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定义与概念需进一步梳理与研究

各种定义与概念需进一步梳理与研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定义从三个方面剖析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本质。一是从身份来看,电视新闻评论员是毋庸置疑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事实是评论员的工作之本。再次,中国舆论生态流变促进了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员特色形成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员是中国国家意识的排头兵,他们的言行直接代表中国媒体的形象和水平。然而,专家评论员的“专”在电视新闻评论方面可能转化为不足。
各种定义与概念需进一步梳理与研究_为时代留声:电视新闻评论员研究

本书将电视新闻评论员定义为立足于电视媒体,综合采用声音、画面、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批评和议论的新闻工作者。本定义从三个方面剖析了电视新闻评论员的本质。一是从身份来看,电视新闻评论员是毋庸置疑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事实是评论员的工作之本。新闻的首要要求是时效性,因此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也应首重时效,电视新闻评论员评说的内容往往是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评论员通过第一时间的解读,形成与新闻事件的及时呼应,拨开新闻事件表面的迷雾,直抵真相,引导观众深化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二是从媒体来看,电视当然是电视新闻评论员的“立足”媒介,相对于报刊、广播、网络等相邻媒介,电视媒介有其独特之处;同时基于这一媒介特性,要求电视新闻评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声音、画面、文字、图片等各种手段,这是电视新闻评论员所拥有的重要优势。三是从诉求来看,电视新闻评论员正是要回到《辞海》所阐释的“批评和议论”之中,为受众传递意见性信息,以及与此伴生的情感信息。

首先,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可以看作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也可看作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甚至是后现代社会的转型,这其中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反映在传媒领域之中,就是新闻业的冲突与融合。冲突体现为媒介之间的竞争,有时候甚至是恶性竞争,这将导致媒介生态恶化,进而对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产生负面影响。而融合则是各种媒介呈现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对社会具有整合性作用,具体体现在所有制、策略、结构、信息采集以及新闻表达的融合。这一“反”一“正”的表征,促使传统的电视传播理论与观念、发展策略、监管体制都要作出大的变革。这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表现得特别明显,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介单一政治工具论的思想。在这个媒介多样化的生态中,媒体之间的职能逐步细化,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功能逐步凸显。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流动,一方面,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为新媒体提供了高质量的评论。与此同时,那种认为受众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观念已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主动的、积极的受众观念。受众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之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接受与自己已有价值相似的评论,他们已经改变了以传播者为主导地位的格局,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对传统新闻传播学中的理论进行重构,对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新闻评论作出更加恰当的定义。

其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就具体的电视业来看,其也经历着巨变。如何积极面对新情况,在新技术带来的传媒革局中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传媒生态的改变,改变了整个舆论格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分流了电视舆论受众,挤占了电视评论的空间。新媒介培养了新型受众,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舆论引导理念应有相应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第一,电视评论的舆论引导主体地位下降。电视新闻评论不再是绝对权威,而变成受众的舆论分析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主流媒体特征逐渐明显。在与电视争夺受众的过程中,在绝对数量、年龄结构、学历构成方面都更占优势。此外,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得互联网的舆论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官方色彩淡化,舆论引导更民主。第二,舆论传播机制出现了新特点。电视日渐融入网络,除传播的地面无线、有线电缆、卫星电视外,新增加了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传输渠道。传播电视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已经改变。电视受众的接收方式、接收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增加,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形态对电视新闻评论员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与传统电视业苦心经营的电视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具有反应灵敏、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征。由于舆论引导的原有格局被打破,“官方话语”与“民意”开始变得对立。电视评论员的舆论引导易从主动陷入被动。尤其是在公共事件中,网络传播机制直接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见表达,相比精英身份的电视评论员,更能表达其社会利益诉求。

再次,中国舆论生态流变促进了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时代呼唤言论自由,活跃的言论有助于舆论环境健康发展。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究舆论一律与舆论不一律的统一。而如何做到舆论一律,这就对中国特色的新闻评论员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要求。同时,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西方颇有不同。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遗留下强烈的集权意识,比起西方受众而言,中国的受众还是习惯于听从。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其特点是强调言论自由的同时,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放在第一位。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员特色形成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员是中国国家意识的排头兵,他们的言行直接代表中国媒体的形象和水平。因此,如何在言论技巧和思想水平上有一个提升,是新闻评论员制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新闻评论员的职业定位不明确。我们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员首先是媒体人,应该以媒体人的视角对新闻进行解读,考虑信息的传播方式和观众的接收方式,而不应该以专家的身份进行评论。比如央视拥有庞大的评论员智囊团,这些担任评论员角色的专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非常深入,对相关问题的把握非常准确,能够给出可信度非常高的分析和建议。然而,专家评论员的“专”在电视新闻评论方面可能转化为不足。专家们思维缜密,理论充足,却容易出现长篇大论的情况,这对于时效性要求很强的电视媒体来说并不是优势。专家全面系统的评论能够更好地解读问题,但也容易阻碍节目进程,打乱节目节奏,也有可能因为时间较长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使其产生疲惫感。此外,专家的语言有时候过于专业、生僻,许多文化教育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受众难以理解,可能会影响受众对评论内容的理解。电视新闻评论员应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媒体人,在评论时把握侧重点,考虑受众的接收能力,语言浅显易懂,这些都应该在以后的实践中尽力厘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