”、“我校”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我们学校”。

“咱”是一个口语体代词,既可以相当于“我”,又可以相当于“咱们”。比如“姚光兰说:‘咱怎么跟人家比,咱得向人家看齐。’”这里是“咱”≈我。“吴天宝眯着眼笑了起来:‘好,好,不用斗嘴,不服气咱就赛赛。’”这里的“咱”≈咱们。“俺”既等于“我”,也可以等于“我们”,带有明显的北方方言色彩。

此外,反身代词“自己”、总称代词“大家”、他称代词“人家”值得注意。

“自己”有三种用法:

(1)复指。跟在复指对象后面。比如:

我自己知道。 他自己愿意去的。 小张自己不好,谁也别怪。

(2)回指。直接充当主、宾语回指前面出现过的某人。比如:

我看了半天,自己也不懂。 你这样下去,只会害了自己。

(3)替代。替代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比如: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大家(大伙儿)”称代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比如:

我们大家 大家都知道了。 大家的事,大家关心。

也可以指某个对象以外的所有人。比如:

我的意见,大家考虑一下。 老师刚讲完,大家立即表示赞同。

“人家”也有三种用法:

(1)指具体的人,相当于第三人称。比如:

咱们怎么跟人家比,人家是三八红旗手了。

(2)相当于别人,跟“自己”相对。比如:

人家的东西不能要。 文章是写给人家看的,要明白易懂。

(3)转称自己(多为青年女性),略带不满的口吻,有时带有撒娇的口气。

人家都急死了,你连信也不来一封。 你说你要看金庸小说,人家拿来了,你又不要了。

人称代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虚指。比如:

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谁也不愿先走。

班委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发言十分踊跃。

“之”、“其”是文言文中留下来的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可以使用: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能任其发展。难以自圆其说。

3.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这”和“那”是相对的。“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比如:

这是你们的老师,快过来敬礼。 那是你们的老师,快过去敬礼。这件衣服不好看,那件衣服好看。 这边是人,那边是马。

用于回忆过去时,通常要用“那”,不用“这”。比如: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 *这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8]

“这”、“那”有时可以用在专有名词前。比如: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因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唤做小红。 出了天王殿,便能望见那正阳殿。

“这”、“那”也可以虚指:

咱不图这,不图那,就图那娃人品好,干活勤快。

“每”、“各”、“某”、“其他”、“另”、“一切”等也是指示代词。“每”、“各”都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其他”是旁指,“一切”是统指。

“每”、“各”虽然都是分指,都是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但是有一定的区别,“每”侧重于“同”的一面,“各”侧重于“异”的一面。“每”接近于every,“各”接近于each,“每天都去一趟”里的“每”不能说成“各”。比如:

每人都有两只手。 各人有各人的难处。 每人一把号,吹得很协调;各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幸福和欢乐,但各家又有各家的忧愁和烦恼。

作为不定指代词,“某”主要指没有或不能明确说出来的人或事物。比如:

我们一行五人前往驻沪空军某部采访。

“其他”是旁指,是指特定范围以外不能明确的人或事物。在指人时写成“其他”,指物时写成“其它”是欠妥的,应该都写成“其他”,因为这里的“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称代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汉语里的“他”本来也是指示代词。比如:

他乡遇故人,便觉分外亲。 不能将教育经费挪做他用。

“斯”、“是”、“兹”≈这、这个。比如:

斯人 斯时 斯人独憔悴。 生于斯,长于斯。 是日天气晴朗。是夜,两人促膝谈心,直至天明。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兹事体大,念兹在兹。

“然”≈这样、那样、如此。比如:

也不尽然。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该”表示特定指,如该校、该生、该人、该犯,多用于特定场合。

“彼”有两个意思:①那、那个:此起彼伏、由此及彼。②对方:知己知彼,到达彼岸。彼此:互指,那个和这个,双方。比如:不分彼此,彼此互助。

“夫”:那个、那些。如: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汝不知夫螳螂乎?

4.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主要是表示疑问,尤其是构成各种类别的特指问。比如:

谁不同意? 有何见教? 你都去了哪儿? 你到底想要什么?感觉怎么样? 为何不回答? 为什么又迟到了?

当然在反问句中也可以不表示疑问。比如:

怎么会不知道呢? 还有什么更珍贵的呢? 有谁会去自讨苦吃呢?

疑问代词有时可以重叠,表示“不止一个”。带有列举的意思。比如:

他告诉我谁谁来过了。 他说他来了没几天,哪儿哪儿都去了,花了多少多少钱,买了什么什么东西。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主要有三种:

(1)任指。指代相关的任何人或物。

她谁的话也不听。她哪儿也不想去。我什么都不想吃。

(2)虚指。指代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的人或物。

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 他也没说什么,只是要你自己多保重。

全场里好像有谁在抽烟。 喝他个痛快。 打他个落花流水。

(3)不定指。不定指一般都是对举的,又称对称性不定指。

派谁去谁就去。 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此外,疑问代词“什么”还可以表示否定和用于例举等。

什么老字号,越老越不值钱。 什么保证呀,承诺呀,统统不值钱。什么故意绷大价,什么中途倒车,什么死等好座,他都没学会。

思考题

1.根据汉语的特点,划分汉语词类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2.为什么近年来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3.心理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性质形容词有什么区别?

4.那些可以充当状语的区别词,为什么不宜归入副词?

5.代词既可以从使用的角度、也可以从功能的角度划分小类,哪一种分类更有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